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站安全管理文件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_第1页
气站安全管理文件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_第2页
气站安全管理文件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_第3页
气站安全管理文件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_第4页
气站安全管理文件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液化石油气站管理制度:防雷管理制度气站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击装置。站内生产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等级为第二类,应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冲击接地电阻均不大于10欧。防直击雷:装设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避雷带)是防直击雷的重要措施。单支避雷针的防护半径为其高度的1.5倍。防雷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设备、管道、金属构架)等与接地装置相连。防雷电波侵入:引入室内的架空金属管理在入户处和接地装置相连。防雷击装置须经法定单位每半年检测1次,并取得防雷合格使用证。雷雨季节前应对避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妥善处理,要保证避雷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在雷

2、雨时要停止液化石油气的装卸和充气作业。防静电管理制度气站的静电设计必须按国家规定执行,其静电接地电阻应小于100欧。对已有防雷、电气保护接地(零)等接地措施的设备可不另采取专门的防静电措施。生产区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管道,应通过工艺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进行静电连接。用来静电接地的材料或零件,在安装前不得涂漆。导电接触面必须除锈并紧密连接。操作场所的地面要采取掺混铁屑的不发火防爆地面铺设,地面上不应铺满橡胶板。在管路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液化石油气的流速要控制在3米/秒以内,以减少静电产生。充装台禁止气瓶高速排空和严防喷嘴向室内喷放液化石油气。烃泵、压缩机与电动机的传动结构如果采用皮带时

3、,皮带内侧面应涂一层以碳黑为主的涂料或防静电蜡,外侧金属罩以隔离静电荷放电。气站应在大门入口、充装台入口、储罐区入口分别设置除静电装置(触摸球),所有人员进入上述场所时均需触摸消除静电球。进入站内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和防静电手套。禁止穿着化纤服装和带钉鞋,禁止在充装台脱衣服。罐车进行装卸作业时,要确认先接好底线,再进行操作。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防护手套发放标准:充装工8双/月;泵工6双/月;电工4双/月并配备绝缘手套等;其他人员4双/月。每月1号为发放手套的时间,领取时必须签名,不得代领。全体员工每年发放防静电工作服冬装2套,10月发放;夏装2套,4月发放。发放时必须本人签名,不

4、得代领。防护用品丢失需补领的须报站长批准,并补交一定的金额,方可领取。临时动火、用火、临时用电审批制度气站内不得进行明火作业,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临时须进行明火作业和临时用电时,要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动火证和临时用电证,申请时要明确用火、用电时间、地点、相应的危险性以及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在取得相关证件后,方可临时用火和用电。在临时动火、用火、临时用电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监督作业。施工完毕,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注销动火证和临时用电证。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站管理制度气站大门设立专职安全值班人员,负责进出站人员、车辆、物资的安全检查和登记工作。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站。进站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禁止

5、穿化纤服装和带钉鞋,禁止携带任何火种(打火机、火柴等)和通讯工具(手机、传呼机等)进站。特殊情况下的照相器材经领导同意方可带入。进站人员须经“进站须知”教育并触摸静电消除器后方可进站,进站后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任何机动车辆进站必须戴防火罩,不得违章行驶。摩托车、自行车和与业务无关的机动车辆一律不准进站。进出站的物资须有相关证明,核实后方可放行。与气站无关的物资一律不准进站。所有进出站的人员、车辆、物资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服从指挥,确保安全。消防设施、设备、器材安全管理规定员工每天检查各自岗位灭火器的情况,应完好。电工每天检查喷淋装置、水泵和所有的消防栓。每月运行一次各设备,应运行正常,并及时补充消防水池的水量。当气温超过35时对储罐进行喷淋降温。灭火器每年换干粉和试压、维修。平时应经常检查、维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