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1.gif)
![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2.gif)
![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3.gif)
![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d9241e0e3fe82c076ce3ada589dee23b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研究李大志,张 抗,冯国勇(蚌埠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安徽 蚌埠233030)摘 要: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结果表明:四种覆盖材料均能有效地控制底泥氮的释放,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黄沙红土煤渣砾石;在试验设定的覆盖层厚度范围内,;扰动强度越大,底泥氮向上覆水的释放量就越大;原位覆盖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但为了提高覆盖效果,应避免扰动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原位覆盖;底泥;氮;营养盐Study on In-situ Capping Control Sediment Nitrogen ReleaseLI Da-zhi,ZH
2、ANG Kang,FENG Guo-yo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ngbu College, Bengbu, 233030, Anhui)Abstract: Different covering materials (gravel, coal cinder, laterite, sand) on in-situ capping control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ediment nitrogen release were investigated in s
3、imulating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kinds of covering 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ediment nitrogen release, inhibitory effect of from large to small is as follows: sand, laterite, coal cinder, gravel.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covering range setting in four kinds of covering m
4、aterials, with the inhibition of the overburden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 of sediment nitrogen release were in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rol effect is more and more small. Disturbanc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ediment of nitrogen release quantit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urbulence
5、intensity increases. In situ-capp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nitrogen release, bu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effect, should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fering factors embelishmentKey words: in-situ capping; sediment; nitrogen; nutrient salt 底
6、泥是指江、河、湖、库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中的营养物质能通过颗粒物吸附、沉淀、水生生物死亡沉积等多种方式蓄存于底泥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又能从底泥中释放出来,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从而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1。原位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污染是通过在污染底泥表面铺放一层或多层覆盖物,使污染底泥与上层水体隔离而阻止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迁移,主要是利用覆盖层材料和污染物之间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来对污染底泥进行控制2,是目前国内外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底泥污染控制技术3-4。目前,国外原位覆盖控制技术已经在河道、河口和近海岸等区域较广泛的使用5-6,而我国采用覆盖技术来控制底泥污染
7、还只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7,8,且对覆盖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砾石、黄沙、红土和煤渣等几种常见、易得、廉价材料作为底泥覆盖系统,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研究原位覆盖下底泥内源氮释放的影响,以期为富营养化地表水体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利用底泥采样器采集蚌埠市珠园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表层底泥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氮的释放控制模拟试验。底泥的分析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其理化性质见表1。底泥的覆盖材料取自人们生活环境周边容易获得且无污染的砾石、黄沙、红土和煤渣。表1 试验底泥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pH
8、有机质%总氮mg/kg总磷mg/kg氨氮mg/kg硝态氮mg/kg数值7.343.093624.41697.02340.965.571.2 底泥覆盖方案试验设置两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覆盖材料),每种覆盖材料设置3个平行试验,具体试验方案见表2。表2 底泥覆盖方案覆盖材料无覆盖砾石煤渣红土 黄沙123123底泥厚度/cm444444444覆盖层厚度/cm0444564561.3 试验方法将新鲜底泥置于3000mL的烧杯中,使其均匀地平摊在烧杯底部,控制底泥厚度为4cm。然后按照试验既定方案,在底泥上面仔细、均匀地添加砾石、煤渣、红土、黄沙等覆盖材料,同时设置两组对照试验。用100ml容量瓶作为引
9、流器(避免加水时冲起覆盖材料,影响试验结果),缓慢加入无氨水至刻度线。每隔7天取样一次,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9测定上覆水中总氮的含量。2 结果与分析2.1 覆盖材料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砾石、煤渣、红土和黄沙四种覆盖材料,在覆盖层厚度为4cm的情况下对底泥中氮向上覆水释放随试验时间的变化结果,见图1。图1 不同覆盖材料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在四种不同材料覆盖下底泥中氮向上覆水的释放均受到抑制作用。在实验周期内,上覆水中总氮含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呈上升趋势,试验开始时释放速率最大,随着试验的进行上升速率明显减缓,最终释放趋于稳定状态。经过35天的静置释放试验后,没有覆盖任何材料
10、的对照组上覆水中总氮浓度为5.93mg/L,分别为黄沙覆盖、红土覆盖、煤渣覆盖和砾石覆盖底泥上覆水中总氮浓度的2.34倍、1.81倍、1.47倍和1.21倍;由此可见,四种覆盖材料对底泥中氮向上覆水释放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黄沙红土煤渣砾石。这可能与砾石粒径较大,加上形状不规则,导致砾石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而使其控制效果最差;红土由于本身具有黏性,在入水后稍微溶解表面与上覆水接触的地方尤为致密,对底泥能起到的密封的效果;黄沙粒径小,排列紧密,同时黄沙空隙间又存在吸附过滤的作用,所以增强了其对底泥中氮的释放的抑制效果。2.2 覆盖层厚度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覆盖层厚度对控制底泥氮释放的影响
11、,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选取了黄沙和红土这两种覆盖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 覆盖层厚度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由图2可见,黄沙和红土两种覆盖材料在不同覆盖厚度条件下,经过35天的静置释放试验后,上覆水中总氮的含量基本都趋于稳定状态。同一覆盖材料在试验设定的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均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对底泥中氮的释放抑制有增强的趋势。经过35天的静置释放后,覆盖6cm厚红土的底泥上覆水中总氮浓度为1.17 mg/L,分别为覆盖5cm、4cm厚红土和对照组上覆水中总氮含量的65.00%、35.60%和19.73%;覆盖6cm厚黄沙的底泥上覆水中总氮浓度为0.97mg/L,分别为覆盖5cm、
12、4cm厚黄沙和对照组上覆水中总氮含量的64.67%、38.34%和16.36%。由此可以看出,黄沙和红土两种底泥覆盖材料在相同的覆盖厚度条件下,黄沙覆盖控制底泥氮释放的效果均比红土覆盖效果好,但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两种覆盖材料控制效果差异越来越小。2.3 扰动对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影响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受人为扰动因素较多,为了研究水体扰动对原位覆盖法控制底泥氮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选定了以覆盖厚度为5cm红土的底泥为研究对象,设定了不同搅拌转速r=0、60、110、160 r/min,每天扰动30min,静置24h后取上覆水测量总氮含量,结果见图3。图3 扰动对底泥氮释放的影响从图3可以
13、看出,扰动强度越大,在相同的试验时间内底泥中氮向上覆水的释放量越大。经过35天的扰动释放,搅拌转速r=160、110、60 r/min扰动条件下氮的释放量分别为静置(r=0 r/min)时氮释放量的2.19、1.79、1.33倍。这可能是因为经过了连续的扰动,增加了底泥-水界面的氮交换,同时增加了底泥间隙水中氮的扩散,打破了有机氮与底泥中矿物质之间的稳定和水体中氮的平衡,从而增加了底泥中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尽管在强扰动条件下,会增加底泥中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但与没有覆盖任何材料的对照组相比,最强扰动底泥释氮量仅为对照组的66.61%。原位覆盖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但为了提高覆
14、盖效果,应注意避免扰动因素的影响。3 结论四种底泥覆盖材料均能有效的控制底泥中氮向上覆水的释放,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黄沙红土煤渣砾石。四种覆盖材料在试验设定的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均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对底泥中氮的释放抑制呈增强的趋势,但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控制效果的差异越来越小。扰动对覆盖法控制底泥氮的释放有明显的影响,扰动强度越大,在相同的试验时间内底泥中氮向上覆水的释放量就越大。原位覆盖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氮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但为了提高覆盖效果,应注意避免扰动因素的影响。参考文献:1 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8-512 朱兰保,盛蒂.污染底泥
15、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3):38-41,55.3 朱广伟,陈英旭,田光明.水体沉积物的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78-380. 4 Liu C H,Jennifer A J,Raveendra I,et al. Capping Efficiency for Metal-contaminated Marine Sedi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35:2334-2340.5 敖静.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4,30( 126):29-35. 6 Palermo M R. 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in-situ capping of contaminated sediment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37: 315-321.7 童昌华,濮培民.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J.农业环境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气综合治理超浓缩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调装配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新法克毒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层减震垫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网箱托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专业音响调试与安装服务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创业投资公司股权转让及投资协议
- 批发业客户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文化主题画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古树名木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50-T 867.36-2022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36+部分:仓储企业
- 幼小衔接学拼音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九章运动技能学习概述
- 在全县生猪生产统计监测工作会议的讲话范文(通用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