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老子、庄子的政治思想主讲人:颜 德 如 教授一、老子的政治思想(一)道家概说1、道家之名始于何时? 先秦没有“道家”之称。 “道家”之称是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开始的,称之为“道德家”和“道家”。 司马迁在记述他父亲师承时,说他父亲“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序),所以道家又称“道论”。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刘歆的看法,称“道家者流”。 可以说:“道家”的思想先于“道家”之名;在西汉时期,“道家”之称是比较普遍。2、道家出自哪些人? 刘歆认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根据是什么呢?大概有二:一是能够拥有知识的人,应该处于官僚阶层;二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史。一
2、、老子的政治思想 冯友兰认为道家出于隐士。 合起来看:道家起源于王官,未必一定是史官,流向社会民间后,在隐士中最有市场。 3、道家的理论特色与思想意旨(1)理论特色 其一,言必称“道” 老子:“有物混(昆)成,先天地生。一、老子的政治思想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庄子大宗师说:“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其二,法自然一、老子的政治思想(2)思想意旨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
3、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刘歆)4、道家的派别(1)老子贵弱(2)杨朱贵我为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老子的政治思想(3)庄子贵天(4)管子顺天从人(5)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主治 “道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同时又为统治者提供了精神麻醉剂。”(二)老子的生平与老子一书1.老子的生平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子的生平充满迷雾,体现为:活动时间范围与空间,确切的称呼、名号等,与孔子的关系,与庄子孰先孰后,主要文献依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等。2、老子一书(1)争论的问题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围绕该书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人写的?什么时候写的?该书到底以哲理见长还是以政治见长? 比较同意刘泽华的看法:“老子一书的思想大约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成书要比他提出来晚,大约是战国前期,老子一书是老子一派的集体作品;老子一书既擅长哲理又精于政治,把哲学与政治融为一体了。”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也就是说它由道经与德经合成的,千百年来争论的问题是:二者谁在前?二者的内容各自有何倾向? 基本赞成沈善增的看法: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前者是一些不成系统的论述,后者是非常有系统,是对前者的注释和总结、提升。也就是,“以道注德”说大体成立。前者内容倾向于经验,后者倾向于理论。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2)各家对老子的评说
5、荀子天论说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伸)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 庄子天下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 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聃贵柔。”一、老子的政治思想(3)老子一书的思想(或思维)特色 总体而言:正言若反、道法自然、“创造的反叛”。 就第三个特色而言,正如韦政通说:“他表现的反叛的精神实为他思想本质所必须。他的反叛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学派,而是对整个的现实文明和现实社会,也可以说,他的反叛是由他与现实之间高度紧张的关系中产生出来。”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比如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6、,是以轻死。” 正是因为统治者“食税之多”、“有为”和“求生之厚”,出现如下局面:“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老子的政治思想(三)政治思想概要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道”(1)“道”的意义丰富 其一,本原意义上的“道” 比如:“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一、老子的政治思想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所以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隐无名。” 作为本原意义上的“道”,它生成了宇宙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7、三生万物。”“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其二,规律性的“道” 总体来说:“反者道之动。” 具体而言:对立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返本复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其三,处世准则的“道”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2.政治理想国:小国寡民下面两段话集中体现: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8、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治国原则 总体来说:守道抱一 “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实。”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抱一”就是“守道”。比如:“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具体来说: 其一,守柔 之所以贵柔,这是因为:“柔弱胜刚强。”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守柔曰强。” 其二,无为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9、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形象地说,无为就如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无为”这个原则是工具性的,按照这个原则去做是要实现“无不为”。正如: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功成,事遂。”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要有“功”、“事”、“治”,一无作为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4.治国智慧(1)无智守朴 反对用智巧治国,因为它是国家的灾祸:“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反过来说,不用智巧,百姓受利更多:“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老子为何厌恶以
10、智治国?这是因为:“智慧出,有大伪。”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根本的原因是:“民之难治,以其多智。”因此,应以淳朴治民: “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鉴于上述,就可明了老子为何主张“绝四”: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学无忧。”一、老子的政治思想(2)谦下退让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
11、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善用人者,为之下。”(3)无私不争 社会之人为何争名逐利?因为“有身”,即有我、有私。正如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无私无我则“无争”,“无争”则无怨无忧:“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应该像“水”那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一、老子的政治思想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统治者应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正是由于“不争”,反而得到更多:“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12、,故有功;不自矜,故长。”(4)轻税实腹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正如老子所说: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因此,应该轻税实腹: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5)反战息争 春秋战国一如孟子所说“杀人盈野”、“杀一、老子的政治思想人盈城”。老子非常渴望:“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在他看来,“兵”是不祥之物:“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但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有仇怨如何调解呢?老子曾说:“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最好的办法是:“报怨以德。”(六十三章
13、)二、庄子的政治思想(一)庄子生平与庄子一书1.庄子生平 与老子相似,“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做“漆园吏”。 大概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士人,主要过的是隐士的生活。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生卒年难定,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369到前286年之间。 他的师承也不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只是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2、庄子一书 现存庄子共有33篇,其中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传统说法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余是门弟子后学的作品。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庄子所传播的思想之影响:“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汨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宋
14、叶适) 冯友兰:“30年来,对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上,对政治思想论述得较少,而且多数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的确,从庄子一书中很难找到积极的治世方案。相反,看到的多是冷嘲热讽。然而在嘲讽之中却包含着出众的独到见 二、庄子的政治思想见解,从另一个角度开辟了认识社会的道路。” 由于它过多的倾向于哲学的思辨,恰恰“也是政治上的表态,表示对于地主阶级的新政权的不合作,持消极反抗的态度。” 今天使用庄子一书是西晋玄学家郭象所编定。他认为它的宗旨:“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二、庄子的政治思想(二)政治思想概要 总体而言,“人性自然说和自然主义的政治思想”。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
15、点:人性自然论 (1)人是“气”的产物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2)人的形神具有固有之“仪则”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3)人之“性”是天生(自然)的 “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自然耳,故曰性。”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4)正因为人是自然的,所以不能“去性而从于心”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16、。” (5)人应该过“天放”生活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二、庄子的政治思想2、政治理想:“至德之世”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闚。”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二、庄子的政治思想3.实现政治思想的举措(1)顺应民情 消极的一面,批判了统治者治民的离情灭性之举:“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积极的一面,
17、统治者应充分注意顺应民情,譬如种庄稼:“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二、庄子的政治思想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飱。”(2)君主无为 什么是“无为”呢?应帝王篇云:“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二、庄子的政治思想君主要做到无为,首先要具备得势而不骄的品格: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君主才能充分运用“无
18、为”的“南面之术”来调动臣下的积极“有为”: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难能可贵的是,庄子还认为君主应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3)“天下平均” 之所以提出“天下平均”的思想,其原因来二、庄子的政治思想来自于人人在自然面前的平等:“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 要平均天下,根本的是要消除人民的情欲,应该是:“复仇者不折莫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 其次,要充分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新员工试岗期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合同3篇
- 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类型
- 电子行业产品维修培训总结
- 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背景
- 托育防恐防暴安全教育
- 交通运输行业促销策略评估
- 二零二五版外贸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委托托管合作协议3篇
- 《学校心理辅导》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居间服务合同范本6篇
- 《写美食有方法》课件
- 学校制度改进
- 各行业智能客服占比分析报告
- 年产30万吨高钛渣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完整word版)申论写作格子纸模板
- 滚筒焊缝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 质量检验人员管理及综合业务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测验考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