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1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2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3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4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讲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1.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在冷热、干湿不断地交替,变冷变暖都是正常的,目前地球处于变暖的时期,但人类活动的生活生产活动加剧了变暖的速度。2.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时气温较低冰川扩张,间冰期内气温较高冰川退缩。但是冰川一直存在。二、全球气候变暖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CO2排放以及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角度:分析对农业、工业、交通建设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减排(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适应(培育耐旱农作物适应气候);吸收(植树造林,加强热带雨林等生态区的保护)【课堂练习】【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四)】研究全新世气候演化的时候,其中常把蒿属孢粉和藜科孢粉的比值(A/C)作为衡量指标。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藜科孢粉代表干旱。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附近的蒿藜(A/C)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时期气候特征A寒冷C干旱B炎热D湿润2甲时期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北风

3、增强西南风增强东南风增强东北风增强ABCD【答案】1D2C【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1甲时期蒿属孢粉比例较高,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D正确。2甲时期气候湿润可能受湿润的夏季风的影响增强,主要东南风和西南风,C正确。西北风和东北风寒冷干燥。(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35题。3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4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5西伯

4、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3A4D5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3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故选A。4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5、。故选D。5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6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

6、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7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6D7D【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6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BC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错;

7、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选D。7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2017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8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8、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8D【解析】8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故选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

9、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甲烷坑洞。(1)简述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2)气候专家认为甲烷坑洞的出现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3)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3)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

10、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任答三点)(4)自然保护区内有政策限制,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任答三点)【解析】【详解】(1)据材料可知,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所以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应从有机质和隔氧环境两方面考虑。据材料并结合图甲可知,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温

11、较低,且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且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然后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2)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据材料可知,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其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因此会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循环复始,将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过程。(3)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应从其栖息环境、空间的变化和食物来源角度考虑。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或向更高纬方向迁移,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链被破坏,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饿死,数量减少。(4)不建议在此建设天然气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