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chpt5l_第1页
国际经济学chpt5l_第2页
国际经济学chpt5l_第3页
国际经济学chpt5l_第4页
国际经济学chpt5l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贸易影响内生增长的贸易理论 讨论题: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说明中国建设创新国家的意义和措施?1第1节 要素增长与技术进步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理论,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它以索洛-斯旺模型为代表,认为经济增长源于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 2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基准1956年罗伯特索洛发表了其里程碑式的论文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篇投稿,同年斯旺也发表了内容类似的论文,开始创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索洛-斯旺模型成了以后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研究由以出发的基准 :3最合乎新古典经济学要求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能够完全替

2、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g代表技术进步率。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技术的进步,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所以,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4二、生产要素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同时假定在规模收益不变,一国只生产两种商品:劳动密集型商品棉布和资本密集型商品钢铁。随着时间推移,一国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增加,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向外扩张。扩张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比率。 528061、平衡增长:如果劳动和资本以相同比率增长,则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按要素增长的比率在所有方向上均匀地向外移动。 2、不平衡增长

3、:资本和劳动两要素增长的程度不同,增长就是不平衡的。3、ru资本增长/劳动增长/资本劳动不成比例增长:生产可能性偏向劳动/偏向资本增长;7三、技术进步的类型工业化国家大多数人均实际收入的增加是由于技术进步很少是由于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通常可划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三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技术进步都能在给定产量水平上既减少劳动又减少资本的使用。89第2节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要素增长或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其贸易效应取决于经济增长国可用于进出口商品量增长的比率,还取决于该国技术进步水平及周期。 10一、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技术因素可以影响生产成本,也影响一国创新和发展动力。新技术总

4、是在发达国家诞生,形成不同技术水平间国家之间贸易。11(一)技术差距论T-GAP1959年,波斯纳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赫克歇尔-俄林模式,提出了技术差距论。假定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要素禀赋条件和相同的需求条件,贸易前有相同的要素价格比例。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式,贸易将不会发生。如果考虑到技术变化的动态影响,其情形将会不同。 1213T0-T1:需求滞后;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滞后;T0-T2:反应滞后;模仿国生产者的反应,以及规模经济、价格市场与关税等影响的滞后。T2-T3:掌握滞后,模仿国取得技术的渠道、消化技术的能力等限制的模仿滞后;T0-T3:模仿滞后,认识反应消化各种因素共

5、同作用形成技术差距;T1-T3为两国因技术差距而造成的贸易期间。T3以后,新创新将推动创新国进入新循环.结论:创新国与模仿国技术差距是两国贸易的基础与原因。14评价技术差距论从技术革新出发,论述了贸易优势在创新国和追随国之间的动态转移,这是富有创新意义的,而且也为研究一个具体产品创新过程的产品周期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5(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农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要受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16(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特点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经历创新、成熟、标准化、衰退等阶段的循环。每一阶段都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可以从技术特性、产品要素特性、产品成本特

6、性、进出口特性、生产地特性和产品价格特性进行考查。P86-8717创新:创新国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垄断,成熟:创新国生产规模扩大,达到其生产高峰;标准:外国模仿开始,创新产品竞争力下降;衰退:外国模仿高峰,创新国停止生产退出;18(二)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国间的贸易显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特点来自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相对优势。图4-7描绘了这个演变过程。1920T0 -T1创新:创新国国内生产和消费。T1 -T2成长:创新国生产与出口增长;T2 -T4标准:外国模仿生产,创新国产品出口下降;模仿者出口;T4以后衰退:外国模仿者出口增长,创

7、新国变为该产品进口国,并将开始另一创新;至此,该产品在创新国完成周期,模仿国开始该产品循环,其过程就像接力棒传递。21(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评价(1)考察产品周期更替明比较利益是如何由一国转向另一国的过程,将比较利益和H-O模型动态化。(2)将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更上一层楼;(3)局限性:A、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产品生命周期循环不是必然现象;B、创新和模仿国的地位总是固定的,隐含落后总是落后,可能削弱落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动机。22二、小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小国是指该国的进出口贸易变动不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小国的经

8、济增长不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改变,即小国的经济增长不会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23(一)小国经济增长、贸易与福利 图5-3描述了中国作为劳动丰裕的国家,当资本总量不变,但劳动增长一倍时对贸易的影响和本国福利的变化。2425(二)雷布津斯基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给定另一种要素不变),将导致密集地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出增加,减少其它商品产出。例如,一国的劳动力增加而资本不变,则引起劳动密集型商品产出增加而资本密集型商品产出减少。 26因为在商品价格不变时,棉布的产量上升而钢铁的产量下降。事实上,棉布产量增加的幅度,比劳动数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因为有些劳动

9、和资本也从钢铁生产中转移到棉布的生产中去了。这种现象在荷兰出现后,得名“荷兰病”27三、大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一)大国经济增长、贸易与福利 大国是指在国际市场有定价能力者。大国进出口会影响世界产品的相对价格,所以面临的贸易条件改变。 假设中国为可影响世界相对商品价格的大国。如图5-4所示,伴随着劳动的增长和贸易,中国贸易条件恶化。28图5-4 大国要素增长对贸易的效应29(二)贫困化增长当经济增长而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导致本国福利水平净下降的情况,即为贫困化增长。 3031贫困化增长的条件:(1)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的。 (2)外国对该种商品的进口需求为价格无弹性。 (3)该

10、国在该产品贸易上是贸易大国。32第3节 内生增长与国际贸易1986年保罗罗默的开创性论文递增报酬和长期增长掀起主流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热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贸易问题也随之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热点。 33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类:“外生变量”的数值对该模型来说是预先给定的,而“内生变量”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索洛-斯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外生”的经济增长模型,它必须借助外生的变量来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储蓄率、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是外生的。力图将新古典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外生变量内生化的理论被统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4

11、基于索洛-斯旺模型的三个外生变量方向发展 :1、将储蓄率变化内生化,补充跨期最优化的消费决策分析 2、将生产率的变化内生化,设计专门的模型来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技术”因素变化; 3、将人口的增长率内生化,设计专门的模型来说明人口的增长率如何决定。通常所谓的“内生增长理论”主要是基于第二个方向,即将生产率内生化, 35(一)技术溢出模型技术溢出模型主要在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长期增长率的决定,将技术进步视为其它经济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 这一阶段的内生增长模型又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将生产率自变量解释为“知识水平”,以罗默1986年的模型为代表;另一条道路认为生产率自变量是“人力资本”,以卢

12、卡斯模型为代表。 36(二)研究与开发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开始在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研发模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技术进步理解为中间产品种类的增加,以罗默1990年的模型为代表;一类是将技术进步理解为产品质量的改进,以格罗斯曼-赫尔普曼产品质量阶梯模型为代表。 37二、内生增长框架下国际贸易理论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贸易模式及贸易原因等方面ye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8(一)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对增长影响渠道重点研究相较于封闭经济而言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知识积累速度。从技术溢出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使得每一国面对的是世界总资本存量,其拥有

13、的知识存量也远远大于封闭经济体时的拥有量。从研发角度来看,国际贸易可以从几方面促进经济增长: 391、my导致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各国经济增长率; 2、my使研究开发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成本,刺激资源向研发活动的投入,提高经济增长率 ;3、my使得中间品厂商能够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刺激研发部门的投入,提高经济增长率。40(二)内生增长框架下的贸易模式1、生产经验积累水平的初始条件将决定不同国家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水平以及相应的贸易模式。2、各国会专业于其人力资本相对丰裕的部门的生产,这种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分工与贸易模式具有动态累积性。3、处于初始技术劣势的国家的经济规模相较于技术领先国足

14、够大,则有可能超越原技术领先国,从而发生贸易模式的逆转。 41(三)内生贸易理论 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贝克尔和默菲、杨小凯和博兰德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将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和结构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创立了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又称内生贸易理论。421.主要特点1、该理论假设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这意味着每个决策者可以选择专业化方向和水平。 2、该理论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超边际分析方法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然后在角点之间用总效益与费用分析,这是处理最优决策的角点解所必须的; 3、将外生比较利益因素引入基于递增规模报酬的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纳入到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 。432.思想突破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进行充分发挥。 允许比较优势在模型中内生,并且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斯密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绝对优势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为宽泛。44本章小结1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使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2、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