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十章 旅游地理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一、政治地理现象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现象无处不在政治地理现象是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利空间现象政治地理现象极不稳定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二、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
2、、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政治地理单元的三个级别国家级国际级国内级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现象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三、政治地理结构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的,因此,其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以下两类政治空间结构政治实力结构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三、政治地理结构政治空间结构由政治地理单元中的空间要素组成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政治地理单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地理基础。既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体,又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利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
3、地理三、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实力结构主要组成要素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治实力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政治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扩展扩散: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他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政治变化。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政治整合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
4、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主权的变化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四、政治地理过程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5、一、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定义: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拥有确定的领土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确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拥有主权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一国权利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领土主权: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争,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国家的领土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疆界以内的陆地、水域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
6、主权领陆:指国家国界范围内的陆地及其底土,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本部分。一国的领陆包括其大陆部分,也包括其所属岛屿,如果是岛国或群岛国,其领陆就由其全部岛屿或群岛构成。国家有权对所属陆地地表以下深度无限的地下资源进行勘探、开采,修建隧道,铺设管道和经营其他事业。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水: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包括内水和领海两部分。 内水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等。在内水中,从河源到河口(或入海口)的整个河段都在一国领土之内的河流为内河,如中国的长江、黄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等。领海是沿海国从海岸基线向外伸展一定宽度,并处于该国主权
7、管辖下的海域,是领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内水不同,在一国领海内,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即不损害该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目前,国际间还没有统一划定的领海宽度。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我国1958年9月4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 的岛屿”,“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的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岸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各直线为基线,从
8、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中国的领海”。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空:国家领陆和领水的上空。领空指1944年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条约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国家有权禁止任何外国飞机在领空飞行,但是,各国可以通过缔结双边或多边协定,进行定期空中往来,或允许民用飞机临时进入和通过。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规模:国家面积的大小。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规模:国家面积的大小。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形状:世界各国的领土形状差异很大,按形状特点可分为
9、6类。狭长型延伸型分离型穿孔型飞地型坚实型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位置: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沿海国家:法国、荷兰岛屿国家:英国、日本内陆国家:蒙古、阿富汗海陆兼备型,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广阔的陆地:中国、美国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中心性区域是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标志该国起源、发展以及政治经济的核心地位。首都:一国政治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政府各部门及外国使馆所在地;首都具有多种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全国的交通中心、重要的经济中心。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三、国家
10、的中心性区域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核心区:国家得以起源,或国家观念赖以传播的“原子”中心地区。起源型核心区:国家最初的发展原地,国家后来的版图都是在这个核心区的基础上进化而成的。中国的核心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心区位于五大湖地区经济型核心区: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区域。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四、边界与边疆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有一条边界线与其邻国分开,这条线一方面表示是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方面表示其线内是其主权管辖范围。由于边疆地区缺乏明确界限,往
11、往随其势力而变动,一国力量强大,而对方又较弱时,边界带就向弱方移动,因而成为潜在的冲突地区。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四、边界与边疆边界的地理特征地理特征:具有自然地理特征,无论以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分界线,还是以经线、纬线作为分界线,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地球表面上或地图上可以标出来政治特征:一方面,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界线,是国家主权的分界线。另一方面,边界是保证国家领土继而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一国的边界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其与邻国的关系。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四、边界与边疆边界的分类自然边界:以双方共认的某种自然特征作为边界界山:山脊线和分水岭界河:几何中心线、主流线界湖:一
12、般通过湖泊中间海峡:一般通过海峡的中间或通过中航道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四、边界与边疆边界的分类人为边界: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作为依据划分的边界。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沿着民族、语言分布的界线划分。根据宗教信仰划分,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四、边界与边疆边界的分类几何边界:指不考虑地表上的自然和人文状况,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家的根据而划分的国界。海上边界相邻国家间的海上边界公海之间的界线:各国可在12海里内自行决定其领海宽度。沿海国对邻接其陆地从领海基线量起的200海里的专
13、属经济区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冲绳县)。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 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188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群岛”。1945年,日本
14、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1971年,台大学生发起“保钓大游行”,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日 本占领钓鱼岛,当时的台大学生马英九是组织者之一。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1996年9月
15、26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陈毓祥等5 人于钓鱼台海域跳海示威,其中陈毓祥身亡。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1996年10月6日,上千艘渔船出发驶往钓鱼台列屿。次日成功登岛。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2004年3月24日中国内地的冯锦华等7人成功登陆钓鱼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大陆人民首次登陆钓鱼岛。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2008年6月10日台湾联合号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遭日本巡逻船撞沉 ,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日领土争端2012年8月15日下午,载有14名香港保钓人士的“启丰二号”保钓船进入钓鱼岛海域,7名保钓人员登上钓鱼岛并竖起中国
16、国旗。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苏领土争端珍宝岛:是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岛屿。属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状如元宝而得名。该岛因1969年3月发生中苏边界事件驰名中外。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苏领土争端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2010年11月23日,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发表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称“双方将共同对黑瞎子岛进行综合开发”。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印领土争端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越领土争端对越自卫反击
17、战,又称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越领土争端1999年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彻底解决了中越陆地边界问题。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越领土争端南海问题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中菲领土争端黄岩岛是中国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黄岩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国家权
18、力的相对性国家权力的动态变化性国家权力要素的整体性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领土空间由国家领土位置、大小、形状等决定的领土空间要素是国家权力稳定的因素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国防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战略空间、决定其他权力要素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因素一个国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是衡量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源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资源和金属矿藏。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往往是战争和冲突的重
19、要起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但是因为许多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战略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人口数量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经济上:劳动力经济规模大国地位;军事上:人口部队持久作战;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资源藏量、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国家权力的作用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经济水平经济水平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财富在和平时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
20、重要因素,在战争时期则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经济水平是现代化国防及战争的根本保证: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在一项名为战争成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所花的经费在3.7万亿到4.4万亿美元之间。奥巴马在撤军演讲中指出,美国10年的战争经费为一万亿美元,与此报告相差甚远。 第三节 国家权力 阅读材料 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消耗成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人均消耗物资1.
2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共花掉600多亿美元。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国在阿富汗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 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
22、一、国家权力要素军事力量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是衡量一国实力大小最直接的指标;平时:威慑力量;战时:决定胜败强弱;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和力量两方面;组成:武装部队的数量和素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以及军事领导的才能等军事要素。第三节 国家权力2006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德国沙特意大利伊朗韩国2012年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沙特德国印度意大利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科学技术直接影响领土、资源、经济及军事等实力要素交通、通讯及导弹技术的进步,极大的削弱了距离的障碍;极大的改变了资源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含义;使用先进武器,革新战争打法;使经济优势,尤其是工业优势越来越向拥有更
23、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倾斜。是国家实力的决定因素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国民士气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不稳定的要素以公共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一个无形因素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武装力量作战的效能第三节 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政府的质量政府是国家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创造、动员并使用一切权力要素的行为主体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如何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政治性质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二、国家实力分析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定量估计分析国力的公式,即“国力方程”。PP =(C+E+W)(S+W
24、)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二、国家实力分析“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强制能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二、国家实力分析“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三节 国家权力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含义主权国家之间的空间利益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在国际政治学中称为国际关系,在政治地理学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强化国家的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欧洲的
25、殖民扩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首先使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海外扩张。到1763年决定欧洲强国地位的“7年战争”结束,由欧洲主要海上大国推行的海外殖民活动持续了约200年。西班牙仍然维持着拉美的大片殖民地葡萄牙和荷兰分别占据了南美的巴西和亚洲的东印度群岛法国保留了马达加斯加岛、加勒比海几个岛屿和印度的几个据点英国控制了北美大陆和印度次大陆。这时英国已经崛起为欧洲的一流海上强国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420年至1580年,地理大发现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581年至164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扩张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492年至175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在美洲第四节 全球
26、政治地理格局1607年至1763年,北美的殖民地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897年,英帝国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主权国家的产生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主权国家产生:以维斯特伐利亚条约和乌德勒支和约为标志,第一次以和约的形式确立了由主权国家形成的国际秩序。殖民地独立运动:以美国1783年独立为标志,到19世纪中叶,拉丁美洲殖民地几乎全部摆脱欧洲殖民统治,建立了主权国家。美洲独立国家出现,意味着欧洲商业时代的殖民主义的结束;标志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次进入全球性主权国家参与的运作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工业时代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开始。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776年至1829年
27、,大西洋沿岸通过革命独立的国家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帝国主义是指一国在本国领域之外违反当地人民的意愿而对其实行的控制政策。从手段上看,它是强国对弱国的武装侵略、经济掠夺或政治经济及文化控制;从发展阶段看,它是资本主义特殊历史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战结束时,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居于从属地位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基本形成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870年至1910年日本的侵略扩张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842年至1907年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影响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945年二
28、战结束时的世界殖民地图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两极对抗格局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两极对抗格局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两极对抗格局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二阶段:一强多极的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对抗格局亦随之消除东欧剧变,第三世界崛起,中国、日本、欧洲(欧共体)政治:美国军事:美国、俄国经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苏联解体第四节
29、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东欧剧变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东欧剧变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强多极格局中美国势力的分布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国家利益军事安全政治权力经济财富谋求手段战争威胁贸易外交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国际关系核心行为决定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运作的性质二战前全球格局中的核心行为目标是扩张富于实体性的领土主要对外手段是侵略战争或武力威胁决定性因素是武装力量二战后格局的核心行为核心利益目标转为无形控制和获得财富主要对外手段转为外交及贸易政策,加上军事威慑决定性因素转为用以提高效率的经济技术水平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马汉的“海权论”美国海军军官和历史学家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海权论是在美国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阶段时产生的,适应了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实习生自我鉴定
- 银行安全生产会议
-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范文集合七篇
- 感恩主题演讲稿锦集5篇
- 幼儿园防空防灾安全教育
- 防止金融诈骗讲座
- 学生会成员工作总结
- 2022年大学生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 捐资助学倡议书范文汇编10篇
- 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招聘笔试题
- 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 《Python Web 企业级项目开发教程(Django 版)》课后答案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相图、紫铜
- 智慧酒店无人酒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历年真题(2005-2012)
- 健身房会籍顾问基础培训资料
- 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复习笔记】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TSGD0012023年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