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课件20世纪音乐概述_第1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20世纪音乐概述_第2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20世纪音乐概述_第3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20世纪音乐概述_第4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20世纪音乐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世纪音乐概述本课提纲时代背景总体特征各个流派时代背景二十世纪是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的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信息革命等颠覆性的变动将人们的生活一次次置入难以预测的境地,人们或颓废、或振作,内心的强烈感受凝聚成比任何一个时代更频繁的文化思潮或文化运动,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嬉皮士运动、后现代主义等等。与这些变革相对应,二十世纪的音乐领域出现了众多音乐流派同时并存的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这些流派或相互影响,或相互对立,或一脉相承,并且,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作曲家一生创作包括多个风格时期或一部作品融合多种风格的现象。整体音乐特征调性体系的弱化或打破旋律的扩展或淡化功能和声体系的削弱与

2、突破节奏节拍的自由与复杂化音响材料范围的扩大音乐传播和音乐语言的国际化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创作的大众化趋势各个流派民族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前苏联音乐 英国音乐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 序列音乐 电子音乐 偶然音乐 民族主义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侧重于对民间音乐自身特征的发现(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相对削弱),以强调保持民间音乐固有特色作为自身的音乐风格,而不是像19世纪那样,在原有的音乐传统中采用具有民间音乐性质的素材。同时,20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还广泛吸取同时代的多种音乐风格,成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匈牙利巴托克英国霍尔斯特、埃尔加、布里顿美国科普兰、格什温霍尔

3、斯特行星组曲霍尔斯特(18741934) 现代最杰出的英国作曲家之一。 行星组曲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第一乐章火 星战争使者第二乐章金 星和平使者第三乐章水 星飞行使者第四乐章木 星欢乐使者第五乐章土 星老年使者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一些评论者认为,行星组曲,反映了霍尔斯特在科学进步一发展的时代,表达在众行星间的宇宙漫游,而不再拘泥于关于行星的古代传说,不再是宗教崇拜,认为这部作品是科幻音乐的开端,并影响了后来的星球大战、异形等电影配乐。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

4、落,绵延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埃尔加(18571934) 威风凛凛一生忠心耿耿地为提高英国的音乐水平 而努力,1924被聘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威风凛凛进行曲总共包括埃尔加 在1901至1903年间陆续完成的五首短小 的进行曲,其中的第一号最著名。英国学生对这首作品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许多学校的毕业典礼,都是用这首曲子来领取文凭。本曲采用三部结构,中段具有民谣之美,埃尔加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中段

5、。这一旋律不仅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英国作家豪斯曼还为此写了抒情诗希望和光荣的国土。可以说,这段旋律在英国的地位,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格什温(18981937)的第一部大型专业音乐作品,拥有令人陶醉的动听旋律;主题发展手法以重复为主,带有即兴的性质;曲式结构采用了爵士音乐的自由分段手法,各段落界限分明。蓝色狂想曲被认为是“容许爵士乐从酒吧间门里探出头来”的第一个成功的尝试。在这部被称作“交响爵士乐”的作品中,作曲家以严肃音乐的方式,地道地传达出爵士乐的活力和魅力,对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专业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爵士的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表现主义音乐 20世纪初盛行于德奥的音乐

6、风格。它的盛行与那个绝望的时代密切相关帝国主义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与一战即将爆发的阴影将人们推入绝望的境地,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应运而生,人们逃避一切,转而以自己主观对现实的理解来代替真正的现实。审视客观世界角度的骤变势必导致审美的变化:表现主义音乐反对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美的东西,主张音乐应该表达音乐家的主观情绪,要彻底地表达人们心中的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表现到具体的音乐创作中,即反对以协和为美的调性音乐,走向无调性音乐。无调性是表现主义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加之剧烈的力度对比、尖锐的不协和和弦、多变而不对称的节拍、模糊的结构、零乱的旋律进行等共同构成了表现主义音乐怪诞与刺耳的风格特点。勋

7、伯格十二音技法所展示的完全不同于调性音乐的音乐创作思维方式,启迪了20世纪的调性解放运动,被认为是无调性音乐的先驱。 新维也纳乐派(第二维也纳乐派)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勋伯格(1874-1951 )华沙幸存者 1947年夏天,勋伯格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战争期间纳粹迫害犹太难民的报道。其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动的场面:当纳粹士兵强行集合起犹太人,欲将他们送进毒气死刑室的时候,面对死亡的犹太人突然齐声唱起了古老的犹太宗教歌曲听吧,以色列人。这歌声激发起了难民们作为人的自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他们永生的信念。73岁高龄的勋伯格被这则报道激动不已,而就在这几天里,他又亲耳听到了一位从华沙犹太难民营里逃

8、出来的人讲述的可怕经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促使他拿起笔来,在12天里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包括全部歌词和音乐的杰作华沙幸存者。华沙幸存者的歌词我的记忆已不完全了!我一定有很长时间失去了知觉我只记得他们大家开始唱歌时那宏伟的一刻,好象预先安排好了似的,大家一起唱出那古老的、他们这许多年来所忽视了的祈祷那被遗忘了的信经!但是,我不知道我是这样来到地底下的,在华沙的下水道里呆了这样长的时间 这一天象平时一样开始了。天还没亮,起床号就吹响了。“出来!”不管你们还睡着,或是由于忧愁彻夜无眠地躺着,你都得出来。你的孩子、妻子、父母亲都已和你隔离,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到了什么,你怎么可能安然熟睡呢?又一次的大声

9、喊叫:“出来!中士要发脾气了!”人们走出来了;一些人步履蹒跚:年老的,患病的;另一些人则因恐惧而急急忙忙。他们害怕那个中士,他们尽可能快地走着。可没有用!太吵杂了,太混乱了,却不够快!那个中士喊着:“注意啦!立正!怎么,是自己站好还是要我用枪托来帮忙?好啊,如果你们一定要的话!” 中士和他的兵士打着每一个人:年轻的或年老的,强壮的或衰弱的,有罪的或无辜的。听着那呻吟声、哀叹声,真令人心痛欲绝。虽然他们把我打得无法支持而倒在地上,但我还听得见。我们这些被打倒在地上实在站不起来的人,又遭到没头没脑的鞭挞。 我一定失去过知觉。我所知道的下一件事是一个士兵在说:“他们都死了!”于是中士命令把我们拖走。

10、我半死不活地躺在一边。周围死一般地寂静-充满了恐惧和痛苦。然后我听到中士喊道:“报数!” 人群开始报数,缓慢地,不整齐的:一,二,三,四-“注意啦!”中士又喊了起来:“快点!重报!一分钟之内我要知道,我把多少人送进了煤气间!报数!” 他们重新开始,先是缓慢的:一,二,三,四,然后加快,越来越快,快到那声响有如野马惊跑,而完全突然的,就在这一片轰鸣之中,他们开始唱起了听啊,以色列人: “听啊,以色列人,主是我们的神,主是唯一无二的神。你要全心全意地用你一切力量来爱你的主、你的神。我在今天所命令你的这些话,你要牢记在心。你要常常用它们来教导你的子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走在路上,躺在床上,还是从床上起

11、来的时候,你都要铭记在心。”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把目光投向18世纪,提出“回到巴赫”的口号,把巴赫时代的曲式逻辑、发展的原则和结构与20世纪音乐语言的最新手段结合起来,在新的时代,以新的手段追求一种拟古风格。在美学观念上,新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所追求的主观的、过激的情感表现,要求恢复古典时代的理性主义,强调情感表现理智与适度,追求各方面的均衡与完美。反对标题音乐,提倡“纯音乐”,即强调音乐的本体表现,甚至奉音乐的形式为第一要义,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追求尽量完美的作曲技法、音响效果和音乐的情趣。表现在具体的音乐创作中,新古典主义重新启用被浪漫主义忽视的巴罗克复调音乐的经典曲式,

12、如早期组曲、托卡塔、大协奏曲、赋格、帕萨卡里亚、恰空等,提倡复调的线性织体,并将自然音阶作为音乐的基础,而不是瓦格纳的半音化音阶。俄国斯特拉文斯基、法国萨蒂与六人团、德国兴德米特 序列音乐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 之后,产生的基础是战前十二音音乐 所使用的序列手法。十二音音乐以音级的不同序列为基础,序列手法只是表现在音高上,序列音乐却将序列手法扩展到节奏、力度、音色、时值、音区配置、起奏类型、音的密集程度等方面。由于十二音音乐有时也被称为序列音乐,所以战后的序列音乐又称整体序列音乐。梅西安法(1908-1992)钢琴曲集圣婴的二十默想1. 天主的眼睛基于神的主题的完整乐句,神说,

13、“我在我最宠爱的孩子身上看见了我的一切喜悦。” 2. 星星的眼睛3. 转生4. 圣母的眼睛5. 孩子凝视圣婴的眼睛 6. 然而一切完成 7. 十字架的眼睛 8. 天空的眼睛 9. 时间的眼睛10. 欣喜的圣灵的眼睛 11. 圣母首次迎接圣体 12. 全能的圣言 13. 圣诞节钟乐14. 天使们的眼睛15. 幼儿耶稣之吻16. 先知、牧羊人、博士们的眼睛 17. 沉默的眼睛18. 可怕的抹了油的圣体的眼睛 19. 我的心在睡梦中依然清醒 爱之诗,神秘的爱的对话,沉默在这里是最重要的角色,微笑的并非是一个持弓的天使。我们爱礼拜日,宽恕我们的是耶稣。20. 爱的教堂的眼睛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Elec

14、tronic Music)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指的是由电子装置产生和修饰的声音(修饰的范围包括自然界、日常生活甚至传统音乐中的一切声音)制作而成,并由电子音乐装置演奏的音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电子音乐装置种类相继产生,电子音乐也随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录音带音乐、合成器音乐、计算机音乐。微分音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透露出一些实验音乐的迹象,一些作曲家尝试在传统的乐音体系之外寻找新的音乐。如墨西哥作曲家卡里洛(Julian Carrillo,18751965)和美国作曲家艾夫斯的个别作品以小于半音的音程作为音程单位,即放弃传统音乐将一个八度分成12个半音的乐音体系

15、,转而使用将一个八度分成12个以上的音程的乐音体系,这类音乐被称为微分音音乐(microtone)。微分音音乐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受到乐器构造和调音的局限,以及一般人的辨音能力的限制,微分音音乐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这方面的试验仍被后来的许多作曲家继续着。 噪音音乐路易吉鲁索洛(18851947)是未来主义画派的创立者之一,同时也是噪音音乐的先行者。鲁索洛相信,如果你懂得如何去听,那么一切声音都是音乐。1913年他发表了噪音艺术一文,认为工业时代的音乐,“必须突破这种纯粹音乐的狭窄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可听到的噪音应该作为音乐作品基本的音响材料。1916年,他又发表了一篇同名文

16、章,在先前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噪音分成六类,即:(1)轰隆声、霹雳声、爆炸声、哗啦声、飞溅声、咆哮声;(2)吹哨声、嘶嘶声、喷气声;(3)飒飒声、淙淙声、咕噜声、忙乱声、潺潺声;(4)尖锐声、呼啸声、沙沙声、吵闹声、噼噼啪啪声、摩擦声;(5)金属、木头、石头、陶瓦的敲击声;(6)动物和人的声音:呼喊、尖叫、呻吟、大哭、大笑、喘息、呜咽。鲁索洛还发明了许多噪音发声器,可以奏出音域极宽的各种声音,他的噪音音乐的代表作是汽车与飞机的集会。 偶然音乐“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中“Aleator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lea”,意为“骰子”,引申为“偶然的奇怪念头”,被用来形容一种与整

17、体序列主义音乐的全面控制几乎对立的音乐风格,即:尽可能地摆脱对音乐形式、创作手法或作品演出的控制,只对有必要加以控制的做出限定,其它的完全交给不可知的偶然性或选择性。约翰凯奇 4分33秒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 可称为偶然音乐的开山鼻祖,也是 偶然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凯奇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一个有着发明传统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拥有发明专利的发明家,这种家庭氛围赋予了凯奇发明创造的天性。在20岁之前,凯奇没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只是间断地学过钢琴,有时也在钢琴上进行即兴创作。 禅宗讲求凝神专注,心中无物,摒弃一切欲念,以无欲无念之身与自然融为一体,则可还生命以本来面目。通过参禅,凯奇悟到:“艺术成为它自身,那一切都将十分简单它应该无比丰富,因为它将是美丽的”。他还认为,和声只关注音的垂直关系,却把声音的真正本质忽略了,是人工制造的,不真实的。在这些思想的支持下,凯奇坚定地站在了全面控制音乐与传统音乐和声体系的对立面,走向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极大的偶然性。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创作的最著名的偶然音乐作品是4分33秒(433”,1952),它是为任何乐器或组合而作的,第一次演出使用了钢琴。全曲共4分33秒,每乐章长度分别为:1分40秒、2分23秒、0分30秒,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生活即音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