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_第1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_第2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_第3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图示学习法是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有更直观的了解。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 权并立的代这一课的知识时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此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北宋结束了 A 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登基称帝,后定都 ,史称南宋。(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的和议、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

2、的一次重要战役。(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五代十国,金,赵构,临安(2)演渊之盟,哪城大战。(3)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不利于国家管理。【解析】【详解】(1)根据示意图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并与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因此北宋与辽、西夏处于并 立状态。后金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基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依据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之间的和议是演渊之盟,金与南宋之间发 生的一

3、次重要战役是哪城大战中岳飞收复了很多失地。(3)依据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看法是中国历来 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不利于国 家管理。2.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1757年后清朝只开放 一处对外通商,特许 管理对外贸易。当时世界形势【答案】广州;广州十三行。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据材料“我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他国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 出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 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

4、经营管理贸 易。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把中国情 人节“七夕”首次写 进中办国办文件。中国网(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哪里?请说 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3)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答案】(1)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2)瓦子,勾栏。背景:随着

5、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3)这种做法不好。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 过自己的传统节日。【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瓦子,勾栏;第二小问:该场所产生的背景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 )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的做法不好;因为一味过洋

6、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k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 )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答

7、案】( 1 )澶渊之盟。( 1 分)北宋与辽。( 1 分)( 2 )宋金和议。( 1 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 分)( 3 )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 分)【解析】【分析】【详解】( 1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大宋和契丹” ,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内容是: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这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之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2)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 “金国、盟书、淮水” ,我们可以

8、判断出这是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澶渊之盟和宋金议和不论是对北宋还是对南宋来说,都是屈辱性的和约,但是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小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八股文”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

9、何交流。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点享江阂贡花的W羊常扬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 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 “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科举制?【答案】(1)明朝。四书五经。(2)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明朝。明朝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土。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考试 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故“考官公布的题目

10、”来自四书五经。(2)依据材料一 “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 任何交流。”和材料二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科举制 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明朝八股取土的特点和内容,认识八股取土的危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 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 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 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

11、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 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 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材料二: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 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 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 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请回答:( 1 )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叙述?( 2 )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

12、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答案】( 1 )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 2 )目的:中央军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行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 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

13、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可知,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从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四个方面做了说明。(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 原则,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 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可知,行省区划的目的是中央进行军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点睛】材料一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行省的特点。准确掌握“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

14、制约”这一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 , 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 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 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 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 , 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 (1) 唐诗的特点: 艺术成就高 ; 数量众多 ; 题材丰富 ; 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 ; 中西贯通 ; 博大宏放 ; 昂扬进取。(2) 原因 : 国家统一 , 政治稳定 ; 经济发展 , 国力强盛 ; 政策开明 , 对外交往频繁。【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是;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考查七年级下册唐朝的兴盛的知识点。(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当时的国家统一,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国家统治者

16、的实行的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8.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趟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史(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

17、2.9%662429637.1%(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而这一时期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趋势如何,是何因素导致的?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3)根据四则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有哪些?【答案】(1)南朝时,南方很富饶,农业、纺织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2)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是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 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量;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3)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

18、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 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信息,依据材料二“一 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信息可知,材料二中南方经济 的变化是南朝时,南方很富饶,农业、纺织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2)依据材料三的数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 势是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量;第二小问: 这是因为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3)根据四则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

19、可知,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 济重心南移;第二小问: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有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 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 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从而导致了经济重 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9. 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时间:14051433年次数:前后7次海船:长44丈,宽18丈貂只数量:每次出海大小船只有200多艘kJ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2)郑和是在哪位皇帝的主持下远航的?(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20、(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答案】(1)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海船大、规模大。(2)明成祖。(3)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 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海船大、规模大。(2)依据所学可知,明初,国家安定,国力雄厚。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3)依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

21、来;开 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依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四大发明外传路线图造批未 指南针 印刷术火药材料二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质地优良、方便而又经济的书写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延续和发展。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西传,则成为促进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有力杠杆。夏鹏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四大发明外传路线的方向与特点。(2)根据材料二

2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1)向东传入日本和朝鲜,向西经由中亚、印度等地传入欧洲I;传播路线包括陆 路和海路。(2)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火药在欧洲 的使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文化进步和社会转型。(3)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明的互鉴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进而促进 社会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四大发明外传路线有向西和向东两条,从交通线上来说有路上和海上 之分。

23、向东传入日本和朝鲜,向西经由中亚、印度等地传入欧洲I;传播路线包括陆路和海 路。(2)根据所学可知,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和社会转型。造纸 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火药在欧洲的使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打败落后的骑士阶层,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 了新航路的开辟。(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明的互鉴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点睛】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知识,需要结合图示分析四大发明的外传路线特点,对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

24、学从制度变革及文化的传播、新航路的开辟方面回答即可。11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直延续到当代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该节目力求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诗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请以“诗词一直在我们血脉里”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诗词是一种情怀,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东西被我们忽略或遗忘,但古诗词一直浸淫在我们的血脉里,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25、一村”都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激发我们努力拼搏,进取。【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词是一种情怀,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东西被我们忽略或遗忘,但古诗词一直浸淫在我们的血脉里,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激发我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12 材料论述题。材料: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

26、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 1 )北宋末年( 2 )观点: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

27、术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火器制造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结论: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解析】【分析】【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2 )开放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如:观点: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火器制造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结论:宋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

28、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13 材料论述题: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

29、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旧唐书。魏征传)( 1 )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 1 )贞观之治。( 2 )观点: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论证:唐太宗执政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0、。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以上说明,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解析】(1)根据材料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观点: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论

31、证:唐太宗执政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 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以上说明,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点睛:抓住题眼“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是解题关键;观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有作为的皇帝。论证: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 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

32、确意见;大 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稳定。他还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重“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 吏多”的弊政,有利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谋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 谋杜断”。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死后,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 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有作为的皇帝。14.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唐朝(618年一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

33、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开涟引之二I,进而 不凡访无倦1非 俚人将苒土,亦评自 琴其才(1)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分别是谁?他们在位时唐朝分别出现了什么繁荣局面?(2)图二中的帝王是谁?她在文教上有什么创新?她与图一、图三中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 面有什么相同点?(3)图片中三位唐朝皇帝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说明理由。【答案】(1)唐太宗、唐玄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武则天,殿试制度。相同点:重视人才或选贤任能(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发展文教、整顿吏治等也可)(3)例答: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出现贞观之治局面。或:武则天,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或: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出现开元盛世局面。(其它理由言之有理 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图一、图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图三反映的是唐玄 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 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 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