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_第1页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_第2页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比较浅析摘要: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无数的医药学家为本草学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本 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的本草文献著作,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 展。本次将就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进行比较分析。关键词:本草学,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正文:一、承继关系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 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沿用神农本草经 原有分总论、各论的体例,把总论部分增补并加以注释,为成本草经集注卷 一序例。各论部分除了将神农本草经不同版本的药物种类确定为365味

2、, 从名医别录中也选用药物365味,合计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见解予以注 解,这就是本草经集注后6卷的内容。唐初苏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经 集注和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正文、是主体, 药图是当时全国各地选送的药物标本绘画而成,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 其主体内容沿用了陶弘景的体例和方法。北宋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 经过两次修订,著成开宝重定本草(即开宝本草)。开宝本草问世数 十年后,掌禹锡等完成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嘉祐本 草和本草图经问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检阅,由陈承将两部分合为一书, 于1092年编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蜀地世医唐 慎

3、微也将二者合而为一,增加的内容更多,举凡经、史、子、集中有关药物学知 识,一概收入书中,定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来虽在1108年稍作修定 改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校刊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 类备用本草,但其基本内容未作变更。南宋时期虽对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 本草数次翻刻、校刊,唯1249年张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校刊,更将寇宗奭的 本草衍义附入其中,书名也改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 类本草)。二、成书经过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 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 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

4、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 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 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不为过去的医药经 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 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作为国家颁布的“药典“,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也成了 医家必读的药物学版本。它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 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特点、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根据药物的实 际形态描绘出图样,药解是对药物的文

5、字说明。书中共收载了 844种药物,其中 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 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若十年后,要么流失殆尽,要么经过 反复传抄,错误百出。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盛行。北宋时期,由政府组织人员 两次对本草学进行编写整理,使许多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但是,这 两次官修本草时,对古代的医药书籍只是有选择的采录,还有很多药学资料被遗 弃了。如果不及时加以收集,这许多手抄的古代药学资料就面临着湮没的厄运。 尽可能让前人所有的药学知识流传千古,就

6、成了唐慎微的最大心愿。但凭借个人之力要收集众多的古代手抄药学资料谈何容易。有志者事竟成, 唐慎微利用自身的优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唐慎微想,读书人接触的书 多,让他们来帮着自己收集资料不是更好吗?为此,唐慎微定下一个规矩,凡是 士人来找唐慎微看病,分文不取,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 秘录。这个新奇的办法深得读书人的欢迎。他们在看各种经史百家书时,只要发 现一个药名、一条方论,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唐慎微。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积累, 唐慎微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的医药资料。唐慎微在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 等书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 整理出大量

7、有关医药学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于1082-1083 年(元丰五年至六年)间,编写了药物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 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收载药物1558种,多附药图,并说明药物的采集、炮制方法 和主治功能,在每药之后附载有关方剂,首创了沿用至今的“方药对照”的编写方 法。尚书左亟蒲传正看过该书初稿后,要保荐唐氏做官,但唐氏拒而不受,继续 修订增补自己的本草著作,约于1098年以后定稿。此书共32卷,60余万字, 是中国宋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 行,沿用五百多年。三、结语这些本草专著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卷数、药物数量、注释及相关内容方面

8、 历代都有发展和增加,但在总的体例、分类、编排方式等,仍与神农本草经 相同。可以说后世有关本草著作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序文”发展为后 世本草的“叙例”,三品药物发展成为后世本草的各类及分卷,药物条文保留在 证类本草及各本草书中。今日所见证类本草的“白文”,既是神农本 草经的古文献,也是陶弘景的“朱文”。从本草文献中可以了解中药的临床功效,这是本草学家对前人药物效用的总 结归纳,也是本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时代限制和文献的不足,本 草文献不可能对前人关于药物的效用认识非常全面,许多药物的独特功效还存于 医籍方书或民间之中,因此,对中药的效用进行挖掘和整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参考文献:(1)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M.南京:南京工学院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