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_第1页
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_第2页
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_第3页
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_第4页
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数列高考题综述与教学建议(南昌市第三中学 蒋玉清330077)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 2011年多个省高考数学将首次进行新课标后的自主命题。中学数学教学必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有于中学教学,按照“保持整体稳定,推动改革创新,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高考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向社会交的一份答卷,因此,研究高考命题趋势,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功课。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数列内容普通

2、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安排在必修5,说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定位在所有必修课程完成之后。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会出现,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一、2010年高考数学列题情况对比现在对2010年高考的15份理科试题进行对比,呈现的特点是:(1)均出现一道大题;(2)处于压轴位置的数列解答题有5道,占15份试题的,其它为中档题;(3)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线兼有不等式、函数与方程、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知识点的交汇。其中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与求和的题有10道,占15份试题的,涉及数学归纳法的题有2道,涉及不等式的

3、题有4道,涉及递推数列的题有3道。卷型题序分数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全国 = 1 * ROMAN I2214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递推数列、不等式等全国 = 2 * ROMAN II1812数列的基本公式,数列的极限,不等式江西2214等差数列 安徽2012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与充要条件北京1613等差数列求通项,等比数列求和湖南201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求和山东18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裂项法求数列的和, 陕西16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求和上海2013等比数列,数列求项,等比数列定义及求和,数列的性质,不等式江苏1916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

4、等式四川2112等差数列的通项、等比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递推数列天津2214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重庆2112递推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浙江1912等差数列通项、求和等湖北201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反证法二、2010年数列高考题型剖析(一)、关于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与不等式整合例1、(2010年江苏)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用表示);(2)设为实数,对满足的任意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求证:的最大值为。解析 (1)由题意知:, ,化简,得:,当时,适合情形。故所求(2)(方法一),

5、 恒成立。 又,故,即的最大值为。(方法二)由及,得,。于是,对满足题设的,有。所以的最大值。另一方面,任取实数。设为偶数,令,则符合条件,且。于是,只要,即当时,。所以满足条件的,从而。因此的最大值为。(二)关于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一阶递推数列及函数、不等式的整合例2.(2010年上海)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求出n为何值时,取得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1) 当n1时,a114;当n2时,anSnSn15an5an11,所以,又a1115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2) 由(1)知:,得,从而(nN*);解不等式SnSn1,得

6、,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增;同理可得,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减;故当n15时,Sn取得最小值(三)关于等差数列、数论基础知识、几何知识的整合例3(2010年江西)证明以下命题:(1)对任一正整数,都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2)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其边长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解析 (1)对任一正整数,可选,则 则。此时, 即成等差数列。(2)对于正整数,要使成等差数列, 即 故均为奇数,且由 , 各因子均为偶数,而等式两边能分解为不同的两个偶因数的积,可设积为,令 ,; 。得 , , 。当 时,均为正奇数,且故可够成三角形的三边,且当时,三角形的三边与三角形的三边不成比例,

7、故可取任意,够成的无穷多个三角形均不相似。(四)关于数列通项的基本公式、数列的极限及不等式的整合例4(2010年全国 = 2 * ROMAN II)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证明:解析:(1), ,(2)当(五)关于等差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及二阶等差数列的整合例5(2010年四川)已知数列an满足a10,a22,且对任意m、nN*都有a2m1a2n12amn12(mn)2()求a3,a5;()设bna2n1a2n1(nN*),证明:bn是等差数列;()设cn(an+1an)qn1(q0,n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解析:(1)由题意,令m2,n=1,可得a32a2

8、a126 再令m3,n1,可得a52a3a1820(2)当nN *时,由已知(以n2代替m)可得a2n3a2n12a2n18于是a2(n1)1a2(n1)1(a2n1a2n1)8w_w w. 即 bn1bn8,所以bn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3)由(1)(2)解答可知bn是首项为b1a3a16,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则bn8n2,即a2n+1a2n18n2另由已知(令m1)可得an-(n1)2.那么an1an2n1_w 2n1 2n,于是cn2nqn1.当q1时,Sn2462nn(n1)当q1时,Sn2q04q16q22nqn1.两边同乘以q,可得 qSn2q14q26q32nqn.上述两式相减得

9、(1q)Sn2(1qq2qn1)2nqnw_w w. k#s5_u.c 22nqn 2所以Sn2,综上所述,Sn(六)关于递推数列、数列的单调性、不等式及数学归纳法的整合例6(2010年重庆) 在数列中,其中实数() 求的通项公式;() 若对一切有,求c的取值范围解析(1)解法一: 猜想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等式成立;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则当时,综上, 对任何都成立.解法二:(已知递推公式(,为常数)求通项公式.)由原式得.令,则,因此对有 ,因此,. 又当时上式成立.因此.()解法一:由,得,因,所以.解此不等式得:对一切,有或,其中,.易知,又由,知,因此由对一切成立得.又,易知单

10、调递增,故对一切成立,因此由对一切成立得.从而的取值范围为.解法二:由,得,因,所以对恒成立.记,下分三种情况讨论.()当即或时,代入验证可知只有满足要求.()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因此当正整数充分大时,不符合题意,此时无解.()当即或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其对称轴必在直线的左边. 因此,在上是增函数.所以要使对恒成立,只需即可.由解得或.结合或得或.综合以上三种情况,的取值范围为.(七)关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通项、求和及累加、累积等知识的整合例7(2010年天津)在数列中,且对任意.,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若=,证明,成等比数列()()若对任意,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i)设1.证明

11、是等差数列; (ii)若,证明解析 ()证明:由题设,可得。所以=2k(k+1)由=0,得于是。所以成等比数列。()证法一:(i)证明:由成等差数列,及成等比数列,得当1时,可知1,k从而所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ii)证明:,可得,从而=1.由(i)有所以因此,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设n=2m()若m=1,则.若m2,则+所以(2)当n为奇数时,设n=2m+1()所以从而综合(1)(2)可知,对任意,有证法二:(i)证明:由题设,可得所以由可知。可得,所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ii)证明:因为所以。所以,从而,。于是,由(i)可知所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故。从而。所以,由,可得。于是,由(i)可知.以下同证法一。三、2011年高考数列教学建议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数列的综合题难度都很大,甚至很多都是试卷的压轴题,它不仅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学归纳法等重要思想,还涉及了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放缩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教学建议:加强数列、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基本概念的教学;强化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公式在求数列通项的作用;加强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极限在数列问题的应用;强化累和、累积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