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课件_第1页
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课件_第2页
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课件_第3页
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课件_第4页
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病理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理。2掌握十二经脉的定向和交接规律、分布与表里关系、流注次序。3掌握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部位。4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和督、任、冲、带的循行概况及其主要病证。5了解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经络学说概述 (一)经络学说的含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神等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1、黄帝内经成书,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 (1)系统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属络脏腑及其病变等。 (2)记载了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内容。 (3)对奇经八脉的论述。

2、 2、形成的客观依据 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1)经络发于四肢腧穴说 a. 经络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传导感应现象的归纳。 b. 腧穴疗效的规律性总结。 (2)先经络后腧穴说。 (三)经络的基本概念 1、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 经脉的“经”,有路径、途径之意。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即主要通路。 络脉的“络”,有联络、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分支,错综联络,遍布全身。 2、经脉和络脉的区别与联系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区别类 别经 脉络 脉形态粗大细小位

3、置深而不见浅而常见循行直行(除带脉外)纵横交错数量较少较多 (2)经脉和络脉的联系 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担负着运行 气血,联络沟通等作用,将体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络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浮络孙络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干部分,分为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 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

4、脉分出的最大分支,虽区别于十二经别,但仍属于正经范围。 二、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 1、奇经:奇,异也。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不同于正经。 2、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经脉。即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脉。 3、奇经八脉:是异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的总称,包括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八条经脉。 (二)奇经八脉的特点 1、相互间无手足及表里相配关系。 2、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别道奇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三、 十五别络 从经脉分出的大多分布于体表的支脉,还包括浮络和孙络。浮络是分布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 一、十

5、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一)循行分布规律 1、走向与交接 (1)走向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 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 足三阳: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 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于手三阴。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a.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交接。 b.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由于阳经都交会于头部,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C.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2.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表里关系的含义 十二经脉中的阳经和阴经之间,

6、通过经别、别络的沟通,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2)属络脏腑 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系。阳经皆属腑络脏,阴经皆属脏络腑。 a.“属”:十二经脉与其本经脏或腑直接相连的关系。 b.络”:十二经脉与其相互表里经的脏或腑相联系的关系。 3. 流注次序 根据前面交接规律,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足厥阴肝经止。P98 (1)头面部的分布 主要是阳经分布。阳明经行于面、额部; 手太阳经行于面颊、目内眦、目外眦和耳中。足太 阳经分布于头顶及枕项部; 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此外,足厥阴肝经上行头顶。 (2)四肢部的分布 1)阴经循于内侧面:前缘(太阴),中线(厥阴),后缘(少阴) 2)阳经

7、循于外侧面:前缘(阳明),中线(少阳),后缘(太阳) (3)躯干部的分布 阳经:手三阳行于肩胛部;足三阳阳明经行于躯干前、少阳经行于侧面、太阳经行于后面。 阴经:手三阴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均行于腹面。 行于腹面的经脉,以肚脐为基准,自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肝经。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部位(略) 如下图:P100-106 1. 手 太 阴 肺 经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一)循行分布 1、督、任、冲三脉循行特点“一源三歧” (1)“一源”:三脉皆起于胞中,下出会阴。 (2)“三歧” a. 督脉:沿腰背正中(脊柱里)上项、络脑,沿头中线至上唇系带。分支属肾。 b. 任

8、脉:沿胸腹中线至咽,从面颊分行目眶下。分支与冲脉皆行于脊柱前。 c. 冲脉:与足少阴经并,挟脐、布胸,经喉绕唇到目眶下。分支行下肢内侧到足底。 2、带脉的循行概况起于季胁,斜下至带脉穴,绕身一周。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2、阴、阳跷脉 循行概况 阴阳跷脉左右成对,均起于足踝下。 (1)阴跷:自照海穴处沿下肢内侧直上,沿腹胸出行于人迎前,到目内眦。 (2)阳跷:自申脉穴处沿下肢外侧,经腹部,沿胸、颈外侧,上挟口角到目内眦。阳跷脉阴跷脉 3、阴、阳维脉 循行概况 (1) 阴维脉:起于三阴交,沿下肢内侧上至腹、胁、咽喉,与任脉合。 (2)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沿下肢外侧上经躯干后外侧,至耳后、额部,与督脉

9、会。阴维脉阳维脉 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 (一)别络 从经脉别出的小分支,与经脉的大分支不同。经脉的大分支是与经脉的主干相对而言,仍属于经脉,别络则属于络脉范畴。P110 (二)经别 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头部,具有“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 (三)经筋 按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体系循行。 (四)皮部 按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布散。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经络的基本功能 1、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1)经络在内脏之间的联系 (2)经络在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 (3)经络在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 2、通行气血阴阳 3、感应与传递信息 4、调节机能活动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阴阳。 3、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 1、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间在肢体的联系 2、加强十四经脉与躯体组织之间的联系 四、经别、经筋、皮部的功能特点 经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