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25页)_第1页
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25页)_第2页
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25页)_第3页
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25页)_第4页
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2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层塔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2 第一节 测量概述 PAGEREF _Toc137614452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3 一、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137614453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4 二、 测控的基本思路 PAGEREF _Toc137614454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5 第二节 测控重点及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137614455 h 1 HYPERLINK l _Toc13

2、7614456 一、施工周期长,如何保证测控系统的精度 PAGEREF _Toc137614456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7 二、各阶段或各环节测控系统的同一性 PAGEREF _Toc137614457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8 三、 确保平面、竖向控制的垂直引测精度及现场可行性 PAGEREF _Toc137614458 h 1 HYPERLINK l _Toc137614459 四、 土建滞后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衔接 PAGEREF _Toc137614459 h 2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0

3、五、 轴系之间的转换 PAGEREF _Toc137614460 h 2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1 六、 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给测量工作带来的难度 PAGEREF _Toc137614461 h 2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2 七、 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 PAGEREF _Toc137614462 h 2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3 八、 和各专业分包的协作 PAGEREF _Toc137614463 h 2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4 第三节 准备工作 PAGEREF _Toc13761446

4、4 h 3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5 一、现场勘察 PAGEREF _Toc137614465 h 3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6 二、测量人员组织 PAGEREF _Toc137614466 h 3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7 三、测量设备调配 PAGEREF _Toc137614467 h 3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8 第四节 测量控制系统建立 PAGEREF _Toc137614468 h 4 HYPERLINK l _Toc137614469 一、级场区控制网建立 PAGEREF _To

5、c137614469 h 4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0 二、级建筑物控制网 PAGEREF _Toc137614470 h 6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1 第五节 结构施工测量 PAGEREF _Toc137614471 h 8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2 一、结构测量基本思路 PAGEREF _Toc137614472 h 8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3 二、0.000以下控制测量 PAGEREF _Toc137614473 h 8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4 三、0.0

6、00以上控制网建立 PAGEREF _Toc137614474 h 10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5 第六节 测量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 PAGEREF _Toc137614475 h 20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8 第七节 质量控制 PAGEREF _Toc137614478 h 20 HYPERLINK l _Toc137614479 一、质量过程控制 PAGEREF _Toc137614479 h 20 HYPERLINK l _Toc137614480 二、季节性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 PAGEREF _Toc137614480 h 21 H

7、YPERLINK l _Toc137614481 三、质量过程控制流程 PAGEREF _Toc137614481 h 21第一节 测量概述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4) 本工程设计书及设计图纸。测控的基本思路超高层建筑控制网的建立和传递是测量工作的难点,建立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确保钢结构与土建结构、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等专业使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相同。为避免结构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选用1/200000的徕卡激光铅直仪,控制点分别在首层、33层、56

8、层进行转换,控制点点位在楼层组成几何图形,进行闭合解算。为保证竖向传递控制点的精度,利用国贸一期、二期建筑物作固定点进行校核。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和悬吊钢尺法相互校核。为保证钢结构吊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采用实时跟踪测量。变形监测与施工测量同步实施,合理分析变形报告,尽量作到提前预控。第二节 测控重点及保证措施一、施工周期长,如何保证测控系统的精度依据测绘院的高级基准点,测设级场区控制网并做强制对中装置。在级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级建筑物控制网,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指定专人监察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二、各阶段或各环节测控系统的同一性各阶段的测量

9、控制:如建筑物控制、场区临建控制、竣工总图控制等,必须统一使用级场区控制网,以保证各关键部位的顺利对接。各环节的测量控制:如土建、钢结构、机电、幕墙、装修等的测量控制,必须统一使用级建筑物控制网,并保证各环节单体网的相互衔接,闭合交圈。确保平面、竖向控制的垂直引测精度及现场可行性主楼0.000以上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为避免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影响,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接力层选在33层、56层上。选用精度:1/200000的Leica ZL激光铅直仪。并在南侧已建好的两栋国贸大厦(h=155m)上做固定参考点,组成闭合三角形进行修正校核,作为该作业层的平

10、面控制依据。主楼0.000以上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全站仪配合钢尺的方法,全站仪须录入当时天气情况的气温、气压等必要的仪器参数,钢尺须加改正。水准线路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土建滞后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衔接统一使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限差之内,土建轴线网必须联测钢结构轴线网,并做到闭合交圈,并有技术质量部门复核,监理单位验收。轴系之间的转换主塔楼外框筒外围柱向内倾斜,随着楼层的不断增高外框筒截面不断收缩,随之而来的是几套轴线系统的转换,要求测量人员必须仔细审图,结合外框柱的倾斜值,科学解算,以做到万无一失,其中特别是55层向56层的转换。施工过程中的变

11、形给测量工作带来的难度它来源于自重恒载、外加恒荷载、准永久荷载及基础沉降。这些荷载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而改变,而施工测量是贯穿于整个结构施工,这就给施工测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变形监测与施工测量同步实施,合理分析变形报告,尽量作到提前预控。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仪器设备应选择符合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实效要求,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对所有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检及抽检,常用指标必须随时检查。和各专业分包的协作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测量控制,并在主塔楼每个楼层提供三个标高基准点和轴线基准线,并在裙

12、楼(宴会厅和商场)分别提供三个以上的标高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各专业承包单位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基础上,放样所需的标高点和细部控制线。总承包单位协助业主、监理对各专业承包单位的细部线进行复核验收,以保证其放线精度。第三节 准备工作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一、现场勘察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核实测量基准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工程开工前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并将所得到的资料按业主要求制成图纸,上报业主方进行审查。

13、二、测量人员组织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和测量的复杂性,对专业测量技术人员要精挑细选,反复审核,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操技术;计算思维缜密,能完成工程中的各种复杂的计算。并对所有施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培训、环保培训等。表6-3-1测量人员组织表职务人数岗位责任具备的条件测量负责人1名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具有5年以上大型群体工程施工经验,具有工程测量专业高级工程师证书测量技术负责人1名测量技术质量保证,技术资料编制,测量数据计算;从事测量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工程测量专业工程师证书测量员4名测量放线操作从事测量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

14、岗位证书三、测量设备调配要做好施工测量控制的工作,仪器是保证。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量大,而且钢结构现场放样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们选用了先进的、高精度的仪器,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并对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校核。表6-3-2测量设备调配表名 称型号数量用 途精 度全站仪Topcon6011台平面控制测量放线、高程传递角度测量精度1距离测量精度(2mm+2ppm)激光铅直仪LeicaZL1台控制点向上投递1/200000水准仪LeicaNA7202台标高测量控制2mm/km经纬仪T21台角度测量2经纬仪J24台角度测量250m钢卷尺6把距离丈量第四节 测量控制系统建立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广,施工场区

15、面积较大,结合现场情况,本工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级场区控制网和级建筑物控制网,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精度。控制网的作用主要是满足施工放样精度;并且将设计的建筑物转移到平面上;并且还可以作为竣工检查验收建筑物位置和编测竣工总平面图的控制依据。一、级场区控制网建立场区控制基准点布置基准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便于保存的地方,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与新建建筑物基坑上口边线距离应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同时为了防止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场区控制以测绘院提供的坐标依据为准,具体布置如下图图6-4-1场区控制基准点布置示意图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复查利用测角精度为 1

16、,测距精度为:(2mm+2ppm.D)的Topcon601电子全站仪对场区控制网进行距离及角度的复查。具体的精度如下:表6-4-1场区平面控制网复查记录点号理论距离(m)实测距离(m)差值(m)21113.991 113.986-0.00522107.645 107.641-0.00423195.310 195.301-0.0092491.046 91.043-0.003G10119.338 119.332-0.006G1192.215 92.212-0.003G12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可以作为场区的控制网场区高程控制网测设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本工程0.00

17、0为绝对高程40.150m,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结果合格后,按照国家二等水准的要求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作为场区高程控制点。复查情况见下表:表6-4-2场区高程控制网复查记录点号高程(m)理论高差(m)实测高差(m)差值(m)2138.3840.0830.0800.0032238.3010.1170.1110.0062338.1840.0660.0640.0022438.2500.5400.5380.002G1038.7900.0120.0060.006G1138.7780.1630.1600.003G1238.941精度达到规范要求

18、可以作为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场区控制网确定场区控制网测设完毕后,首先内部检查复核,检查无误后编制测量成果报告,上报业主及监理批复,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工程测量控制依据。二、级建筑物控制网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图6-4-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示意图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状及现场具体情况拟布设矩形建筑方格网作为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轴线控制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图6-4-3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围护示意图3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测设建筑物高程控制点的建立,联测场区高程基准点,选

19、用Leica NA720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采用附和水准的方法进行测设,在基坑侧壁布设3个水准点,作为建筑物地下施工的依据。图6-4-4标高控制网布置示意图第五节 结构施工测量一、结构测量基本思路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用全站仪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放样,地上部分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采用内控法,轴线控制点分阶段向上传递,接力层设在33层和56层。每一次传递的控制点经点位自检闭合,并在南侧已建好的两栋国贸大厦(h=155m)上做固定参考点,组成闭合三角形进行修正校核,后作为该作业层的平面控制依据。2高程控制测量标高控制点地下部分采用悬吊钢尺法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地上部分高程

20、的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和全站仪标高竖向传递法。每层高程传递的点位不少于3个。二、0.000以下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为 1,测距精度为:(2mm+2ppm.D)的TOPCON 601电子全站仪。1.2轴线投测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利用正倒镜观测以方向线交会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

21、、距离的校核。图6-5-1基坑轴线投测2.高程控制测量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2.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D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图6-5-2悬吊钢尺法b=H0+b-a+a-H1其中钢尺下段悬挂10kg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阻尼液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

22、及温度改正:水准测量数据演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0.000012m/ ;钢尺检定时温度为20。2.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3立模时的控制测量3.1中心线平面控制借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弹好墙柱外皮借+500mm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

23、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3.2立模时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三、0.000以上控制网建立1平面控制网传递1.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塔楼高330m,属于超高层建筑。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的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本工程拟引用高精度(1/200000)瑞士徕卡ZL激光铅直仪,进行轴线竖向传递,并在南侧已建好的两栋国贸大厦(h=155m)上做固定觇标,组成闭合三角形进行修正校核,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作业层安置激光接收靶图6-5-3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1.2控制点的

24、转移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底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1.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本工程主楼设置 4个主内控基准点,宴会厅设置8个内控点,商场设置8个内控点,作为该工程的测量内控点。图6-5-4建筑物平面内控点布置图1.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

25、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1.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先将铅直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并实施强制对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第一接力点激光铅直仪(设置在33层)第二接力点激光铅直仪(设置在56层)待测层激光接收靶图6-5-5平面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图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

26、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全圆等分取中使旋转轨迹与接受靶同心旋转激光准直器图6-5-6激光点捕捉示意图1.6控制点校核已建国贸大厦A座,B座均为38层,标高为155m,是非常好的固定参考点。分别在两栋大厦的顶端,设置固定参考基点。考虑到两栋大厦受外界影响也很大,应定期进行复核。基准点01(国贸大厦一座)基准点02(国贸大厦二座)待测点01(国贸三期A阶段主楼)图6-5-7控制点校核组网图选用高精度全站仪,将激光铅直仪投测到施工层上的控制点,与南侧两栋大厦上的固定参考点进行联测,形成闭合的三

27、角形。对所测三角形进行闭合差解算,进一步修正该控制点。为了提高施工精度,免受外界因素影响观测也应选在清晨,无风时。1.7轴线加密及细部线放样轴线加密工艺:在每层轴线控制点传递到作业层后,用T2经纬仪对楼层的控制轴线进行加密,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逐层向内收敛,拟采用分阶段加密不同的控制轴线,加密方法为正倒镜分中法、多测回修正法。图6-5-8 1层至6层轴线加密图6-5-9 7层至29层轴线加密图6-5-10 30层至54层轴线加密图6-5-11 55层轴线加密55层轴线系统向56层轴线系统的转换尤为重要,55层中线M13轴和H6轴重合,中线MN轴和HF轴重合,而56层H6轴向东偏中线M13轴280

28、0mm,HF轴向北偏中线MN轴2800mm。应高度重视,以免在转换环节出现问题。图6-5-12 56层至68层轴线加密69层以上直接用HH、HC、H3、H8四条轴线借500mm线组成的内控系统。1.8楼层平面放线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门窗洞口等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主控轴

29、线、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2高程控制网传递2.1标高的竖向传递悬吊钢尺法标高的竖向传递,每次(消除误差的积累及结构沉降等因素的影响)都用钢尺从高程基准点用悬吊钢尺与水准尺相配合的方法进行,直至达到需要投测标高的楼层,并作好明显标记,每施工段至少投测3个点。图6-5-13 悬吊钢尺法全站仪天顶方向测距的方法标高基准线拟布设在首层核心筒钢柱的侧立面,为了减少钢尺分段传递标高的累积误差、避免传递标高中风力对钢尺量距的影响,竖向标高的传递也利用全站仪天顶方向测距的方法结合特殊尺垫完成,具体操作如下:特殊尺垫的介绍:尺垫由两部分组成a:全站仪棱镜 b:支撑棱镜并可调节平整度的钢板(中心开洞

30、并刻画十字线),支撑棱镜的钢板采用三角形状便于通过螺栓调节其平整度,控制平整度的螺栓焊接在钢板底面,制作尺寸如下:图6-5-4 尺垫制作尺寸图操作流程及原理标高传递点设在首层轴线控制点处,通过预留孔(200mm*200mm)垂直向上传递。a:在轴线控制点处架设全站仪,并严格整平。置平望远镜(屏幕数值显示90),读取竖立在首层“1000mm”上水准尺的读数a1。a1即为全站仪横轴至首层“1000mm”标高线的仪器高。b:将望远镜指向天顶(屏幕数值显示0),将尺垫放置需传递标高的第i层预留孔处,并使尺垫上刻画的十字线与该楼层轴线相交十字线吻合,该楼层测量人员用水准仪及其配套设施测定尺垫的三个角点使

31、之水平,将棱镜倒扣在尺垫中心留孔处,操作全站仪测距,得到距离di。图6-5-15标高竖向传递流程示意图c:在第i层安置水准仪,将一把水准尺立在尺垫上,设其读数为ai,然后将水准尺竖立在第i层“1000mm”标高附近,设其读数为bi,则有下列方程式成立:a1+di-k+(ai-bi)=Hi式中Hi为第i层楼面的设计高程;k为一个常数,通过试验可以测定。由上式可以解出bi为:bi= a1+di-k+(ai- Hi) d: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其读数为bi,沿水准尺底部划线,即得到第i层的“1000mm”标高线。2.2楼层标高抄测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完成后,换人进行复查。3.测量成果的验收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第六节 测量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一、资料执行规范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编制,必须执行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及相关地方的规范。工程定位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