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BKClCNH4NO3DKNO32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A44:25B22:5C4:1D

2、44:323将CO通入盛有12g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A2.4gB5.6gC8.4gD9.6g4小明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D向盛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5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取用固体药品

3、C稀释浓硫酸D闻气味6生活中的很多变化都伴随着热量变化。下列热量变化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苹果腐烂发热干冰升华吸热摩擦生热浓硫酸稀释放热白炽灯泡通电放热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 5.3 克蔗糖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g2g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9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的化学性质相似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OC微粒失去两个电子变为原子D以上微粒结

4、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10维生素A有助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 A1(C20H30O)和维生素 A2(C20H28O) 两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 A1和维生素A2 属于有机化合物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C维生素A1比维生素A2多两个氢原子D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

5、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1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的原因是: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含碳燃料的燃烧D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13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铱的元素符号是IrB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C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14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

6、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15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南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做法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硫酸厂的污水用熟石灰处理后再排放B提倡购物时使用塑料袋C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D禁止焚烧植物秸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锶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相对原子质量为_。如图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

7、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甲、乙

8、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_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若没有进

9、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填”偏小”或”偏大”)。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称取试样ag;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试完成下列问题: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18(8分)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要除去其中的杂质你会选择以下适量的

10、_。 氯化钙溶液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学习小组对旧铜器上的绿色锈斑产生了探究兴趣。对绿色锈斑的探究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绿色锈斑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实验1:取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猜想: (1)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粉;氧化铜;_。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生成的气态物质可能是水和CO2的混合气体。实验 2:取少量实验 1 中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硫酸并

11、加热,观察到_,则猜想正确。实验 3:同学们选择如下装置探究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实验步骤:(1)打开A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关闭活塞,连接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A_;点燃酒精灯,充分加热后,停止加热。现象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 A 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评价:A 装置中 U 形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_;用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铜资料1: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资料2:回收铜的两种实验方案。反思与评价: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溶液 A 中的主要离子有_(写出离

12、子符号)。理论上两种方案获得铜的质量比较:方案一_方案二(选填“、=、”)。 (4)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理由是:_(答一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详解】A. CO(NH2)2是氮肥;B. KCl是钾肥; C. NH4NO3是氮肥;D. KNO3同时含有氮、钾,是复合肥。故选D。2、A【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13、铜的质量为y。 X= y4A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4A 4425故选A。【点睛】本题中要抓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来做,分析其原因就是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跟铜反应的氧气质量。然后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就是出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3、B【解析】12g9.6g2.4g, Fe2O32 Fe,质量差是48, ,x5.6g。故选B。4、B【解析】试题分析: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锌片加到CuSO4溶液中,会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片加到CuSO4溶液中,不会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可以达到目的,正确,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

14、片和银片,铜和银都排在锌的后面,故都不反应,只能说铜和银的活动性都比锌弱,但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判断比了,错误,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锌会反应,铜不会,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会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正确,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铜会与AgNO3溶液,不会与ZnSO4溶液,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是:锌、铜、银,正确,故选B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5、D【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药品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药品污染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

15、污染药品。故错误;B、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接触,故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操作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煽动瓶口,让气体飘入鼻孔,故操作正确。故选:D。6、A【解析】生石灰(氧化钙)与水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 苹果腐烂,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固体二氧化碳吸热变成气体,只有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摩擦生热,只有能量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浓度降低,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白炽灯泡通电只有热量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A。7、D【解析】A、托盘

16、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8、D【解析】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D、试管内倾倒

17、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9、C【解析】A、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B、是氧元素,显-2价,是钠元素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故错误;C、微粒失去两个电子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变为原子,故正确;D、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错误。故选:C。10、C【解析】解:A维生素 A1和维生素A2 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A1分子中比每个维生素A2分子中多

18、两个氢原子,故错误,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均为20: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A、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烧必须要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

19、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12、D【解析】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吸收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B、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吸收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C、含碳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D、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不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正确。故选:D。13、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看:铱的元素符号是Ir;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铱元素是金属元素;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故选考点:原子构成 元素周期表14、

20、A【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A。15、B【解析】A、硫酸厂的污水呈酸性,用碱性的熟石灰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治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B、提倡购物时使用塑料袋,既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白色污染,符合题意;C、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D、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会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金属 38 87.62 Sr2+ 【解析】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根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为离子或原子,根据元素名称可推测元素种类。【

21、详解】(1)也可根据汉语名称,推测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在元素周期表方格中最下方显示的相对原子质量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图一可知图二失去的电子数为2,可知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锶离子符号为Sr2+。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 部分变质也

22、会产生气泡 10% 偏小 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密封保存防止氧化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出猜想:猜想1是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还可能有的猜想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实验探究I: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Na2SO3和Na2SO4,BaCl2与Na2SO3和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3、生成BaSO3和BaSO4沉淀,其中Na2SO3能与盐反应产生SO2气体,BaSO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评价:由实验探究I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实验探究II: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6.4g的二氧化硫。设:生成6.4g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126 64x 6.4g x=12.6g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

24、数=100%=10%;解释:反应后的装置中充满了生成的二氧化硫,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生成的二氧化硫没有全部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小,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乙组实验:(1) BaCl2与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防止氧化。18、CO2+NaOH=Na2CO3H2O 【解析】(1)其变质的原因是:CO2+NaOH=Na2CO3H2O;(2)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不能选择氯化钙和氯化钡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使用氯化钙时能够带入新杂质氯化钠,另外也不和氯化钠反应,不能起到除杂的目的,故要除去其中的杂质你会选择以下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CBCu2(OH)2CO32CuO+H2O+CO2CO2+Ca(OH)2=CaCO3+H2O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