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产生1主要内容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2第一节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动因的推动下产生的必然现象。 (1)政治上,教育改革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2)经济上,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分。 (3)思想上,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 3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儿童的公养公育(
2、大同书) 人本院胎教学前公育体系 育婴院、慈幼院公育 小学之后公教 4 大同书关于教育的主张:(1)保育员的选择(2)育婴院的内外环境(3)育婴院的保育方式5 大同书关于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构想的核心:(1)教育的社会化(2)公养公教6 梁启超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私议 7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2)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8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
3、育体系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9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就包括了蒙养院制度,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0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二)蒙养院的设置(三)蒙养院课程(四)蒙养院的师资(五)蒙养院的地位(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11(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1.章程明确指出:“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育之第一基址。”2.蒙养院招收“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12(二)蒙
4、养院的设置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13(三)蒙养院课程1.游戏2.歌谣3.谈话4.手技14(四)蒙养院的师资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学。15(五)蒙养院的地位章程规定:“蒙养家教合一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因为“保姆学堂既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无多,则蒙养所急者仍赖家庭教育。”16(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
5、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17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张之洞,(18371909),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在其40多年仕宦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活动,他是洋务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劝学篇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基本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时,提出了一下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
6、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洽其知识,练其技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18 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1. 蒙养院的兴办 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国第一所幼儿园。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 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幼教机构,即私立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园创建人员合影19 2. 蒙养院师资的培训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
7、师,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20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又反应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
8、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确定的。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第四:严重抄袭日本。 显示出极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21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一、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学前教育的目的(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以在中国占据领袖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支配中国。(2)通过开办幼稚园吸引更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以扩大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基础。(3)使得基督教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减少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冲突,从而使西方的势力更方便
9、地进入并支配中国社会。22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二、外国教会在华办学前教育的活动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幼稚园及幼教师资培训班不仅在时间上早于我国自办的同类机构,而且在数量上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大超过中国自办的幼稚园(一)设立幼稚园(二)创办幼稚师范23(一)设立幼稚园1、设园宗旨 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 2、教会幼稚园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80年代 中国沿海福建福州、宁波、上海等地出现小孩察物堂。 此外,教会也在中国设立婴儿园。如由龚史曼格夫人创办的浙江湖州的民德妇女职业学校就附设了民德婴儿园,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招
10、收出生到8岁的儿童,采取母子同校的办法,婴儿多为妇女部学生的子女。 24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七岁为止,他可以保证使他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梅因“幼稚园以至大学皆应为社会之中心点,以养成基督教信徒、教育家、慈善家为目的。” 麦女士“中国之宜设幼稚园,如此其急也。吾党传道之士,苟之劝道华人之法,惟幼稚园之收效为最大。” 林乐知25 3、教会幼稚园的特点 1.强烈的宗教性 2.全盘西化 4、兴办”慈善”事业 类型: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26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1.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1889年,金振声女士 苏州 英华女中 1892年,海淑德 上海 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1898年,英国长老会 厦门 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举例:1902年,景海幼稚师范学校,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是外语、宗教等课程; 二是文化课; 三是专业课。 特点:1.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新员工试岗期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合同3篇
- 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类型
- 电子行业产品维修培训总结
- 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背景
- 托育防恐防暴安全教育
- 交通运输行业促销策略评估
- 二零二五版外贸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委托托管合作协议3篇
- 《学校心理辅导》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居间服务合同范本6篇
- 《写美食有方法》课件
- 学校制度改进
- 各行业智能客服占比分析报告
- 年产30万吨高钛渣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完整word版)申论写作格子纸模板
- 滚筒焊缝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 质量检验人员管理及综合业务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测验考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