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方法的选择_第1页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方法的选择_第2页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方法的选择_第3页
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方法的选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对等理论下翻译方法的选择以Style: Toward Clarityand Grace翻译实践为例摘要:本文以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1990)的翻译实践为例,从功能对等 的角度分析本翻译项目中的实际译例以及相关翻译选择,重点探讨为解决词法、 句法层面翻译问题而采用的翻译方法。关键词: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英译汉;功能对等一、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964年,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式对 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概念。前一种对等注重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后一种对 等则更为奈达所推崇。这种叫做动态

2、对等的翻译概念要求原文信息在接受语中 得以传递,以至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到1969年, 奈达对动态对等理论提出了更加精确的定义,提出接受语读者对接受语的反应 与源语读者对源语的反应大体一样”。而在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里,奈达为了避免对“动态 一词的误解又用功能对等的概念取代动态对等,他表示“译者应努力使源语功能适 应于接受语所产生的特定语境,在接受语中再现源语功能。2可见,奈达对功 能对等概念的探讨不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是更注意对翻译中语用和交际 等因素的考虑,强调译文读者的接受与反应。在奈达与查尔斯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他提出功能对等

3、的 一些基本原则:(1)上下文的一致性优先于词语一致性;(2)动态对等优先于 形式对应;(3)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4)听众或读者的需要优先 于传统的语言形式。3在对源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笔者决定采用功能对 等理论对“Style Towards Clarity and Grace”进行翻译和分析。二、翻译问题与困难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6此外, 中英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样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引起各种翻译问题或困 难。源文本使用了许多语言术语,部分是未被广泛接受的中文翻译。此外,源文 本使用了许多需要重写的复合句和复杂句。

4、这些句子冗长而复杂,如果译者再现 原文结构,可能会造成目标读者的理解困难。因此,翻译者需要重写这些句子以 增强目标文本的可读性。但是,如何重写这些句子是一种针对具体情境的挑战, 需要仔细斟酌。第三,从源文本写作风格来说,作为一本指导类书籍,源文本的 风格清晰简洁,译文应忠实再现原风格。三、实例分析(一)词法层面解决方案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将英译汉时,译者应注 意汉语表达习惯,适时对译文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1.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省略一些无用的词或短语。5英汉翻译中通常省略介 词,文章,某些代词,连词等。这些词在源语言文本中必不可少,但在目标语言 文本中却无用。1

5、)省略代词首先,英语和汉语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英语中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要 远高于汉语。因此,在英译汉时,经常省略作为主语的人称代词。例1When we create a first draft, we should be most concerned with getting onto the page something that reflects what we had in mind when we began to write and, if we are lucky, something new that we didnt.在创作初稿时,应特别关注那些可以反映我们写作初衷的地方。

6、如果幸运的 话,还可以发现一些原本没有的新想法。例1中,源文本共含六个人称代词,而译文中省略了其中五个人称代词。按 照汉语表达习惯,主语总是隐含在句子中,读者可轻易地知道主语而不会产生误 解。它不仅保持了源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保留了源文本的风格,简洁明了。 如果六个人称代词都保留在目标文本中,翻译将是在我们创作初稿时,我们应特 别关注那些可以反映我们写作初衷的地方。如果我们幸运的话,我们还可以发现 一些我们原本没有的新想法”,这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和赘述。第二,在英译汉中,部分所有格代词可以省略。例2Those who experience problems with their writi

7、ng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they must approach different causes of bad writing in different ways.那些在写作时遇到问题的人要搞明白,他们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现导致 写作质量差的不同问题。例2中,如果翻译者将所有格代词“their”保留,则该句子将被翻译为“那些在 他们的写作时遇到问题的人”,这将使句子变得拗口,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因此,在不改变源文本原意的前提下,“那些在写作时遇到问题的人”更加流畅 和简洁,符合功能对等原则。第三,当“it ”在句子中作非人称代词并且在目标文本中没有意义时,通常

8、可省 略。例3We have seen hundreds of students experience relief from doubts about their own competence when they realize that if they are unable to understand an article or monograph, it is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they are incompetent, but because its author couldnt write clearly.当学生们意识到,无法理解某文章或专著,并不一定是

9、因为他们能力不足, 而是因为作者没能写清楚,这会缓解成百上千的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例3中,“it”指的是“他们无法理解文章或专著”这一事件,如果译者逐字翻译 并将其保留在译文中,则该译文是“它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无能”,这可能引起读 者的困惑和误解。根据功能对等原则,上述例子的译文省略了部分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所有 格代词和“it”,再现了原文简洁明了的风格。2)省略连词中国人不常使用连词,逻辑关系通常隐含在句子或段落中。读者可以根据上 下文以及单词和短语的顺序来获取逻辑关系。但是,英语经常使用连词来表明单 词、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例4And fourth, the standard h

10、andbooks mainly address belletristic or journalistic writing.第四,此类书籍主要针对纯文学或新闻写作,它们没有体现与文学或新闻领 域以外的作者共同工作的长期经验。功能对等是一种意义、风格和感受上的对等,译者不需要逐字翻译。例4中, 连词“and 起到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根据序数词来看,并列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为保留源文本简洁的风格,目标文本省略了连词。2,增译法增译法即引入或增添源文本中不存在的单词、词组或句子,使得译文在语法 和语言表达上符合目标文本的习惯。在英汉翻译中,可增添动词、名词、形容词、 状语以及表达时态的词等。例5

11、But once we have made clear to ourselves what ideas, points, and arguments might be available, we then have to reshape that first draft to provide what our readers need,但是,一旦我们弄清楚自己哪些想法、观点和论点可用之后,接下来必须要 重塑初稿,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信息。例6And so we defer to what seems difficult, often mistakenly.因此我们经常错误地服从看似困难的东西。为了

12、完整地传达源文本的含义和内容,例5中,笔者在译文中增添了信息 一词,例6增添了“东西”一词。如果“provide what our readers need”被翻译成“提 供读者所需要的”,这句话读起来不完整。增添的单词在译文中充当宾语,使句子 在结构上完整。此外,译文忠实而完整地再现了原句的意义。在翻译时,笔者考虑到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词法层面通过省 译法和增译法来实现功能对等,译文忠实地表达了源文本的内容、意义和风格。(二)句法层面解决方案在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时,考虑到中国读者的表达习惯,笔者将目标文本中部 分句子进行了重组和转换。1.重组法长句在英文文本中很常见,英文长句通常含

13、有大量的修饰语和复杂的从句, 使整个句子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而中文在表达复杂的想法时,习 惯使用多个短句。因此,在翻译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时,在不改变源 文本原意的前提下,笔者将部分长句分成多个短句。例7This book originated as Style, first published as a textbook by Scott Foresman in 1981 and then in two more editions in 1985 and 1989.1981本书由斯科特福尔斯曼作为教科书首次出版,名为风格。随后, 两个修

14、订版相继于1985年和1989年出版。例7中,原句结构复杂,包含后置定语和大量的信息:书名、出版年份、作 者以及两个修订版的出版年份,很难用中文按原结构表述出包含的所有信息。在 目标语言中,作者和出版年份都放在句子的开头,这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此外,考虑到受体的反应,复杂的英语句子被分成两个简短的汉语句子,同时也 很好地传达出句子的原意。例8When we are not experts in a subject, we tend to doubt our own competence before we doubt a writers.当我们并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怀疑作者的写作能力之

15、前,我们倾向于怀 疑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同语言在词序或表达的逻辑排列方面都有其固有的特点,例8源文本将时 间状语从句置于主句的动作之后,而在汉语表达中,我们习惯将时间状语从句置 于主句之前。如例8所示,在翻译时笔者根据中文表达习惯重新排列了句子结构。2,转换法卡特福德将转换法定义为在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正常通信过程中的偏离。中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译者应 考虑受体的反应。3因此,在英汉翻译中需要对表达方式进行一定的转换。首先,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高于汉语。在将“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从英语翻译成汉语时,在很多情况

16、下,笔者需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例9In the first version, the subjects of the passive sentences seem to be chosen almost at random.在第一个版本中,被动句的主语似乎是随意选择的。例9中,原句为被动语态,如果我们在目标句子中保持被动语态,译文将是 “在第一个版本中,被动句的主要似乎是被随意选择的”,这不符合中国读者的表 达习惯。其次,由于语言习惯不同,所以英汉表达否定和肯定的方式存在很大差 异。为了迎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在翻译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时, 否

17、定句式和肯定句式之间的转换是必要的。例10Other passages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revision so easily.其他段落的修订要难得多。例10中,译文将原文的否定句转换为肯定句。通过将否定转换为肯定,迎合 了中国读者的表达习惯,使得目标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如果我们在目标句子中保 持被动语态,则翻译版本将是“其他段落的修订不那么简单”,不符合汉语表达习 惯。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应以完全自然的表达为目标,并试图将受体与其文 化背景下相关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为迎合中国读者的表达习惯,笔者在句子 层面上采用重组和转换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可以忠实自然地表

18、达原意。四、结论笔者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力求忠实地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并再现源文本的风格, 强调译文读者的接受与反应。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翻译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时遇到的翻译问题,以及采用的翻译方法及解决方案,以期能为后续的译 者在遇到此类翻译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必须指出的是,本文对翻译问 题和解决方案的讨论是基于本项目及具体情境展开的,需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参考文献Catford, J. 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De Waard, J.,&Nida, E. A. (1986).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