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_第1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_第2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_第3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_第4页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8/20221急救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 绪论1345院外急救护理2医院急诊科管理36重症监护45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5345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6 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7急救护理技术 绪论15急救护理技术 绪论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急救护理的概念 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与临床各专科护理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性;既有其专门性,又有其综合性。 (二)急救护理的形成和发展急救护理是从南丁格尔时代开始的。急救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绪论急救护理的范畴(一)院外急救 *

2、 院外急救可以大大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急救,有时也称 初步急救。院外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二)院内急救 院内救护是院外急救的延续,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收各种 急诊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变化对患者做出出院、 留院观察、立即手术、收住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的决定。(三)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作为急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 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继发 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如急性器官损害)所进行的全面 监护及治疗。 (四)灾难救护 灾难救护是指对包括自然

3、灾难,如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雪崩、虫害等;以及人为灾难,如交通事故、矿难、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境剧变、流行病和武装冲突等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进行的救护。灾难救护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灾难医学是综合性医学科学,属于急诊医学范畴。(五)教学、科研和管理 急救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发展我国急救护理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要有目的、有计划、不失时机地进行急救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工作,使急救护理学教学、科研及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绪论急救护理的范畴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和急救医疗 网络的形成 建立

4、健全急救医疗指挥系统 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城市三级医疗救护网络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不单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组织工作的问题,因而需切实加强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管理和领导。院外急救 1有灵敏的通讯和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2有一支管理业务好、施救技术精良的急救队伍。3备有性能良好的救护车和急救设备。急诊科的管理重症监护室管理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从院外急救的初步救护到抢救危及生命的各种危象,均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1承担破坏性大、群体受伤较重的自然或人为灾害所导致的受害者的抢救和减轻伤亡程度的任务。 2研究如何把

5、急救医疗措施快速、及时、有效地送到患者身边以及灾害现场的组织管理方法。 3研究如何普及急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质量、培训急救专业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4研究急诊医学的学术课题。绪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救护理技术345院外急救护理2765(一)院外急救的性质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猝死患者抢救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患者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对于挽救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再损伤及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风险、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院外急救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时间、条件和在医院急诊科

6、相比更为复杂,故形成了它独有的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风险性社会性 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对危重症、意外伤害突发的现场,隐存着一条排列有序的链条,由四个环节组成: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脑复苏、早期除颤、早期生命支持。这个链条即生存链,指导第一目击者、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共同为抢救生命而进行有序的工作。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抢救打好基础。 日常对呼救的救护灾害、事故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特殊救护值班任务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急救知识的普及院外急救八禁忌1急

7、性腹痛忌用止痛药。2腹泻忌乱服止泻药。3昏迷忌仰卧位。4心源性哮喘忌平卧位。5脑出血、脊柱损伤忌随意搬动。6内脏脱出忌立即回纳。7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 8触电忌徒手拉救。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四)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五)院外急救组织形式问题:现场救护应遵循什么原则? 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建立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具有不同的特色,我国的院外急救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有以下城市特点:北京模式(独立型)广州模式(指挥型)上海模式(单纯型)深圳模式(集散型)重庆模式(依附型)香港模式(消防型

8、)急救指挥系统紧急情况下的任务主要是:1. 指挥,2. 派遣,3. 协调,4. 安全护送,5.维护良好的通讯。(六)院外急救服务体系的设置院外急救护理 概述 在事故现场或发病之初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然后配备急救运输工具把他们安全快速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接受进一步抢救和诊断,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ICU)或专科病房,这种把院外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加强监护治疗三部分有机联系起来,以更加有效地抢救危重患者为目的的系统,叫做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网络急救中心(站)急救分站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反映院外急救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包括:急救半径和院外急救反应时间。院外

9、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问题:如果你是现场急救人员,应该如何开展院外急救工作? (一) 现场评估评估要求评估病因评估病情 快速评估危重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创伤的初步评估即ABCD评估:A.(airway)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有无呼吸。C.(circulation)有无颈动脉的搏动。D.(disability)意识、瞳孔。检查伤情 1、头部体征: 口:口唇有无发绀、破损,有无因误服腐蚀性液体所致烧伤或色泽改变;口腔内有无呕吐物、血液、食物或脱落牙齿,如发现牙齿松脱或安装有义齿者要及时清除。经口呼吸者,观察呼吸道频率、幅度、有无呼吸阻力或异味。 鼻: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

10、无血液或脑脊液自鼻孔流出,鼻骨是否完整或变形。 耳:耳廓有无异物、变形,有无液体流出。如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提示有颅底骨折。检查听力是否异常。 眼:观察眼球表面及晶状体有无出血或充血,视物是否清楚等。 面部:是否苍白或潮红,额部有无出汗。 头颅:注意头颅大小,外形,头皮有无外伤。2、颈部体征:观察颈部外形与活动,有无损伤、出血、血肿,有无颈项强直,颈后部有无压痛。触摸颈动脉搏动的强弱和节律,注意有无颈椎损伤,以及观察气管是否居中。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3、脊柱体征:主要是针对创伤患者,在未确定是否存在脊髓损伤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搬动患者。检查时,用手平伸向患者后背,自上向下触摸,检查有无肿

11、胀或形状异常。4、胸部体征:检查锁骨有无异常隆起或变形,向其上稍施压力,观察有无压痛,以确定有无骨折并定位。检查胸部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吸气时胸廓起伏是否对称。另外,通过双手轻轻在胸部两侧施加压力,检查有无肋骨骨折。5、腹部体征: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膨隆、凹陷,腹式呼吸运动情况,以及有无创伤、出血;腹部有无压痛或肌紧张等。确定可能损伤的脏器及其范围。6、骨盆体征:通过双手分别放在患者髋部两侧,轻轻施加压力,检查有无疼痛或骨折存在。观察外生殖器有无损伤。7、四肢体征:检查四肢有无形态异常、肿胀或压痛,两侧相互对照。如患者神志清醒,可让患者活动肢体。检查肌力和皮肤感觉,注意肢端、甲床末梢循环。注意不

12、能随意抬起患者双脚,以免加重损伤。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病情分类 1、重度:标记为红色。指危及生命的危重患者,如窒息、休克、中毒、电击、溺水、昏迷、大出血等。这类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第一优先处理,迅速就地抢救。2、中度:标记为黄色。介于轻重伤之间,需尽快接受治疗,否则伤情很快恶化。如两处以上肢体骨折、肢体断离、大面积烧伤、骨盆骨折、软组织伤等。一般不危及生命,需第二优先处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后及时转运。3、轻度:标记为绿色。伤、病情较轻,意识清醒,能积极配合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如挫伤、擦伤、一处肢体骨折、关节脱位和小面积烧伤等。可在危重患者处理后再安排转运,但仍需随时观察病情。4、

13、死亡:标记为黑色。来诊时已经死亡者。需放置在适当或特定的位置,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抢救。另外,还有与上述颜色同时使用的蓝色,表示患者已被放射源或传染病污染。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二)现场救护 一、体位 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仰卧于坚硬的平地或硬木板床上,解开衣领和裤带,进行心肺脑复苏术。 2意识障碍但有呼吸和循环者,应置于侧卧位,仰卧位者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而窒息。 3意识、呼吸、心跳存在者,根据疾病性质和病变部位摆好体位,如休克者,采取中凹位;腹痛者,屈膝于腹前以放松腹肌;下肢肿胀者,抬高下肢以利静脉血回流;毒蛇咬伤下肢者,放低患肢,以减慢毒液的扩散。在

14、不影响急救处理的前提下,应尽量舒适,注意保暖。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二、现场救护要点 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2维持循环功能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4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5创伤的现场救护6灾害、意外事故的现场救护7对症救护措施8急救现场松解或去除患者衣物或头盔的技巧9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瘫痪10心理护理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三 、分流对患者进行快速分流可以使之及时得到后续救治和处理。1轻度损伤者,经处理后可分流到住处或暂住点,或到社区卫生站点。2中度损伤者,对症应急处理后可分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3重度损伤者,经现场急救、维持生命措施后,生命体征稍稳定可分流到

15、附近有条件的医院。4死亡者,做好善后和遗体处理。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一、转运前救护准备1转运前准备检查运输工具上的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转运途中能正常使用。2通报病情救护人员应向家属做好转运解释工作,并说明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取得其理解与配合。3通信联络与急救中心(站)或医院取得联系,并通报伤情,以便医院做好接收的准备。4病情评估转运前再次测量各项生命体征。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二、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1担架较舒适平稳,不受地形、道路等条件限制,但转运速度慢,人力消耗大,气候恶劣时影响使用。2汽车速度快,受气候影响小,但

16、道路不平时颠簸严重,影响途中救护,且部分患者晕车,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加重病情。3船艇运送速度较快,机动性强,但遇风浪颠簸厉害可引起晕船。4飞机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但起降过程中机舱内气压变化对开放性气胸、腹部手术后、外伤致脑脊液漏等患者不利;高空中氧含量下降对肺功能不全、肺部病变的患者不利;温度、湿度、气压下降,对颅内病变、气管切开等患者不利。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三、转运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1根据不同运输工具和伤病情摆好体位,一般患者平卧;恶心、呕吐者侧卧;颅脑损伤、昏迷者头偏向一侧;胸部创伤呼吸困难者半卧;下肢损伤或术后患者适当抬高1520,以减轻肿胀及术后出血;颅

17、脑损伤者应垫高头部。2担架行进时伤员头部在后,下肢在前,利于病情观察。担架上需捆绑保险带,并注意防雨、防暑、防寒。3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柱轴线稳定,将其固定在硬板担架上搬运,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颈椎损伤者要尽可能用颈托保护颈椎,运送时尽量避免颠簸,不摇动身体。4救护车在拐弯、上下坡、停车、掉头时要力求平稳,避免颠簸。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5空运时,一般将患者横放,休克时头朝机尾,以免飞行中引起脑缺血。脑脊液漏的患者要用多层纱布加以保护,严防逆行感染。腹部外伤有腹胀者应先行胃肠减压术再空运。气管插管的气囊内注气量要少于地面,防止高空低压使气囊膨胀造成气管黏膜缺血性坏死。6途中要

18、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如输液、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脑复苏、深静脉穿刺等措施,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畅通。7用先进的监测、治疗手段加强生命维护,要随时观察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面色变化、出血等情况;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测,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应在途中紧急抢救,如采取心电除颤术等。8做好抢救、观察、监护等有关医疗文件的记录,并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院外急救护理院外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技术7医院急诊科管理365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学习目标1了解急诊科的工作任务和布局。2熟悉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3了解急诊工作特点。4掌握急诊工作流程。5熟悉

19、急诊科设备管理要求。6掌握急诊护理沟通技巧。一、急诊科的任务(一)急诊急诊接受各种来源的急症危重患者,24小时随时应诊。到达医院后,急诊护士负责接收、预检分诊、参与治疗和护理。其后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留观、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二)急救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的前沿,负责对前来急诊和院外转送来的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急诊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随时准备好投入到抗休克、心肺复苏等生命支持与保护的急救中。急诊科还承担着对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当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医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参加有组织的救护活动,前往第一现场。必要时将“流动急诊室”搬到身边实施现场救护。现

20、场急救对象多为心脏骤停或有创伤的患者,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术,并参与在医疗监护措施下,把患者安全地护送至医疗单位进行继续救治。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三)科研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对有关急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诸方面的研究,从中探寻规律,总结经验,建立科学的诊治、抢救流程,提高对急诊危重症救治的医疗护理水平。(四)培训应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对不同年资的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专业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胜任日益繁重的急诊工作。作为急诊科人员,必须负起院前、院内及危重病监护的重担,这就要求在对急诊专业

21、人员重点培训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病员转送技术的同时,还要关注急救技术的新进展,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急救技能。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二、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的设置种类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在门诊部内设急救室,属于门诊部管理;另一类就是独立于门诊部的急诊科,有时可设急救中心,以加强急诊工作的开展。一般一级医院设急救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急诊科。(二)急诊科布局要求1急诊科应独立或相对独立成区,位于医院的一侧或前部,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便于迅速到达。作为区域急救中心的三级医院,应建立独立的急诊工作区或急诊楼。2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志,特

22、别是夜间应设有明亮的指示牌,以方便和引导就诊。3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通道和救护车出入通道。4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志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5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6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三)

23、急诊科结构布局急诊科结构布局可分为医疗区和支持区,布局应合理,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1医疗区(1)预检分诊处: (2)各科诊室:(3)治疗室:(4)清创缝合室:(5)观察室:(6)抢救室: (7)隔离室:(8)重症监护室(ICU): 2支持区支持区包括挂号室、收费室、化验室、药房、放射科、B超室和安全保卫等部门。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四)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相关医疗手续按情况补办。在我国目前医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更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1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2

24、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1)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2)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 3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4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应制度抢救急救绿色通道首诊负责制。医院急诊科管理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一、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一)紧急(二)繁忙(三)复杂(四)易引发矛盾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一)急诊接诊(二)急诊分诊1分诊原则急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1)分诊方法: SOAP公式: PQRST公式: CRAMS评分:病情分类:I类:危急症类:急重症类:亚紧急类:非紧急(2)分诊要求: 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

25、作程序(三)急诊护理处理急诊处理是将进入急诊室的患者,经评估分诊后,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置。1一般处理2危急重处理3传染病处理4成批患者处理5特殊处理6转运处理7抢救时医嘱处理8交接班处理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一、急诊科人员管理(一)急诊科的人员编制1急诊组织结构2急诊医生结构3急诊护士结构4医院急救领导小组(二)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医德2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3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5具有职业自我防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三)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要求主要掌握危急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疗的基本

26、功,包括心血管危重症、张力性气胸、脑血管意外、各种急性大出血、各种急性中毒、高热惊厥、烧伤、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昏迷、休克、溺水、触电、急腹症等患者的诊治抢救与护理。所有医护人员均应掌握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必要时切开、心脏除颤起搏、洗胃等急救技术。二、急救设备的管理(一)器材与药品基本配置急诊科(室)应配备与其任务、功能、规模相应的急诊抢救药品与器材。1基本设备2必备无菌治疗包3常备主要药品种类(二)急救设备的管理 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三、急诊科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有关急诊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应根据条例有关制度的要求,参考急诊科(室)基本制度条目建立

27、适合自己医院急诊工作的制度及有关规定。急诊科(室)基本制度条目有以下24项:急诊范围;急诊工作制度;急诊分诊制度;抢救室工作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处置室工作制度;抢救及记录制度;ICU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转诊及转院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出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会议及请求报告制度;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卫生工作制度;陪护制度;综合功能检查室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急诊观察须知等。2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急诊抢救技术操作常规、急救程序、护理常规及质量标准。3应有接收成批患者的紧急预案。 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四、建立良好的急诊护患关系(一)急诊患者及其家属

28、的心理特点1恐惧感2优先感 3陌生感 4无助感 (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技巧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急救护理技术76重症监护45重症监护(ICU)的组织与管理学习目标1掌握ICU的设置、收治患者的程序与对象、监护内容、常用的重症监护技术。2熟悉ICU的感染控制、收治患者原则、监护分级。3了解ICU的管理。 重症监护是指对各类危重病患者集中收治与护理,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它集中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系统而全面深入的监护和动态的观察,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了危重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一、概念

29、 重症监护病房(ICU)意为加强监护病房或加强医疗科。我国规范其名称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它是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化医疗设备,以及复杂的临床监测技术,将人力、物力集中一处,进行集中监测和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医疗中的体现,是各种先进技术在治疗中的交汇。二、ICU的设置 ICU的大小根据医院的功能、规模、疾病种类、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而定,一般ICU的病床数以该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的病床总数的2%8%为宜,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保留有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1基本医疗设置2病床单位3人员配备4病室环境

30、要求重症监护(ICU)的组织与管理三、ICU的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2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指标包括:收入数、手术例数、抢救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床位使用率;院内感染发生率;误拔管率;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护理质量合格率;压疮发生率等。3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4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管理应体现服务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重症监护(ICU)的组织与管理四、ICU的感染

31、控制1ICU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医护人员在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用流动水洗手。作好病房空气、各种管路的细菌学监测。2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限制人员出入,执行家属探视制度,探视时家属更换隔离衣及鞋。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3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具备足够的感

32、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负压床单元。遇有严重感染、传染、移植术后、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应住隔离房间。需隔离的患者应有专人护理,用物与其他患者要分开。4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5隔离患者转出或出院后要做到终末消毒。包括各种仪器、床单位、各种物品的消毒及处理。重症监护(ICU)的组织与管理重症监护 ICU的收治程序、对象及治疗原则一、ICU收治程序1ICU的患者通常从手术室、急诊室、其他科室或从外院会诊转入。一

33、旦决定患者转入ICU,即应通知病房的值班医师或护士,并扼要说明病情,以便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2床单位的准备:3患者的交接: 4护理评估:。(1)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及感觉。(2)生命体征,心电图,周围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完整性。(3)呼吸状态、呼吸频率、血气分析。(4)血糖、电解质的最后一次检查结果,现有静脉通路及输入液体种类、滴入速度、治疗药物及药物过敏史等。 (5)各种引流管(尿管、胃管、T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及颜色,注意单位时间内的量的变化。(6)了解专科护理要求。(7)如患者清醒,可询问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需求等

34、方面,以便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5医嘱的执行: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口头医嘱,以免发生差错,但对于特别危重患者,先口头下医嘱,护士给予重复,并立即执行,事后补开医嘱。6建立ICU的护理记录单。7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重症监护 ICU的收治程序、对象及治疗原则二、ICU的收治对象ICU收治对象包括临床各科的危重患者。危重患者指病情危重,处于生死关头,甚至有猝死危险的患者,危重大多由于急性病变或慢性病急性变化造成。具体有:1急需心肺脑复苏及复苏后。2多发伤、复合伤和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3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多脏器衰竭的患者。4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5各类大出血、突

35、然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的患者。6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的患者。7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垂体等内分泌危象。8急性物理、化学因素致伤性危急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中暑等。明确ICU的收治对象。重症监护 ICU的收治程序、对象及治疗原则三、ICU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及防治感染2改善呼吸功能3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4维持心、脑、肺、肾功能重症监护 ICU的收治程序、对象及治疗原则重症监护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一、监护内容1按照顺序依次分为心率、心电图、动脉血压、体温、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常规、血浆电解质、动脉血气、肝肾功能等项。2按照系统监护内容分为:(1)血液循环系统:(2)呼吸系

36、统:(3)肾功能: (4)中枢神经系统: (5)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6)血液系统:(7)消化系统(8)代谢和营养: 二、监护分级临床上一般将监护分为三级。1一级监测2二级监测3三级监测重症监护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一、体温监护二、呼吸系统功能监护(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概念2人工气道的种类3人工气道的管理(1)人工气道的固定方法:(2)护理记录:(3)气囊的管理:(4)气道湿化:(5)吸痰:(6)口腔护理: (二)机械通气监测 机械通气是指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支持手段。 1机械通气的方法 2呼吸机常用的

37、模式(1)控制通气(CMV): 容量控制通气(VCV): 压力控制通气(PCV): (2)辅助通气(AV): (3)辅助-控制通气(A-CV): (4)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5)持续气道正压(CPAP):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3呼吸机报警的监测及处理(1)检查故障的一般规律:(2)机械通气中,气囊充气后使插管与气道之间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其作用主要有两个: (3)气道压力监测。高压报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湿化效果不好刺激呼吸道、患者气道痉挛或有病情变化、呼吸机管道内积水过多,管道受压、打折等、激动、烦躁、气道内痰堵、异物堵塞。低压报警:气囊漏气、充气

38、不足或破裂造成、呼吸机管路破裂、断开或接头衔接不紧造成漏气、气源不足造成通气量下降。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三)血气分析的监测1pH值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PaO2动脉血氧分压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5BE剩余碱6BB缓冲碱7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8PVO2混合静脉氧分压人工气道的护理重点、呼吸机常用的模式、血气分析的正常值。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三、循环系统功能监护(一)血流动力学监测1心率正常值: 心率增快的原因: 心率减慢的原因:缺氧;酸中毒;大量镇静剂等药物因素;洋地黄作用;迷走神经兴奋;输液过多或速度过快,导致心脏胀满;应用抑制心脏的药物。2动脉压(1)影响血压

39、的因素: (2)测量方法:无创性血压监测和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法(3)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3中心静脉压监测(1)概念:(2)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适应证: 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手术和胸部大而复杂的手术。 各类休克。 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 心力衰竭。 大量静脉输血、输液或需要静脉高能量营养的治疗者。(4)影响CVP的因素:CVP升高的原因:CVP下降的原因: 处理: 心率正常值及增快降低的原因,CVP的正常值及升高降低的临床意义,CVP与血压的升高降低与心功能的关系。(二)皮肤末梢的观察和处理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40、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护(一)意识障碍的观察1嗜睡2昏睡3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1)浅昏迷: (2)深昏迷: (3)极度昏迷:4去大脑皮质状态5谵妄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二)瞳孔的监测1正确掌握观察瞳孔的方法2颅脑损伤时的瞳孔变化(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如果伤后患者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2)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则提示临终状态。(

41、4)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则可能是脑桥损害、蛛网膜下腔岀血,也可能是大量镇静药所致。(5)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6)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各种意识障碍的定义及区别、颅脑损伤的瞳孔变化。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五、肾功能监护肾脏是机体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也是一些物质代谢产物排泄的场地,对净化机体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1肾功能监测的主要指标有(1)排尿量:(2)尿比重:(3)粗颗粒管型:(4)血尿素氮(BUN): (5)血肌酐(Cr): 2围术期肾功能监护治疗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是尿少或无尿,导致酸中毒及高血钾。积极治疗原发病

42、及控制发病环节是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在少尿期应严格控制水、钠入量,努力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并控制感染,必要时应行透析治疗。在多尿期要努力防治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及脱水,并应继续努力控制感染。重症监护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急救护理技术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5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学习目标1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搏骤停的概念。2熟悉心搏骤停的诊断要点及复苏的有效指征。3掌握初期复苏的步骤及操作方法。4掌握复苏的药物及给药途径。5熟悉脑复苏的护理内容与方法。一、心脏骤停的病因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心源性原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心肌病

43、变3主动脉疾病(二)非心源性原因1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各种意外事故5麻醉和手术意外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二、心脏骤停的类型根据心电图表现将心脏骤停分为心室纤颤、心脏停搏和心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1心室纤颤2心脏停搏3心电机械分离 三、心脏骤停的表现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2心音消失,大动脉(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股动脉、肱动脉为准)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5皮肤

44、苍白或发绀。6心电图表现:(1)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2)心电机械分离。(3)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四、心脏骤停的诊断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诊断心脏骤停的方法:1判断意识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2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3判断大动脉搏动判断与评价患者的意识与反应,要求在15秒内完成。判断与评价患者的呼吸与大动脉搏动,要求在10秒内完成。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病因、类型及表现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CR)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

45、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其中基础生命支持(也叫初期复苏,BLS)的目标是做到紧急提供通气和全身性血液灌注。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速度,基础生命支持(BLS)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供血和供氧。 在基础生命支持(BLS)阶段,除了条件允许尽早应用除颤仪外,该阶段的基本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CAB三步: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air way)指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一)人工循环(心脏

46、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1)方法:(2)注意事项:2开胸心脏按压3除颤成人心肺复苏术的首要步骤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下段,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分。(二)气道通畅抢救呼吸停止的患者时,气道通畅是首要措施。清除患者口鼻咽腔异物。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患者意识丧失后,会因各种原因发生呼吸道梗阻,其中较常见的原因是舌后坠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因此,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必须确保呼吸道通畅。其方法为:1仰面举颏法2托下颌法3仰面抬颈法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三)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2口对鼻人工呼吸二、进一步生命支

47、持(AC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是基础生命支持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进一步生命支持应尽可能早开始,如人力足够,BLS与ACLS应同时进行,可取得较高的疗效。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一)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利用器械或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1气道控制2机械呼吸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简易呼吸器法: (2)机械通气:利用机械装置辅助或取代患者的自主呼吸。其通气和供氧效果好,也可节省人力。多功能呼吸器性能完善,可按要求调整多项呼吸参数,并

48、有监测和报警系统,是进行长时间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3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预防肺部并发症: (4)使用机械通气的护理: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二)复苏药物的应用1用药目的2给药途径(1)静脉给药:(2)气管给药: (3)心内注射给药: 3常用药物(1)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3)阿托品: (4)碳酸氢钠:(5)胺碘酮: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三)心电监测 应尽快监测心电图。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两者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各异。只有心电图才能鉴别。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

49、可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延续生命支持(PLS)心肺复苏后,患者仍处于危险中,心肺功能随时可能出现紊乱或再度停止。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可能导致整个复苏工作失败。所以延续生命支持除了积极进行脑复苏,还应严密监测心、肺、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一)脑复苏护理1维持血压2呼吸管理3降温4脑复苏药物的应用(1)冬眠药物:(2)脱水剂: (3)激素: (4)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5)巴比妥酸盐: (6)高压氧: 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二)复苏后护理患者复苏成功后病情尚未稳定,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

50、呼吸循环的稳定,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1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2确保有效循环稳定3防治肾衰竭4治疗原发疾病5其他治疗与护理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一、维持酸碱平衡(一)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二)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一)心电监护(二)脉搏、心率和动脉压的监测(三)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四)末梢循环的监测三、呼吸系统的监护(一)保持呼吸道通畅(二)监护肺部并发症(三)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四、监护脑缺氧 心跳呼吸停止以后,如果抢救不及时,脑缺氧将出现,脑损害将不可逆。抢救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的变化及肢体活动等情况。1复苏成功

51、后应及早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2密切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变化。 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的变化可通过肾血流量的变化来监测。尿的变化是反映肾血流量的重要指标。1对于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的患者,要每小时监测尿量一次,每8小时总结出入量1次,每24小时再总结1次。2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性状、比重及量的变化。如血尿和少尿同时存在,且尿的比重大于1.010,或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应警惕肾衰竭的发生。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六、病情观察1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2防止休克的发生。3防止脑功能损伤。4监测复苏是否好转。 七、防止继发感染 心跳呼吸停止以后,由于昏迷及体内环境失调,营养供应困难,导致机体

52、的抵抗能力下降。如在各种抢救措施中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易并发感染,只有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控制感染的发生。1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空气新鲜,室内清洁。2各种护理操作中,注意无菌操作,器械物品要严格消毒。3根据情况,防止褥疮及继发感染的发生。4做好口腔卫生及眼部护理。5气管切开的,做好吸痰及更换内套管的护理。心肺脑复苏技术与护理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急救护理技术345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6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并掌握护理措施。2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护理措施,并能做健康指导。3熟悉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发病机制,掌握治疗

53、原则及护理措施。4掌握酒精中毒的护理措施,并能为患者做合理的健康指导。5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6掌握中暑、淹溺及触电的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并能为患者做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药,属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对人、畜均有毒性。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生产性中毒2使用性中毒3生活性中毒(二)发病机制 有机磷农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

54、大量蓄积,导致体内以乙酰胆碱为神经介质的胆碱能神经功能的紊乱。体内胆碱能神经包括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横纹肌的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一些控制汗腺分泌和血管收缩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蓄积导致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相继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血中胆碱酯酶的活力,将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一)轻度中毒(二)中度中毒(三)重度中毒三、辅助检查(一)血液检查(二)尿液检查四、治疗原则 迅速清除毒物,尽快使用解毒药物,减少毒物的吸收,积极实施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为重点的对症治疗。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

55、者的急救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现场救护立即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头发、皮肤,减少毒物的吸收。(二)院内救护1迅速清除毒物2解毒药物的使用及护理(1)胆碱酯酶复能剂的使用及护理: (2)抗胆碱药的使用及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4病情观察(1)防止“反跳”与猝死的发生: (2)预防“中间综合征”及迟发性神经病变:(3)观察消化道出血症状: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5对症护理(三)健康教育生产、使用有机磷农药过程中,应检查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用后立即洗手、洗脸、更换污染衣物,农药器具要专用,要远离生

56、活区域存放,避免污染水、食物等。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人体短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可造成全身组织缺氧,最终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工业性中毒2生活性中毒(二)发病机制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进入人体后主要的中毒机制为组织缺氧。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4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因而导致组织缺氧。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

57、仅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600,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会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加重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脑组织最先受累,严重者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二、临床表现(一)急性中毒表现1轻度中毒2中度中毒3重度中毒(二)迟发性脑病1精神意识障碍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3锥体系神经损害4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三、辅助检查(一)血液检查(二)脑电图检查(三)心电图检查 四、治疗原则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积极进行对症治疗,预防迟发性脑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

58、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 五、护理措施(一)现场救护立即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袖口及腰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二)院内救护1迅速纠正缺氧2对症护理(1)改善脑组织代谢:(2)皮肤护理: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三)健康教育一氧化碳中毒重在预防。工业生产中接触、产生一氧化碳的厂矿、企业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职业监测与防护。生活中使用的煤气燃气灶、热水器等要经常进行检修与维护,防止煤气泄漏。居室中采用火炉取暖者,要保持烟囱通畅,室内通风良好,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一氧化碳浓度。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

59、急救与护理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分为三类1苯二氮 类:如地西泮、氟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等。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硫喷妥钠等。3其他:如水合氯醛、甲丙氨酯、格鲁米特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苯二氮 类和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较常见,原因多见于口服或静脉注射过量镇静安眠药。(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与服药的种类、剂量、时间、既往身体状况及饮酒、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一)轻度中毒(二)中度中毒(三)重度中毒。三、辅助检查患者的胃内容物、血、尿样送检可作为诊断参考,血生化、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等可辅助对症治疗。四、治疗原则促进毒物排出,减少毒物的吸收,

60、拮抗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五、护理措施(一)促进毒物排出的护理(二)用药护理(三)对症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2饮食护理3昏迷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四)健康教育对于失眠的患者,分析失眠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以改善失眠,避免依赖药物作用而睡眠。对于需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做好用药指导,遵医嘱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可随意更换或增减药量。药房、病房及家庭都要妥善保管镇静催眠药,以免发生意外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