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B恰好完全反应时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ClC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HgBH2OCNH3DNaCl3在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A银B锌C铁、银D锌、铁、银4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C大多数维生素不

3、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5云南盛产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下列关于该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g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9:46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要加热玻璃管再通一氧化碳B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7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

4、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图B的现象是: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珍珠B冰水C酱油D空气9某溶液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为了化验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置于试管,滴加稀HCl溶液,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至不产生气泡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至产生沉淀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下

5、列对该溶液成分的判断错误的是A肯定含有Na2CO3B肯定含有Na2SO4C肯定含有NaClD可能含有NaCl10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改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6、共4分)1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请回答下面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元素。(2)若将一根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都没有观察到任何的现象,原因可能是_。(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7.3%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氢氧化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加人,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该稀盐酸的密度为1.0g/ml).试回答: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_;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四、简答题

7、(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1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中,失氧的物质是_,该物质具有_性(填“还原”或“氧化”)上述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导致_,低碳环保刻不容缓实验室中若要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14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中,B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的目的_。实验二中,观察到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实验三,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用

8、实验四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得出正确结论,改进的方法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2)猜想与假设 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3)讨论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假设_不合理。 请你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4)查阅资料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

9、钙相似。(5)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组次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相互评价第1组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都不溶于水第2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其理由是_。第3组溶液无明显变化,第3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你认为其理由是_。写出1、2小组的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1组_、第2组_。(6)实验反思 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16兴

10、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同学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乙同学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改进的方法是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

11、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故选项

12、说法正确。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D【解析】A、Hg是汞,一种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A错误;B、H2O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B错误;C、NH3是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物质。C错误;D、NaCl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分子构成的物质:大部分气体、水、有机物3、A【解析】在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银,因为金属铁没

13、有锌活泼,所以铁粉无法置换出锌,铁只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当铁粉很少时只置换出少量的银,当铁粉稍多时可能将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当铁粉过量时,固体中也会有铁剩余,故固体中一定有银,故选A。4、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中没有消耗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5、B【解析】A、该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该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6=174:23:8,故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C、该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46+16=41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

14、不写,不符合题意;D、该毒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74:2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6、C【解析】A、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上来后爆炸,很危险,A选项错误; B、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溶液,应用玻璃棒蘸取测pH,B选项错误;C、实验室智取气体需要用到较密闭的装置,使用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C选项正确;D、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这么做会导致液体药品被污染,D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A、集气

15、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所以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B、图中的铜片受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选项正确;C、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

16、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错误;D、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8、B【解析】A、珍珠是由碳酸钙、碳酸镁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酱油是由水、氯化钠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9、D【解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

17、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气泡不在产生为止,再向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含硫酸钠,继续滴加至产生沉淀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中的氯化钡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因该是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10、D【解析】A、氧化钡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是金属氧化物,硝酸钡是由金属

18、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是硝酸盐,故正确;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故正确;C、由图2 可知,该技术实现了将NOx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D、反应前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反应后以单质形式存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硝酸钡和氧化钡中的钡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故钡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Sn 铝丝没有打磨,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与硫酸铜反应 Cu(NO3)2和Zn(NO3)2 【解析】(1

1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锡(Sn)元素。(2)若将一根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都没有观察到任何的现象,原因可能是: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丝没有打磨,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与硫酸铜反应。(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得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会增加;则AB段表示锌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的化学方程式:。图中B点表示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硝酸锌和硝酸铜。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0、12、Na+和H+ 8% 【解析】根据图像中溶液pH判断b点物质的成分【详解】设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xm(HCl)=20ml1.09ml7.3=1.46g x=1.6gNaO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1) b点溶液为稀盐酸过量的图像,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离子符号为 Na+和H+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CO+NOCO1+N1 (1)NO 氧化 (3)温室效应(4)CO1+Ca(OH)1CaCO3+H1O【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O+NOCO1+N1 ;(1)物质得氧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21、物质失氧被还原具有氧化性;(3)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4)实验室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1+Ca(OH)1CaCO3+H1O。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温室效应。14、探究分子的运动 试管B中液面上升的多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解析】(1)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实验的目的探究分子的运动。(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使试管内压强减小的多,观察到试管B中液面上升的多,说明

22、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3)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过了一会滤纸片才燃烧,是因为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滤纸片的着火点高,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 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 碳酸钡 少量稀盐酸会与第1组实验中生成的NaOH反应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实验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因此原溶液不是碳酸钠,根据第1组同学实验现象可判定该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朝向手心等 【解析】(3)讨论交流:由于物质的组成可知,第条假设不合理,原因是: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5)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