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课后题及复习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课后题及复习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课后题及复习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课后题及复习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课后题及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具体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 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 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建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 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标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 环,对环境结构和

2、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 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管理程 序和工作程序,经常用流程图来表示。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 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 定性或定量的评定。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

3、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 适宜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的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 行定量的判定和预测。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 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保护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和方法标准。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 区域的自然净化功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环境标准的等级: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标准。

4、执行关系: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执行,行业标准优先于地方标准执行。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 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水体自净: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 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i=mi/ci 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筛选: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问答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答:具有法律强制性。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资格实行审 核认定制。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作用答: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 知道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 为 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怎样划分的论述各级、各类环境标准的关系答:它分为两级、7种类型. 此外还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 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 (4)环境方法标准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族 7)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总之,环境质量标准是

6、制定污染物排放标推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故标淮 是实现环境质量标肤的主要手段和搭仇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个助指 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t程序和方法。向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曲排放标旺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所遵循的原则。答: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 8.社会经济性原别根据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原则,可以确定的评价类别有哪几种(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

7、重大的 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有限的 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 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 设项目只境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包括那些答: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 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工作阶段):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

8、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编制报告书):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性与应用条件(作业本)指数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答: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平价。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 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普通指数法:单因子法:一般的指数分析评价,先引入环境质量标准,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处理,通常就 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标准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C/Cs。Pi1超标,Pi值越小越好, 综合指数法:在各单因子影响评价已完成的基础

9、上,为求所有因子的综合评价,可引入综合指数。等权综 合:P=EEPij Pij=Cij/Csij (i第i个环境要素,j第i个环境要素中的第j个环境因子)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含义及其常用方法答: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 定。分为指数法、矩阵法(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图形叠置法(优点:易于理解、能显示影响的空间 分布,缺点:叠置图层12张以上就会因为颜色太多太杂而难以说明问题)网络法、动态系统模拟法 常用的消减拟建项目对地表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答:1.对拟建项目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就项目内部和受钠水

10、体的 污染控制方案的改进提出有效的建议。2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用,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项目有、特点,对排放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措施。 3.在项目建设期因清理场地和基坑开挖、堆土造成的裸土层应就地建雨水拦蓄池和种植速生植被,减少 沉物进入地表水体。4.施用农用化学品的项目,可通过安排好化学品试用率、试用范围、和流失到水体的途径等方面想办法, 将土壤侵蚀和进入水体的化学品减至最少。5应采用生物、化学、管理、文化和机械手段、一体的综合方法。 6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7.在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流域,通过排污交易保持排污总量不增加。在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中,一般来说,污染源调查应

11、包括哪些内容通常可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大气污染源调查的核心是确定源强、排放量和相关参数。1一级评价项目一般应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1)工艺流程: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排放量: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 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3)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污染物排放方式: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 最低源

12、高和最低源强。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与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5)点源、面源的具体调查统计。(6)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7)风面源: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 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调查方法:通过类比法或实际资料来确定污染源的排放量资料;或者在“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或经验估算法对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和调整。预测模式的性能评价通常包括哪些内容评价方法如何 影响土壤环境污染、土壤退化及

13、破坏有哪些主要因素答: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仅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类型、污染物性质、污染源特点、污染源排放强度、 污染途径、土壤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等方面。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和酸性物质,矿物 油和其他一些有机物,固体废弃物。以上因素均以污染源直接相关,属污染土壤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沙化、盐渍化、沼 泽化和土壤侵蚀,主要在干旱、洪涝、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变爆发的情况下发生,在正常的 自然状态下,土壤退化、破坏现象难以出现或不明显。但人为因

14、素却能引发严重的土壤退化和破坏,主要 是限于人类认识土壤自然体及其与环境调价关系的水平,在利用土壤及其环境条件时,存在着盲目性。 如何筛选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和破坏的评价因子答: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的选取是否合理,关系到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选择评价因子时, 要综合考虑评价目的和评价区域的土壤污染物的类型等因素。一般选取的基本因子如下: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汞、镐、铅、锌、铜、镑、镍、砷、氟及氰等;有机毒物:酚、DDT、六六六、石油、3, 4一苯并芘、三氯乙醛及多氯联苯等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 此外,还可选取一些附加因子,主要包括有机质、土壤质地、酸度、石灰反应、氧化还原电位等。土壤环境

15、容量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作用保护土壤环境应采取哪些主要对策措施?(1)加强土壤资源法制管理:经常进行土壤资源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土壤保护的有关法规和 条例。(2)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重视建设项目选址的评价、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 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管理。(3)加强土壤环境的检测和管理:设置环境检测机构、完善检测制度、加强事故或灾害风险的及时检测、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发展的跟进工作。(4)加强土壤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土壤环境退化的防治实验研究、土壤资源 调查及土壤合理利用规划、土地复垦实验研究。试制作一张划分环境影响噪

16、声评价等级和相应工作内容及范围的表格。我国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答:国内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六个方面:(1)根据拟建项目多个方案的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标准,评述拟建项目各个方案在施工、运行阶段噪 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o(2)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3)分析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土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4)分析拟建项目的选址、设备小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 应性和防治效果。(5)为了使拟建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该项目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

17、 济、技术的可行性。(6)提出针对该拟建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收泅和城巾规划方面的建议。消除和减轻拟建项目噪声的重要对策有哪些答:(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生小的或者不发声的设备。改进机械设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为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 增高。从噪声传播送径上降低噪声。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 敏感区;利用自然地形(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合 理布置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采取声学控制措施,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 在传播送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

18、措施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EIA基本概念、EIA的管理程序现状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方法: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二、水体污染2、按照排放方式的不同分为:点污染源:由城市或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 排入水体的废水。非点污染源:面源,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3、水体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 放射性核素和热等。(1)耗氧有机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酚、醇等。常用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高锰酸

19、盐指数。(2)营养物:由污染源将含有机氮化物、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废水直接排入或通过河流进入湖 泊、水库和近海水域而形成。(3)水中有机毒物:主要是酚类、多氯联苯(PCB)、有机氯农药和硝基化合物等。(4)水中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cm3的元素。Hg、Cd、Be、Cu、Zn(5)非金属无机毒物:主要有氰化物、氟化物和H2S等。(6)病源微生物:包括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7)酸碱污染:酸性或碱性废水排入水体,使水的PH值超出正常的的范围( 8 )石油类(9)热污染: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排放温度高的冷却用水,使水温升高。三、水体自净:水体在环境容量内,经过自身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受纳

20、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 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主要有两种方式:迁移转化和衰减1、迁移和转化(物理过程)(1)推流迁移:(2)分散稀释:(3)转化和运移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一)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三级),根据下列条件进行,即: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 杂程度,各种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1、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Q,m3/d)20000m3/d 1000020000 m3/d 500010000 m3/d 10005000 m3/d2001000 m3/d2、污染物类型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

21、它们的预测模式,分为四类:a. 持久性污染物(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b.非持久性污染物;c.酸和碱(以pH表征);d.热污染(以温度表征);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A=污染物类型数,B =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复杂:A=3,或A=2且B三10中等:A=2且B 10,或A=1且B三7简单:A=1且B 7(3)受纳水体规模1)河流与河口:以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判定依据,如难以取到资料,可用多年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排污口附近河流断面流量:大河 N150m3/ 中河15150m3/s 小河 15m3/s2)湖泊以枯水期蓄水量和蓄水面积为判定依据,也可以平均水深和水

22、面积为划分水域规模的依据;依据:湖泊枯水期,水库平均水深(水深 10m与三10m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3、地表水水质要求没项目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一级和保护照标:,水按功能 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级螭低依规模次划分为五求(水质柒制,类:水域现模地表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庄级保 稚幼鱼的索饵汤等; 尸小1-即_中小, m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护区、珍稀I v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W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

23、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如污水中含有COD、BOD、 Cd、理,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瓦m3/s,水质要求为4类 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小】 口三里Ul - 111答:污水排放量:为50ooioooo之间11111V 中v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污染物YCOD、BOD)、酸碱(pHf-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水质要求:4类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地表水环境现

24、状调查内容.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向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资料,资料不足时,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与水质调查,一般情况下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可在其他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进行补充调 查。面源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丰水期水质反而更差,这时三级评价也应当调查丰水 期;不同污水排放量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不同污水排放量湖泊(水库)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污染源调查:点污染源的调查和查点污染源的调查调查面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实如计括两类:常规水质参数:以pH、溶解氧叱高锰酸盐指数、2BO80、凯氏氮或非离子氨、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

25、基础;河流水质2弧解断面与取样点设置的原则1025取样断面的布设(对照断面、控制端面、削减端面)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一当河流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10000-500010J原则布设。2 500012a.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b.大、中河:河宽50 m者,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50 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主流线上距两岸叁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c.特大河: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 些。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水深处及

26、在距河底处,各取一个样;水深为l5m时,只在水面下处取一个样;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距河底也不应小于。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 下则处,距河底不应小于。水样的对待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 合成一个水样。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2)湖泊、水库取样位置与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取样位置的间隔如下表:取样点a.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 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处,但距湖库底不应小于; 平均水探大于或等于10 m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

27、在水面下及斜温层以下距湖库底以上处各取一个 水样点。日小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小于10 m时,水面下处,并距湖库底不应小于处设一取样点; 平均水深大于或等于10 m时,水面下处和水深10 m并距湖库底不小于处各取一个水样点。 水样的对待小型湖泊与水库: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大于或等于10 m时,只取一 个混合样。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监测值的确定:均值法、内梅罗法内梅罗平均值(2 211C = max + 2 C内梅罗平均值(mg/L)2C 水质参数的最大监测值(mg/L) max水质参数的平均监

28、测值(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掌握):1)将监测值与该因子的标准值相比较:若其水质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DO与pH值的标准指数计算方法与上述不同三、预测时期1、 预测阶段:建设期、运行期及服务期满后;2、预测时段:丰水期、平水期及枯水期。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枯水期和平水期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对冰封期较长的 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水源、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水源时,还应预测建设项目冰 封期的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或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期的环境影响。四、污染源和

29、水体的简化(一)污染源简化的要求包括:排放形式:点源、非点源排放规律:连续恒定、非连续恒定(二)地面水环境水体简化要求(1) 河流的简化要求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简化为平直河流; 大中河预测河段的河流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分段考虑,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 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它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 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2)湖泊与水库的简化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等三种情况进行。一级评价

30、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三级评价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二级评价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天)的湖泊、水库可视 为分层湖(库);例:1、河流断面宽深比(B)可视为矩形河流。A =15 B 220 C =10 D 102、年均流量155,平均宽150,平均水深,最大弯曲系数,断面形状沿程变化不大,可按 (B)简化。A 矩形平直河流 B 矩形弯曲河流C 平直河流D 非矩形河流五、预测方法的选择主要有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三类。主要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零

31、维水质模型)河流一维模型S-P模型河流二维模型预测精度关键在于合适模型的选取及有关参数的获取;完全混合模型支应用条件:废水污染物为持久性物质,不分解也不沉淀;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 河流无支流和其他废水进入。式中:P-混合后污染物浓度,mg/L;Ph-排污口上游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Pp-为排入河流的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Q;河流的流量,m3/s;hQp一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m3/s;例 题:一工厂向一条河流稳定排放污水,污水排放量q=s,BOD5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Q=s,河水平 均流速ux=s, BOD5本底浓度为L, BOD5降解的速率

32、常数K=,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假定下游 无支流汇入,也无其他排污口。试求排放点下游5km处的BOD5浓度。污水排入河流后排放口所在河流断面初始浓度可用完全混合模型计算;计算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5km处的浓度;计算忽略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5km处的浓度;由本例,在稳态情况下,忽略弥散的结果与考虑弥散的结果十分接近;BOD -DO耦合模型:S-P 模型支式中:L一河流中的BOD值;mg/L;D河流中的氧亏值,mg/L;K1河流中BOD衰减(耗氧)系数,1/d ;K2河流复氧系数,1/d ;t河流的流动时间SP模型在水质影响预测中应用最广泛,它也可用于计算河段的最大容许污染物排放量。

33、4.二维 模型污水进入河流后,不能在短距离内达到全断面均匀混合的河流都应当采用二维模型预测,或者说当 必须考虑排放口混合区范围时,要选用二维模型计算。完全混合所需的距离:污染物从排污口排出后要与河水完全混合需一定的纵向距离,这段距离称为混合过程段,其长度为x。 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之间时,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至 完成横向断面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完全混合所需的距离理论公式:0.1u B2河心排放:岸边排放:经验公式:X EEy0.4u B2XEEy(0.4 B 0.6 A) Bu X (0.058H + 0.0065B)(gHI )1/2(

34、二)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模型 绝大部分湖泊水库水域开阔,水流状态分为:前进和振动。前进指湖流和混合作用,振动指波动和波漾。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常用削减措施1)对拟建项目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就项目内部和受纳水体 的污染控制方案的改进提出有效的建议。2)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利用,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项目特点,对排放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措 施。3)在项目建设期因清理场地和基坑开挖、推土造成的裸土层应就地建雨水拦蓄池和种植速生植被, 减少沉积物进入地表水体。4)施用农用化学品的项目,可通过采取安排好化学品施用时间、施用率用范围和流失到水体的途径 等措施,将土壤侵蚀

35、和进入水体的化学品减至最少。5)应采取生物、化学、管理、文化和机械手段一体的综合方法。6)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包括营养物、农作物和沉积物污染等)。人工湿 地必须精心设计,污染负荷与其处理能力应匹配。7)在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流域,通过排污交易保持排污总量不增长。单项选择题习题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的废水,其流量是s ,含盐量1500mg/L。该河平均流速m3/s ,平均河宽,平均水深,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mg/L,该厂污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地方标准为200mg/L)若污染物为河心排放,则A=100,则根据公式:_ (0

36、.4 义 200 0.6义 100)义 200 * 0.5一(0.058 义 3 + 0.0065 * 200)* 0.121_2000 1.474 义 0.121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一、大气成分与大气分层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着的固体和液体微粒以及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组成。液体杂质,如水滴等;点源:瞬时排放点源、连续排放点源(二)大气层的垂直分布散逸层:超过800km热成层:85800km中间层:5585km平流层:8-1555km; 3050km逆温层对流层:08-15km,温度梯度/100m;大气边界层:受下垫面影响(地表机械、热力、水汽强烈作

37、用的影响)的低层大气,厚度12km近地层(摩擦边界层):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的一层大气;过渡层:近地层到大气边界层顶的一层。大部分大气扩散发生在此层;二、大气扩散:排放到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在大气湍流的作用下迅速地分散开来的现象;1、湍流a)湍涡由小涡旋组成,尺度比烟团小时,由于湍涡的扰动,烟团不断与四周空气混合,缓慢扩张,浓度不断降低,因扩散作用缓慢,烟团几乎呈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b)若湍流由大湍涡做成,其尺度比烟团尺度大时,烟团为湍涡所挟带,本身增长 不快,烟团呈长蛇形;表5-1 判定近地面层稳定度的条件d,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性风对污染物的)整体的输送作用般来平衡大气中污扩散作用:

38、冲淡稀释作用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非放量成正比;而与风速成反比;与风向频率成正比。(3)风随高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风向随高度增加不断向右偏转(从地面向高空,风向是顺 时针变化的)。4、辐射与云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首先加热了地面,近地层的空气温度升高,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夜间地 面辐射失去热量,使近地层气温下降,形成逆温,大气稳定。云层可以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5、天气形势大范围气压分布状况低气压控制时,空气有上升运动,云量较多,假若风速再稍大,大气多为中性或不稳定状态; 高气压控制时,天气晴朗,风速较小,并伴有空气的下沉运动,在几百米甚至一二千米的高度形成下 沉

39、逆温;夜间有利于形成辐射逆温阻止污染物扩散,易造成地面污染。雾:是悬浮在大气近地面层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可清洗空气中的一些粒子污染物或气体污染物;但由 于雾是在近地面气层非常稳定条件下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雾的出现可能导致不利的空 气污染状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三、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通常取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 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主轴。一般情况下,一级评价项目不小于16-20km;二级评价项目不小于10-14km;三级评价项目不小于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

40、评价(三)调查方法通过类比法或实际资料来确定污染源的排放量资料;或者在“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或经验估算法对变化情况进行 核算和调整。1)现场实测:2)物料衡算法:3)经验系数法:对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四)调查内容大气污染源调查的核心是确定源强、排放量和相关参数。1一级评价项目一般应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1)工艺流程: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对该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3)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4)污染

41、物排放方式: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5)点源、面源的具体调查统计。(6)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7)风面源: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 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点源调查统计内容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烟气出口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效和可能出现的频率;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主要污染物

42、排放量t/;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高度分2-3类;(五)大气污染源评价主要污染物的确定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的确定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源;三、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3、监测布点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得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得少于6个;对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4监测时间和频率一级评价项目:每年不少于两期(夏季

43、、冬季),每期叁7天,每天次次。二级评价项目:每年可取一期不利气象季节,每期叁5天,每天叁4次。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每年可作一期监测,每晚5天,每天%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即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大气扩散模式,它主要描述大气对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稀释 作用。1、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掌握)高架连续点源高斯模式:五、烟气抬升高度的确定烟囱排出的烟气常常会继续上升,经过一段距离后逐渐变平,因此烟流最终的高度比烟囱更高,此现 象称为烟气抬升。有效源高:烟源的有限高度H,为烟囱的实体高度Hs和抬升高度AH

44、之和。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即选取评价目标值后,通过对一系列评价参数计算值的定性分析、定量类比和经 济损益分析,判断并分析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气体污染物在项目建设期、使用期和退役期对大气环境 带来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其选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指导性意 见,它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基础。作业:P144:2 、8第七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一、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 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 现象;2、分贝引起人听觉的声波:

45、一定的频率:2020000Hz3、声压、声压级(1)声压:设单元体积内,平衡时的静压强为P0,声波作用下变化的压强为P,则压强的增量P=P-P0, 叫做声压。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瞬时声压、有效声压4、声强、声强级声强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W/m2;对于1000Hz的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小声强约为10-12W/m2,即基准声强I0,这是人的听阈;对于正常人的听觉所能忍受的声强为Im=1W/m2,这是人的痛阈。等n压级线某以音的声压率为横坐标,艮值)试计算嬲坐标,把在听觉上大小相同的点用曲 (1)线连阚来为这样用仪器直接测量器评价的主观量,在声级计安装了一套滤波器

46、(计权网络=2以模拟区耳的响度级频率特性,测得的结果称为计权声级。第三节噪声环境影4)济幻0-5)环境噪声影响0惭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和工程简要分析,确定评价级别与评价范围, 编制环境噪声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通过收集资料、环境噪声现场调查监测,分析工程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阶段;通过工程分析确定建设项目噪声源的数量、源强、声源特征及空间分布等,预测噪声影响 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对敏感点人群的影响,并提出削减噪声的隔音降噪措施。第四阶段:编写环境噪声影响的专题报告。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对改、扩建项目

47、需监测调查现有车间和厂区的噪声现状,对拟建项目则只监测厂界及评价区的噪声水 平。首先调查污染源现状,其内容包括噪声源、噪声频谱特性、传播途径等,为监测及评价提供必要的基 础资料。然后,监测噪声现状,其内容包括监测项目、仪器、方法选择,布点及监测频率的确定。现状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提供依据。(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监测I布点:网格法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布置在现有噪声敏感区;多个呈现点声源 :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线状声源: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在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 各个断面上布置测量点; 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较低,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二)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内容(1)根据拟建项目多个方案的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