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萍《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_第1页
季萍《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_第2页
季萍《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_第3页
季萍《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_第4页
季萍《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六上青海高原一株柳解读及设计 通源小学 季萍教材解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

2、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文本,走进这株柳树的。越往里走,越觉得望而生畏。这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课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这篇散文篇幅那么长,内涵那么丰富,写作方法那么鲜明独特。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整篇文章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么丰厚纯美的一块“大蛋糕”,如何上出特色、上出新

3、意?再次研读文本,我被文中这株柳树的精神深深震撼着: “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聚合全部情感和智慧。我决心从柳树的精神入手,找到进入文本的最短程,进入文本的核心世界,创造一片独特的课堂风景。” 于是,在经过了反复的抉择后,我把文本进行了削枝斩叶,最后读成了两个词, 那就是从“撑立伫立”。这个“伟大的发现”曾一度让我欣喜若狂,找到“撑立”这个融人文内涵和语言魅力于一体的“抓手”,是一大欣喜,以此为支点,撬起了全文这个“宇宙”;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 这篇课文其实以前我也曾经上过,但是因为对柳树精神的解读太过空洞,孩子没有生活体验,就语言没找到很好的

4、点,人文没切入学生的心,所以之前的课堂上下来不尴不尬、不痛不痒,好不舒服。语味和情味的培养都需要有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承载,但因为“撑立”没找到令人满意的语言点,使得情感和语言都有些虚化。 这次设计,我决定吸取以往的经验,重新调整设计方案,要使“撑立”这个词在课堂上凸现出来,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壮丽的风景,必须让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导语的渲染都围绕这个词来展开,最主要的是,要给“撑立”找到一个丰厚的文本语境,让它在文本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巍然屹立,让学生在对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中生成柳的高大形象,这叫“以境造像”,“以语生情”,最后我把本课的教学意境追求定位在语、像、神三位一体,共

5、同生成上,语成,则促像,像成,则悟神,从语切入,读出形象,读出精神。读懂一个词“撑立”,同时也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达到了 “言、意共生”的目的。于是,“多少、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为保全生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词句,便被调用到“撑立”身边,成为丰厚它的语境。 “仿佛看到它被摧毁的样子了吗?它会默默地告诉自己”等联想,便是促其形象生成;由像生意,既精神。语文教学最终要给孩子留下什么?语言、形象、精神。读懂一个词,读懂一棵树,也读懂了一种精神。如果课上下来,孩子们从这棵树身上感受到了一些东西,受到了一些触动,引起了我们一些思考,这就是收获了。 另外,课中有折柳文化的渗透、有想象

6、、比较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有对文本语言从理解到积累运用的思考展示。如何让孩子在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学会这种写作方法的渗透,这也是本课的设计中我们所要关注的。但是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法十分陌生,对词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反复地思考:这篇课文的学习到底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么难的课文,想在语文训练点上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于是,我删烦就简,确定了教学目标:给每个孩子种两株柳:一株是有着奇特外形的柳树,种在孩子的脑海中;一株是有着顽强精神的柳树,种进孩子的心中。围绕着这一目标,把全文的教学分成三个环节:一是预习,布置5个任务,有课文的朗读、词语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资料的阅读,为学生

7、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二是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着青海高原的环境和柳树奇特的外形展开教学;三是第二课时,围绕着柳树的顽强精神组织教学。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时,重在落实如下几个设计理念:一、突出一条主线“神奇”“奇迹”是两个关键词,是全文的文眼。抓住这两个词,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两个词就能十分顺利地带着学生去感受“眼中之柳”的神奇,感受“心中之柳”的顽强。整堂课中的回忆主要内容、想象抗争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等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这两个中心词。二、凸显一个形象只有不断地呈现,才能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因此,第5小节(柳树的外形)成为课堂上反复出现的内容。前后一共出现三次:在苍茫的青海高

8、原的背景中,柳树第一次出现;在持续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中,柳树再次出现;在经历了许多的自然灾害后,柳树第三次出现。为的就是使柳树的形象在具体的环境中呈现,环境越是恶劣,柳树的形象就越是高大,学生的脑海中也就自然能够产生柳树高大的形象了。三、感悟一种精神首先,感悟柳树的精神需要扣住中心句反复读悟。第9节中,作者直抒胸臆,赞叹柳树顽强的精神。课堂上分两次呈现,一是课始阶段,请学生试着有感情朗读,跟作者的感悟进行对话,提出问题。二是在课末阶段,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地,有层次地朗读,加上自我感悟的畅谈,使柳树的精神牢牢地植入孩子的心中。其次,感悟柳树的精神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

9、在课文内容的引领下想象高原柳与恶劣的环境抗争的一个个画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树精神的顽强。为了使学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把画面、声响、文字等资料引进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的中介。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一)目标的确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资料补充、想象描写等途径,进一步感知青海柳的外形特征,感悟青海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3.初步体会作者运用衬托、想象等手法,塑造青海柳英雄形象的写法。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二)重难点的把握:1、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

10、,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2、汉语独具的个性魅力也决定了“悟”这一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悟,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引自董丽芳我们应该如何感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品读,在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文学,与作品共鸣,触摸作者受

11、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最终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本教案本着这样的阅读理念,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透过文字想象感受画面,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的伟大生命力,与作者对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感相交融,共同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撑立”、“伫立”的内涵,读懂一棵树,读懂一种精神,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是另一个重点。(三)预习作业的布置自学生字新词

12、,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方法 ,理解“抑制、虐杀、摧毁、艰苦卓绝”等词语。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下列词的读音:抱怨yun 韧rn劲 一茬ch 深邃su 铁铸zh3.为每一自然段列小标题或写段意。思考:哪些自然段落可以合成一段?4.阅读老师提供的青海高原气候的资料和三首古诗。搜集各类赞美柳树的古今诗以及名人励志故事。5.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适当批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见附后。因为对教材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海门市通源小学 教学内容15.青海高原一株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1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根据出示的词语联系到课文,采用相关内容合并的方法把课文分成三段,练习概括段落大意。4.学习15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青海高原”的荒芜苍茫,感知 “一株柳”高大苍翠的外形特点。5.学生能围绕着这株柳树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感悟青海高原的苍茫和荒芜,初步感受高原柳的神奇。教学资源1.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2.名人贝多芬、霍金、桑兰的故事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预习设计1.

14、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下列词的读音:抱怨yun 韧rn劲 一茬ch 深邃su 铁铸zh.2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方法 ,理解“抑制、虐杀、摧毁、艰苦卓绝”等词语。3.为每一自然段列小标题或写段意。思考:哪些自然段落可以合成一段?4.阅读老师提供的青海高原气候的资料和三首古诗。搜集各类赞美柳树的古今诗以及名人励志故事。5.划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适当批注。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5分钟)1. 忆写柳的古诗,背诵咏柳,并用几个词来形容。(杨柳依依 杨柳垂金 垂柳蓬茸 柳絮似棉 柳暗花明 花红柳绿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2.思考题目“青海高原一株柳“

15、的意义。第二板块:预习展示(8分钟)1.展示习字册,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2.读词语。 读准:抱怨yun 韧rn劲 一茬ch 深邃su 铁铸zh3.共同读好难读的句子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1任务驱动。学习单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根据段意来分段。2.展示第一段(1-2):写我见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段(3-5):柳树的形象及给我的感受。第三段(6-7):通过想象演绎柳树的生长,赞扬其顽强生命力。第四段(8-9):通过与灞河柳树比较,赞扬青海高原柳树的毅力。3.反思(1)概括段意时,找关键词是一方法,合并自然段段意这又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2)概括时要做到准确、简练、

16、通顺。第四板块:走近柳树,感受青海高原。(12分钟)1.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初步感受柳树形象。高大、巍然、苍翠2.学习单默读第3、4自然段,细细地读,将文字读成画面,看看展现在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展示预设: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大得没有边际。青石嶙峋:山峰、石头突兀,重重叠叠。蓝天的颜色厚重,大块大块的云团留在天空中,一动不动,死气沉沉。边塞诗:(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7、再读第5自然段,又有什么感觉?观察这株柳树的外形,体会它的神奇。第五板块: 明确任务,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柳树,请学生谈谈对柳树的认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 出示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3.学生依据这两句话质疑。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咱们先来检查生字新词,请看大屏幕,出示:广袤无垠 锻铸 萌发抱怨 青石嶙峋 苍郁虐杀 畏怯 深邃 铁锭 摧毁韧劲 凝滞 巍巍然 起死回生 艰苦

18、卓绝2竖着看屏幕上有四组词,指名读,正音。3扫清了拦路虎,再来挑战难读的句子。思考:上面各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组:高原的环境 第二组:柳树的外形第三组:恶劣的天气 第四组:顽强的精神出示:(1)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2)我依然渲染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3)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

19、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根据段意来分段。( )一株柳树巍巍然撑立于苍茫的青海高原之上,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作者猜测和想象这株柳树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2导学(1)第一、二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段段意?(找关键词方法)(2)你觉得第一、二自然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你来试着概括概括。(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让作者感到望而生畏。)(3)咱们概括时要做到准确、简练、通顺,才能概括得更好。课文还剩8、9自然段了,你认为该怎么分?试着概括段意。3组织

20、反思。概括段意时,找关键词是一方法,合并自然段段意这又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第四板块:走近柳树,感受青海高原。过渡:咱们来看看这株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节,指名读。2这就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因为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让咱们走进青海高原吧!3.出示学习单。4.导学: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你来读。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青海高原古时候就是边塞战

21、场,诗人们用凝练的语言将青海高原的荒凉写于诗中,你知道哪些边塞诗?好,咱们来欣赏羌笛的哀婉,长云的凝重,无不让青海高原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你看见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从哪里读出来的?你来读。“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就是广袤无垠。5.在这异常苍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却惊见了一株柳树。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1.(课件出示)请放声朗读课文的第5

22、自然段,想想这株柳树的外形有哪些特点?逐句交流,朗读指导:第句:高大 两合抱粗:两个同学演示。百十余平方米:教室大概有三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第句:色泽暗淡 粗实 坚硬看“铁锭”图片。说感受,颜色暗淡,很坚硬。咱们这里的柳以什么著称?(柔),可这株高原柳的奇特之处。第句:苍翠 我们这里的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嫩绿,鲜绿,翠绿)第句:巍巍然 撑立 巍巍然:意思是高大撑立:请学生联系课文讲讲这个词的意思,尝试着做一做。指导朗读读第5自然段。再读第5自然段,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觉?7.这株柳树是怎么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神奇地生长起来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板块:

23、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课内: 补充习题一、二题。课外:1一课一练一、二、三题。2.一课一练第三题描写景物的词语,再写3个课外学到的。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海门市通源小学 教学内容15.青海高原一株柳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3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撑立”、“伫立”的内涵,读懂一棵树,读懂一种精神,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难点:初步感知由物

24、及人,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已初步掌握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预习设计思考一课一练四、五题,能做口头回答。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预习展示,整体感知(3分钟)1. 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第二板块:自主研读,交流共享(27分钟)1.任务驱动学生朗读后质疑。讨论这株柳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这株柳又是如何抗争的?2.展示(一)感受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1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2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悲壮与苍凉的感受?(“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

25、、“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3.读这些词语,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4感情朗读。(二)感受这一株柳旺盛的生命力1读句子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两合抱粗”,师生演示 感知柳树的粗壮“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3体会“哦”所表达的情感(赞美、赞叹)读好“哦”4.感情朗读(三)艰难的生存1.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

26、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2.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比较感悟高原柳的顽强,体会生存不易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单1.创设情境,想象说话:读着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学生写话,全班交流。第三次出示第5小节,学生朗读。2. 比较感悟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

27、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第三板块:由物及人。深化形象。(5分钟)学生说说由柳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板块: 明确任务,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了解预习,整体感知1.宣布上课,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师运用上一课学到的内容引导读好课题。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中心词:神奇 奇迹3.启发学生回忆青海高原上贫瘠苍茫的环境。4.出示第5小节。学生齐读,再现柳树的形象。5.追问: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板书:高大苍翠今天,

28、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第二板块:自主研读,交流共享1.导学1.出示第9节。请班上的小小朗诵家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读了作者的赞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3.学生朗读后质疑。4.筛选出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出示:这株柳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这株柳又是如何抗争的?(二)旺盛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1指名读并谈感受。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出示:“两合抱粗”, “百十余平方米”板书: 粗壮 高大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

29、有什么情感在其中?4指名读“哦”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师范读 生跟读5.怀着这种情绪(赞美、赞叹)读一读这株柳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三)艰难的生存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1指名说。2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3生齐读此句。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艰辛与磨难呢?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指名读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板书:多少,又)依次出示学习单:导学:1.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