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31页)(PPT 31页)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31页)(PPT 31页)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31页)(PPT 31页)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31页)(PPT 31页)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31页)(PPT 3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文导入 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最是橙黄橘绿时”,是“萧萧梧叶送寒声”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美丽的秋天吧。第1页,共31页。 4 古诗三首RJ 三年级上第2页,共31页。知识绿卡理解古诗 想象画面法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人物:梧桐树叶、秋风、客、儿童。然后根据诗句内容丰富景物、人物的形象:什么样的梧桐树叶被萧萧秋风吹动的梧桐树叶;什么样的秋风 萧瑟的、带着阵阵寒意的秋风;什么样的客 漂泊在外的诗人;什么样的情思念家乡的情;儿童在干什么 逗引蟋蟀。最后把以上内容连成画面: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

2、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比如夜书所见这首诗可以这样来理解:第3页,共31页。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意思(重点)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难点)第4页,共31页。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fn)川居士,京兆(zho)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杜牧能诗亦能文,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第5页,共31页。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zhn),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3、。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第6页,共31页。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s)宗,号靖逸。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曾任朝廷小官。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第7页,共31页。 字词学习寒冷 山径 倾斜 霜降 赠送 刘海 锅盖 菊花 残缺 君子 橙子 送别 挑战 犹如 骄傲 蜜橘hnjngxishungzng ligijcnjnchngsng tioyuoj第8页,共31页。挑tiotio 挑选 挑担 挑三拣四 挑战 挑花 挑灯夜战 购物时挑(tio)选物品对他来说是

4、一个挑(tio)战。第9页,共31页。【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秋末冬初。【萧(xio)萧】风声。【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篱落】篱笆。第10页,共31页。整体感知朗读古诗,根据注释了解三首古诗的具体意思。山 行【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我沿着漫长而弯曲的小路上山,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还住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晚景,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第11页,共31页。 赠刘景文【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5、。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您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第12页,共31页。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吧,(因为)夜深了远处的篱笆下还闪动着灯火。第13页,共31页。课文解读 再仔细朗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每一首诗都描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色呢?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第14页,共31页。远上寒山石径斜

6、,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写白天登山所见,山路蜿蜒曲折,山顶白云缭绕。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写傍晚之景。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表现出诗人对枫叶的赞美。第15页,共31页。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第一句诗以荷尽、菊残的衰败景象,写出了秋末的特征。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表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第16页,共31页。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梧叶” “寒声”和“江上

7、秋风”写出了秋天的清冷,也写出了诗人客游在外的凄凉心情。抒发了诗人凄凉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写了夜深人静时,儿童在篱笆下举着闪动的灯火捉蟋蟀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诗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第17页,共31页。主题归纳 一、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 )景色的( )绝句。写诗人驱车山间,看到了比二月花还要红艳的枫叶,流连忘返。这首诗以深秋山景的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心中( )的志趣。 二、赠刘景文一诗(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 )的高洁品格。诗人告诉友人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勉励

8、友人切莫消极。 三、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儿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 )里( )的情感。深秋山林七言乐观豁达托物言志孤高傲世夜思念家乡第18页,共31页。生机盎然色彩鲜明山行文章结构驻足欣赏眺望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第19页,共31页。富有生气色彩明丽赠刘景文 收获的季节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菊残傲霜第20页,共31页。灯火唤起乡情秋风吹动思绪夜书所见 近处 远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亲切之感 孤独郁闷第21页,共31页。写法总结 赠刘景文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所谓托物

9、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第22页,共31页。借景抒情。夜书所见一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景物也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意识。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对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写法巧借鉴写法点拨:第23页,共31页。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手法,你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文章吗?运用实例: 绿叶仿佛在风中起舞,离开了树,投向了大地的怀抱,却不知这样会枯萎。我弯下腰,轻轻拾起一片树叶,那有序的筋脉,是一种美的点缀。我有些哀叹:

10、绿叶啊,绿叶,你这般美丽地从树上轻轻飘下,随风起舞,却不知已被人称为“落叶”!第24页,共31页。1.连一连。随堂练习山行 杜牧 东坡居士夜书所见 苏轼 江湖派诗人赠刘景文 叶绍翁 樊川居士第25页,共31页。2.用“”为下列词语划去错误的字。(赛 寒)山 石(径 经) (憎 赠)送第26页,共31页。(1)山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枫叶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菊 荷橙橘3.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赠刘景文一诗中写了秋末之时 和 衰败的景象,与 和 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第27页,共31页。教材习题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三首诗写

11、的都是深秋的景色。山行中的“寒山”“枫林”“霜叶”;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秋风”“促织”,这些都是深秋时节特有的景象。 参考答案:第28页,共31页。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晚景,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最好的景致您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第29页,共31页。课外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