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人口规划人口容量控制 第一节 人口容量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人口容量分析方法与案例 第一节 人口容量研究的发展人口容量从对适度人口的探讨引申出来,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都牵涉到某个区域范围内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适度人口指在一定目标下的最适宜人口、或最优人口,即人口数量规模刚好能够适应环境,以致人口多于或少于此规模时,都会偏离既定目标。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生活水平条件下,某地区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规模。人口承载力与人口容量含义相同。 早在十八世纪,一些学者即开始研究人口规模与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之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
2、的关系。20c中期以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适度人口、人口容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国政府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和发展措施的制定。我国平原、丘陵各占国土面积的12和9.96,部分丘陵地区还不适宜居住,适宜生存的地理环境狭小,限制了我国的人口容量。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分析,可以发现与我国适度人口、或人口容量相关的 3 个数据:78 亿是我国的适度人口规模,是最理想的人口承载量、或生态平衡点;9.510 亿是我国合理的人口容量、是付出一定生态代价的粮食安全点;1516 亿则是我国的最大人口容量、是生态容量耗尽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2010年,我国
3、大陆总人口为 13.4 亿,早已超过最优规模/适度人口 78 亿,也越过了国土正常承载力和粮食安全点9.510 亿,并正逐步向安全警戒线、向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1516 亿步步逼近。据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将达人口“零增长”,人口总量峰值约为 14.3 亿,即将在临界点前止步。庞大的人口总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使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的格局愈演愈烈 。我国城镇化水平2000年36.22% ,中国2001-2002年城市发展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 50%以上,但2010年已达49.68%。据预测,2050年中国大陆人口将控制在 15 亿以内,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5%以
4、上;则届时城镇人口约 11 亿,而2010年是 6.6 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密集区和大都市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这些地区活跃的经济发展,仍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迁移集聚人口,在 21c 前半期,这种迁移集聚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流。这些地区在已较为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容纳多少人口?在编制人口规划时,开始运用多目标决策的各种方法,探讨人口容量、确定人口规模上限。第二节 人口容量分析方法与案例一、可能满意度法(法)1 基本原理上海交大王浣尘教授依据系统工程多目标决策的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可能满意度模型。这种方法已在全国总人口规模探讨、煤炭开发规模研究、新港选址等
5、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03年)、中山市(2005年)的人口预测也都采用了这一方法。在生态城市的分析中,还根据 “双向寻优” 理论,建立了可能满意度模型。人们面对将要决策的问题,一般都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来考虑。前者反映主观的意愿和期望,后者反映客观上的容许条件和可行性。若某事物肯定能够做到,则定义其可能度为 1;如果肯定做不到,则定义其可能度为0。若人们对某事物充分满意,则定义其满意度为 1;若完全不满意,则定义其满意度为 0。可以用三折型曲线、或型曲线来描述可能度或满意度从 0 到 1 的变化情况。假设一事物,对某属性具有可能度曲线P (r)对另一属性具有满意度
6、曲线Q (s),而 r, s 同另一属性 a 满足某一关系式,即(r, s, a)0则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将 P (r)和 Q (s)并合成一条相对于属性 a 的可能满意度曲线,它定量的描述了既可能又满意的程度,记为0,1当W1时,表示百分之百的既可能又满意;当0时,表示或者完全不可能,或者完全不能令人满意。这种并合可用关系式表示:W (a) max minp (r), q (s) r 或 s p, q s. t. f (r, s, a) 0 (1) r R , s S , a A具体实现这种关系式的计算,至少可有两种途径,即若并合、强并合。弱并合所得到的是最大可能值的可能满意度,即在式(1)取等
7、号,而当 ars 时,就有更简单的形式 W (a)minp (a) , q (a), a A (2) p,q强并合所得到的是严格的可能满意度,即引用乘法公式,表示为: W (a)maxp (a), q (a), a A (3) r 或 s s. t. f (r, s, a)0 r R, s S, a A当 ars 时,就有更简单的形式: W (a)p (a) q (a), a A (4)上述是 P、Q曲线并合得W,曲线并合也可在 P (r)和P (r)曲线之间,或Q (s)和Q (s)曲线之间或W (a)和W (a)曲线之间进行,但分别获得P、Q、W曲线。2 可能满意度模型的应用王浣尘在可行性
8、研究和多目标决策一书中指出,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我国人口发展的大周期约为 70 年,因此,应从70年以上的全过程来讨论我国人口的控制,并取 100年为讨论的时间范围。首先分别分析 20 个因素的可能满意度: 1) 7 大因素的总量和人均值(14因素):土地、水资源、空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源、粮食、渔产、经济发展;2)4 大因素:人均畜产品、总和生育率、老年系数、与世界和其它国家(苏、印)人口对比即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再将 20 因素合并成 9 大类,构成我国总人口目标的 “可能满意度” 探讨体系。分析认为水资源、经济总量、人口动态等三大类因子是影响我国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100年后我国人口
9、的总量目标以 7 亿为好;若条件略为放宽,则可以考虑为 710 亿。王浣尘对水资源可能满意度的探讨用水总量的可能度我国靠雨水补充再生的多年平均地面水为 3.7万亿吨/年,包括河川径流水 2.7万亿吨/年、浅层地下水 1 万亿吨/年。按1979年的人均水平计算,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计地下水),我国工农业的总用水量,占地面水的18%左右。美国河川年径流量为2.4万亿吨/年,1975年已开发25,估计到2000年可开发40%。日本地面水为2000亿吨,70年代中期已利用45%。取100年后我国地面水利用率 达 50%的可能度 P(50%)1; 达 100%的可能度 P(100%)0人均用水
10、需求的满意度美国的年人均用水:1965年为 2300吨,1975年 2880吨,估计2000年将达 4550吨;日本的年人均用水在20c70s中期为 789吨;1979年我国年人均用水约400500吨;取100年后,我国年人均用水达 2880吨的满意度 q (2880) 1,达500吨的满意度 q(500)0。我国可利用水的可能度与人均用水需求的满意度曲线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中国水资源总量2.83万亿m3 ,占世界6%。14亿人年人均用水450-480吨则为6300-6720亿吨。2008、2009年我国总用水量分别为5910
11、、5933亿m3,人均用水均为446m3 。3)中山市人口规划中的应用变量选取:选取GDP、供水量、用电、交通(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长度)、生活垃圾、绿化、建设用地等 7 个要素。变量赋值:根据各变量在19792003年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连续资料的可获得性),分别确定规划目标年各变量总量的最高、最低可能度值和各变量人均量的最高、最低满意度值。并合:利用弱并合法对各因素进行并合。选取不同的可能满意度:随着可能满意度取值的提高或降低,可达到的人口规模就随之减少或扩大。如中山市2020年的人口规模:可能满意度取 0.60,则人口规模约 340万;可能满意度取 0.65,则人口规模约 300万;可能满意度
12、取 0.55,则人口规模约 374万;0.6 是有较大可能实现的经验值 。3 双向寻优理论的可能满意度模型双向寻优:一方面从资源的承载力出发,分析当地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另一方面,从人对“舒适”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寻找一个均衡点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二者的耦合,得到帕累托优化的、即较理想并可实现的人口容量。限制城市生态系统人口容量的 6 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能源-电力、交通、住房、公共绿地面积。可能度指标:某年份这 6 项指标的人均值。满意度目标:根据城市现状资源开发潜力和政策调控手段赋值,也可采用生态城市指标建议值与国际先进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指标。根据过去一定时期 6
13、 大要素的发展态势,采用 RS 模型,分别分析现状、或未来一定时期内这些指标在不同可能满意度取值下的人口承载量状态、或变化趋势,进而综合分析现状人口容量状况、或未来某一年份的人口容量。以广州市为例,取人均指标超过生态城市指标建议值的可能度为 0,维持或小于广州2000年现状指标的可能度为 1,即: P(生态城市指标建议值) 0 P(广州2000年现状) 1取人均指标超过国际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值的满意度为 1,取维持或小于广州2000年现状的满意度为0,即: P(国际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值) 1 P(广州2000年现状) 02000年广州市满意度指标现状及与生态城市指标的比较人均指标单位广
14、州2000年现状国际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值生态城市指标建议值人均GDP*万元3.4565.84 40生活用水量L/d554410*455生活用电量kWh/d1.63 3.5* 8道路面积m2/人9.76 10*28住房面积m2/人13.13 1516公共绿地面积m2/人7.8736.3516资料来源:引自徐琳瑜,杨志峰,毛显强,城市适度人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3.23(3):355-359。其中广州现状摘自广州2000年鉴,*90年不变价,*上海市2015年规划,*上海市可持续发展最高目标值,*国家标准二、资源综合平衡法20c70s初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采用。通过多目标决策,
15、综合分析土地、水、气候、能源等各种资源对人口发展的限制。若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发挥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潜力:采取低动物蛋白低水平的生活条件,则澳大利亚可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2 亿人。若让每人都享有当时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则能承载的人口将不超过 1200 万;2009年2170万人。但按水资源条件,澳大利亚仅可承载 800 万人;水资源和能源是限制其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综合平衡法采用影响人口容量的多种因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污染、公共服务设施如绿化、道路交通等。由于对每一因子都进行分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如缺少长期的连续数据
16、,或需要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考察某些因子对所要研究区域的影响,如大气污染状况对人口容量的限制。因而,也可以根据所要研究地区的具体特征,简化为重点分析影响当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子,分别分析每一种因子所允许的最大人口容量,然后加权求和,得出该区域的人口容量。 如能源是影响区域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城市而言,所需的一次能源均可输入,电力可部分依托区域大电网;所需的食物,不仅粮食基本需要输入,其它许多食物也需通过贸易补充。但某些影响区域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当地条件,所以,可以重点分析这些因子。 2 研究案例分析2.1 中山市的人口容量在中山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运用资源综合平衡法分析人口容量时重
17、点选取土地、水资源、道路、绿化等因子进行分析。土地资源:中山市土地面积1800km2,其中平原面积占70左右、为1260km2。据研究,现代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等基本要求的人均土地面积为140200m2,若取中山市人均土地面积为200m2,则以平原面积计算的土地资源人口容量约为 600 万。从水资源来看,中山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5.75亿m3。若取人均日生活用水400升、生活用水占综合用水的60左右,则年人均用水243吨,则水资源的人口容量约为 650 万。从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山市2020年最大园林绿化面积估计可达8870公顷,若取人均15 m2 ,则其人口容量约为 68
18、0 万。从道路建设来看,按我国城市规划的要求,人均道路面积的上限是15平方米,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道路面积约占建成区面积的10。中山市若取平原面积的8作为道路面积的最大值,则所限制的人口容量约为 670万。在对每一主要因素进行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再依据每一种因素对人口容量限制性的大小确定其权重,进行加权分析。调研发现,在土地、水、绿化、道路四大因素中,对中山市发展限制性最大的因素是土地,其次为水资源,由此可以大致确定土地的权重为0.35,水为0.25,绿化为0.2,道路为0.2。经加权综合,确定在四大因子限定下的中山市人口容量约为642万,考虑其它一些因素和误差,大致确定中山市人口容量为
19、600700万。从人口密度来看,假如取上述四大因素限制下人口容量的中间值650万,则中山市的人口密度就高达3610人/平方千米。与上海比较,上海常住人口2027万,人口密度为3220人/平方千米。这样中山将高于上海的人口密度,这要求中山市的经济、交通、医疗卫生、环保、能源、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要超过上海市的现有水平。2.2 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区域人口容量的研究,应在多种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权衡。不同研究者在研究同一地区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研究角度,对同一种研究方法的相同指标取值的差异,也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如在采用资源综合平衡法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指标赋予不同的数值。以土地资源和
20、水资源的分析为例:1)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分析为例虽可将平原、或平原低地作为承载区域人口的用地。但既要考虑平原低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还要考虑到平原低地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用地,必须对农业用地加以保护。在中山市的案例中,采用占全市总面积70的平原,作为承载人口的用地。这是由于中山市域面积较小,而采用了较简化的处理方法。深圳市,同样市域面积较小,地貌条件较复杂、但基础研究较深入,就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据深圳市2004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市陆域面积2130.5 km2,低山、丘陵、台地、阶地和平原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9.70%、40.30%、23.20和26.80%。根据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估,在地
21、质地貌、水源涵养、生态多样性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等多种条件的限制下,全市有可建设用地93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1%。若以平原阶地面积1065 km2作为承载人口的用地,人均用地面积取140200m2,则深圳市的人口容量约为530760万。若以可建设用地931 km2作为承载人口的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取100120 m2,则深圳市的人口容量约为776万931万。在140200 m2的人均用地面积、100120 m2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区间内,究竟如何取值,是偏向上限、下限,还是取中间值,则既取决于地质地貌、经济发展和人地关系等条件,也取决于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2)以水资源人口
22、承载力的分析为例以区域多年平均的径流量和地下水储量作为承载人口的基本水资源,还可考虑境外调水,但必须考虑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境外可供调用的水量。中山市处于珠江口西岸、水量丰富的西江的入海口,境内水资源丰富,仅春季枯水期咸潮上溯时,供水较为紧张。这与处于珠江口东岸、主要依托境外调水的深圳市有显著不同。深圳市多年平均径流量18.27亿m3,加上浅层地下水,天然淡水资源总量仅为19.3亿m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以及本地河流水质的下降,快速增长的用水量主要依靠引用东江水。2004年,全市已有80的供水量来自境外引水。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首先必须考虑东江流域可供调用
23、的水资源总量,以及依托调水的香港、深圳、东莞等三市之间的用水平衡。其次要从节约用水的角度,确定人均用水量目标。三、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由加拿大的雷斯(WRees)和魏克格内(MWackernagel) 1992年提出,1996年在我们的生态足迹一书中加以完善。生态足迹法可以形象地衡量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很快被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广泛采用。被引入我国后,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区域、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区域的分析。1997年,魏克格内等发表各国生态足迹,该项研究涵盖世界 52个国家、80的人口。2000年,世界著名非政府机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版 Livin
24、g Planet Report 2000,公布了1996年数据的世界各国生态足迹。并开始每两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资料。根据 WWF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全球人均生态足迹为 2.2公顷,生态赤字为 0.4公顷。还有许多国家进行了各自的相应研究。1 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生态足迹指支持一定地区人口所需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以及吸纳废弃物所需要的土地之总和。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约16的土地具有生态生产力,其余陆地约13。地球具备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近海海域面积为131亿多公顷,扣除生物多样性退化因素的影响,2001年全球 60 亿人口人均实际可利用的地球面积只有 1.87公顷。 生态足迹将
25、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地球表面分为两大类、六亚类用地:五类直接用地:农用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近海海域等;一类间接用地:能源用地,不仅包括煤矿、油田等,还包括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所需的林地。表1 2001年地球上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和海洋分 类总面积(10亿公顷)人均面积(公顷/人)1.可耕地(占陆地面积10) 1.450.242.建筑用地(占陆地面积2)0.300.063.牧地(占陆地面积23)3.360.564.林地(占陆地面积33)5.120.855.具有生态生产力的近海占海域82.900.40 人均生产力土地和海洋面积 2.13 扣除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面积(占12-0.26 实际人均可用
26、的生产力土地 和海洋面积(88%) 1.87生态足迹的单位是“全球性公顷”(gha:global hectare),即具有全球平均产量的生产力空间。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用地的构成和生产能力各异,采用统一的gha进行比较分析,需要通过等量因子进行折算。批评者指出,能源间接用地所占比重过高(约占标准化后用地需求的50%),是出于“解决二氧化碳便解决一切”的思想。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仅考虑了林地的作用,没有考虑海洋及其它类别用地的作用,也未考虑二氧化碳以外的其它温室气体。针对批评,目前在有的研究中,已扩展到全球暖化潜值(GWP)的二氧化碳总当量。2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2.1 计算不同层级区域生态足迹
27、的两种方法综合法:用于分析国家层级的生态足迹,需要许多资料,尤其是有关进出口的资料。成分法:用于分析省和市级区域、行业、公司、学校等层级的生态足迹。典型案例是利物浦生态足迹和怀特岛生态足迹研究,利物浦生态足迹研究案例采用了29种成分,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SEI)将成分法考虑的因素归纳为三个层次的约 30种成分(图)。3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3.1 生态足迹需求生态足迹也称为生态足迹需求,基本公式为: EFN ef N (Ai)N (Ci/Pi)EQi式中:EF为区域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 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Ai为人均 i 种消费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Ci为 i
28、 种消费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 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EQi为等量化因子、即生产 i 种消费商品的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生态足迹需求也可分三个步骤计算: 1)各类消费所使用的土地 Si Si Ci Yi ( Pi + Ii Ei ) Yi 式中:Ci为 i项消费总量,Yi为i的土地生产力,Pi为 i 的当地生产量,Ii为 i 项消费的进口量,Ei为 i 项消费的出口量。 2)土地总占用量Si S1+S2+S3+S4+S5+S6 式中:S1农用地、S2 草地、S3建筑用地、S4森林、S5近海、S6能源用地 3)折算为生态足迹 EFSifi P 式中:fi为各类土地的等量因子,P为人口。3
29、.2 生态足迹供给生态足迹供给也称生态承载力,即是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ECN ecN Ri Ai Yi , ( i1,2,6) 式中:EC为区域总的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N为总人口数,i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Ri为均衡因子,Ai为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人均面积,Yi为产量因子(即 i 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能力)。3.3 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的比较将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足迹供给的比较,又被称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可以大体判断一个地区的生态消费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区域生态足迹需求如果超过了供给,就表明该区域已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区域生态足迹
30、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表明该区域仍有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由于影响生态承载力的各因子对承载力的贡献程度不同,因而:有的研究者认为生态承载力的确定应遵循最低量定律,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那些表现不佳状况的限定因子;有的研究者认为生态承载力主要取决于限制最严格的影响因子,如建设用地和水资源,可以根据这类因子的许可容量来确定区域生态承载力。据珠三角环保规划,2000年珠三角、广州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1.5403 ha 和1.5931 ha ,而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仅分别为0.2279 ha和0.1440 ha,生态赤字分别为1.3398 ha和1.4663
31、 ha,生态承载力仅分别能满足生态足迹的 15和 9。据广州市生态规划,2000年广州的生态足迹需求约为2.5 ha,生态足迹供给为0.2 ha,生态赤字2.3ha,生态足迹供给仅能满足需求的 8。据中山市人口规划,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0.95569 ha 和 0.5413 ha ,生态赤字为0.4 ha,生态足迹供给约能满足需求的57。 表1 中山市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物生产面积类型人均面积(ha/人)均衡因子均衡面积(ha/人)土 地类 型人均面积(ha/人)产量因子均衡面积(ha/人耕地0.01312.80.03668耕地0.0
32、8481.660.3942草地0.00110.50.00056草地0.01500.190.0014森林0.04071.10.04477森林0.03270.910.0327化石能源0.76391.10.8403CO2吸收0.00000.000.0000建筑用地0.01102.80.0308建筑面积0.04401.490.1836海洋(水域0.012950.20.00833水域0.01611.000.0032人均生态足迹0.95569人均生态承载力0.6151 减去生物多样性 保护面积(12%)0.0738 可利用的人均 生态承载力0.5413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生态足迹供给和生态赤字1999年世界
33、分别为2.3ha、1.9ha和0.4 ha;中国为1.5ha、1.0 ha和 0.5公顷。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世界分别为2.8 ha、2.1 ha和0.7ha;中国为1.2 ha 、0.8ha和 0.4公顷。世界自然基金会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世界人均生态足迹为2.2 ha,生态赤字为 0.4 ha。可见,由于不同研究选取指标、及指标取值的差异,对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的研究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2005-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增长速率较前五年有所放缓,生物承载力持续增加。其中,中国人均消费水足迹不到全球的一半,中国对水资源的消费总体上相对节约和高效。
34、而且若将生物质产品和工业品进出口进行完全生态足迹核算,则中国不仅是商品贸易净出口国,也是生物承载力净出口国。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为世界承担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人类需要1.5个地球来满足其需求。但如果全球按照中国人2007年资源消费和排放二氧化碳的平均水平生活,那么全人类只需要1.2个地球。生态足迹也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变化。一般说来,城市、或城市地区发展需要的生态足迹供给空间远远大于其行政管辖空间,需要加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从区外输入生态足迹。如综合分析广州市生产生活资源供给、技术进步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变化,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消纳、
35、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情况。广州市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2000 年为 1992 年的 1.4 倍,而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为 1992 年的 3.92 倍。说明在这段时期,广州市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基本处于同步发展的良性状态,总体上国民经济活动强度维持在生态系统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四、经济人口容量法1 分析方法 以更高层次区域的各种人均经济指标为参照系,如以全国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用电量、人均土地资源、人均耕地、单位产值的就业人数、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人数等作分母。分析所研究区域的相应经济总量指标可承载的人口数,如某省的生产总值、用电总量、土地资源量、耕地总量、就
36、业人数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等作分子。作为相对指标,经济人口容量分析参照系和研究时点的选取非常重要,决定了所研究区域的经济人口容量处于何种经济发展目标水平。若某区域的人均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发达国家(或某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分别以全国、某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为参照系 A 和 B,则该区域经济资源总量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a 将大于人口容量 b 。一般说来,人口容量 a 是现状经济人口容量,在环境人口容量已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经济人口容量可能仍有一定富余;人口容量 b 则是期望达到的经济人口容量、是某种程度的适度人口目标。补充:区域人口红利假说:区域人口密度达2000人/km2,更有利于
37、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的整合动力与效益。生态安全的人口规模阈值:根据生态学的“逾渗理论”,当城乡用地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50%以上时,就会发生过量转变,建成区将会连绵形成一体而难以再实施区域生态修复。因而,合理的城乡用地面积应控制在区域总面积的30%50%。以广州为例:若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总面积的30%即2200 km2,加上远景控制的水利设施用地约150 km2,合计2350 km2 。若人均建设用地130 m2,则最大人口容量应不超过1800万人,则人口密度应不超过2470人/km2。2 研究案例2.1 珠江流域经济人口容量分析:19862002年以全国为参照系,则珠江流域的综合人口承载力处于超
38、载状态;其中,相对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超载状态一直在加剧,相对经济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在1997年前为超载,1998年以后转为富余。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环渤海湾地区等分别为参照系,珠江流域的综合承载力也均处于超载状态,但相对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有富余,相对经济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超载。广东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虽综合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但相对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已超载。2.2 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人口容量的分析2.2.1 与世界大都市圈人口密度的比较 (省略)2.3 珠江三角洲一个中心镇经济人口容量的分析2.3.1 芦苞镇承载人口的基本条件芦苞镇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中北部的一个中心镇。佛山市虽处
39、于珠江三角洲内圈层,但芦苞镇位于佛山市北部、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北部边缘。在佛山市下辖的四个县级市改为城区之前,三水区的北部主要是农业区。 相对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芦苞镇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 北江(珠江一级支流)纵贯芦苞镇西部,芦苞涌(北江一级支流)横贯镇域中部;芦苞涌北岸北江大堤脚是镇区,镇区边缘有具有逾800年历史的芦苞古庙,往东有已建成运营逾10年的高尔夫球场和含氟温泉;镇域北部和西部山丘起伏,南部为平原,2003年开始建设的工业园区就位于芦苞涌以南。镇域已初步形成北江以西为农业用地,北江以东的芦苞涌以北为城镇居住和旅游业用地、芦苞涌以南为工业用地的空间格局
40、。佛山市下辖的四个县级市于2001年全部改为城区、佛山市确立了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后,开始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珠江三角洲外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芦苞镇的交通环境明显改善,经高速公路到新白云国际机场仅需半小时车程,到佛山市区不到1小时车程,到广州市区不到1.5小时车程。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北部丘陵起伏、河流蜿蜒的地貌,芦苞古庙、高尔夫球场和温泉,以及北江水鲜餐饮等为发展休闲渡假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条件,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为吸引珠三角核心区向外转移的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芦苞镇在2002年被确立为广东省中心镇、2003年工业园区开始建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200
41、4年起每年有多个企业建成投产,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正在建设中、或已落实用地计划即将开始建设,并将在两、三年内相继建成投产。温泉酒店渡假区也计划在2008年建成投入运营。19962006年,芦苞镇GDP年均递增22.18,但20042006年均递增32.27。发展势头显示,这种高增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2.3.2 芦苞镇人口容量分析1)芦苞镇人口预测2006年开始编制芦苞中心镇规划时,镇领导希望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至少可以达到28平方公里。目前,广东省严格按建设部城镇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人均100平方米,控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芦苞镇若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8平方公里,则城镇人口规模就需达28万人,再加上
42、镇域农村人口,则规划的总人口规模就需达30万人左右。2006年末,芦苞镇常住人口规模仅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万人,公安登记的暂住人口7000人。虽然据现状调查,除登记暂住人口外,还有实际在芦苞镇工作生活的暂住人口约1.5万人,则实际的常住人口规模约为6.1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趋势外推法仅能预测户籍人口的增长,却难以预测因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快速增长而导致大量进入的外来人口。因而,规划编制组采取用地定额法和带眷系数法。经分别预测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初步预测的2020年芦苞镇总人口规模可以达到30万人。 2)芦苞镇人口容量分析在采用人口经济弹性系数法进行人口预测时,为确定规划期芦苞镇的人
43、口经济弹性系数,而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内圈层、以及内圈层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城区和中心镇人口经济弹性系数和人口密度的变化。这为通过人口密度类比进行芦苞镇经济人口容量分析提供了思路。 表7.9 珠三角部分市镇人口经济弹性系数与常住人口密度人口经济弹性系数人口密度(人/km2)时期/年份1990-20002000-20051990200020052010珠三角内圈层6市760168617712270广州市13.60539136312771743深圳市 1.80 5.00854358942395304东莞市 1.1561.65691261526623326佛山市 2.8614.00773137515071869顺德区 2.1113.40119921042429南海区 1.0289018541754三水区 4.2310.40396504601虎门镇12.4624303397厚街镇 9.55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河西区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 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 小学生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 机械设备生产运输协议
- 4S店展厅装修改造合同
-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科学仁爱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微分几何第二章曲面论第五节曲面论的基本定理
- 个人信用借款担保合同2024年
- 2024年太原客运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公司业绩提成方案
- 高效数据标注流程
- 2024年物流配送行业无人机配送方案
- 全球海盗史:从维京人到索马里海盗
-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琵琶简介课件
- 人美版全国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摆花样》课件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诊疗规范2022版
-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课件: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
- 认知行为疗法(CBT)实操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