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中招物理试验探究题汇总带答案_第1页
2019全国中招物理试验探究题汇总带答案_第2页
2019全国中招物理试验探究题汇总带答案_第3页
2019全国中招物理试验探究题汇总带答案_第4页
2019全国中招物理试验探究题汇总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全国中招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参考答案在最后)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 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 ,而人眼在图中 A处应向 (选填“左”或“右”)看才 能观察到烛焰的像。(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 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 “远视眼”)。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O(2)当蜡烛位于图中的 B处时,移动光屏到 D处,观家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 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3)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选 填“完整”或“不完整”)的。(4)当把蜡烛向右移动 5cm,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选

3、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_a_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_b_, 以确定 像的位置。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4、在“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试验中,让光源发出的一束光从水中以不同的角度射入空气,观察到光束在水中和空气中的径迹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此现象说明 (选填序号)A.光路可逆B.光在水面只发生了折射 C光在水面只发 生了反射射D.光在水面既发生了折射又发生了反射(2)增大这一束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发现射入空气的光的径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增大,此现象说明 (选

4、填序号)A.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C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成正比D.折射角的正弦值与入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3)让这一束光垂直于水面射入空气。传播方向 (选填序号)。A.向右偏 B.向 左偏 C.5、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绕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 620 ”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2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小华

5、同学将棋子 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 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 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 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 ,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 B与棋 子A的像完全重合。(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日调整玻璃板后棋子 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 B 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 关 系。(3)实验中还需要 ,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1分析与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白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图

6、216、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应选择(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将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壬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与A相距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像。(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偏高”或“偏低”)。7、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

7、 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8、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在白纸上画出表示 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 MM 和NN(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 ,其读数为 cm(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 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 ,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 像是光线经 (MM /NN)面反射形成的。(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的位置,(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8、4)将棋了 B (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 ,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了 A的右端到MM 的距离1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叮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 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 题:j - - - 4i m Wibi !, 次数1234l/Jcm5407J52801250fa/cm5.206969.611232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2)将点燃的蜡烛

9、 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 蜡久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甲乙丙10、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图所示:(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0、(3)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 (选填“高”或 “低”)。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进一步实验与分断,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m处

11、移动至 3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 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 小”或“不变”)。奥验次款1234A到嘀板的黑离/cm3.505.00S.0010MB到被施顿的电离10010.00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相等相等相等相等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凭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凭向右移动才能重新 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A.10.0cm B.20.0

12、cm C.30.0cm D.35.0cm(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p呷ni|叫n甲np叩|川川甲叫叫11呼叩叫11叩叩i叩nip叫叫叫氐lOemlO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向A13、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 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

13、;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 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或)处。玻璃板蜡烛A14、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 ,光屏上看不到反 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 两侧。(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 (答 出一个结论即

14、可)。度次数1234入射用20(,4( r50反射角20n3。祉5015、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 620 ”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小华同学将棋子 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 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 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

15、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 ,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 B与棋子A的 像完全重合。(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日调整玻璃板后棋子 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 B 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 关 系。(3)实验中还需要 ,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1分析与论证】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白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 o(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 2倍焦距之外时,光屏

16、上能成 (选填“放大”或“缩 小”)、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常用的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将 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会 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 1cm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乙丙1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

17、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B.6580cmC.8095cm(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使

18、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最简便的操作是: .图所示,发光体 F在光屏上 成倒立、的清晰的实像,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不移动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远第殖期间20、如图1所示,天平所称物体的质量是 g;如图2所示,温度计示数为 C。 (2)请在图3中,作出光源E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E.小珠利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多组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用量角器测出/i与/r,多次测量结果如表,分析可知:在光的反射中, 。在图3所 示的实验

19、中如果让光沿 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小海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4所示,但纸板与平面镜并未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在纸板 (选填上”、前”或“后”)。ZiZr130”2454 V360*21、右表是小孩同学用焦距 f=1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 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 (选填“uf” “f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移动蜡烛使物距由 20cm变为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

20、得到清 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实验物距像的性质次数U/cm虚实大小正倒18虚像放大正立210不能成像312实像放大倒立414实像放大倒立516实像放大倒立620实像等大倒立722实像缩小倒立82S实像缩小倒立22、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解释(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 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 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 从蜡 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

21、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 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 时可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 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 透镜(选填“凸”或“凹”) 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可以看到蜡烛 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

22、烛 B替代白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 B的像”),看到蜡 烛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 现蜡烛A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久A的像应是 图中的(选填“ A1”、“A2”或“A3”)。24、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井调整烛焰、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

23、时, 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填_“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_下移动 (填“光屏”或“凸透镜”)。(4)玲玲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 应将光屏移至 cm_ 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现清晰的像。(5_)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 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透镜的焦距应 (填“大于”或“小于 )10cm

24、。25、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利用太阳光测最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10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于,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的影子。这时尺的方向就 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境L按照图甲所示均垂直于刻 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到立、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蜡烛清晰的像。26、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室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

25、、细线、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待测小石块。请按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1)调节天平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石块质量。三次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3)在量筒中装入60ml的水,把小石块放入量筒内, 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4)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5)设计上,小石块要吸水,本实验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 (选填“大于”或“小 于”或“等于”)小石块的真实密度。序号:23小石块质量rr/fi52另52.45

26、2A27、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 )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右盘中的祛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11石块的质量为 g中428、小刚做测量蜡块密度的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 移动游码至标

27、尺的 处.若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平衡(2)将蜡块放在天平 盘中,另一盘所加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蜡块的质量为 g(3)将蜡块放入盛有 50.0mL水的量筒中,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读得量筒的示数为 60.0mL, 则该蜡块的体积为 计算得出蜡块的密度为 kg/m329、某物理兴趣小组为检测学校附近某条河的水质,需要测量河水的密度。取样后,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步骤】(1)用已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g(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3)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简

28、中河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处理】在下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实验评估】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河水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12烧杯的质量4/暮境杯与河水的度量河水的质量国3河水的体机汨水的密度30、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简,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祛码和镣子) 、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 往天平的右盘 (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祛码,并移动游码

29、,直至天平平衡,这 时右盘中的祛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m3.(。水=1.0 xi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31、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别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 盘,如图14甲所示,蜡块的质量 是

30、 g;(2)用细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水杯中,再用天平称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g,则蜡块的体积是 cm3,蜡块的密度p蜡 =g/cm3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2,则盐水的密度p蜡 = (用h1、h2和p蜡表示)甲X1332、学完质量和密度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2)天平平衡后,他们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B.将待测

31、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出到量筒的这部分油的体积。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字母代号);(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55.8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出到量筒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 g,体积是 cm3;(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该油的密度是 kg/m3。第19题33、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o(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合理吗?为什么答:(3)四个小组

32、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其中错误的是第 组的测量结果(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 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C.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D.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甲乙誉一组第二组筹三舸第四组2.5X1 tfkg/m32 Ogcno5IDXlOflg/m32.5/曲34、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 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 相同。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 kg/m3。 (

33、p水=1.0 x 103kg/m3 )空杯的质量/月水和杯的质量油和杯的质量1003W26835、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估测石头质量大约800go回家后,他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细绳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量石头的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量程后,发现该测力 计不能直接测得石头的质量。通过思考,该同学利用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细木杆和上述实验 器材设计如图所示实验:(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 对杆平衡的影响;(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 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 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

34、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 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头的密度为 kg/m3 (已知 p 水=1.0X 103kg/m3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6、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一合金块的质量,所加的祛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将合金块放入盛有30m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合金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g=10N/kg)。放入合金块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选填“

35、增大”、“减小”或“不变”)1537、小明早餐常吃一个煮鸡蛋。 他想知道一个生鸡蛋的密度, 但发现实验室的量筒口径太小, 无法测量鸡蛋的体积,他进行了下面的实验。(1)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如图甲所示,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 65.8g;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下沉至杯底,如图乙;如图丙所 示,小明的操作是 ;取出鸡蛋,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 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天平的读数为 g;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 倒入量简中,如图戊所示,量简的读数为 96mL;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

36、m3 ,即为鸡蛋的密度。(2)小明利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明同学很 快想到,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调整,就 会大大减小上述误差。小明同学调整后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序号)(3)按照上面所述实验过程,请你帮助小明证明鸡蛋的密度等于盐水密度。(推导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38、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测量

37、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祛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3)天平平衡时,所用祛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g。(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6)将该鹅卵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某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戊所示,鹅卵石所受浮力为 N(gWl0Nkg)39、下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p水=1.0 xi03kg/m3)(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 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38、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样做的目 的是,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 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 A中,此时小桶A中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3)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B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 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 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 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 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 A、B的悬挂点距支点 O分别为13cm和5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 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 ;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 值。%+n I1Il II国AS Im40、六一儿童节,小明的爷爷特

39、制了三个大小不同、外观镀有相同颜色的实心金属球,并在球上刻有对晚辈祝福的话,要分别送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妹妹。 爷爷对小明说,三个小球中两 个材质相同的送给妹妹, 另一个材质不同的送给小明, 要小明自己想办法找出。 请你设计实 验,帮助小明找出这个小球。(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41、把一枚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这枚鸡蛋的密度究竟多大呢?为此,小利同学进行了实验。(1)以下实验步骤,合理的颗序应为 将鸡蛋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来的水。 往量筒中放鸡蛋时,发现量简口径小,放不进去。用托盘天平测得鸡蛋的质量为534g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

40、体积(如图) 。(2)实验中,托盘天平应放在 桌面上。(3)测得鸡蛋的密度应为 g/cm3.17(4)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由于小烧杯的水不能倒干净,会导致测量结果偏42、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 5X10-3cm2,铜的密度P= 8.9g/cm3,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 m。计算出 这卷铜线的长度1。请完成下列问题:(1)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2)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祛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 =g,铜线的长度1 =cm。43、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

41、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 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祛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44、“创新”小组在某次实践活动中,采集了一块矿石(矿石不吸水) ,测量它的密度.(1)在测量之前,要观察量筒的 .(2)测量过程的情景如上图,

42、正确且合理测量质量的操作顺序为 ,测出矿石的密度为 g/cm3.(3)永深同学继续如下操作:将矿石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天平上测质量记为m测,并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V3.测量体积时,才发现矿石有变化了,将它处理复原后,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值V4,从而求出矿石的体积并算出密度.这样的操作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写出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4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 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4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2)实验

43、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 CD段的路程为 m, 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 (选填“”、“”、“”或“=”)。庵慢g坛前财同1=O.jm3 口”% 。相11 Ev5 = 二* =0.9m旧丁 =0-5& V% =2.4m s46、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4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刻度尺,所测块的长度为 cm.(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15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3)天平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6所示,此时指针静止在 (填天平的

44、结构 名称)的中线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使天平水平平衡。四1447、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上。下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 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1)操作方法:。(2)判断方法: 即为簿木板的重心。(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 (填写序号)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48、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受到阻力,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 运动的小车所受到的阻力

45、减小, 滑行的距离增大。进一步推理: 如果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通过上述实验和推理可得: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9、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 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 变量”)。(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

46、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运动的物体 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A.能 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5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三次实验中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z 77产产/产 x .lA R C D E Fkg/m3.(水的密度水= 1.0X 103kg/m3 , g 取 10N/k

47、g)实睑步骤CDEF强蓄测力计7F贯2.22.01.71.7L971、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如题图所 1示,依次将体积为100cm3的 物体缓缓浸入某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的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h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g=10N/kg)(1)分析图2发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测力计示数不再变化,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 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2)物体密度为 g/cm3 ,若把该物体直接放入此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 到容器底的支持力 F支为 N。(3 )当h = 4cm时,物体受到浮力为 N ,下表面

48、所受压强为Pa;整个过程,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液体中深度 h的关系图象应该是图 3中的。(4)将容器中液体更换为水,发现当物体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浸没在原来液体中时的示数,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还与有关。72、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 F (图乙);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 (图丙);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 (图丁);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 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

49、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G排=(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 ; (b)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7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 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 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 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 F接着,将液体A换为3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二所示.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

50、5 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根据实验序号 1与2与3或5与6与7 的数指,分析比较 F与圆柱体的下表而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根据实验序号 1与 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 F与液体密度p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牛,高度为 厘米。32液体;A (个=10*1心T克米J)我二液体-帜千克薜实突序号* t陶米)尸(牛)一年)667.61 2J796.43.612647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长方体实心金属块

51、,金属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 如图甲。从此处匀速下放金属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金属块未与容器底部接触),在金属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F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 h的关系如图乙,g = 10N/kg , p 水=1.0X I03kg/m3.由图象可知:(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o(2)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3)你还能求出有关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 (写出三个物理量即可,不需要计算结果)甲乙75、如图所示,有一柱状的薄透明玻璃容器(在它的外面有表示高度的刻度纸)和一底面积是20cm2,高8cm并刻有高度的圆柱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细线系着)。某实验小

52、组利用这两个器材探究:当物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们先往容器中加水至10.00cm亥侬处(图中己标出),再用细线吊圆柱体,让圆柱体浸入列水中的深度h先后是:2.00cm, 4.00cm , 6.00cm、8.00cm,读出容器底到水面对应增加深度 h,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浮力F浮和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p,结果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成 ,如果物体浸没后继续增大它在水中的深度,F浮和 p都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2)同学

53、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这种关系的成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水对物体施加了 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 物体对水也会施加大小相等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大小为 F浮(柱状容器底面积为 S),那么 p = (用所给物理量字母表示)(3)根据本次实验数据,计算出容器底面积S=cm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所对的刻度是 cm。0.40.812IXp/Pn100ZOO30040076、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o(2)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

54、无关”)。(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戊图中盐水的密度是 kg/m3.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4)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 一种改进措施 。丙 成77、测量盐水的密度,方案如下:(1)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请完成实验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P 盐= O(2)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选

55、用最小刻度是1.09/53_的液体密度计。它的测量原理是: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它所受的浮力重力(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 越,所以它的刻度是从 1.0g/cm3 (选填“由下而上” 或“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78、学习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可以测量压力大小的数显测力计和刻度尺进行如下实验:(1)将果汁装入轻质小瓶(小瓶和瓶盖的质量、厚度均不计) ,拧紧瓶盖后测出重力;(2)如图甲所示,将小瓶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小瓶静止时竖直漂浮.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F浮 G (选填“、=”或“v).(3)用数显测力计将

56、小瓶缓慢压入水中,数显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如图乙所示将小瓶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小瓶静止时竖直漂浮.比较甲、乙两31图可知_液 P水(选填、“二”或).测出此时小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hi.(5)将小瓶倒放在图乙的液体中,小瓶静业时竖直漂浮、测出此时小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 h2.比较可知 hi Ah2 (选填“v” =”或“V). - *甲乙79、如图16,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 F (图乙):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

57、的总重力G1 (图丙);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 (图丁);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F浮=,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 (b) o(3,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臼乙丙丁80、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 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 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左”或“右”)

58、端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 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 A点处应挂 个同样的 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cm,钩码每个重0.5N,35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动力F/N动力臂L/m肌力耳/N吼力哥Wm10.153J00.1ft81、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59、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 A点 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 B点悬挂 个钩码;之后在 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 (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 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祛码,此天平是利用了哪一类杠杆制作面成的?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1真实值(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假如祛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 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82、以下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如图甲,把杠杆

60、放在支架上并置于水平桌面,静止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为了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2)如图乙,在已经调节好的杠杆左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离支点 4格的B处挂 个相同的祛码.(3)如图丙,在杠杆左边离支点4格白C处,用弹簧测力计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上拉, 也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每个钩码重05N)。8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此时杠杆处于 (填 “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