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16/16沁园春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重点与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2、。那么,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的词沁园春。(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1925年10月,同志从韶山前往,途经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三.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四.整体感知,诵读鉴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师读,正音。

3、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领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感受形象,理清思路。沁园春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具体分析鉴赏1.鉴赏前三句(独立寒秋图)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

4、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现在咱们就来具体欣赏一下。词人通过一个“看”字,以视野所见来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统领的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现在咱们来齐读这几句。学生齐读,师点评。提问:现在大家来

5、找一下,“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明确:山、林、江、舸、鹰、鱼。(2)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明确:天空中的

6、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了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景象。这句也是一个哲理性的概括。比较:竞:竞争,竞赛。竟:出乎人意料。(板书:竞、竟)思考: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又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眺、近观、仰望、俯视。思考:这一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

7、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4)比较鉴赏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湘江秋景图天净沙秋思:萧索寂寥,苍茫凄迷,是“秋思之祖”。表达了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湘江秋景图:绚丽多姿,充满生机。表达了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品读上片后三句。(1)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

8、始了“问”。(2)“问苍茫,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往往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却抛却了这种哀伤叹息的悲哀之态,以生动地描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境界。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

9、春教学设计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的沁园春,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2学习本节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冶性情;学写新诗。学情分析1.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诗词与评价的诗词,对耳

10、熟能详的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3.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2.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容。3.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与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诗词与评价的诗词,以与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4.背诵本词。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

11、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容与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容,

12、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难点与解决办法教学重、难点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动词使用,出神入化;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对颜色非常敏感。4.对比、夸、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学生学习活动与评价设计1学生学习活动:课外提前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个性化诵读;多媒体辅助学习;分组讨论。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和家

13、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诵读提示1结合欣赏手迹诵读本文插页有书写的沁园春。该手书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欣赏课本上手书的沁园春。2.学生交流欣赏手迹感受,教师略作评价:书写的沁园春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3引导学生欣赏的其它书法作品并导入课文。他是领袖,是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自己的革命豪情。美学家朱

14、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与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的词沁园春,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诗词简介与诗词阅读、鉴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并收集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笔记上。在课堂上请个别学生展示自己记诵的成果,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词。2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的词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与词的相关知识(比如: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与“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的词沁园春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1)诗词总体特点:高度的概括性

15、、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诗词是文学艺术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历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来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技巧:推

16、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整体感知。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3)默想和回味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词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

17、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为:“曲子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5)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沁园春的格律: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韵,下阙12句

18、,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一样,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6)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明确:上阙秋、头、流、由、浮(方言)。下阙游、稠、遒、侯、舟。7)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牌名。三、整体感知全词。1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背诵沁园春,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背诵进行评价。通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容与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与难解字词找出来。2.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1)正音沁园春(qn)百舸(g)峥嵘(zhngrng)怅寥廓(chnglioku)挥斥方遒(qi)浪遏飞舟()(2)释词中

19、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是言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白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会当水击三千里(典故出自庄子,是说定能施展鲲鹏之志)。(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3)成语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同志转

20、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容与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确的语序:在深秋时节,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分析: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3)用“

21、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时代背景: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外斗争的焦点。这年秋天,奉命前往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恒惕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在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子洲,有感而作此词。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

22、“独立寒秋”,坦荡从容。(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与穿

23、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明确:“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意象)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之情油然而生:怅寥廓,问苍茫,谁主沉浮?“怅”,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其实,“怅”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

24、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独立”呼应。“橘子洲”是青年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

25、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评点、关心国家大事)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 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板书:立看怅问忆记)(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诵读进行评价。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再次感受课文容与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6、(7)引导学生记诵小学、初中学过的诗词以与评论的诗词,并交流听读感受。结合本词,谈谈印象中的是怎么样的,教师略作评价并总结。1)自作诗词沁园春雪(豪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卜算子咏梅(大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七律长征(爽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他人诗作中的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才气)/千锤百炼不怕难,革命理想高于天。(意气)诗人

27、领袖(任先青):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嘹亮了!(神气)(板书:豪气、大气、爽气、才气、意气、神气潇洒豪放、豪情壮志)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欣赏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和浪淘沙北戴河,引导学生记诵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用自己喜欢的诗词形式表达自己追求理想的激情。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9)教师小结:词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游橘子洲时的感触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对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诵读本词,熟读成诵。背诵全词。结束第一课时。四、板书设计:豪气、大气、爽气、才气、

28、意气、神气潇洒豪放、豪情壮志“立”,“看”,“怅”,“问”,“忆”,“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学生个别背诵或集体背诵沁园春。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鉴赏本词,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鉴赏进行评价。角度一(组一):词如画,引导学生概括词人所“看”、“忆”的几幅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板书),想象并描述出这是几幅怎样的图画。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

29、,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水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

30、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角度二(组二):引导学生欣赏本词视角变换、景物和写景顺序的特色,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远眺(远景):(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近观(近景):(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景、动景);仰视(高景):(天空)鹰击长空(动景);俯瞰(底景):(水底)鱼翔浅底(动景)。(板书)感慨: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

31、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笔下的秋景,给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感觉。角度三(组三):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板书)。虚实结合: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自己独立橘子洲头所见之秋景,为实写;下片重在抒情,回忆革命斗争、中流击水的画面,为想象之景,为虚写。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

32、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一扫“悲秋”词风,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角度四(组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1)数词运用,富于力学

33、美感。诗人多次用“万”字、“百”字,造成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如“万山”山之多,“万类”突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万户侯”突出傲视的对象地位很高。“百舸”舸之多,“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用“万”、“百”等数词,突出了多、壮、豪等力学上的美感,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构成了一种强烈的美感。(2)动词使用,出神入化。“立”、“去”、“看”、“染”、“争”、“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飞之矫健勇猛,“翔”-游之轻快自由,“争”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竞”-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3

34、)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寒秋”之“寒”,写出了秋之寂寥、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勾勒出了满山的秋色。“苍茫”两字,写出了之大、浩大无边,也写出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情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还有一些字。如“染”-树色之浓,“遍”-红之广,“尽”-染之透,“透”-水之清,“层”-林之茂,“漫-水之满,层”-林之密,都极为准确精当。对颜色非常敏感。“万山红遍”红色,“漫江碧透”深绿色,“百舸争流”帆的白色,“鹰击长空”天的蓝色,“鱼翔浅底”水的青色。角度五(组五):对比、夸、拟人、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指点江山”,“江山”指代国家(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