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_第1页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_第2页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_第3页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_第4页
蔷薇湖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22798846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PAGEREF _Toc222798846 h 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47 1.1 社会经济概况 PAGEREF _Toc222798847 h 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48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 PAGEREF _Toc222798848 h 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49 1.3 项目建设任务 PAGEREF _Toc222798849 h 13 HYPERLINK l _Toc22

2、2798850 2 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222798850 h 1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1 2.1 自然地理 PAGEREF _Toc222798851 h 1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2 2.2 水文气象 PAGEREF _Toc222798852 h 1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3 2.3 河流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222798853 h 1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4 2.4 水文及水资源 PAGEREF _Toc222798854 h 17

3、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5 2.5 地质概况 PAGEREF _Toc222798855 h 2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6 3 建设规模 PAGEREF _Toc222798856 h 27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7 4 工程布置 PAGEREF _Toc222798857 h 29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8 4.1 布置方案 PAGEREF _Toc222798858 h 29 HYPERLINK l _Toc222798859 4.2 方案比选 PAGEREF _Toc22279885

4、9 h 3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0 4.3 方案比选 PAGEREF _Toc222798860 h 38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1 5 蔷薇湖工程设计 PAGEREF _Toc222798861 h 4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2 5.1 湖区布置 PAGEREF _Toc222798862 h 4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3 5.2 建筑物工程设计 PAGEREF _Toc222798863 h 48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4 5.3 湖区景观建设及水生态保

5、护方案 PAGEREF _Toc222798864 h 5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5 6 工程施工及实施计划 PAGEREF _Toc222798865 h 62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6 6.1 施工条件 PAGEREF _Toc222798866 h 62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7 6.2 主体工程施工 PAGEREF _Toc222798867 h 62 HYPERLINK l _Toc222798868 6.3 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PAGEREF _Toc222798868 h 63 HYPERLINK l

6、_Toc222798869 7 工程占地和移民征迁 PAGEREF _Toc222798869 h 6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0 7.1 实物量指标确定方法 PAGEREF _Toc222798870 h 6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1 7.2 实物量指标 PAGEREF _Toc222798871 h 6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2 7.3 移民安置规划 PAGEREF _Toc222798872 h 6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3 7.4 移民征迁补偿标准 PAGEREF _Toc22

7、2798873 h 6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4 7.5 移民征迁补偿投资 PAGEREF _Toc222798874 h 6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5 8 环境影响评价 PAGEREF _Toc222798875 h 6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6 8.1 环境质量现状 PAGEREF _Toc222798876 h 6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7 8.2 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PAGEREF _Toc222798877 h 68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8 8.3

8、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PAGEREF _Toc222798878 h 69 HYPERLINK l _Toc222798879 8.4 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PAGEREF _Toc222798879 h 7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0 8.5 环境监测与管理 PAGEREF _Toc222798880 h 7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1 8.6 本工程环境影响初步结论 PAGEREF _Toc222798881 h 7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2 9 水土保持方案 PAGEREF _Toc222798882 h 77 H

9、YPERLINK l _Toc222798883 9.1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PAGEREF _Toc222798883 h 77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4 9.2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222798884 h 77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5 9.3 方案编制的原则 PAGEREF _Toc222798885 h 78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6 9.4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22798886 h 81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7 9.5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

10、现状 PAGEREF _Toc222798887 h 8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8 9.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PAGEREF _Toc222798888 h 8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89 9.7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危害 PAGEREF _Toc222798889 h 84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0 9.8 水土保持措施 PAGEREF _Toc222798890 h 85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1 10 工程管理 PAGEREF _Toc222798891 h 86

11、HYPERLINK l _Toc222798892 10.1 管理机构及定员编制 PAGEREF _Toc222798892 h 8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3 10.2 工程管理范围 PAGEREF _Toc222798893 h 8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4 10.3 工程管理和水环境监控设施 PAGEREF _Toc222798894 h 86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5 10.4 工程运行调度 PAGEREF _Toc222798895 h 88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6 10.5

12、工程年运行管理费 PAGEREF _Toc222798896 h 89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7 11 工程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222798897 h 90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8 12 效益评价 PAGEREF _Toc222798898 h 93 HYPERLINK l _Toc222798899 12.1 资源效益 PAGEREF _Toc222798899 h 93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0 12.2 环境效益 PAGEREF _Toc222798900 h 93 HYPERLINK l _T

13、oc222798901 12.3 社会效益 PAGEREF _Toc222798901 h 94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2 12.4 经济效益 PAGEREF _Toc222798902 h 94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3 13 结论与建议 PAGEREF _Toc222798903 h 96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4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PAGEREF _Toc222798904 h 96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5 13.2 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22279890

14、5 h 100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6 13.3 建设规模 PAGEREF _Toc222798906 h 100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7 13.4 工程布置 PAGEREF _Toc222798907 h 101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8 13.5 蔷薇湖新建工程设计 PAGEREF _Toc222798908 h 104 HYPERLINK l _Toc222798909 13.6 工程施工及实施计划 PAGEREF _Toc222798909 h 108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0

15、13.7 工程占地和移民征迁 PAGEREF _Toc222798910 h 109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1 13.8 环境影响评价 PAGEREF _Toc222798911 h 110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2 13.9 水土保持 PAGEREF _Toc222798912 h 110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3 13.10 工程管理 PAGEREF _Toc222798913 h 111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4 13.11 工程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222798914 h

16、 113 HYPERLINK l _Toc222798915 13.12 效益评价 PAGEREF _Toc222798915 h 1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社会经济概况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位于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3593507之间,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市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丘陵、山地、湖泊、洼地、滩涂等。连云港市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徐连经济带”和“海上苏东”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中心城市。2007年全市总人口482.23万

17、人,市区人口71.56万人,全市农业人口355万人。土地总面积7444km2,其中市区面积880km2,水域面积481km2,耕地面积3800km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06元,财政总收入122.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40元。根据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km2以内。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km2以内

18、,平均每年增加约5km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当前,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国内外频繁发生因水污染造成的水危机事件,如2002年南盘江水污染,2003年三门峡水污染,2004年沱江特大水污染,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重庆綦江水污染、沱江磷污染、北江镉污染,2006年白洋淀水污染、岳阳水污染,2007年发生的太湖水污染、江苏沭阳水污染,2008年阳宗海水污染,以及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巢湖、滇池水污染事件等,这些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连云港市供水现状连云港市地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

1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1.9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近70%集中在汛期69月份,雨洪基本同期。连云港位于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需承受上游7.8万km2集水面积的来水,沂沭泗诸河洪水主要经市境内新沂河、新沭河入海,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60.5亿m3,汛期过境客水行洪量大,枯水季节上游基本无来水。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面径流拦蓄能力不足,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全市对外来水依赖程度较高,多年平均调引江淮水8.61亿m3,占供水量的42.4%,近年来每年调引江淮水约10.6亿m3。1996年实施了蔷薇河送清水一期工程,洪泽湖水经二河、淮沭河、沭新河入蔷薇河,一段时间内蔷薇河水

20、质、水量得到了保证,但近年来随着上游地区、连云港市的工业发展,蔷薇河再度受污染影响,水质逐年下降,近几年多次发生污染事故,出现污染频率加快、污染程度加重的趋势。正在建设的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为连云港市开辟了第二水源,计划2010年具备送水条件,长江水经泰州引江河、泰东河和新通扬运河、通榆河、盐河、八一河、引水河入蔷薇河,两条输水线路基本能够满足连云港市用水量要求。连云港供水线路示意图见图1.1。图1.1 连云港供水线路示意图蔷薇河水质现状及污染1、蔷薇河水质现状蔷薇河汛期由本流域产流作为水源,非汛期或干旱季节则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引江淮水补给。蔷薇河做为连云港市区的主要水源地,规划水质为类。近年来随

21、着上游地区、连云港市的工业发展,蔷薇河再度受污染影响,水质逐年下降。据统计,蔷薇河市区段大多时间处于类状态,一年中约有12个月处于受污染状态,遭受污染持续时间较长。夏季67月农灌期间,蔷薇河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经常在613.7mg/l,最高曾超过三类水标准1.3倍,氨氮曾高达4.9mg/l,超过三类水标准3.9倍。除农灌期间蔷薇河遭受污染影响外,近年来蔷薇河还经常发生上游来水污染,发生污染时高锰酸盐指数高于614mg/l、氨氮在15mg/l。蔷薇河沿线现有小许庄水文站、临洪水文站、海州水厂水质监测点,可以对蔷薇河水质进行监测。(1)小许庄水文站监测水质从年均值统计和变化趋势情况来看,近3年蔷薇河小

22、许庄站各项指标均值维持在类标准之间,总体变化不大,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在5.15.6mg/l之间,高锰酸盐指数基本稳定,局部月份超过类标准(7、8月份等);五日生化需氧量2005年最高,为2.3mg/L,以后逐年有所下降,20062007年均为1.6mg/L,其中2007年7月超过类标准;氨氮指标大多为类标准,仅2005年达到类标准,总体呈稳定趋势,其中2006年1月和07年3月超过 = 3 * ROMAN III类标准;总磷指标维持在类标准之间,总磷总体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9月超过类标准。(2)临洪水文站监测水质从年均值统计和变化趋势情况来看,近3年蔷薇河临洪水文站各项指标均值维持在类标准

23、之间,总体变化不大,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在6.16.4mg/l之间,高锰酸盐指数基本稳定,部分月份超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2006年最高,为3.3mg/L,以后总体有所下降,到2007年为2.2mg/L,其中部分月份超类标准;氨氮指标为类标准,总体呈稳定趋势,其中2005年及2007年7月份超 = 3 * ROMAN III类标准;总磷指标全部为类标准,总体呈稳定趋势,其中2006年1月及2007年10月超过类标准。(3)海州水厂监测水质从年均值统计和变化趋势情况来看,近3年蔷薇河海州水厂站各项指标均值维持在类标准之间,总体变化不大。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在5.66.0mg/l之间,高锰酸盐指数总体

24、基本稳定,部分月份超过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均值在2.12.6mg/l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7月超过类标准;氨氮指标年均值为类标准,总体基本稳定,其中2005年7月份及2007年7月份超过类标准;总磷指标全部为类标准,总磷总体基本稳定,其中2006年1、12月超过类标准。2、蔷薇河水污染事件及原因(1)蔷薇河水污染事件蔷薇河是江、淮水北调供给连云港市水资源的重要输水河道,是连云港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沿线100多万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蔷薇河存在着上游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连云港市个别污染企业的点污染、农田回归水的面污染等诸多污染隐患,蔷薇河水质大多时

25、间处于类状态,近几年频发水污染事件, 1998年以来蔷薇河共发生14次较大的水污染事件,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从发展态势来看,有污染频率加快、污染程度加重的趋势。蔷薇河近几年污染事件见表1.1。表1.1 近几年来蔷薇河水污染事件表序号水污染时间污染原因污染指标1(共4天)市内东金化工厂工业废水通过农田沟淮沭新河蔷薇河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21999.05东海县驼峰化工厂的有毒工业污水通过农灌渠系进入蔷薇河3(共8天)上游沂北地区引新沂王庄闸上污水灌溉,回归水经沙河支渠沭新河蔷薇河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4(共6天)上游因干旱引用沙河支渠污水农灌后回归水沭新河蔷薇河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5(共6天

26、)沿线农灌回归水影响,特别是东海县农灌回归水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6(共7天)沿线农灌回归水影响,特别是东海县农灌回归水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7(共5天)沿线农灌回归水影响,特别是东海县农灌回归水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8(共8天)沿线农灌回归水影响,特别是东海县农灌回归水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9-3.20(共30天)上游来水水质超标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超标10(共16天)沿线农灌回归水影响,特别是东海县农灌回归水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11(共7天)上游洪泽湖来水蓝藻较多导致水质偏差蓝藻污染122007.02上游地区下泄废水污染挥发酚超标132007.06农业面源污

27、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142008.02农业面源污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2)污染原因造成蔷薇河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上游来水的源污染、本市境内个别污染企业的点污染、农田回归水的面污染、输水沿线市县及众多村镇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蔷薇河底泥污染影响等。缺水及污染对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影响连云港市处于沂沭泗水系的最下游、江淮供水体系的最末端,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质差。近几年连云港市发生的缺水、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也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1、缺水事件的影响连云港市用水主要依靠外来水源,蔷薇河、通榆河送水线路长,送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

28、,上下游、工农业与城市用水矛盾突出,市区用水量得不到保证。在每年的5至6月份,水稻泡田、插秧季节,连云港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992年5月23日至7月8日,全市平均降雨仅16.7mm,为常年同期的9.0%。此时正值夏插夏种的关键时刻,是工农业用水高峰,加之苏北、皖北同时受旱,洪泽湖水源枯竭,省供给连云港市的淮水由50m3/s降至30m3/s(包括东海县),实际流量甚至低于20m3/s。造成了连云港市水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威胁电厂发电、交通航运及港口、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给连云港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0年1月1日6月13日,市区平均降雨156.8mm,淮水供给水量达到历史上最大值75m3/

29、s,由于农业在上游且用水量大,仍无法保证市区正常生产生活用水,6月13日蔷薇河水位降至1.13m,电厂、碱厂告急,双菱化工厂停产两天,给我市工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2、水污染事件的影响自1998年以来蔷薇河共发生14次较大的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也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2月和6月,连云港市蔷薇河受到两次较大污染,尤其是2月中旬,蔷薇河受到上游地区下泄废水较长时间污染,使连云港市第一次出现挥发酚超标,严重影响城市用水安全,并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7月2日至4日,受上游客水污染团影响,宿迁市沭阳县自来水厂关闭达40多小时,严重影响全县20多万人正常生活用水,省

30、市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提前关闭蔷薇河上游沭新闸,避免了蔷薇河受到污染。2008年2月蔷薇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引起市政府及连市各界的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对蔷薇河进行整治,并建设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应急水源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根据连云港市水量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本地可用水资源量、淮沭河线和通榆河线北调供水量基本能够满足连云港市的用水量要求(预测水平年2020年,保证率75%),但这只是解决了水资源量短缺的问题,并不能完全保障连云港市的用水安全。蔷薇河、通榆河送水线路长,送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上下游、工农业与城市用水矛盾突出,连云港城市用水量将得不到保证,

31、缺水、水污染仍是影响连云港市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兴建蔷薇湖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十分必要,亦十分迫切。其必要性、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是应付突发污染事故,保障城市应急用水的重要举措。由于淮沭河线、通榆河线输水线路长,都是通航河道,其水体除受船舶污染影响外,还可能受到上游地区和沿线市(区)县及众多村镇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影响,有可能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蔷薇河是连云港市的主要水源地,两条输水线路北送的水源均进入蔷薇河,受上游来水的源污染、本市境内个别污染企业的点污染、农田回归水的面污染、输水沿线市县及众多村镇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影响,蔷薇河水

32、质大多时间处于类状态,近几年频发水污染事件,遭受污染持续时间较长,从发展态势来看,有污染频次增多、污染程度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当上游来水、蔷薇河水源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可通过蔷薇湖向市区应急供水,满足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第二,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是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缓解上下游、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矛盾,保障市区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连云港是一个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本地水资源供需现状缺口约为50%,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蔷薇河调引江淮水进行补给。当前,连云港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蔷薇河、通榆河送水线路长

33、,送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上下游、工农业与城市用水矛盾突出,尤其是每年的5至6月份,水稻泡田、插秧季节,上游农业用水量大,市区用水量得不到保证。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可通过蔷薇湖向市区应急供水,缓解上下游、工农业用水矛盾,满足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第三,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是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蔷薇湖位于位于连云港主城区西侧,东站引河与蔷薇河之间,湖区周边环境状况较差,河道两岸杂草丛生,堤顶道路坑洼不平,生活及建筑垃圾时有堆放,多年来一直是城市环境卫生的死角,这与连云港城市总体环境极不协调,与连云港作

34、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极不相符。新建蔷薇湖及湖区景观工程,将水源地保护与绿化美化、景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城市滨湖风景区和沿河风光带,改善工程区周边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第四,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是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998年以来蔷薇河发生的14次水污染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市区居民正常生活,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旦蔷薇河发生更大的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甚至社会稳定。新建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在严重干旱期或用水高峰期、突发污染事故,能确保连云港市区正常生产生活1个月,有利于连云港

35、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新建蔷薇湖及湖区景观工程,打造城市滨湖风景区和沿河风光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拉动和促进城市西区发展,提升连云港市的城市品位,促进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蔷薇河防洪现状及洪涝灾害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东调南下工程,扩大新沭河泄量的同时,考虑到新沭河行洪对其两岸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同步实施沭南、沭北地区治涝工程,原水电部批复了沭南、沭北除涝规划制定的治水原则,沭南地区“拦蓄高水,分级截水,高水高排,河道泄蓄,洼地抽排,改善入海通道”。这一治水原则是沭南地区在自身排水通道被新沭河占用的情况下,分析其行洪带来的影响,结合各自区域内的地势、地形特点提出来的。目前,除富

36、安调度闸工程在建外,规划的其它工程均已建成。蔷薇河是沭南地区的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也是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屏障,蔷薇河洪涝没有独立的入海通道,需通过下游临洪河(新沭河)入海。建国初期兴建新沭河时采用 “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的方式,设计流量仅3800m3/s,历次治理包括东调南下一期工程(设计流量5000m3/s),堤距一直未变,也未扩挖泓道,水位抬高、水涨堤高。当新沭河高水位行洪时,蔷薇河基本失去自排能力,需依靠临洪东西站抽排。临洪东站设计抽水规模为300m3/s、临洪西站90 m3/s,富安调度闸建成后,蔷薇河流域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557 m3/s。目前临洪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排涝要求,致

37、使蔷薇河流域 “因洪致涝,因涝成灾”的局面频繁发生。1970年7月下旬沂沭河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三日雨量达184277.3mm,石梁河水库下泄2430m3/s,受新沭河洪水顶托和高潮位的影响,使蔷薇河的临洪闸上水位迅速上涨到5.34m,造成右堤4200m堤段漫溢并随之决口14处,决口宽度合计350m,使新浦地区和台北盐场被淹水深达1.01.5m,洪灾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1974年8月1113日沂沭泗流域平均降雨量超过300mm,石梁河水库泄洪3490m3/s,临洪闸上水位升至5.93m。同期蔷薇河流域三日降雨量也达293毫米,蔷薇河各支流水位均高出历史最高水位。造成马河、

38、沭新河等支河决口,连云港市区因上游决口才保住了安全。这次洪涝灾害造成东海县受淹农田67万亩,其中绝产20万亩,倒房5万余间,损失存粮2000万公斤,海州地区被淹菜田2000亩和倒房1300间的严重灾害。2000年8月30日大水,新沭河泄洪2492 m3/s,临洪东站开机3天多时间,抽排近2.0亿m3水,但站前水位仍然达到5.77m,临洪闸上水位达到5.84m,为了保证连云港市区的安全,蔷薇河两岸所有排涝站拉闸断电不允许向蔷薇河排水,但上游仍有瓦基等三座排涝站处决口,导致60万亩农田严重积水,持续时间达7天,绝收5万亩,粮仓进水108个,损失粮食2.2万吨,住宅进水3.2万户,直接经济损失3.7

39、5亿元。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新沭河治理采取挖河建闸方案,对下段中泓进行挖泓,确保太平庄闸下水位不抬高,与东调南下一期工程持平,即维持6.3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后,沂沭泗河洪水东调流量加大,新沭河行洪机率、流量均有所增加,对蔷薇河流域防洪排涝十分不利,下游洪涝矛盾将更加突出。防洪工程建设必要性新建蔷薇湖水库,既可以做为连云港市的应急水源,也可以通过水库滞蓄洪水,错峰、削峰,减轻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的防洪压力。其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建蔷薇湖水库,通过水库滞蓄洪水,错峰、削峰,可大大减轻了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的防洪压力。蔷薇河是沭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防洪、排

40、涝河道,是连云港市区和沿线平原洼地的防洪屏障。由于蔷薇河洪涝没有独立的入海通道,需通过下游新沭河(临洪河)入海,当新沭河行洪流量超过约800m3/s时,蔷薇河涝水就无法自排,只能依靠临洪东站抽排,而临洪东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排涝要求,致使蔷薇河流域“因洪致涝,因涝成灾”的局面频繁发生。在不扩大洪水出路、提高排洪能力的情况下,新建蔷薇湖水库,通过水库滞蓄洪水,可使蔷薇河洪峰与下游新沭河错峰,并适当削减蔷薇河洪峰,可提高蔷薇河流域防洪能力,大大减轻了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的防洪压力。第二,新建蔷薇湖补湖翻水站结合抽排涝水,可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水排涝能力,有利于连云港市的防洪安全。当新沭河

41、行洪流量超过约800m3/s时,蔷薇河涝水就无法自排,只能依靠临洪东站抽排,临洪东站设计抽水规模为300m3/s,富安调度闸建成后,蔷薇河流域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557 m3/s。目前临洪东站的排涝能力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排涝要求。新建蔷薇湖补湖翻水站在汛期可结合抽排蔷薇河涝水,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排能力,进一步保障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安全。项目建设任务供水新建蔷薇湖建设任务主要是提高连云港市区供水水质及供水保证率,在上游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向市区应急供水,在严重干旱或用水高峰期,缓解上下游、工农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矛盾,满足市区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应急供水量需满足近期城市应急供水1个月(远期条件

42、允许时通过扩建满足远期应急供水1个月),水质满足饮用水标准要求;湖区及周边景观及生态建设需满足湖区水环境保护及城市环境景观建设要求;将蔷薇湖建成居民散步休闲、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场所。防洪排涝蔷薇河是沭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是连云港市区和沿线平原洼地的防洪屏障。在蔷薇河下游新建蔷薇湖水库,汛期先通过预降水库水位,蔷薇河行洪高峰期开启进水闸达到分洪蓄洪目的,使蔷薇河洪峰与下游新沭河错峰,并适当削减蔷薇河洪峰,提高蔷薇河流域防洪能力,大大减轻蔷薇河沿线和连云港市的防洪压力。新建补湖翻水站结合蔷薇河抽水排涝,当蔷薇河受新沭河高水位行洪影响,洪涝不能自排时,开启补湖翻水站与临洪东站一起抽排蔷

43、薇河涝水,进一步提高蔷薇河流域抽水排涝能力,减轻蔷薇河流域洪涝灾害。建设条件自然地理本工程场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西侧,蔷薇河与东站引河之间,现状为村庄、农田、水塘、新海电厂粉煤灰池。地理位置分布于东经1184011900,北纬34163429之间。场地位于苏北滨海平原区,地貌类型属海积平原的海湾低平原,沉积物有明显的海相堆积特点。场地区地势平坦,平均自然地面高程3.2m左右。蔷薇湖水库工程位置及现状地貌见图2.1。水文气象工程区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冬季受北方高压南下的季风侵袭,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处于南北季风交替时期,形成四季分明,

44、干、湿、冷、暖天气多变的季风气候特征。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5.1(1961年)、最低为13(1957年),极端最低气温-18.1(1969年2月5日),最高气温为40(1959年8月20日)。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01.9mm,年降雨量最大1425.1mm(1990年),年降雨量最小531.9mm(1978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608.2mm,占全年68。连云港市区最大日降水量为1985年9月1日连云区的591.1mm。图2.1 蔷薇湖水库工程位置及现状地貌图工程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55.1mm,年平均最大蒸发

45、量为961.3mm,最小蒸发量为754.1mm,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59月)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59.0%,多年平均最大月蒸发量发生在5月份为108.5mm,最小月蒸发量发生在1月份为22.9mm。工程区属季风气候区,由于受海陆的共同作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汛期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其次为东南风。本区无霜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一般在220天左右。结冰期一般为12月至次年2月。全市年均日照时数2450小时。本区属淮河下游沂沭泗区,是梅雨和台风、气旋雨多发地域,降雨年际变化大,梅雨风带在此停留较久的年份,可形成洪涝水患,梅雨和气旋少的年份会导致久旱。河流水系及现有水利工

46、程概况新建蔷薇湖位于蔷薇河、东站引河之间,湖区周边各河段均属沂沭河水系。工程区周边主要河流水系为蔷薇河、乌龙河、鲁兰河、大浦河、新沭河,主要水利工程设施为临洪枢纽、富安调度闸。蔷薇河是沭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防洪、排涝、供水河道,发源于马陵山、踢球山,由古河、黑泥沟、黄泥河、蔷薇河组成,最后经临洪闸汇入新沭河入海,全长69.33km,流域面积1839km2,主要支流有王圩大沟、新伍河、友谊河、沭新河、民主河、马河、淮沭新河、鲁兰河和乌龙河,蔷薇河是连云港市区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乌龙河、鲁兰河位于工程区西侧,是蔷薇河的主要支流。鲁兰河流域面积309.15km2,其中圩区面积119.53km2,与蔷薇河平

47、交,其洪水经临洪闸下泄。乌龙河流域面积105.52km2,其中圩区面积71.16km2,洪水主要由临洪西闸自排闸自排,或由临洪西站抽排。大浦河为连云港市区的主要排涝河道,干河长14.9 km,流域面积122Km2,包括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大浦闸洪涝由大浦闸自排,或由大浦一站、二站抽排。新沭河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入海的主要河道,新沭河西起大官庄枢纽新沭河泄洪闸,东至临洪河口入海,江苏境内石梁河库区段长15km,石梁河水库泄洪闸至海口长44.67km,入海控制建筑物为三洋港挡潮闸。临洪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临洪西站、临洪西站自排闸、临洪闸、临洪东站、临洪东站自排闸、大浦闸、大浦一站、大浦二站等,是蔷

48、薇河、乌龙河、大浦河洪涝下泄的控制建筑物。富安调度闸在鲁兰河与蔷薇河交汇处上游约300m,该闸实现了鲁兰河高水与蔷薇河低水分排的目标,减轻了蔷薇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水文及水资源工程区域及上游现有小许庄水文站、临洪水文站等,观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流量、蒸发量、水质等,蔷薇河沿线海口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还布设了水质监测点,主要监测取水口附近水位、水质等。连云港利用淮沭河引用江淮水量沭新闸是沭新河的引江淮水口门,小许庄站位于沭新河与蔷薇河交汇处附近,根据沭新闸、小许庄站19902005年流量系列资料,沭新河向连云港多年平均供水流量为33.6m3/s,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0.6亿m3。详

49、见表2.1。表2.1 沭新闸及小许庄站引水流量及水量统计表站名多年平均流量(m3/s)多年平均水量(亿m3)6-9月份6月流量(m3/s)水量(亿m3)流量(m3/s)水量(亿m3)沭新闸33.610.649.75.265.61.7小许庄27.42.924.30.6蔷薇河水位临洪水文站位于蔷薇河下游,根据1963年2005年水位系列资料分析,非汛期多年平均水位为2.2m,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为0.68m,最低水位发生在1978年7月1日为0.47m;多年平均最高水位为4.31m,最高水位发生在1974年8月14日为5.85m。小许庄最高水位7.07m,最低水位1.20m。过境水量连云港市承受沂沭泗

50、上中游8.0万km集水面积的来水,过境水量比较丰沛,但基本为不可利用水量。全市多年平均过境水量60.48亿m,其中沂南区25.40亿m,占总量的42.0%,沂北区33.72 亿m,占55.8%,赣榆区1.36亿m,占2.2%。水资源工程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年际、年内降雨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短缺,干旱缺水现象发生频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1、当地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量连云港市年平均蒸发量855.1 mm,径流量236.7 mm,平均年径流量仅占平均年降水量的27.5%。因此,连云港市约70%年降水量消耗于蒸发。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为256.

51、9mm,水资源量为19.1亿m。全市5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98.98%左右。(2)地下水资源量连云港市浅层地下水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大类型。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在12 m。平原区孔隙水水质较差,从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矿化度从小于1g/L,逐渐增大到5g/L以上,紧邻沿海地区、因受海水渗压影响,矿化度更高;而水化学类型也从西部的重碳酸钙-钠型变化为氯钠型。山丘区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碎屑岩、片麻岩、变质岩及火成岩为主,富水性较差,但水质较好,矿化度基本都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钠型。连云港市地下水资源量为9.5亿m,其中:淡水为6.8亿m,占资源量的71.6%;咸水为2.7亿

52、m,占资源量的28.4%。地下水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约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62.9%,开采量仅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6.0%左右。(3)水资源总量根据19562000年资料分析,连云港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13亿m,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06亿m,地表、地下重复计算量为2.04亿m。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实施后水资源供需情况根据连云港疏港航道结合送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至2020年连云港市预测总需水量为39.3亿m3,本地可供水量为10.2亿m3,江淮水北调供水量29.1亿m3,其中淮沭河线26.9亿m3,通榆河线2.2亿m3。连云港不同水平年水量供需及其构成详见表2.2。表2.2 连云港不同水平年水量

53、供需及其构成表(单位:亿m)水平年保证率需水量本地可供水量江淮水北调供水量一般电力生活及其它农业合计本地水资源总回归水地下水合计淮沭河线通榆河线2005年(基准)95%2.31.52.238.444.45.65.80.712.114.71 75%2.31.52.230.536.58.02.80.711.516.83 50%2.31.52.223.729.79.51.80.71213.55 2010年95%3.52.72.935.844.95.63.20.18.928.93 75%3.52.72.928.237.37.82.00.19.924.24 50%3.52.72.921.630.79.5

54、1.00.110.619.19 2020年95%5.03.34.633.446.35.93.00.1931.84 75%5.03.34.626.439.38.02.10.110.226.90 2.2050%5.03.34.620.333.210.01.00.111.121.72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拟建蔷薇湖位于蔷薇河、东站引河之间,范围西至蔷薇河东堤、东至东站引河西堤,南至蔷薇河与东站上游引河连接处,北至310国道,现状为村庄、农田、水塘、新海电厂粉煤灰池。工程场地位于苏北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场地自然地面高程3.2m左右。蔷薇湖堤为现蔷薇河东堤、东站引河西堤,堤顶高程7.58.3m,堤顶宽度68

55、m。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查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图集,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大气降水入渗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深层地下水以接受浅层地下水的渗入补给为主。蒸发、直接排给地表水及人工开采是场地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2、含水层场地 eq oac(,A)类填土、1、1层上部存有裂隙、孔隙、孔洞,透含水,共同构成场地潜水含水层。3层砂性土以2、1、2层粘性土层为隔水顶板,1层粘性土层为隔水底板,构成第一承压水含水层。层少粘性土构成场地深部承压含水层,1、层分布为其隔水顶、底板。岩层特性1、物理力学性蔷薇湖位于蔷薇河第三工程地质段,其主要特征是下部软粘性土广泛分布,钻

56、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土层分布依次为: eq oac(,A)层(Q4ml):含少量砾的粉质粘土、粘土,土质不均,为人工堆土。1层(Q4al-pl):含少量砾的粉质粘土、重粘土,可塑,中高压缩性,力学强度较低一般。1层(Q4al-pl):含少量砾的软粘土、粉质粘土,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力学强度低。1层(Q3al-pl):粉质粘土,含砂礓,可塑,中压塑性,力学强度中等。层(Q3al-pl):全风化片麻岩,力学强度高。2、渗透性根据对堤身堆土及堤基砂性土进行现场常水头注水的试验,测得堤身堆土渗透系数k=A10-6cm/s,为弱透水性。堤基1、1、1层粘性土,室内垂直向渗透试验测得渗透系数k=A10-

57、6A10-8cm/s,极微透水;现场常水头注水试验测得1、1、2层粘性土k=A10-5A10-6cm/s,为微透水极微透水性。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华北地台鲁苏地盾南部,由太古代的一套受到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系组成基底,历经吕梁、燕山、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下元古代地槽沉积地层褶皱、变质、回返,构成地台结晶基底。吕梁运动后场地长期处于振荡升降运动中,并以上升隆起运动为主,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本区以垂直运动为主(地貌上形成阶地),构造应力以压性为主,近期地应力继续以压性为主。2、地震根据地震资料,Ms5.0级的主要地震有公元1481年3月9日涡阳6级;1525年10月2日亳州5.

58、5级;1537年5月13日灵壁5.5级,震中烈度7度;1642年10月4日盱眙5级,震中烈度6度;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震中烈度12度。此外,在宿迁、五河、定远、合肥沿该带发生过5.05.9级地震,有北强南弱的特点。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相对不利地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N:1、1、2等土层的粘粒含量均大于16,且其他层次为晚更新世(Q3)地层,

59、初判为不液化。工程地质评价蔷薇湖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区分布1层软粘土,该层土力学强度偏低,是影响堤防稳定和沉降变形的关键土层。湖区地质主要为上软粘土下粘性土的双层结构,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抗滑稳定及沉降变形,为工程地质条件差(D类)。图2.2 工程地质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2.3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表2.3 工程地质综合成果表建设规模建设规模蔷薇河是连云港市城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市区有3座水厂从蔷薇河取水,即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目前这3座水厂向市区实际供水量约18万t/d,其可供水规模均为10万t/d,总规模为30万t/d,远期规划三座水厂总供水规模将扩大至50万t/d。结合三个

60、水厂目前的供水规模、城市需水量和城市发展规划需要,近期日供水量30万t/天,远期50万t/天。新建蔷薇湖做为市区应急主要水源地,建设规模主要是依据应急供水规模确定的,需满足近期市区应急供水1个月(已发污染的最长时间),日供水量30万t/天(远期通过扩建满足日供水量50万t/天)。新建蔷薇湖正常蓄水位(即兴利的最高蓄水位)6.0m,死水位-1.0m;总库容1032万m3,死库容120万m3,兴利库容912万m3。蔷薇湖汛限水位按蔷薇河正常水位2.5m,设计洪水位按兴利的最高蓄水位6.0m,分析蔷薇湖水库的调洪库容为510万m3。建设标准新建蔷薇湖总库容1032万m3,对照防洪标准(GB 5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