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除尘管道内粉尘浓度的测定2012年4月6日为了考核除尘器的效率,除尘管道中含尘浓度及废气中尘粒排放浓度,必须测定通风除尘管道中尘粒浓度。因此还必须测定含尘气体的流速、温度及湿度等数据。下面介绍测定上述数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管道内气体流速的测定对除尘管道内气体的速度,通常因风管内粉尘大、温度高、湿度大或风管上开较大孔洞等原因,不能用风速计直接插入风管内进行测定,而是用一定形式的测压管测定气体的动压,然后根据动压计算出气体的流速。(一)常用的测定仪器:1、皮托管(1)标准皮托管:进气孔很小,当风管中含尘浓度较高或尘粒较大时,易堵塞,因此标准皮托管除了用于校正其它形式的皮托管外,只适用在较清洁的
2、除尘管网中使用。(2)S形皮托管适用于含尘浓度较高或尘粒较大的除尘管网中。2、压力计在测压时,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皮托管都需与压力计连用,最简单的压力计时U形压力计。不能用于测微小压力。在通风除尘管网测量中最常用的是一种倾斜式微压计。将微压计的容器与皮托管压力较高的一端相连,将微压计的斜玻璃管与皮托管压力较低的一端相连。作用于两个液面上的压力差,使液体沿着协玻璃管上升,根据斜管中液体长度即可求得相应压力。(二)流速和流量的计算1、流速的计算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气体流速与动压之间具有下列关系,即由上式得二、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一)等速采样的原理1、等速采样在测定含尘风管气流的含尘浓度时,为了采集
3、有代表性的样品,尘粒进入采样嘴的速度(称为采样速度),必须和风管内这一点的气流速度相等,这种采样方法称为等速采样。2、非等速采样尘粒进入采样嘴的速度与风管内这一点的气流速度不相等,这种采样方法称为非等速采样。非等速采样时,较大的尘粒就会因惯性影响不能完全随气流流线进入采样嘴,因而所采的样品不能真实的反映风管内尘粒的分布。对于10m左右的尘粒,浓度误差可高达15%。(二)几种不同的采样速度1、采样速度大于风管内气流速度,结果偏低。2、采样速度小于风管内气流速度,结果偏高。3、采样速度等于风管内气流速度,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维持等速采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预测流量法。皮托管测风管内采样点的流速,然后用这个流速作为采样流速。选定采样嘴直径后,以控制流量的办法达到所需的采样速度。三、采样系统和装置(三)采样步骤1、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2、确定采样孔和采样点。3、检查皮托管和微压计。4、正确放置皮托管。5、计算个采样点的气体流速。6、测量风管内气体的全压、静压和含湿量。7、确定等速采样所需的采样流量。8、安装采样系统,注意装配顺序,检查漏气性。9、放置采样管,开始采样。(四)样品处理采样完后的滤筒,应放入105的温度下烘0.5h,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待凉到常温,再用精度为1/10000的天平称重,这时的质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运营管理》课件
- 港口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2025建筑项目混凝土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购销宅基地房屋合同模板
- 《响应式网页设计基础》课件
- 《员工形象礼仪》课件
- 保护动物福利的畜牧师试题及答案
- 理财工具特性的比较与选择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职称考试科目深入分析及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职称考试答题技巧试题及答案
-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 MySQL运维监控与故障诊断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 有机超市创业计划书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车展安保方案
- 人工智能行业的智能客服技术人员培训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标准解读护理课件
- 《IPV4地址简介》课件
- 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模型
- 血液透析发生失衡综合症的原因及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