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_第1页
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_第2页
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_第3页
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_第4页
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肇庆市装配式建筑2018-2025年发展规划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8年12月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525049636 引 言 IV引 言近年来,肇庆市建筑业持续稳步发展,为肇庆市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建造方式较粗放、生产效率较低、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建筑业亟需向绿色环保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2、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具有肇庆特色的宜居城乡,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依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若干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引(试行)和肇庆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

3、筑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一、肇庆市基本情况(一)区域位置肇庆市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1个县级市,另设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肇庆新区;设91个镇、1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共292个居民委员会、1255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29.82万人。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全境位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东自肇庆高新区的一村,西止封开县平凤镇的古石村,

4、东西宽156.50千米;南起高要区活道镇的姚村,北至怀集县洽水镇石莹村,南北长175.38千米。北回归线横贯封开县、德庆县、广宁县、四会市境域。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8.31%,其中,端州、鼎湖和高要3个城区面积2892平方千米(端州区154平方千米、鼎湖区552平方千米、高要区218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9.42%;怀集县总面积3554平方千米,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县,是全市总面积的23.85%。四会、广宁、德庆、封开的面积分别是1166、2455、2003、2724平方千米,肇庆高新区98平方千米;肇庆新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千米,协调发展区面积585平方千米。粤桂

5、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面积70平方千米。(二)地形地质肇庆市受地壳活动、沉积建造、褶皱、断裂等影响,形成山地、盆地、丘陵、冲积平原等形态相间分布的山区地貌。地势西北高,南部和东部较低,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呈西北往东南倾斜走向。中低山丘陵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集、东北部的广宁和西部的封开与德庆等县;1000米以上的山有40多座,主要山峰有大稠顶、北岭山、鼎湖山、百册山、烂柯山(又称斧柯山)、螺壳山、三宿山、麒麟山,其中位于怀集县北部新岗林场境内的大稠顶是全市最高山,海拔1626米;海拔最低点位于鼎湖区沙浦镇,海拔9.8米。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岩溶

6、地形发育较好,形成石林、溶洞、孤峰等地貌,如肇庆市区的七星岩、怀集县的燕岩、封开县的白石岩等。境内还有两条喀斯特岩溶地带:一条由怀集县的梁村镇、桥头镇向封开县的金装镇、渔涝镇延伸;一条从肇庆城区的七星岩往南偏西,走向高要区。(三)地震烈度肇庆市各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对应的地震设防烈度如表1所示。表1 肇庆市各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列表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端州区(4街道)南街镇0.05蓝钟镇0.05大玉口镇0.05城东街道0.10宾亨镇0.05永固镇0.05都平镇0.05

7、城西街道0.10五和镇0.05诗洞镇0.05金装镇0.05皇岗街道0.10横山镇0.05桥头镇0.05长安镇0.05睦岗街道0.10木格镇0.05中洲镇0.05德庆县(1街道,12镇)鼎湖区(3街道,4镇)石咀镇0.05连麦镇0.05德城街道0.05坑口街道0.10古水镇0.05下帅壮族瑶族乡0.05新圩镇0.05桂城街道0.10洲仔镇0.05回龙镇0.05广利街道0.10怀集县(19乡镇)封开县(16镇)官圩镇0.05永安镇0.10怀城镇0.05江口镇0.05马圩镇0.05沙浦镇0.10闸岗镇0.05江川镇0.05高良镇0.05凤凰镇0.05坳仔镇0.05白垢镇0.05莫村镇0.05莲花镇0

8、.05汶朗镇0.05大洲镇0.05永丰镇0.05广宁县(15镇)甘洒镇0.05渔涝镇0.05武垄镇0.05排沙镇0.05凤岗镇0.05河儿口镇0.05播植镇0.05潭布镇0.05洽水镇0.05莲都镇0.05凤村镇0.05江屯镇0.05梁村镇0.05杏花镇0.05悦城镇0.05螺岗镇0.05大岗镇0.05罗董镇0.05九市镇0.05北市镇0.05岗坪镇0.05长岗镇0.05高要市(1街道,16镇)坑口镇0.05冷坑镇0.05平凤镇0.05南岸街道0.10赤坑镇0.05马宁镇0.05南丰镇0.05河台镇0.05表1 (续)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

9、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行政区划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乐城镇0.05四会市(3街道,10镇)水南镇0.05城中街道0.05禄步镇0.05东城街道0.05小湘镇0.05贞山街道0.05大湾镇0.10龙甫镇0.05新桥镇0.05地豆镇0.05白诸镇0.05威整镇0.05莲塘镇0.05罗源镇0.05活道镇0.05迳口镇0.05蛟塘镇0.05大沙镇0.05回龙镇0.05石狗镇0.05白土镇0.05黄田镇0.05金渡镇0.10江谷镇0.05金利镇0.10下茆镇0.05蚬岗镇0.10注:1.数据引自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2.行政区划名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2260-2007)的规定。3.乡镇行政区划名称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4。(四)社会经济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2200.61亿元(含R&D),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9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32.70亿元,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8%;第三产业增加值842.95亿元,增长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1%。三个产业的结构为14.8:46.9:38.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9%,住

11、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9%,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在现代产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58.62亿元,增长13.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71.77亿元,增长4.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8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7.21亿元,增长7.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88.44亿元,增长6.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6.10%。按常住人口(411.54万人)计算,2017年肇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674元,增长4.1%。二、发展现状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

12、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建筑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原本建立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传统建筑行业,正遭遇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技术工人后继乏人的瓶颈,建筑业“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日益加剧,建筑业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装配式建筑,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全生命期绿色化”为特征,是一种可实现建筑产品“五节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肇庆市建筑行业及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1.建筑业发展现状肇庆市的房地产业投资和建设规模较大,商品住房市场活跃,价格

13、平稳。2017年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2.36亿元,同比增长20.9%。房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分别完成总产值80.6亿元、10亿元和2.9亿元,分别增长22.1%、23.1%和19.1%。2017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90个,增长7.1%;实现增加值66.07亿元,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5.92亿元,增长59.4%;利税总额8.35亿元,增长21.5%。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按地区分,东南板块173.99亿元,增长55.4%;西北板块34.05亿元,增长2.4%。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8.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

14、9.61%,其中,住宅面积542.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额365.61亿元,同比增长52.76%,其中,住宅销售额322.75亿元,同比增长57.31%。商品住房价格稳步上涨。2018年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亿元,同比增长49.0%。商品房销售面积33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商品房销售额236.9亿元,同比增长48.6%。房地产市场运行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肇庆市各县(市、区)建筑市场发展差异较大,整体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发展态势。其中,东南板块,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高新区;西北板块,包含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东南板块和西北

15、板块的土地面积占比为28%和72%。以建筑业总产值为例,20122016年肇庆市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1036916万元、1082628万元、1194926万元、1251884万元、1177574万元。其中,东南板块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分别为83.81%、77.82%、73.79%、72.41%、67.68%,而西北板块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仅分别为16.19%、22.18%、26.21%、27.59%、32.32%,尽管西北板块所占份额有所提高,但仍然远低于其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肇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房建设仍然偏少,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

16、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8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并实施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国土资发2017100号),肇庆市作为全国13个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之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民安居工程”设定为“十三五”时期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要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规划、建设和分配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推进棚户区改造。“十二五”时期肇庆市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24556套,“十三五”期间即2020年目标值为12

17、134套。整体而言,肇庆市的房地产业投资和建设规模较大,商品住房价格平稳,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平稳健康。肇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房建设目前仍然偏少,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建筑市场发展不均衡,整体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发展态势,建筑业在肇庆市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其产值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建筑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和抓手。当前,随着市场化改革、城镇化推进步伐的加快,肇庆市的城市建设和建筑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同时,城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在不断推进,为肇庆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新契机。2.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2017年,肇庆全市报建新开工建筑面积为1321万平方米,其

18、中装配式建筑面积为49.518万平方米,均为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为3.75%;装配式建筑面积同比增加32.4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率同比增加1.15%。目前,肇庆全市现有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1家,生产线2条,主要产品为预制管桩,而预制墙板、预制楼梯等预制构件暂无形成实际产能。2018年我市计划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钢结构面积约49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此背景下,肇庆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及国务院号召,2017年10月,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肇庆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肇建节20

19、178号)提出,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推动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技术融合,倡导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提高具有肇庆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升绿色建筑综合效益。产业科技园项目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8年3月,德庆县与富力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在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富力地产-天力建筑产业科技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逾10亿元,占地面积约600亩,主要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及建筑配套产品,包括PC构件、建筑幕墙、铝合金制品、塑钢门窗、整体橱柜衣柜等。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7亿元以上,年税收1亿元以上。德庆县先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德

20、庆县拟在悦城工业集聚基地西片区谋划先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科技园,园区总体规划开发占地8650亩,配套建设大型综合码头,主题发展先进装配式建筑构件、海绵砖、市政预制构件等新型建材产品,全力打造先进装配式建筑产业聚集基地。省运会场馆建设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全面有序开展,34个场馆建设改造进展顺利。场馆普遍采用钢结构建造方式,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四会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体育馆等诸多场馆建设改造的顺利进行为肇庆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钢结构工程已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四会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体育馆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上

21、部钢结构罩棚采用带斜交网格的空间钢架结构体系,钢屋盖为椭圆形,长轴110m,短轴100m,用钢量约1800T,由树叉钢柱、箱型钢梁、斜交网格组成。工程质量符合施工验收规范与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助于推广管道预构件产品与管廊预制拼装技术。2016年,肇庆市出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施方案要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应当与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燃气、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绿化、消防、人民防空等各类专项规划相互衔接。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结合实际建设条件,率先在肇庆新区实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管廊总长约45公里,管廊与新建市政道路同步建设。有关项目已

22、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完工。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管廊主体建设16.6公里。除肇庆新区外,怀集县拟于2018年在开工建设2.6公里综合管廊,计划2020年完工。肇庆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有助于推广管道预构件产品与管廊预制拼装技术,有力促进肇庆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房地产项目促进装配式建筑建设全面展开。目前肇庆市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个别企业已在特定项目中积极推广应用铝模板、预制构配件等相关装配式建造方式,如:四会市中易世纪城、美的公园大观等项目在建造过程中积极采用铝合金模板整体式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精度,在房地产项目中逐渐实践推广各

23、类装配式建造方式。(二)肇庆市发展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挑战1.鼓励政策尚不完善国内部分省、市已制定相关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政策,肇庆市尚末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激励和引导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的整体机制没有形成。装配式建筑主要通过市场力量驱动,但也需要政府积极地加以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实现强制与鼓励措施并举,让更多社会主体主动投身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让装配式建筑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2.建设模式和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在传统建设模式中,设计、施工和建材供应相互割裂,装配式建筑对开发、设计、施工、构件生产、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产业链的整合进程明显滞后

24、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其工程质量监管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不同环节,尤其是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涉及工信、建设、质监、安监等多个部门,由城乡建设部门一家管工程质量的传统监管机制难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现有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流程也亟需创新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也面临工厂化生产、一体化建设带来的监管方式、验收要求的适应性调整。3.缺乏标准规范的支撑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目前,肇庆市缺乏基础性研究和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开展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家现有技术标准体系相配套的相关技

25、术规程、标准图集、工法等有待完善。4.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更高的施工控制要求,因此,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要求传统“农民工”向掌握更高施工控制技能的产业工人转变。目前肇庆市装配式建筑专业企业与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少,无论是设计、施工、监理还是生产、安装等环节都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5.大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不足我市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工程建设上的应用仍十分有限,大众对装配式建筑内涵的认识仍停留在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施工的表面现象,对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招投标方法、现场管理制度等缺乏深入的了解

26、,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尚存疑虑。6.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偏高目前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仍然高于传统建筑,由于增量成本的客观存在,企业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实践时,长期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短期成本必然增加,这就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加以鼓励。与此相比,我市对绿色建筑的补贴标准较低,对装配式建筑的补贴奖励尚未出台,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仍需开发企业自主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商的积极性,阻滞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

27、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提升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实现肇庆市建筑业跨越式发展,高标准建设具有肇庆特色的宜居城乡。(二)基本原则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加强法制保障和宣传导向,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联动,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2.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发挥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项目试点、区域推进、全市推广的步骤,分阶段、分步骤

28、、分地区统筹推进装配式建筑。3.科技先导、创新转型推动装配式建筑要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带动全市装配式建筑有序发展。(三)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广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左右,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左右;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1.近期示范目标(至2018年末)发布落实装配式建筑相关的配套措施文件,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联动。以政府投资项目为切

29、入点、以商品住宅建设为重点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试点,试行建筑面积奖励、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2.中期推广目标(至2020年末)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左右,其中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高新区、肇庆新区达到20%左右,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左右;四会市达到15%左右,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30%左右;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达到10%左右,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30%左右。2019年起,政府投资(含PPP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应实施装配式建筑;市政工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

30、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比例达到30%左右。3.远期普及目标(至2025年末)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高新区、肇庆新区达到3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四会市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达到2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2021年起,政府投资(含PPP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应实施装配式建筑;市政工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中采用装配式

31、建造方式比例达到50%以上。累计建成不少于2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2个装配式建筑培训基地。表2 20182025年各县(市、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年度目标任务表序号行政区域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1端州区现状值10202326293235现状值355054586266702鼎湖区10202326293235355054586266703高要区10202326293235355054586266704肇庆新区1020232629

32、3235355054586266705高新区10202326293235355054586266706四会市8151821242730203034384246507广宁县5101214161820203034384246508德庆县5101214161820203034384246509封开县51012141618202030343842465010怀集县510121416182020303438424650四、装配式建筑规划布局(一)产业链集群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应组建产业化联盟,涵盖开发、设计、施工、构件、设备、部品等相关企业,围绕装配式建筑试点或示范项目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确保工程项目

33、实施质量。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企业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可逐步进行各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运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工业化设计、构件及部品生产制造、装配施工、全过程信息管理的全产业链资源,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一条龙”式的建筑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促使各企业产品有较好的包容性和延续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刺激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二)定位与布局综合考虑用地指标、交通运输、产业基础等因素,力争在东南板块的四会市、西北板块的德庆县率先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分别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

34、。产业园建设可依托示范园区资源整合和研发优势,采用“一园多基地”的模式,在周边原材料产地或部品生产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建设分基地,整合周边产业资源,为装配式建筑规模推广奠定基础。产业园功能布局力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分为园区总部综合服务区、设计研发平台、产品展示及物流交易平台、产品加工基地、生活配套设施等功能区。园区整体规划和建设应遵循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原则,园区总部综合楼、生活配套设施等建筑可规划建设装配式试点和示范工程,体现产业园的绿色建筑和产业化示范特点,充分展示园区企业的实力和技术优势。产业园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以下5个片区:(1)建筑工业园:作为产品加工基地,可规划预制工厂、钢结

35、构工厂、门窗工厂、幕墙工厂进驻。(2)住宅工业园:作为物流交易平台,可分为设备集成区、部品集成区、产品展示区、销售区。(3)科技孵化园:作为设计研发平台,进行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等。(4)综合办公区:作为总部综合服务区,主要功能是办公、物业、餐饮、文化。(5)住宅示范区:作为生活配套设施,可建设宿舍楼、公寓楼、食堂、健身等装配式建筑,服务员工的生活,也作为住宅的示范。(三)产品体系规划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应包括建筑工业园(预制构件生产厂、钢构加工厂、幕墙门窗加工厂)和住宅产业园(设备、建筑部品等加工和储存区)等两大部分产品体系。装配式建筑

36、主要的结构体系应用技术要求为:(1)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后浇混凝土、钢筋套筒灌浆、焊接的方式连接,预制构件种类有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外挂墙板,适用于公共与工业建筑。(2)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后浇混凝土、钢筋套筒灌浆、焊接、销栓的方式连接,预制构件种类有预制内外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阳台,适用于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3)钢结构:采用高强焊栓、焊接的连接方式,预制构件种类有钢柱、钢梁、预制叠合板、预制外墙挂板、预制楼梯、阳台,适用于低、多层建筑,工业与公共建筑。(四)运输条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布局要遵循“配送经济、区域共享”的原则。肇庆市水陆交通便利,交通运输方式长期以来以公路

37、、水路为主,铁路为辅,初步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东南板块的四会市、西北板块的德庆县均具备良好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邻近北江、西江的天然地理优势促使该区域公水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方式快速发展,可有效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满足率先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所需的交通运输条件要求。图1 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线路图五、主要任务(一)制定专项规划,健全政策制度加快制定专项规划。根据肇庆市不同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常住人口情况,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分片区明确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要求、分布区域等控制性指标;各区县应

38、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每年的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地块划分,确定各类新建项目是否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等级等控制性指标。各区县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加大政策法规力度。依据肇庆市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范规章及装配式建筑促进政策,明确实施范围、实施主体、政策保障、技术保障、工作要求和相关责任,制定和落实建筑面积奖励、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全面扩大激励政策对不同结构体系和项目类型的受惠覆盖面,促进各区、各部门共同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快完善管理制度。建立

39、和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立项申请、规划设计、技术认定、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监督检测、工程造价、工程验收等阶段的管理流程。创新和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部品部件生产的工程造价和定额发布机制,发布各类相关项目投资估算概算指标、造价指数,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需要。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所需的工程计价定额,加强对工程计价方式和造价管理方法的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工程计价依据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专栏1:专项规划和政策制度工作要点制定专项规划。制定各区县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明确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要求、分布区域等控制性指标,分片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健

40、全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市政府层面的装配式建筑促进政策,扩大不同激励政策对不同结构体系和项目类型的受惠覆盖面。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和定额发布机制。(二)统筹规划布局,强化推进力度保证用地供应。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要征求同级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各县(市、区)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在

41、每年的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专项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建设用地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用地。对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用地,各地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扩大类型范围。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从保障房等政府投资项目及工业建筑向商业地产、市政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等的拓展应用。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建造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大跨度工业厂房建造中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旅游景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倡导发展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宜居城乡建设中积极推广轻钢结构建筑;在临时建筑(含工地临时建筑)、管道管廊等建造中积极采用可装配、可重复使用的部品部件。

42、合理布局产业。以“立足肇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肇庆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定位,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部品部件、绿色建材等产业配套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及产能,构建服务肇庆及粤港澳大湾区乃至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力争在东南板块的四会市、西北板块的德庆县选取水陆运输便捷区域率先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分别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专栏2:规划布局和产业推进工作要点保障用地,源头落实。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前,国土部门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就该地块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征求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后,

43、将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从用地源头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扩展范围,丰富类型。推动装配式建筑实施类型由政府投资项目为主导向自有土地商品房项目扩展普及。在不同的项目类型中推广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住宅类项目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型公建、厂房选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园林景观建设倡导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合肇庆周边地区产业配套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及产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设立要充分考虑用地指标情况与水陆运输条件。(三)强化技术支撑,构建标准体系研发推广可靠技术。大力研发和推广适应肇庆城市规划和建设发

44、展需要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支持国家相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在肇庆落地,支持大型构配件生产企业在肇庆投资建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高度的建筑特点,采用适宜可靠高效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着重探索适合岭南建筑特点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着力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体系,重点发展内浇外挂-剪力墙结构、预制叠合墙-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积极推广钢结构、钢-混结构体系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发展现代木结构。研发安全可靠的构件连接技术、节点构造及检测技术。积极推进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预应力构件以及集成部品部件的使用。推广先进适用的工

45、业化生产成套设备、模具、预制部件运输设备、装配化施工专用设备及机具等。加快构建标准体系。编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指引,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并与国家标准衔接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装配式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维护、评价认定等环节的技术导则、指南和图集,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组织编制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技术指南、导则,加快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报建审批流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装配式建筑监理实施细则等标准化规程,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专栏3:技术支撑和标准体系工作要点推广适宜结构体系。根据不

46、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高度的建筑特点,采用适宜可靠高效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大力推广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构建市级标准体系。编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指引,依据我市实际并结合现行国家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研究制定适应本地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四)政府试点示范,强化质量监管政府工程试点示范。强化政府建设工程在装配建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以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类型保障房房建项目及学校、医院、交通、体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建筑、轨道交通项目为切入点,选取有条件、有意向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为试点,鼓励试点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公共工

47、程建造品质,引领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公厕、报刊亭、环卫休息站等公共建筑、民生设施率先推广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实现试点示范,提升大众对装配式建筑的直观认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社会认知度。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施工图审查备案、部品生产及质量监管、施工现场监管、工程竣工验收协同一体化的监管机制,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特点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机制,推行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组织编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监督管理规定,将预制构件生产、销售、安装及维护纳入制度管理。组织制定装配式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规程。制定装

48、配式建筑项目现场监督要点,加大现场巡查、抽查、专项检查频次。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提升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专栏4:试点示范和强化监督工作要点政府工程带头示范。政府投资项目应该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本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落实各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装配式建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可控。(五)提升企业能力,合理规划产能发展本土市场主体,提升企业实施能力。重点发展一批利用装配式方式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开发建设水平;培育一批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设计企业,提升标准化设计水平;壮

49、大一批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鼓励本市现有大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传统建材企业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初步实现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工厂化生产。通过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适应装配式建筑的专业能力。提升开发建设单位对项目的统筹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等综合能力;提升设计单位对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等关键环节的集成设计能力、全过程服务能力;提升部品部件生产单位对核心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提升施工单位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创新能力。培育建筑产业联盟,合理引导产能规划。积极引进外地实力领先的建筑产业集团或相关领军企业与我市相

50、关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吸收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开发、设计、生产、施工和服务总体水平。联合全国优秀建筑设计、施工、开发企业和科研院所,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不断扩大参与企业范围,落实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联盟成员的群体竞争力。把握广佛装配式建筑产业转移的契机,吸引广州、佛山大型建筑集团、建筑设计院、装配式构配件生产企业在肇庆投资落地。加大行业发展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装配式建筑建设计划、现有预制构件厂布局和产能数据,合理引导预制构件厂的增量投资规模及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充分发挥我市比邻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打通周边地市构件供应渠道,服务

51、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需要。专栏5:市场培育和产能规划工作要点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本土装配式建筑开发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鼓励大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传统建材企业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引进领先企业,培育产业联盟。积极引进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领域领先企业,与我市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开发、设计、生产、施工和服务总体水平,联合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引入广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跨越发展。把握当前广佛装配式建筑产业转移的契机,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广佛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等相

52、关企业在肇庆投资落地,促进肇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跨越发展。合理规划产能。以“立足肇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珠江-西江经济带”为发展定位,掌握实时装配式建筑建设计划、现有预制构件厂布局和产能数据,合理引导与规划产能。(六)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绿色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信息化。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融入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全过程,大力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维等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推广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式,在三维可视条件下建设标准化预制构件和部品数据库,开展模拟拼装、部品部件协调检查、工程

53、量数据分析等,提高施工图设计精度和施工效率,降低工业化企业生产成本。将工厂生产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建筑运营管理与二维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等技术相结合,实现预制构件生产、安装、维护全过程质量目标的可查、可追溯。搭建销售网络,推动市场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预制构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夯实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积极探索搭建预制构件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建立覆盖全市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预制构件产品展示、销售网络,拓展展销渠道。推进住宅全装修。加大装配式住宅同步实施全装修的力度,提高全装修住宅的市场

54、供应比重,鼓励商品住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广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和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工厂化的装修模式,鼓励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等部品模块化应用,推广轻质隔墙板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加快智能产品和智慧家居的应用。促进绿色化发展。装配式建筑要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结合,鼓励建设综合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倡导使用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专栏6:信息化、绿色化

55、发展工作要点全过程信息化。大力推进BIM、二维码、RFID芯片等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维等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搭建销售网络。探索搭建预制构件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展销渠道。住宅全装修。加大装配式住宅同步实施全装修的力度,鼓励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等部品模块化应用,推广轻质隔墙板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绿色化发展模式。装配式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组织领导,建立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

56、环境。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要落实职责和推进机构,加强部门联动,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围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总目标,制订本区域的实施方案,提出本区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及时调整,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具体鼓励、扶持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构配件生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的生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和技术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或机构)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

57、贷款贴息补助、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总承包企业进行补助等。2019年起,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建筑工程建设用地,将采用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公告,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对未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地块,应在土地出让前核发地块规划条件环节明确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奖励条款或要求。对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新建项目,其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等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部分的建筑面积可按一定比例不计入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具体比例与奖励制度另行制定后以政府文件形式公告,在各县(市、区)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中予以落实,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中明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部品部件生产企业、

58、生产基地用地。对购买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商品住宅,信贷的额度、期限及利率等按政策允许范围内最优惠比例执行;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建造的商品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视情况上浮,上浮比例不超过20%,具体上浮比例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据当年住房公积金个贷率、资金风险等情况另行确定。(三)优化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在办理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时,对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工程建设项目参照重点工程报建流程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办理。在各类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评选、评优、国家绿色建筑、康居示范工程以及各级质量评优等申报中,优

59、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优秀装配式建筑企业和项目。(四)强化项目监管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从规划条件、用地手续、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监管环节加强对装配式项目的监督管理。对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阶段要审查装配式建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要求在土地出让相关文件中注明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并明确由受让人遵照执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健全动态监管和行业统计制度,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的档案和台账,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共享有关信息。将装配式建筑建设情况纳入全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检查工作内容,及时跟踪各区项目实施情况,组织全市项目巡查工作,建立定期通报协调机制,将项目不良行为纳入诚信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