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_第1页
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_第2页
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_第3页
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_第4页
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数学知识点:再谈等效平衡一、 等效平衡的概念目前大家公认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响不管采取任何途径,即无论反响从正反响方向还是从逆反响方向开场,无论是将反响物一次性投入还是分批投入,只要到达平衡后,各一样组分的百分含量一样,就视为等效平衡。这里的百分含量,可以是物质的量分数,也可以是质量分数。二、 等效平衡的类型在考虑平衡体系时,如今流行的分类方法是:以反响条件为前提,归纳出在各种条件温度、压强、容积下何时能形成等效平衡,然后来解决问题。今天在这里介绍从另一个角度可逆反响来认识等效平衡,这样使大家在高考Q吧复习中对等效平衡更好理解和应用。我们以可逆反响方程式为主,把可逆反响方程式前

2、后气体计量系数之和是否相等分为两类:第一类,化学反响方程式前后气体计量系数之和不相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形成等效平衡。在定温、定压情况下,改变起始时参加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与原平衡一样的物质,且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值与原平衡相等,那么到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解释: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管装入各反响物的起始量是多少,只要各物质的起始量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与原平衡起始或平衡时一样的物质,且各物质的起始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或相当如对于2SO2g+O2g2SO3来说,装入SO3即相当于按物质的量之比21装入SO2和O2就会到达等效平衡。例如;对于2SO2g+O2g 2SO3来说,等温等

3、压下,起始时将4molSO2和2molO2;6molSO2和3molO2;3molSO2和1.5molO2和1molSO3;nmolSO3等分别放入密闭等压容器中,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SO2的百分含量均相等,达等效平衡。到达上述等效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各物质的分数;各反响物的转化率;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均一样,但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一样,对应量应该成正比关系。在定温、定容情况下,不管装入各反响物的起始量是多少,只要各物质的起始量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与原平衡起始或平衡时一样的物质,且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那么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解释: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只要

4、起始时装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或相当如装入3molSO3即相当于装入3molSO2和1.5molO2,就到达等效平衡。例如:对于2SO2g+O2g 2SO3g来说,在等温等容下,起始时将2molSO2和1molO2;2molSO3;1.6molSO2;0.8mol O2和0.4molSO3等分别充入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SO2的百分含量均相等。达等效平衡。到达上述等效平衡时,等效的物理量最多,几乎是全等了,于是,有的教辅书将其称为“等同平衡,应该指出的是,“等同平衡的说法是不妥当的。比方不同的投料方式,放出的热量就不同。如上述的平衡2SO2g+O2g2SO3g中,是

5、放出热量,是吸收热量,无论是吸热还是放热都与不同,所以说“完全等同是不合理的。第二类,化学反响方程式前后气体计量系数之和相等,以下情况可形成等效平衡:在定温情况下恒容或恒压,改变起始时参加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与原平衡一样的物质,且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值与原平衡一样,那么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解释:当温度一定时,不管装入各反响物的起始量是多少,只要各物质的起始量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与原平衡起始或平衡时一样的物质,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或相当如对于H2g+I2g2HIg来说,装入3molHIg相当于装入3molH2g和3molI2g。,因平衡与压强无关,就会到达等效平

6、衡。例如:对于H2g+I2g2HIg来说,在等温恒容条件下,起始时将3molH2和3molI2;1molH2和1molI2nmolHI,1molH2和1molI2和amolHI等分别放入密闭容器中,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HIg百分含量均相等,此时,达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也是相等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虽然不等,但成正比关系,此时,气体的密度也是正比关系。热量的变化应不一样。例一、2019-理综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响2Ag+Bg2Cg到达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

7、的是: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解析;此为恒温恒压下的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响。A和B选项均为对原平衡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呈正比的变化,平衡并不挪动。C选项可以设想分成两次参加,先 参加A-1mol,B-0.5mol,C-1mol,此时平衡不挪动,然后再单独参加0.5molB,平衡向右挪动。答案:C例二、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参加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响:2Ag+Bg3Cg+Ds,到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以下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到达平衡后,C的浓度还是1.2mol/L的是A、1molA+0.5molB+1.

8、5molC+0.1molD;B、3molC+0.7molD;C、2molA+1molB+1molD;D、0.5molA+0.25molB+2.25molC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9、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

10、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解析:此题为等效平衡创始了一种新思路,也将等效平衡的判断引入更深的考虑.在选项A中,只要将C从右向左反响0.3mol,就能到达1.2mol,但此时D为0,不能再进展逆向反响了,所以不符合题意.同理B选项中只要将D从右向左反响1.8mol,就能到达1.2mol的等效平衡,B正确。C选项D是固体,不影响原等效平衡状态,D选项中右侧没有D物质,不能进展逆向反响。答案:B、C“教

11、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