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鞠躬礼仪常识(精编版)_第1页
2022年中国鞠躬礼仪常识(精编版)_第2页
2022年中国鞠躬礼仪常识(精编版)_第3页
2022年中国鞠躬礼仪常识(精编版)_第4页
2022年中国鞠躬礼仪常识(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中国鞠躬礼仪常识一鞠躬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国鞠躬礼仪常识,欢送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种是三鞠躬。敬礼之前,应脱帽或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光平视,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如此连续三次。 另一种是深鞠一躬(15度90度),几乎适用于一切社交和商务活动场合,在初见的朋友之间、同志之间、宾主之间、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都可以行鞠躬礼。 面对受礼者,应立正站好,隔二三步,以腰部为轴,整个腰及肩部向前倾15度90度(具体的前倾幅度视行礼者对受礼者的尊敬程度而定),并拢双脚,身体上部向前倾,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

2、而后回复直立姿态。 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慢慢抬头直腰。 行礼时要注目,不可斜视,受礼者同样,礼毕抬起身时,双目有礼貌的注视对方。 施礼时,目光不得斜视和环顾,不得嘻嘻哈哈,口里不得叼烟卷或吃东西,动作不能过快,要稳重、端庄,并带有对对方的崇敬感情。通常,受礼者应以与施礼者的上体前倾度大致相同的鞠躬还礼;但是,上级或长者还礼时,不必以鞠躬还礼,可以欠身点头或握手答礼。 鞠躬礼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较为盛行,如日本、朝鲜等。在接待这些国家的外宾时,要行鞠躬礼,要注意三项礼仪准那么: 1、受鞠躬应还以鞠躬礼。 2、地位较低的人要先鞠躬。 3、地位较低的人鞠躬

3、要相对深一些。 1、遇到客人、同事、表示感谢或回礼时,15度鞠躬。 2、接送客户时,30度鞠躬礼。 3、初见或感谢客户时,行45度鞠躬礼。 中国鞠躬礼仪常识二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举行鞠祭时,将祭品牛、羊等整体弯卷成圆,形成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后来逐渐演化,就变成了现在的鞠躬礼。正确的鞠躬姿势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两脚跟并拢,脚尖微分,身体站直,上身及头部自然前倾,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45度礼)、脚前2.5米处(30度礼)或脚前3.5米处(15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右手搭在左手上)放在身体前面。停

4、顿3秒左右再恢复站立姿势。鞠躬时必须是站立的,如果你正在座位上,需要向对方鞠躬,应起立鞠躬。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鞠躬的同时可伴随使用一定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抱歉”等。正确鞠躬姿势鞠躬礼适用场合鞠躬礼适用于庄严肃穆和喜庆欢乐的场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表演者对观众等都可行鞠躬礼。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也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向对方表示感谢或回敬对方的鞠躬礼时,也可行鞠躬礼。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也可行鞠躬礼。要准确地运用鞠躬礼鞠躬礼一般用于

5、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另外,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按照上身倾斜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鞠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15度左右,是最一般的鞠躬礼。微微低头,身体上部向下弯约15度。常用于与熟人打招呼,与长辈或上级擦肩而过的时候。向对方表示感谢关照的时候,口头致谢固然重要,若再加上“点头”鞠躬,更能体现您的诚意。二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30度左右,是商业往来中普遍使用的鞠躬方式。身体上部向下弯约30度。尤其是进出会客室、会议室和向客人打招呼时,常用来表示敬意。三度鞠躬:上身倾斜角度约为45度左右,表示向对方深度敬礼和道歉,常用于中国传统的婚礼、追悼会等正式仪式,服务场合中很少使用。三种行礼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人员最好使用一度鞠躬;在参加重要活动、接待重要来宾时可以选择使用二度鞠躬;三度鞠躬在服务工作中较少使用。三种不同的鞠躬礼行鞠躬礼的注意事项鞠躬时必须脱帽,戴帽子鞠躬是不礼貌的,也会使帽子掉下来。鞠躬时目光应该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睛看着对方。鞠躬时,嘴里不吃东西或叼着香烟。鞠躬礼毕时,双眼应礼貌地看着对方,如视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