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卜辞“立中”与商代测影定向辨析曹一【内容提要】萧良琼卜辞中的“立中”与商代的圭表测影一文认为卜辞“立 中就是商代的立表测影活动,并且肯定商代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立表测影确定方 向、测知二全。本文对萧说提出疑问,认为“立中”究竟是什么活动尚有待进一 步探索。在前人对商代天文测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温少峰、袁庭栋列举的甲骨 文中“臬、“甲,,、“|,、“|,、“士,,五字的论述,考古发现殷人方位 观念的完备和可以证明殷人四方神崇拜的卜辞材料以及对其他方向辨别方法的 排除,本文认为商代已能测影定向,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殷人已经可以通过表 影的长短变化测知二至。【关键词】商代“立中”立表测影 方向一、以往学
2、者对“立中”的解释以及商代圭表测影的研究1980年,萧良琼卜辞中的“立中”与商代的圭表测影【1】一文发表, 对商代卜辞中的“立中”问题作了新的解说。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卜辞 “立中”做过探讨。其中绝大部分将“立中”解释为“立旗”。罗振玉在殷释列举了卜辞的中字分别作、.、等形之后说,“说文解字,中,古文作,籀文作。古金文及卜辞皆作 ,或作,笳或在左或在右。笳盖因风而左右偃也,无作者,笳不能同时既偃于左又偃于右矣。卜辞又有字,象四笳之形,疑亦方人字。”【2】他指出了籀文作是后来的议变,首先把卜辞的中字和风向联系起来。 唐兰认为“盖古者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附,群众来 自
3、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然则中本徽帜,而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遂引 申为中央之义,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3】饶宗颐以为“立中、立 即建旗也,故卜日以免旗为风所偃”。饶又根据 礼记玉藻“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的记载,推断卜辞“立中”乃卜 闰月位于门中事。【4】饶宗颐关于“立中”为卜问闰月的推测非常大胆,但由于没有其他相关的证 据佐证,因而还不能令人信服。萧良琼卜辞中的“立中”与商代的圭表测影一文可以说是对前人卜辞 “立中”研究的一次较全面的整理,并且有所创见,特别是对商代的天文测量活 动,提出了相当多有启发性的想法。她认为,甲骨文的中字比青铜器“中甗”和 “中妇 ”的、:两形的中字出现
4、的时代早,应更接近它的原始字形。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的“中字没有九笳,通常是四笳或二笳,作六笳的仅一 例。也有的省去笳形,而中加方形的口或圆形的。常见的是作、等形亦偶有作者。但“立中”之中皆不作,形。其中口形或。形是以后 构成中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字的结构象征着一根插入地下的杆子,一端垂直在四四方方的地面当中。从它的空间位置来说,从上到下,垂直立着,处于 地上和地下之间,所以又有从上到下的顺序里的上、中、下的中的含义。同时, 它又在一块四方或圆形的地面的等距离的中心点上,因此,孙诒让墨子闲诂 注“立一为中,而量之四面同长则圆也”,就是从中这根立在一定地面上的杆子 所处的位置抽象出来的几何定义
5、。萧文否认“立中”为“立方人”,进而通过甲骨文里含有“立中”卜辞的分 析,提出卜辞立中就是商代立表测影活动。接着,温少峰、袁庭栋【5】通过对 卜辞中出现的“臬”、“甲”、“|”、“11”、“士”五字,在更广的范围里 更全面、更细致地论证了商代的立表测影活动。之后,胡厚宣【6】对卜辞“立 中”的研究做了进一步补充。二、对“立中”为商代圭表测影的若干疑问萧文将“立中”解释为商人立表测影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卜辞“立中”常 常与“亡风、易日”上下文相承。在萧之前,董作宾、饶宗颐、罗振玉、贝冢茂树等一些学者就注意到这个问 题。贝冢茂树还曾经提出“立中”是一种将附有笳类的东西立于中庭时所举行的 仪式,如果
6、此时为风所吹倒,表示有凶事,所以连风一起卜问。【7】萧文没有 停留在将该类卜辞笼统地归为卜问吉凶的层面上,而是非常具体地将“亡风、易 日”视为立表测影的条件。“亡风”保证旗杆不被风吹倒;“易日”据罗振玉增 订殷虚书契考释解释为“锡日”,即“赐日”,为上天赐以日照,因而是有太 阳的晴天。这些都是“与中必然垂直地立在地面上,并且要与观察日影正斜 有关。”【8】这样一条论据能否让人信服呢?首先考察一下古代文献关于立表测影的记 载。周礼考工记对立表测影有如下记载:“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梨以 县,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 正朝夕。”淮南子天文训通过测日影定东西
7、的方法是:“正朝夕,先树一 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于东方, 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入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 也。”在这两段比较典型的关于古代立表测影实践的记载中,都找不到对天气状 况的要求。沈括的景表议当中尽管讲到“浊氛又系其日之明晦风雨,人间烟 气尘坌变作不常”,但这里的浊氛指的是观测时晨雾的遮蔽作用,与萧文中所说 的“怕风把旗杆吹倒”完全是两回事。即使是认为用悬挂飘带来保证影表的垂 直,也完全可以通过飘带下悬锤的办法避免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涉 及立表测影的文献中,尚未见到谈论因风的作用而影响到测量无法进行的事情。 可
8、见有风、无风并非立表测影的必要条件。其次,萧文将“易日”解释为“赐日”,说明“立中”时候的天气状况为晴, 进而推断“立中”就是立表测影。关于卜辞的“易日”,考察诸家大体上有三种解释:一,孙诒让谓“犹言更 日”(举例上4),孙海波谓“犹言变天”(诚考14);二,饶宗颐读“易日” 为“赐日”,为“天雨求赐日也”(通考82),严一萍读“易”为“易”,“易” 是“喝”的初文,认为“易日”为“喝日”,即“云开”“日出”之义;三,郭 沫若读“易”为“日易”,由说文:“日易,日覆云暂见也”,谓“易日”犹言“阴 日”(殷契余论)。陈梦家赞成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卜辞所卜易日、不易日皆 指某一日的阴与不阴”(综述
9、244)【9】温少峰、袁庭栋也同意郭沫若的说法, 并且根据王筠说文向读“谓日在云中倏出倏没也”认为“易日”乃今日所谓 之“阴间晴”。【10】卜辞“易日”二字经常与天象字见于同一片。如:(1) 甲辰卜乙巳易日,不易日,雨。(续4.14.4)(2)庚寅易日,昃雨.(库1668)(3)宾贞:羽(翌)乙亥不雨?易日?(丙29)“易日”经常与“雨”相对或相联系,可见是描述天气状况的一种。严一萍读“易”为“易”,认为“易”和“易”为一字。由说文“喝, 日出也”将“易日”解释为云开日出。并且指出“易”与“改”的区别在于, “改”为雨后放晴,而“易”之前尚未有雨。【11】还提出一条卜辞作为例证:(4)贞:翌庚
10、子,不其易日?(贞翌)庚子易日?王占曰:改,勿易。之夕雨,庚子改。(丙477+乙 4169)就是己亥日天阴,卜问明日庚子是否日出。王视兆而占之曰:“改”,勿“日 出”。此夜果雨,至明日庚子乃“改”。“之夕雨,庚子改”二句,是应验之辞。 按照严一萍“易”为“云开日出”的解释在这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另一条卜辞 里,就出现了矛盾。(5)癸卯卜争贞,下乙其侑鼎?王占曰:“侑鼎,惟大示,王亥亦。” 酉,明雨,伐既雨,咸伐亦雨,施,卯鸟大启,易。(合集11499)“大启”与“易”前后承接,按严说显然是矛盾的。要使两条卜辞均可以解 释,“易”应与“易日”区别,“易日”表示天气,“易”作祭祀名称讲。第一 条卜
11、辞是王卜问的结果为“改”,(决定己亥日)不要举行“易”祭,这天晚上 下雨,庚子日雨停,天气放晴。第二条卜辞是进行了 “施”“卯”这些祭祀活动 后,天气放晴,于是要开始“易”祭。将“易日”解释为“赐日”或“阴日”,在大多数情况下,似乎都可以讲得 通。但在有的卜辞里解释为“赐日”就令人费解了。(6)壬午卜,不易日,王步;癸未,易日;辛巳卜,不易日,王步;乙酉, 易日。(佚38)(7)丙寅卜,内:翌丁卯王步,易日?翌丁卯王步,不其易日;翌戊辰王步,易日,翌戊辰王勿步。(乙811)“王步”一般解释为王出行。“易日”若当“赐日,云开日出”讲,佚38 和乙811两条卜辞将会出现“没有云开日出,王出行”,或
12、者“云开日出, 王不出行”的情况,这都是违背常理的。而且甲骨文中用来说明天气放晴的词汇很丰富,白日雨止为“兽”,雨止于 夜谓之“姓”(今作晴);晴无云可以用“燕”,雨止云散可以用“素”,雨止 日出可以用“既”。【12】区分得已经相当细致,以“易日”言天气放晴似乎显 得多余。此外,甲骨文中有“ ”,“日 ”即蒙日,指阴云蔽日之天气。所以“易 日”当解释为“阴间晴”较为合适。在一个阴间晴的天气里立表测影显然是不适宜的,无风对于测影活动又并非 必须,那么“立中”到底是怎样一种活动呢?有学者认为“立中”是一种与气象 观测密切相关的活动。李圃认为,“中”为古代测天仪一一当为垂直长杆形之表, 饰以飘带以观
13、风向架以方形框架以测日影,引申为方位名词中。(甲骨文选 注六八页)【13】由于还是需要测日影,这种想法同样不能跨越“易日”的解释 问题。黄德宽认为“中”是测风的工具,“风向与天气阴晴相关,测风也就可以 预知天气的变化中字在中部加上方框,代表四方,四方坐标的确定,就可以 准确无误地测定八面来风了”(卜辞所见中字本义试说,文物研究第三期一一二 一一四页)【14】在现今发掘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殷人对风力作了大 风、小风、大骤风、大狂风的区分。:15】并且种种研究都表明,殷人已经能够 准确地判断方向了。如果说“立中”是通过测风以预知天气情况的活动的话,那 么有关“立中”的卜辞中何以只见到“亡风,易
14、日”如此单一的天气记载?如果 中字中部的方框是用来准确确定风向的,那么在卜辞的记载中为什么看不到关于 风向的记录呢?“立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个疑问的解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三,商代有可能存在立表测影定向活动尽管对“立中”就是立表测影表示怀疑,我们仍然不否认商代可能存在着测 影定向活动。虽然在卜辞中我们找不到“圭”、“表”二字,但还是能够从出土 的甲骨文献中找到一些殷人立表测影的线索。温少峰、袁庭栋在甲骨文中找到的含义接近圭表的“臬”、“甲”、“|”、 “|”、“士”五个字就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虽然对其中个别字还存在一些疑 问,例如,我们只能从“臬”的字形上推知它的含义,在卜辞中“臬仅作为人
15、名或地名出现,还找不到以“表”的含义出现的例证;“甲”字也有同样的问题; 还有“II ”字,作者以古人用一表或多表进行测影活动论证其作为圭表的含义, 并列举了淮南子天文训的一段测影的记载(即上文提到“正朝夕,先树一 表东方”),问题是这里测影使用的是三表,不足以支持作者的论证。要说明“ I”为立表测影活动,必须在甲骨文中找到更多的旁证。过去不少人根据说文解字对东西南北四字起源的解释推断人们辨别方向 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人类在早期就学会了立表测影以判断方位。这种观 点后来被证明是缺乏依据的。唐兰在其释四方之名中就说到:东本束字,西 本即囟字,卜辞或假甾为之,南本即字,皆假借其声,无本字也。
16、独北字,许君 之说,未尝牵合北方之义,余以为实一义之引申。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盖古代建屋多南向,则南方为前,北方为后, 人恒向南而背北,北方之名以是起也。【16】许说对“北”字起源的考释乍看有理,其实不然。根据殷墟遗址的发掘,可 以看到小屯的房屋“基址的方向,东西向者居多,南北向者较少, 都接近 磁针的正方向。”【17】可见许说对北字的考源是缺乏实践依据的。因此,从文 字学的观点来看,四方之名,均无专字,都是从他字假借得来,与本义无涉。所 以从东西南北四字的起源上论证人类早期的立表测影是行不通的。然而,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殷人已能准确地判断四方。殷墟的商代宫殿
17、遗址的台基,从罗盘上测看,“它的东边是与子午线相吻合的”。【18】 “1950 年春发掘殷墟的时候,还发现了一条人行的路径,是石子路,方向正东正西”。【19】邹衡在其商周考古中也谈到殷墟“不少宫殿的基址都接近磁针的正方 向,即接近正南北或者正东西,说明当时测定方向的技术已经相当进步。”从商代遗留下来的甲骨文献来看,也可以发现商人已经具备非常完备的四方 观念。在卜辞所记载的祭祀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商人四方神崇拜的习俗。胡 厚宣殷代之天神崇拜【20】一文就对殷人四方神崇拜作了非常详尽的论述。(8)乙巳卜,王,于东。(前4.15.7)(9)甲申卜宾贞于东三豕三羊口犬卯黄牛。(续1.53.1)(10
18、)贞戌束于西。(后上24.5)(11)戌束于东。勿戌束于东。贞戌束于南。勿戌束于南。贞戌束于西北。 勿戌束于西北。(院藏)(12)庚戌卜宁于四方其五犬。(明义士藏)从这些卜辞不难看出四方神亦殷人天神崇拜的重要部分。不但在祭祀活动中,日 常生活里殷人也十分重视方向。这方面,卜辞中也保留了若干记载。如:(13)今二月宅东寝。(乙5520)(14)吏乎宅商西。(周原H11.8)可见,方位在殷人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殷人已经具备完备的方位观念是 没有疑问的。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殷人依靠什么手段准确地辨别方位。古人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测影定向,周礼考工记就有关于立表测影以定东西的详细记载,
19、首先要“为规”,在地面画一个圆,再标记圆周与日出日入之影交会所成的两个 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正东正西的方向线。这是古人常用的确定方向的方法。二是观测日上中天和北极星,周礼考工记“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 极星,以正朝夕”就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记载。尔雅释天中有“北极谓之 北辰”,管窥辑要“北极虽名中宫,实居子位对午方。”观象玩占“北 极五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天枢,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 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此外,在古代文献中还可以找 到许许多多北极星指示北方的记载。三是利用指南针。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司南的记载,如公元前四世纪的 鬼谷子谋篇就记载道:郑
20、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在公元前三 世纪的韩非子中,也有与司南相关的记述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南针大约出现于我国战国时期21,因此殷人不可能利用它来辨别方向。 如果说是通过极星来判断方向的话,似乎没有理由认为在太阳与极星同样具备判 断方向的作用时,殷人会选择观测极星而忽视太阳。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日出 而作,日没而息,太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极星;并且人们在户外的时 间大部分应该是白天,观察太阳的机会也大得多,况且在夜晚的天文观测也不那 么容易掌握,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准确地确定方位。最重要的是,“昼参诸日中之 景,夜考之极星”的方法由肉眼观察所带来的误差相当大,远不如立表测影观测 太阳的东升西落判断方向方便、准确。以日影定方向,按照考工记的方法,首先确定的是东西方向线。东西方 向确定以后,南北方向自然也就确定了。东西方向线的确定,对殷人来说是相当 重要的。常正光殷代授时举隅一一“四方风考实”22就提供了卜辞中这方 面的例证:(15 )贞:方告,于东、西。(前1.48.4)(16 )贞:于东、于西。贞:正。贞:燎五牛正。贞:正。(前1.48.6)(17)贞:于东、西,又伐卯南黄小牛。贞:正。(乙5520)说明在告祭方神时着重“于东”“于西”的测定,甚至要燔燎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轿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信息系统建设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空间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国际货币兑换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办公室租赁补充合同范本
- 2025商务合同英文合同结构与格式指南
- 2025混凝土钢筋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合肥租房合同范本
- 《童谣与寓言故事》课件
- 《繁花似锦东大街》课件
- 2025年审计审查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简答200问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创意综艺风脱口秀活动策划PPT模板
- 大客户营销技巧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