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章 解表剂 一、含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 本类方主剂的立法依据 为“汗”法。二、适应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 。三、分类 1.辛温解表 2.辛凉解表 3.扶正解表 四、注意 1.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影响疗效 。 2.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 3.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4.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第 节 辛温解表 1.适应证:适用于风寒
2、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脉浮缓等。 2.组方特点: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为主组方,再根据表实表虚、轻重缓急以及兼证配伍用药。麻 黄 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 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3g) 【方歌】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 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开腠透营,发汗解表之功益彰;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利肺平喘之效更著。
3、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 赵某,男,50岁。自述于1961年夏季大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未再出汗。虽盛夏或剧烈运动后仍无汗出,伴心中烦躁,头昏身热,汗孔突起,西医诊为“汗腺闭塞症”,服中西药物未效。近因天气炎热,诸症加重。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各15g、生石膏30g(先煎30分钟)、党参20g、甘草10g、大枣4枚,水煎20分钟后取汁分2次服。若一服汗出,不必尽剂,避风寒。服药1次,未汗,但感身热灼手,烦躁益甚。过了3 小时又服余药,服后20分钟开始汗出,逐渐增多,全身皆汗
4、自觉异常舒适,惟乏力。改用桂枝汤加味2剂,汗出较多。 停药观察,随访月余,汗出正常,病告痊愈。李秉洁.一药而愈25年汗闭. 中医杂志. 1988;29(5):68 桂 枝 汤 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方歌】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 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配伍特点】 一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二是既能辛甘化阳,又能酸甘化阴,阴阳
5、并补,调和营卫。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治法的代表方。临床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类方比较】麻黄汤桂枝汤组成同桂枝、炙甘草 异麻黄、杏仁 芍药、生姜、大枣 功用同辛温解表 异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解表散寒之力稍逊,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同外感风寒表证 异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典型病案】 谭某,女,10岁,2003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经常感冒,体质虚弱,平素易出汗,稍受风寒即鼻塞、流清涕、咳嗽,纳食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白芍10、生甘草6、防风10、黄芪
6、20、白术10、女贞子15、焦三仙各15、浮小麦20、苍耳子10、生姜3片、大枣3枚。7付水煎服,2天1付。 2004年6月告服药后汗出少,很少感冒。颜惠萍张立老师 临床应用桂枝汤举 隅.甘肃中医学院学 报. 2004;21(4):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方歌】九味羌活白芷防, 辛苍川芎草二黄, 发汗祛湿清里热, 药备六经止痛强。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头痛,无汗
7、,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配伍特点】一是辛温升散药和寒凉清热药合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使汗而不峻,清而不滞;二是药备六经,通治四时,充分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张某,女,36岁,1983年12月7日初诊。患者1年前作人流术后,不慎淋雨,渐作头痛,经医治无效,现头顶重痛,遇冷加剧,身重腰酸,面黄,耳鸣眼花,食少腹胀,大便稀塘,白带量多清稀,月经量少色淡,周期延后。小便清,舌体
8、胖,色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以散寒除湿,养血温经,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干姜、半夏各l0g,防风、苍术、白术各12g,川芍15g,细辛、肉桂、甘草各6g,鸡血藤、鹿角霜各30g。4剂后痛减,再以原方合当归、杜仲、续断、黄芪等出人20剂,头痛消失,余症均好转。陈列.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举偶.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7):43 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 (6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6g ) 半夏洗,半升(9g ) 【方歌】小青龙汤麻桂草, 干姜辛味半芍药, 解表散寒化水饮
9、, 表寒内饮康复早。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头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配伍特点】解表散寒与温化水饮并行,内外合治,相互促进;辛散温燥与酸收润敛相合,散不伤正,敛不留邪。【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 陈某,女,40岁。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加重,病由感冒后反复咳嗽不已致喘息不得卧,经服激素、抗菌素喘息未平,前医曾投定喘、小青龙汤等不应,请王文鼎老师
10、会诊,曰:“此由外感风寒袭肺而致咳喘,患者恶风咳喘,汗出夜间尤甚,多泡沫痰及稀痰。苔薄滑边有齿印,此为寒饮。用小青龙汤:麻黄根30g,桂枝9g,白芍18g,甘草6g,炮姜、五味子、细辛各6g,半夏12g。”药进2剂,喘息得平。(王琦等.经方应用. 第1版.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117) 香 苏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0g) 甘草炙,一两(30g) 陈皮不去白,二两(60g) 【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 外感风寒气郁证,理气解表效果好。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
11、,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配伍特点】配伍特点:解表与理气化湿并举,宣肺与疏肝醒脾共行,祛风散寒,调气活血,药性平和。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夏某,女,29岁。素有胃脘痛病史10年,时轻时重。1周来病情加重,胃脘胀满疼痛,呃逆,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无矢气,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胃脘部压痛拒按,脉弦细。西药用庆大霉素、654-2等治疗,效不佳。查血、尿常规正常,大便脓球、潜血。胃肠钡餐透视诊断:胃下垂(胃下界在两侧髂嵴连线之下方8cm处);慢性胃炎。投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枳壳、延胡索无效。证属饮食伤
12、胃,肠胃内伤,久治不愈,脾气日虚,气虚血运无力,血必瘀滞,血瘀气亦滞。 急则治其标,应以调理胃肠气血为主,适当加健脾益气之品。方用香苏散加味:香附、苏梗、陈皮、枳壳、大腹皮、党参、茯苓各15g,延胡索、川楝子、佛手、白术各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剂症减,6剂而痛止胀消纳增。后以补中益气汤合理气活血药治疗1月余,胃肠钡餐透视:胃下垂上升4cm,胃黏膜皱襞正常,病愈出院。白家温.香苏散加味治疗胃肠道疾病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36 止 嗽 散 医学心悟 【组成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 , 各二斤 ( 各 1kg) 甘草炒 , 十二两 (375
13、g) 陈皮水洗去白 , 一斤 (500g) 【方歌】止嗽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 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功用】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 , 咯痰不爽 , 或微有恶风发热 , 舌苔薄白 , 脉浮缓。 【方解】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尽, 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咽痒 、 微恶风发热、 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刘某,男,9岁,2004年4月12月初诊。咳嗽已有月余,痰多色白而稀,纳呆,困倦,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痰湿咳嗽,治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加减:百部10
14、g,沙参10g,白前10g,紫菀10g,桔梗10g,陈皮10g,半夏5g,,茯苓10g,款冬花5g,枳壳10g,薏苡仁10g,甘草3g,上方服4剂后,咳止而愈。温秦庆. 白学斌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21-22 第 节 辛凉解表1.适应证:适用于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2.组方特点:常以辛凉解表药如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等为主组成方剂,由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每致肺失宣降,故此类方剂多配伍宣降肺气的桔梗、杏仁等。银 翘 散 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
15、18g)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方歌】银翘散用荆豉薄, 牛竹甘桔芦根合, 辛凉透表解热毒, 温病表闭疗效可。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侵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微渴,咳嗽咽痛,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 【方解】【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增强解表透邪之力,又不悖辛凉治热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
16、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某女,1岁。1961年6月27日会诊。 麻疹10天,高热不退,无汗,面红,气粗咳不爽,腹满足冷,大便稀、日3次,小便短黄。舌红中心苔黄,脉浮数有力。病由疹出未透感风,导致麻毒内闭,治宜宣透。 处方:银花连叶6g,连翘4.5g,桔梗3g,荆芥3g,炒牛蒡子4.5g,豆豉9g,鲜芦根12g,竹叶4.5g,僵蚕4.5g,粉葛根3g,升麻2g,葱白(后下)2寸。注意避风。 二诊:服药后,每天下午高热,四肢冷,腹满。用酒精擦澡后麻疹显出,今天有战栗(先寒战后发热),似作战汗而未出,喉间有痰,气憋,胸腹部及下肢皆有麻疹。脉沉数
17、,舌红无苔。据此,麻毒渐出,但气液两伤,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玉竹9g,麦冬3g,粉葛根3g,升麻1.5g,连皮茯苓6g,扁豆皮6g,银花藤6g,荷叶6g。服三剂后疾病渐愈。(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11)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 (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苇根二钱(6g) 【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 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肺卫失宣。咳嗽,身热不甚,
18、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配伍特点】辛凉宣散配味苦通降之品,外散风热,内理肺气。 【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 床以咳嗽、发热不甚、 微渴、脉浮数为辨证 要点。 【类方鉴别】 银翘散(辛凉平剂) 桑菊饮(辛凉轻剂) 组成同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异银花、竹叶、牛子、荆芥、豆豉 桑叶、菊花、杏仁 功用同辛凉解表 异解表透热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肃肺止咳之力较优,解表透热之力较弱 主治同风热表证 异温病初起,热重无汗或少汗,表证较重 风温初起,表热较轻,咳嗽较重 【典型病案】王某,男,5岁,1996年3月1口就诊。患儿5天前出现咳嗽发热,体温波动在37.8 38.
19、5,某医院诊为小儿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先服桑菊饮2剂,继用青霉素、鱼腥草肌注治疗,症状均无明显好转。刻诊:发热无汗,干咳鼻塞,面色潮红,脉浮,舌尖红,苔薄白,双侧扁桃腺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体温38.8,白血球9.7 109/L,中性0.70,淋巴0.30。 此属风热挟寒犯肺,肺失宣肃之证,治以疏风清热,温肺散寒,宣肺止咳。处方: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牛芬子各10g,麻黄、干姜、桔梗、杏仁各6g,甘草3g,鲜芦根24g,服1剂后,汗出热退,诸症减轻,原方又进1剂,病告痊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
20、裹,半斤(18g)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解】 【配伍特点】麻黄配石膏,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麻黄配杏仁,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全方寒热并用,但石膏倍于麻黄,仍不失辛凉之性,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常用方。临床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类方鉴别】 麻杏石甘汤 麻黄汤 组成同麻黄 杏仁 甘草 异石膏 桂枝 功用同止咳平喘 异清热
21、宣肺力大,兼以发表 发汗解表力强,兼以平喘 主治同肺失宣降之咳喘 异邪热入里,壅遏于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急,舌苔薄黄,脉滑数 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典型病案】范某,女,40岁。1997年4月初诊。发热,咳嗽,胸痛1周,在当地诊所治疗效不佳来诊。来诊时高热、咳嗽、吐脓痰,腥臭带血、胸痛,舌质红绛苔微黄,脉细弱无力,胸部正位片示:右侧肺脓疡。诊为肺热灼津之肺痈。治以清肺热生津、解毒排脓。药用:石膏120g,麻黄9g,杏仁12g,炙甘草20g,惹苗仁30g,茅根30g,公英30g,连翘30g,全瓜萎20g。连服9剂症状消,继服5剂临床治愈。侯激流.麻杏
22、石甘汤的临床应用举偶.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45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 (原书未著用量) 【方歌】柴葛解肌芍桔草, 膏芩羌芷加姜枣, 解肌清热是功效, 三阳合病此方扫。 【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方解】 【配伍特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以发
23、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曾某,男,5岁,1997年12月25口初诊发热1天,伴见咽痛,口干欲饮,无汗,大便秘结查:T 40.2 0,双侧扁桃体工肿人,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罗音,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WBC 13.6 109/ L,N 0.80, L 0.20。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为乳蛾,证属邪热奎盛,治以解肌透热,清热利咽。 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各5g,葛根、板蓝根、人黄各8g,石膏12 g,知母6g,玄参、淡竹叶、香需各3g,象牙丝l0g。 2剂,水煎服服1剂后微汗出,大便调,发热渐退,次日患者体温降至37.9。
24、再服药1剂后体温正常,双侧扁桃体。肿大,无充血,复查血WBC9.2109/L,N 0.56,L 0.44。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升麻 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300g) 葛根十五两(450g) 【方歌】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甘草和赤芍, 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 , 身热头痛 , 咳嗽 , 目赤流泪 , 口渴 , 舌红 , 苔薄而干 ,脉浮数。【方解】【辨证要点】本方为麻疹未发, 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 、 舌红 、 脉数为辨 证要点。 【典型病案】林某,女,37岁,2003年5月20日初诊。2天前感脸
25、部微痒,翌日出现粉红色皮疹。诊见颜面散在皮疹、呈粟米大小、色红、抚之碍手、略痒,伴目赤头痛,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结,溲黄,舌尖红,苔黄,脉滑数。用升麻葛根汤加味。升麻、葛根、赤芍各15g,生甘草、桑叶各12g,蝉衣、丹皮各10g,野菊花20g。3剂,水煎服,日1剂。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服药后症减大半,效不更方,原方续服3剂,疹消颜净,随访3个月,粟疹未发。郑通美. 升麻葛根汤治疗头面部疾病体会. 实用中医药志.2004,20(12):709 第 节 扶正解表 1.适应证:适用于体质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而形成的表证。 2.组方特点:气虚或阳虚者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的麻黄、羌活、防风、苏叶等与益气助阳的
26、人参、黄芪、附子、细辛等;素体阴血不足而感受外邪,常由辛而微温的葱白、豆豉,或辛凉解表药薄荷、葛根与滋阴养血的玉竹、生地等。 败 毒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去苗 前胡去苗,洗 川芎 枳壳去瓢,麸炒 羌活去苗 独活去苗 茯苓去皮 桔梗 人参去芦 甘草各三十两(900g) 【方歌】败毒二活二胡芎, 枳苓参草姜簿梗, 益气解表代表方, 散寒祛湿又止痛。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解】【配伍特点】邪正兼顾,祛邪为主。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
27、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辨证要点】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类方鉴别】 败毒散 九味羌活汤 组成同羌活 川芎 甘草 异柴胡 前胡 枳壳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防风 苍术 细辛 香白芷生地黄 黄芩 功用同 解表散寒祛湿 异兼理气益气 兼清泄里热 主治同外感风寒湿证 异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痛肢体酸痛,无汗,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重按无力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
28、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典型病案】李某某,年39岁,男性,干部。患皮肤病,遍体生疮疖,终年此愈彼起,并患顽癣。于1970年春季就诊。视其疮疖,项部为多,顽癣则腰、腹部及大腿部丛生,粘连成片如掌大,时出黄水,奇痒难熬,久治不愈。我已给他用过内服、外擦的多种方药,迄无效果。诊其脉虽稍数而中露虚象,舌边有齿痕,因予人参败毒散作汤用:党参9g,茯苓9g,甘草6g,枳壳6g,桔梗4.5g,柴胡6g,前胡6g,羌活9g,独活6g,川芎6g,薄荷1.5g,生姜6g,嘱服数剂。 半月后复诊,察顽癣有收敛现象,嘱再服半月后,察大腿部顽癣痂皮脱落,露出鲜红嫩肉,腰腹部
29、者脓汁亦减少。因令他长期服用,3个月后,只腰部之癣疾未愈,而频年惯发之疮疖从未发生。1972年冬季追询,腰部顽癣仍存在,而疮疖则终未再发。(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42) 参 苏 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洗七次, 姜汁制炒 前胡去苗 茯苓去皮,各三分(各6g) 枳壳去瓢,麸炒 桔梗去芦 木香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各4g) 【方歌】参苏陈半葛木香, 前苓梗壳草枣姜, 益气解表散风寒, 理气化痰止咳强。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
30、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方解】【配伍特点】一为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二是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气虚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院满闷、倦怠乏力、 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类方鉴别】 败毒散 参苏饮 组成同前胡 茯苓 桔梗 枳壳 人参 甘草 异柴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生姜 薄荷 紫苏叶 干葛 半夏 木香 陈皮功用同益气散寒解表 异散寒祛湿解表为主,益气力弱 益气解表为主,兼行气化痰 主治同气虚外感风寒 异风寒夹湿之表证,气虚程度不重 风寒表证,夹有痰湿,气虚程度较重 【典型病案】喘证石某,女,1岁
31、。1990年9月24日初诊。其母云:“2日前,患儿因洗澡受凉,晚上低热,出汗、咳嗽、卧不宁,大便稀澹,1日3次,食减,呕吐。自服感冒冲剂,止咳糖浆反而气急而喘,汗出更多,卧不宁”。查患儿面色苍白,精神差,唇紫,咳声低弱;喉中痰呜,气急,鼻扇。呼吸快而浅,舌边尖红、苔薄黄,指纹浮紫。体温38.4,双肺呈弥慢性细湿罗音,哮呜音明显。 诊为脾肺气虚,外寒里热所致喘证。治当益气解表、宣肺平喘,佐以清里。处方:太子参、石膏各10g,云苓6g,葛根、前胡、积壳各5g。苏叶、半夏、陈皮、蓝香、麻黄、杏仁、甘草各3g,大枣1枚,生姜1片。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方1剂后诸症减轻,又服2剂痊愈。杜庆友.参苏饮临床应用举偶.陕西中医.1995,12(2):85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细辛二两(3g) 【方歌】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3课 传讲神话故事 感受神话魅力-《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锅炉管道的施工方案
- 河南三层别墅电梯施工方案
- 全铝门把手焊接施工方案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至2031年中国冠心病救治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PBT高弹纤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Module 3 Unit 2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转弯皮带输送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艺术拼花地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案例ppt课件
- (完整版)光荣榜25张模板
-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优秀教材推荐意见(真实的专家意见)
- 新教科版2022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船的研究》全部PPT课件(共7节)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 辛弃疾生平简介(课堂PPT)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英语单词默写直接打印
- 《炉中煤》课件.ppt
-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新)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