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14 -专题 名著阅读一、名著阅读(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注】善:唱得好。反之:再唱一遍。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答案】1这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实质与形式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核心,礼乐只是仁的外在表现,没有仁的礼乐
2、徒具形式;礼乐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玉帛钟鼓等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在的根本精神。2(1)示例:击磬(于卫)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2)修身。“歌而善”,孔子不掩人之善,择善而从,体现“唯仁者能好人”。善学。“反之”,唱得好就请对方再唱一遍,切磋琢磨,增进技艺。学无常师。遵礼。“和之”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礼以行之”,“依于仁,游于艺”。君子风范。唱歌这件小事再现了孔子虚心谦恭的仁者形象,展现出孔子气象从容的君子风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礼呀礼呀,仅仅说的是玉器和丝帛吗?乐呀乐呀,
3、仅仅说的是钟鼓等乐器吗?孔子针对春秋时期权贵奢侈成风,礼乐流于玉帛钟鼓等形式而失去了原有的实质内容等现象,发出了深深地慨叹。孔子教导人们不要专注于这些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实质。在那样一个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希冀用礼乐教化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但缺少了这样的认识,以玉帛钟鼓为表现的礼乐教化就会成空洞的形式,没有了内涵蕴义,就不是孔子心中的礼乐了。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
4、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可见第一、二则材料的共性是:都反映出实质与形式的关系。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经典名著内容,并对其进行多方面解读的能力。(1)论语中记载孔子与音乐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击磬(于卫):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
5、“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比如“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比如“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意思是“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等等。(2)第三则材料的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起唱。孔子在和人一起唱歌
6、的时侯,总是充满善意,让人先唱,尽量让人家开心。他唱了后鼓掌再让他唱一遍,这时,孔子才和着人家合唱。“歌而善”,孔子不掩人之善,择善而从,体现“唯仁者能好人”,这是其“修身”的体现。“必使反之”,请他再唱一遍是想细致学习,切磋琢磨,增进技艺。这是孔子谦虚、善学的体现。孔子主张“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和之”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鼓励。孔子行善,融于平常,唱歌这件小事再现了孔子虚心谦恭的仁者形象,展现出孔子气象从容的君子风范。3(2022北京西城区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7、“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注】。”(颜渊)材料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材料三: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注】鞟:去了皮毛的革。此句是说虎豹与犬羊的皮毛花色不同,如果去掉皮毛,它们便无区别。(1)材料一中子贡的“文质观”来源于老师孔子。请写出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与子贡意思相近的话,并对孔子的话做出解释。(2)请结合材料三解释,孔子说的“君子不忧不惧”是以什么作为前提的。在你看来,
8、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内容与此前提有着怎样的关联?请在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做简要说明。【答案】(1)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这才能成为君子。(2)“君子不忧不惧”的前提是“内省不疚”,即反省自己,问心无愧。(示例一)材料一对“文与质”的偏颇认识可引发内省,真正的君子会不断审视自己、全面要求自己,由此,他必会调和文采和质朴,努力做到内外兼修(或:内外俱佳/达到外表和心灵的完美结合)。这样他便没有缺憾,不忧不惧。(示例二)材料二君子为达到内省而有“九思”(或: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他能从视、听、色、貌等各个方面省察自我(或:严格要求自我),以减少错误。于是,他便能够
9、问心无愧,不忧不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关于文与质的关系问题,子贡认为应文质兼备,表里一致,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文采是以本质为基础的,离开了本质,那么文采就没有载体和方法得以彰显;而本质亦须文采来具体表现,离开了文采,本质也就无所依托。两者一内一外,互为表里,密不可分。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句意:孔子说:“质朴多文采少则显得粗野,文采多而质朴少则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要配合得当,这才能成为君子。”“质”,质朴;“文”,文饰、文采;“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10、第一问由“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知“君子不忧不惧”的前提是“内省不疚”。“内省”是反省自己,“不疚”是问心无愧。第二问如果选材料一,由“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可知材料一主要讲的是文采和本质同样重要,两者一内一外,互为表里,密不可分。“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子贡的思想来自于孔子,孔夫子虽然对文很看重,但他同时把文放在一个很适当的度上,主张文和质相和谐,配合得很恰当。真正的君子会内省,会不断审视自己、全面要求自己,不会使自己文雅不够,显得粗野,也不会使自己文采胜过质朴,显得虚浮。努力做到内外兼修,这样也就没有遗憾,不会忧惧。第二问如果选材料二,由“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11、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知材料二中孔子从九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问题,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无所不包。其实九思也可以理解为九戒,即从九个方面约束自己、省察自己,这样也就能做到问心无愧,不忧不惧。参考译文:材料一: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材料二: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
12、,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材料三: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4(2022山东潍坊市一模)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曲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句唱词,暗含了“木石前盟”所交代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身份: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B正册判词“堪怜咏絮才”,运用典故表现林黛玉的敏捷才思;“玉带林中挂”谐音与倒置的手法暗示林
13、黛玉的命运结局。C红楼梦中的灯谜大都隐括人物命运,如“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以断线风筝隐喻惜春远嫁不归。D刘姥姥是个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她受王熙风托付,后来在巧姐被舅兄算计出卖的危急关头将她救出,体现出她知恩图报的品质。E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率真的湘云、怯懦的迎春、温顺世故的袭人、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晴雯等。【答案】C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惜春远嫁不归”错,应改是“贾探春远嫁不归”。E.“敢于反抗的尤二姐”错,应改是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故选CE。5(2022天
14、津河东一模)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母携众女眷于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姐妹趁兴起社,分题做了十二首菊花诗,赋景咏物,不落俗套。作者曹雪芹通过各人所作的诗,突出了人物性格,暗示了人物命运。请依据下面这首菊花诗和判词,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中,找出真正的作者,并结合诗歌和小说阐述这样选择的理由。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答案】问菊作者是林黛玉。“孤标傲世”、花开独迟,正是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不趋世俗的品格。“圃露
15、庭霜”与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相似,都是黛玉寄居生活的艰难。“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宝玉为举世可谈者,二人的知音感,从来都是在默契的只言片语中,其中“你放心”三字最为动人。“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这样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判词判定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及分析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先看问菊。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你那样标高气逸,傲然独立于尘世风霜之中,没人能和你结伴生活。花朵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开放、争妍斗艳
16、,却到了深秋才开放。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觉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写照。在这首诗中,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不趋世俗的品格性情。“圃露庭霜”就是葬花吟中说的“风刀霜剑”。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几乎没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但宝玉曾对黛玉说过“你放心”,这三个字是宝玉懂得黛玉的真实写照,是最为动人的承诺。由此可见,问菊的作者正是林黛玉。再看判词。“咏絮才”,女子敏捷的才思,这里指林黛玉。晋人谢道韫,
17、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飞何所似?”韫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见世说新语言语。由此可见林黛玉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林黛玉。由判词可以推断问菊的作者是林黛玉。(2022浙江温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当是时,作者备矣,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熹论语集注)【注】知:知道,懂得。6孔子强调自己
18、要“多闻”,其实在谈交友之道时他也说要“友直,_,友多闻”。“折衷”一词意为“_”。7后人因对孔子评价的不同,对“述而不作”的理解也会不同。杨伯峻便认为,此处的“作”可解为“不知而作”,这与朱熹的看法有何差异?【答案】6 友谅 调和(整合/协调)7杨伯峻认为“述而不作”不是完全不作,而是述中有作,孔子只是不会无知而妄作。这种观点强调孔子学说中的创造性。朱熹认为孔子是“集群圣之大成”,是在传述,但这种“述”的成就比作还要高。这种观点更强调“述”的成就。【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孔子讲交友之道,在论语季氏篇,原文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19、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意思是,夫子集合众多圣人的大成就而能够调和他们。“折衷”,调和(整合/协调)。7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述而不作”,源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妄作的人,我没有这种毛病。可见,“述而不作”不是完全不作,而是述中有作,孔子只是不会无知而妄作。杨伯峻的观点强调孔子学说中的创造性。“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意
20、思是,夫子集合众多圣人的大成就而能够调和他们。(夫子)做的事虽然是传述,但功劳是创作的数倍。认为孔子是“集群圣之大成”,是在传述,但这种“述”的成就比作还要高。朱熹这种观点更强调“述”的成就。参考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论语述而)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妄作的人,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论语述而)这个时候,自创新说的人比较齐备,夫子集合众多圣人的大成就而能够调和他们。(夫子)做的事虽然是传述,但功劳是创作的数倍,对于这点(后人)不能不知道啊。(朱熹论语集注
21、)(2022浙江绍兴一模)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8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以仁德的人为友,可以提升自我,在周而不比中也提出了益友标准,其具体内容是什么?9从二、三两则材料,归纳察人而友的方法。根据材料三,你觉得论语中谁可以成为益友并说明理由。【答案】8友直,友谅,友多闻。9(1)要重实绩,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观
22、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2)曾皙。理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中的曾皙,用朴素晓畅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理想蓝图,孔子通过先看曾皙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认为曾皙洒脱自然,宁静淡泊,强调社会清明,风俗纯美,符合孔子仁的学说。所以这样的人可以成为益友。【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9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1
23、)材料二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也就是说:推举人要重实绩,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不能使工于言辞却无实行的巧言者得幸当道,也不能因为那人有了缺点就废弃了他有益的建言。材料三的意思是,孔子认为“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孔子的这套方法,可以概括为“视”“观”“察”识人三部曲,具体说来,就是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经此三步,就能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彻底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无处遁
24、形。(2)曾皙可以成为益友。原因: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中,当孔子问弟子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时,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并且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结果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用朴素晓畅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理想蓝图,孔子通过先看曾皙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认为曾洒脱自然,向往宁静淡泊、逍遥自在的生活,强调社会清明,风俗纯美,这种理想侧重于以美治国,符合孔子仁的学说。所以曾皙可以成为益友。10(2022天津和平一模)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州、苏州
25、两地迁徙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之前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苏童八百米故乡请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乡土性”“地缘与血缘”的相关内容分别阐释材料中“团聚”“失散”的现象。要求:1.观点与现象对应;2.不超过120字。【答案】在稳定的乡士社会,人口不必流动,血缘家族就可以聚居在一起。母亲的家族几十年一直聚合在一起就是稳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缩影。而当一个家族扩大到一定程度,就要不断往外扩展,最终在区位上分裂。所以在快速发展变
26、化的时代里,母亲的家族最终“失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名著内容和主题的能力。乡土中国中说,“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可见费孝通认为在稳定的乡土社会,人口不需要流动,因而依靠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家族就可以聚居在一起,在周边一定范围内活动,这时候的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材料中“我母亲的家族在之前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就是这种稳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缩影。乡土中国中说,“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
27、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费孝通认为一个家族扩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不断往外扩展,最后当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就只能在区位上分裂。材料中写“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最终这个大家族在时代的变化中不得不分裂,由“团聚”到最终的“失散”。11(2022天津南开一模)高中阶段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形成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28、,阅读鉴赏能力得以提升,良好的读书习惯正在形成。请以乡土中国为例,用120150字,谈谈你获得了哪些读通、读懂一部学术著作的方法(至少写出三条);或以红楼梦为例,用120150字,谈谈你获得了哪些阅读鉴赏长篇小说的方法(至少写出三条)。【答案】示例1:借助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宏观”把握名著内容。可让学生设计一棵大树,在大树上绘出自己对14篇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及概括的文字。比较概念,辨析内容。让学生按14篇的顺序,对书中的概念或命名做系统的梳理,如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通过比较、辨别而得以诠释。以点带面。通过核心篇目差序格局的学习,以此来带动其他篇章的阅读与理解。示例2: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全
29、书情节都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抓住情节主线。红楼梦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理清主要人物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方法的总结、概括能力。读通、读懂一部学术著作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梳理全书的论证顺序并概括各章的主要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可以让学生按14篇的顺序,对书中的概念或命名做一番系统的梳理,并指出其比较维度,比较的维度最多的是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
30、其次是乡土社会与西洋社会和变迁社会;再其次是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从乡土中国概念或命名可以看出,不仅核心概念“差序格局”的得出是通过比较,其他不同的“子概念”也是在这一核心概念统领下通过比较、辨别而得以诠释的。还可以让学生迅速切入到核心篇目差序格局的学习,以此来带动其他篇章的阅读与理解。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总结阅读方法,如精读与略读、浏览相结合,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鉴赏长篇小说的方法:如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红楼梦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市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120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
31、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因此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可以说读懂了前五回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发生的故事。抓住情节主线。红楼梦的情节张弛有度,推进有序,细读之下会发现小说设计了有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小说纵横交错的结构。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全书人物近千人,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理清主要人物间的关系,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
32、主旨。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小说中这些家庭闺阁琐事,既真实可信,又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展示了小说家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表现力。通过这些细节,小说不仅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更揭示出生活表层之下的人生真相,也令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12(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有这样的场景: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
33、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1)上面描写的场景发生于小说哪个重大事件中?这一事件引发了哪些后果?请简要概括这一事件,并举一例说明后果。(2)上面的场景表现出探春哪些特点?请写出两点。(3)你写出的探春特点在小说其他哪些情节中也有表现?请任选一个特点,举出一处情节,简要解说。【答案】(
34、1)事件:抄检大观园后果:司棋私情被发现,被逐出大观园。(入画保存兄长钱物被发现,被惜春强行赶走。惜春与尤氏因入画事争吵,姑嫂反目。宝钗借故搬出大观园)(2)特点:有政治家般的远见和忧患意识,观察事物敏锐深刻,意识到抄检是昏眼之举,是家族日渐败落的征兆;有胆魄,敢于公开批评、反抗昏聩的家长意志;有强烈自尊,不容许任何人侵犯尊严,义正词严地维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尊严;有辩才,表达立场时有理有据。(3)累金凤事件中,探春敏锐发现迎春被恶仆纠缠,于是召来平儿,严辞责问,借以威慑恶仆,巧妙利落地为迎春解围,维护府内尊卑秩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材料中明确说明“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有这样的场景”,可见选段出自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再结合“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可知,这一场景反映的是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再看事件的后果:如在惜春房中的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忘的青春》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多校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1
- 2024-2025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32篇)
- 联营合同中发票的规定
- 离婚协议书子女大学的费用
- 合同四章八卷
- 合同示范文本库 湖北
- 5.1.1 屋面 雨水排水系统分类及选择 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roof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1733558736687
- JBT 1472-2023 泵用机械密封 (正式版)
- 板材滚弯成形工艺
- 旅游行业的体育赛事与旅游推广
-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控制算法与智能优化
-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 面部整形美学设计
- 仓储工作年度总结汇报
- 临时用电安全教程课件
-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 哈大高速铁路
- 国家开放大学2023-2024学年《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