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文字分析全部数据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1页
3.0文字分析全部数据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2页
3.0文字分析全部数据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3页
3.0文字分析全部数据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4页
3.0文字分析全部数据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表 4-2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Table 4-2 soil nutrient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he study area4.2.1 土壤酸碱度土壤中值的大小与土壤盐基饱和度、重金属含量、耕作施肥方式、种植制度以及植物残茬有很大关系1-4,另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会影响土壤酸碱度5, 6。由表 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值差异较小,其中以潮滩土壤值最大,平均为 8.26;旱地次之,为 8.08;再次是水旱,平均为 8.05,林地最小,平均为 8.03。这主要是

2、因为潮滩受潮水冲击含盐量较大,值较大,而围垦后土壤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脱盐导致值较小。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值的差异为旱地水旱林地潮滩,土壤的变异系数均属于小变异。这主要跟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外界酸碱环境的变化有关7。图 4-1 土壤值的分布概率Fig4-1.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值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分图 4-1 是土壤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 值变化范围在 7.27.86,其中大小在 7.58.0和 8.08.5 的土壤分别占 40.0%和 60.0%,两

3、者共占 80.0%;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值变化范围在 7.158.75,其中大小在 7.58.0 和 8.08.5 的土壤分别占 27.8%和 44.4%,两者共占 72.2%;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值变化范围在 7.488.38,其中大小在 7.58.0 和 8.08.5 的土壤分别占 40.0%和 53.3%,两者共占 93.3%。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7 . 0 7 . 57 . 5 8 . 08 . 0 8 . 58 . 5 9 . 0值由此可见,崇明东滩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土壤值主要分布在 7.58.5 之间。4.2.2 土壤有机质

4、土壤耕垦的变化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肥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还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8。由表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含量为 21.44 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分别为 17.37 g/kg;其次是林地,平均含量为 15.74 g/kg;滩涂的平均含量最低,为 15.05 g/kg,相当水田的 70%。崇 明东滩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水田,说明旱作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积极作用,而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淹水条件会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但近年来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会大量的甲进而促进有机质的矿化9-11,这

5、可能是影响水旱轮作的土壤有机质烷和含量低于旱地的原因。林地相对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可能与肥料施用较少有关。而潮滩受潮水的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过程较为微弱,因而有机物的输入较少,所以含量偏低。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为林地潮滩旱地水旱,这可能是由于林地表土枯枝落叶和根系密度不同造成变异性较大,而旱地和水田,由于田间管理措施及施肥水平相近,所以变异性较小。图 4-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概率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 3 0有机质含量 g/kgFig. 4-2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6、 of soilanic matter图 4-2 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 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在9.8227.13 g/kg,其中含量水平在 1015 g/kg 和 1520 g/kg 的土壤分别占 28.6%和 42.9%,两者共 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变化范围在 15.631.3 g/kg,其集中分布在 1520 g/kg,占 55.6% ,其次是 2025 g/kg 和大于 30 g/kg 的土壤各占 16.7%, 三者共占 88.9%;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在 11.2928.

7、85 g/kg,其中含量在 1015 g/kg 和 1520 g/kg 的土壤分别占 20.0%、66.7%,两者 共占 86.7%。由此可见,林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1520g/kg 之间,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分布在 1520 g/kg,在 2035 g/kg分布较为均匀。4.2.3 土壤总氮土壤氮的含量、分布格局除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水土流失程度及坡度密切相关外,还受土地利用类型、施肥管理的影响12。由表 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氮含量有所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为 1.15 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为 0.99g/kg; 接着是

8、潮滩和林地,其平均含量分别为 0.86 g/kg 和 0.82g/kg。崇明东滩土壤总氮含量的高低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旱地和水旱的含量较高与农业管理中施肥密切相关,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了其土壤保持较高的含量。潮滩土壤由于长期受海洋潮汐盐渍化的影响,土壤盐分含量偏高,土体发育不明显,理化性状差,因而土壤总氮含量水平较低。林地土壤中部分磷素被植物根部吸收,而由于林地肥料量十分有限,因此含量相对较低。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总氮含量的差异为潮滩林地水旱旱地,表明各样点间全氮含量的差异潮滩土壤最大,林地和水旱次之,旱地最小。图 4-3 土壤总氮

9、含量的分布概率Fig4-3.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total nitrogen content图 4-3 是土壤全氮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在 0.541.45 g/kg,其集中分布在 0.50.8 g/kg,占 42.9% ,其次是 0.81.1 g/kg,占 28.6%,两者共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变化范围在 0.801.67 g/kg,其集中分布在 0.81.1 g/kg,占 55.6% ,其次是 1.41.7 g/kg,占 33.3%,两者共占 88.9%;

10、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在 0.561.52 g/kg,其集中分布在 0.81.1 g/kg,占 40.0% ,其次是 0.50.8 g/kg,占 33.3%,两者共占 73.3%。由此可见,林地土壤全氮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0.50.8 g/kg,而旱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分布在 0.81.1 g/kg。4.2.4 土壤碱解氮由表 4-2 可以看出, 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为 79.08 mg/kg ;林地次之,平均含量为 74.64 mg/kg; 其次是水旱,平均含量为 61.19 mg/kg;含量最低的是潮滩,仅为 41.89 mg/k

11、g,相当于旱地的 53%。这说明崇明东滩潮滩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受海洋潮汐的影响也较大。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碱解氮含量的差异为潮滩旱地水旱林地,表明各样点间碱解氮含量的差异潮滩土壤仍为最大,旱地和水旱次之,林地最小。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0 . 5 0 . 80 . 8 1 . 11 . 1 1 . 41 . 4 1 . 7总氮含量g/kg图 4-4 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分布概率Fig4-4.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alkaline nitrogen content图 4-4 是土壤碱解

12、氮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碱解氮含量变化范围在 48.87107.99 mg/kg,其集中分布在 6090 mg/kg,占 57.1% ,其次是 3060 mg/kg,占 28.6%,两者共占 85.7%;在旱地利用方式下,碱解氮变化范围在 34.90188.47 mg/kg,其集中分布在 6090 mg/kg,占 44.4% ,其次是 3060 mg/kg,占 27.8%,两者共占72.2%;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碱解氮含量变化范围在34.94101.36 mg/kg,其集中分布在 3060 mg/kg 和 6090 mg/kg,

13、分别占 46.7%、40.0% ,两者共占 86.7%。由此可见,林地、旱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主要分布集中在 6090 mg/kg 之间,而水旱轮作用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分布在 3090 mg/kg。4.2.5 土壤全磷影响磷空间分布的比较多,包括成土母质、植被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13。由表 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磷含量有所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为 0.66 g/kg ;林地次之,平均含量为 0.59g/kg; 接着是水旱和潮滩,其平均含量分别为 0.53 g/kg 和 0.52g/kg。崇明东滩土壤旱地总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与农业管理中施肥密切相

14、关,这点与土壤中总氮的变化相一致。由于施用的农田化肥在降雨和灌溉的条件下,没有被农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 1 5 0碱解氮含量 mg/kg作物吸收的那部分会以可溶形式淋失到土壤下层,因此会增加土壤中氮、磷的含量。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总磷含量的差异为旱地水旱林地潮滩,表明各样点间全磷含量的差异旱地土壤最大,水旱和林地次之,潮滩最小。这可能跟潮滩受人为影响最小有关,自然条件环境下变化差异不大。图 4-5 土壤全磷含量的分布概率Fig4-5.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totalosoru

15、s content图 4-5 是土壤全磷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变化范围在 0.560.73 g/kg,其中含量水平在 0.40.6 g/kg 和 0.60.8 g/kg 的土壤分别占 57.1%和 42.9%,两者共占 100%;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变化范围在 0.430.94 g/kg,含量在 0.40.6 g/kg、0.60.8 g/kg 的土壤均占 38.9%,其次在 0.81.0 g/kg 的土壤占 22.2%,三者共占 100%;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变化范围在 0.380.66 g/kg,其中含量分布

16、在 0.40.6 g/kg 和 0.60.8 g/kg 的土壤分别占 46.7%和 40.0%,两者共占 86.7%;由此可见,林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0.60.8g/kg 之间,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分布在 0.41.0 g/kg 之间分布较为均匀。4.2.6 土壤有效磷由表 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差异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 潮滩旱地水旱,表明各样点间有效磷含量的差异以林地土壤最大,潮滩和旱地次之,水旱最小。图 4-6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分布概率Fig. 4-6 Distributio

17、n probability of alkalineosorus content图 4-6 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在 9.8986.07 mg/kg,其集中分布在 1040 mg/kg,占 42.9% ,其次是 4070mg/kg,占 28.6%,两者共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变化范围在 7.3497.69 mg/kg,其中含量水平在小于 10 mg/kg 、1040 mg/kg、4070 mg/kg 、70100 mg/kg 和分别占 11.1%、38.9%、22.2%和 27.8%;

18、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在 8.9291.46 mg/kg, 其集中分布在 1040 mg/kg 占 40.0% , 其次是 4070mg/kg,占 26.7%,两者共占 80.0%。由此可见,林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1040 mg/kg 之间,而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在 10100 mg/kg 分布较为均匀。4.2.7 土壤总钾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潮滩水旱林地,表明各样点间总钾含量的差异旱地土壤最大,潮滩和水旱次之,林地最小。图 4-7 土壤总钾含量的分布概率Fig. 4-7 Distribution p

19、robability of total potassium content图 4-7 是土壤总钾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总钾含量变化范围在 20.0625.78 g/kg,其中含量水平在 2025 g/kg 和 2530 g/kg 的土壤分别占 42.9%和 57.1%,两者共占 100%;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总钾变化范围在 13.6227.64 g/kg,其集中分布在 2025 g/kg 的土壤,占 44.4% ,其次是 1520 g/kg 和 2530 g/kg 的土壤分别占22.2%和 27.8%,三者共占 94.4%;在水旱轮

20、作利用方式下,总钾含量变化范围在19.3027.56 g/kg,其集中分布在 2025 g/kg,占 60.0% ,其次是 2530 g/kg 的土壤占 26.7%,两者共占 86.7%。由此可见,林地土壤总钾含量主要分布在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020.00.01 0 1 51 5 2 02 0 2 52 5 3 0总钾含量g/kg2030g/kg 之间,而旱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总钾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2035 g/kg。4.2.8 土壤有效钾由表 4-2 可以看出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效钾平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是潮滩,平均为 132.61 m

21、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为101.36 mg/kg;其次是旱地,平均含量分别为 78.92 mg/kg;最低值林地的含量是41.78 mg/kg,最高值潮滩含量约是林地的 3 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崇明东滩潮滩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而人为的开垦和利用会降低土壤有效钾的含量。而林地总钾含量则显著小于潮滩、水旱和旱地,这可能是由于水田和旱地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有钾素补充,而林地由于植被茂盛,植物消耗钾素量大,又得不到补充,以 及由于土壤淋溶导致钾素损失等 造成15 。从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东滩各样点间有效钾含量的差异为潮滩水旱旱地林地,表明各样点间有效磷含量的差异以潮滩土壤最大,水

22、旱和旱地次之,林地最小。这可能跟土壤中的有效 K 都是溶解态和离子交换态,很容易随水淋溶和被植物根系吸收有关16 。图 4-8 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分布概率Fig. 4-8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alkaline potassium content图 4-8 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轮作用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状况,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效钾含量变化范围在 12.8074.76 mg/kg,其集中分布在 3050 mg/kg,占 57.1% ,其次是 50100mg/kg,占 28.6%,分布概率(%)100.0林地旱地80.0水旱60.040

23、.020.00.0 1 5 0有效钾含量 mg/kg两者共占 85.7%;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有效钾变化范围在 28.07146.07 mg/kg,其集中分布在 50100 mg/kg,占 44.4% ,其次是 100150 mg/kg 和 3050 mg/kg,分别占 27.8%和 22.2%,三者共占 94.4%;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有效钾含量变化范围在 9.28335.12 mg/kg,其集中分布在 50100 mg/kg 占 40.0%,其次是 100150 mg/kg,占 26.7%,两者共占 66.7%。由此可见,林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主要分布在3050 mg/kg,而旱地、水旱轮作用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主要分布在50100mg/kg。参考文献,等. 植物残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 生态学报. 2005(09):12382-2388.2 毛红安,报. 2005(06): 63-65. 重庆市江津柑橘果园土壤 与盐基饱和度的关系探讨J. 土壤通,34,钱海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