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泰山记教学重点这是登泰山记教学重点,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登泰山记教学重点第1篇【 自 读 要 求 】 1.了 解 姚 鼐 及 桐 城 派 。 2.结 合 注 释 通 译 课 文 , 积 累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3.反 复 朗 读 , 整 体 理 解 , 达 到 背 诵 。 4.学 习 本 文 烘 托 、 动 静 结 合 的 写 景 方 法 。 5.积 累 一 点 古 文 化 常 识 。 【 自 读 程 序 】 1.结 合 注 释 和 教 师 的 讲 解 , 了 解 姚 鼐 及 桐 城 派 。 2.借 助 注 释 自 读 课 文 , 找 出 文 言
2、知 识 点 , 并 口 头 翻 译 课 文 。 3.用 原 文 句 子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深 入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 由 课 文 的 哪 些 句 子 可 以 推 断 出 泰 山 和 泰 山 日 观 峰 的 地 理 位 置 ? 作 者 是 如 何 从 京 城 到 泰 安 的 ? 叙 述 作 者 登 山 的 过 程 。 登 上 山 顶 后 , 作 者 按 照 由 高 到 低 的 顺 序 描 写 了 望 晚 时 的 哪 些 景 物 ? 文 章 通 过 景 物 变 化 来 写 泰 山 顶 上 的 日 出 , 分 别 写 了 哪 些 景 物 ?这 些 景 物 是 按 什 么 顺 序 排
3、 列 的 ? 作 者 还 写 了 泰 山 的 哪 些 人 文 景 观 和 自 然 景 观 ? (解 说 : 此 设 计 旨 在 训 练 学 生 的 文 言 文 自 读 能 力 , 让 学 生 在 熟 悉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理 解 字 词 的 含 义 和 用 法 。 做 思 考 题 时 强 调 字 不 离 句 , 句 不 离 篇 , 一 方 面 使 字 词 知 识 得 以 巩 固 , 一 方 面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课 文 思 路 , 初 步 扫 除 文 字 和 理 解 上 的 障 碍 。 ) 【 自 读 点 拨 】 1.姚 鼐 和 桐 城 派 姚 鼐 (1731- 1815), 字
4、姬 传 , 一 字 梦 谷 , 安 徽 桐 城 人 。 乾 隆 39年 辞 官 后 , 曾 在 江 宁 、 扬 州 等 地 书 院 讲 学 四 十 余 年 。 治 学 以 经 为 主 , 兼 及 子 、 史 、 诗 文 。 作 品 多 为 书 序 、 碑 传 之 类 。 有 以 其 室 名 命 名 的 惜 抱 轩 全 集 。 桐 城 派 是 清 代 散 文 的 主 要 流 派 , 创 始 人 是 康 熙 时 的 方 苞 。 方 苞 注 重 文 章 的 义 法 , 主 张 以 清 真 雅 正 之 文 , 载 孔 、 孟 、 程 、 朱 之 道 。 刘 大 木 魁 师 事 方 苞 , 并 发 展
5、了 他 的 理 论 , 强 调 义 理 、 书 卷 、 经 济 , 要 求 作 品 阐 发 程 朱 理 学 , 同 时 又 主 张 在 艺 术 形 式 上 模 仿 古 人 的 神 气 音 节 字 句 。 姚 鼐 是 刘 大 木 魁 的 弟 子 , 他 的 口 号 是 : 义 理 、 考 据 、 辞 章 , 三 者 不 可 偏 废 。 实 际 上 是 以 考 据 辞 章 为 手 段 来 阐 发 儒 家 的 义 理 。 因 为 上 述 三 人 都 是 安 徽 桐 城 人 , 所 以 人 们 称 他 们 为 桐 城 派 (但 后 来 的 桐 城 派 作 家 并 不 都 是 桐 城 人 )。 2.基
6、础 知 识 重 难 点 解 析 通 假 字 A.成 五 采 ( 采 通 彩 ) B.多 平 方 , 少 圜 ( 圜 通 圆 ) C.其 级 七 千 有 余 ( 有 通 又 ) 词 性 活 用 A.汶 水 西 流 济 水 东 流 (名 词 作 状 语 ) B.明 烛 天 南 (名 词 作 动 词 ) C.山 多 石 , 少 土 ; 多 平 方 , 少 圜 ; 少 杂 树 , 多 松 (形 容 词 作 动 词 ) 积 累 并 掌 握 当 余 以 及 等 一 词 多 义 现 象 。 文 言 名 量 表 示 法 文 言 文 中 名 词 与 量 词 的 位 置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 是 先 名
7、 词 后 量 词 。 如 数 十 云 一 线 在 现 代 汉 语 中 应 为 数 十 一 线 云 。 3.学 一 点 古 文 化 常 识 关 于 阴 阳 。 关 于 朔 晦 望 既 望 。 古 代 纪 年 、 月 、 日 、 时 方 法 。 4.课 文 内 容 重 难 点 把 握 全 文 分 五 段 , 第 1段 点 出 泰 山 及 日 观 峰 的 位 置 , 第 2段 写 登 山 经 过 , 第 3段 观 泰 山 日 出 , 第 4段 介 绍 泰 山 古 迹 , 第 5段 介 绍 泰 山 冬 季 景 色 。 其 中 , 第 2段 和 第 3段 为 课 文 重 点 。 第 2段 写 登 山 经
8、 过 , 可 分 为 三 个 层 次 : 一 是 由 北 京 到 泰 安 , 二 同 从 山 麓 到 山 顶 , 三 是 到 山 顶 以 后 所 见 到 的 景 物 。 第 3段 是 全 文 重 点 中 的 重 点 , 也 是 写 得 最 精 彩 的 部 分 。 作 者 按 时 间 顺 序 依 次 写 了 待 日 出 、 日 将 出 、 日 正 出 和 日 出 后 的 情 景 , 以 云 天 、 东 海 和 群 峰 为 陪 衬 , 表 现 了 泰 山 日 出 的 万 千 气 象 。 写 等 日 出 , 着 意 写 了 当 时 的 环 境 和 氛 围 , 以 大 风 扬 积 雪 击 面 形 容
9、风 力 的 强 劲 , 以 足 下 皆 云 漫 显 示 日 观 亭 高 耸 于 云 天 之 上 。 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中 等 待 日 出 , 内 心 自 然 是 充 满 豪 情 。 写 日 将 出 , 则 集 中 表 现 东 方 天 际 的 变 化 , 最 初 是 被 白 雪 覆 盖 的 山 峦 微 微 显 露 出 来 , 接 着 天 际 出 现 了 一 条 异 色 云 带 , 一 转 眼 又 变 成 了 五 彩 斑 斓 的 云 霞 。 这 一 层 全 是 写 景 之 笔 , 但 从 稍 见 须 臾 这 两 个 词 语 也 可 以 看 出 作 者 全 神 贯 注 进 行 观 察 的 情
10、状 。 写 日 出 , 只 有 两 句 , 但 下 有 红 光 动 摇 承 之 却 是 泰 山 日 出 的 特 有 景 象 。 最 后 写 日 出 后 日 观 亭 以 西 诸 峰 的 绛 皓 驳 色 , 另 有 一 番 妖 娆 之 态 , 又 用 一 个 拟 人 化 的 比 喻 若 偻 来 烘 托 日 观 峰 凌 空 俯 瞰 群 峰 的 雄 姿 。 5.表 现 手 法 抓 住 景 物 特 征 从 旁 烘 托 本 文 写 景 状 物 主 要 采 取 抓 住 景 物 特 征 从 旁 烘 托 的 写 法 。 例 如 写 泰 山 的 高 峻 , 先 用 其 级 七 千 有 余 暗 暗 点 出 , 然
11、后 借 人 在 山 顶 俯 视 所 见 半 山 居 雾 的 形 象 和 人 在 日 观 亭 时 足 下 皆 云 漫 的 图 景 来 进 行 烘 托 。 又 如 写 雪 , 除 冰 雪 雪 与 人 膝 齐 等 正 面 描 写 外 , 又 以 明 烛 天 南 白 若 绛 皓 驳 色 等 来 从 旁 烘 托 。 作 者 是 在 严 寒 中 登 山 的 , 而 文 中 不 着 一 个 寒 字 , 但 从 大 风 扬 积 雪 击 面 冰 雪 , 无 瀑 水 , 无 鸟 兽 迹 等 句 中 都 可 以 想 见 气 候 的 严 寒 。 动 静 结 合 动 静 结 合 是 本 文 写 景 的 又 一 特 色
12、。 如 及 既 上 , 苍 山 负 雪 , 明 烛 天 南 , 望 晚 日 照 城 廓 , 汶 水 、 徂 徕 如 画 , 而 半 山 居 雾 若 带 然 。 皑 皑 白 雪 , 覆 盖 青 山 , 银 色 雪 光 , 映 亮 南 天 , 本 是 一 片 静 景 , 但 作 者 用 拟 人 化 的 负 与 用 如 动 词 的 烛 , 将 静 寂 的 远 景 变 为 一 幅 视 野 开 阔 、 气 势 宏 大 的 动 景 , 让 人 一 洗 寒 冬 游 客 寥 落 的 孤 寂 之 感 , 平 添 阳 春 盎 然 之 意 。 汶 水 河 一 息 不 停 、 徂 徕 城 辞 旧 迎 新 , 作 者
13、如 画 一 笔 , 又 将 动 景 绘 为 一 帧 静 态 水 墨 。 半 山 居 雾 若 带 然 更 是 化 动 为 静 的 神 妙 之 笔 , 缕 缕 云 雾 , 时 聚 时 离 , 飘 浮 不 定 ; 作 者 仅 以 带 绘 形 , 居 字 描 态 , 半 山 定 位 , 以 静 写 动 , 寥 寥 数 语 , 将 画 面 开 阔 、 气 象 万 千 的 丽 色 风 光 展 现 给 读 者 , 让 人 怦 然 心 动 , 登 临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的 豪 情 , 超 乎 俗 众 的 意 境 悠 然 于 笔 外 。 叙 事 简 练 , 语 言 形 象登泰山记教学重点第2篇教学
14、目标:一、领会泰山的地理特点和时令特点,学习本文行文描景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二、体会形象优美简练的语言特色,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教学重难点:领会景物特征,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冬季泰山特征一、导语激趣(媒体展示“五岳独尊”为背景的课题)导语: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 ,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15、山小”的妙悟 ,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
16、“桐城三祖” ,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主要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小结:文章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登山和观景,作者通过所感所见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风雪中的泰山特点。2.再读课文。
17、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思考:本文从登山到观景一共有几天的游程?明确:两天。依据一:运用天干地支和书下注解推出丁未和戊申两天的具体日期。依据二:第三段中游者登上山顶后所观之景是“晚日照城郭”,而第四段中写“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由此可推出他们在山顶宿了一晚,而且极有兴致。登山路线如何?(展示登山线路)明确:有两条。一条是作者与友人从泰安南麓登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45里);一条是古人登山路径既从泰安东谷天门(山巅)四、具体研读分析第二段1.请一生读,师生评价。2.此段泰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明确:首先,泰山是古老而险峻的。依据是:第一,作者不畏风雪不远万里不放弃机会,可见倾慕泰山已久
18、,足见泰山的魅力;第二,既然泰山上有石级,有郦道元、古人、世人的记述传闻,沿途有名胜就知其古老闻名了;第三,山路上“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更是令人胆颤心惊;其次,泰山是雄奇高远的。石级“七千有余”已显其高,全程45里,其远不言而喻;山顶上落日、白雪、青山、流水、城郭,尽收眼底,好一幅绚丽壮观的夕照图,怎不神奇?赏读第三段1.大家放开声音读,老师巡视。2.泰山日出景象,提问:泰山日出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明确:泰山日出场面壮阔宏大,景象变化多姿,绚烂多彩;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雄伟壮丽的奇景。(学生回答后展示日出经过)待日出五鼓,与子颖坐
19、日观亭待日出。(主观心情:满怀逸兴,心情急切盼日出)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自亭东足下皆云漫。(四周迷蒙为日出作铺垫)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聚焦云色变幻)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兼绘日色云状)日已出西峰“降皓驳色”“而皆若偻”(掉转镜头扫描承照阳光的山色山形)小结过渡:此段景物描绘极有层次性,手法高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生动有趣,给人以想象的依托。文章写到此,泰山的详景应该已经见到了,那么文章最后两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分析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后放映泰山雪景,从图中进一步体会泰山冬景特点)从行文看,最后两个自然段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略写。这些静物
20、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看见而且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作者略写。但作者略写这些仍让其发挥了作用:写人文景观突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风雪中不在道旁的石刻“皆不及往”,交代了冬季泰山的安静险峻,也给游者留下了一丝遗憾。从写法上看它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行程有始有终,文章脉络清晰。补写将泰山的特点进一步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不显罗嗦。第五段写自然景观更见作者功力。这一段完美地写出了冬季泰山的特征,这段写景补充让人对冬天泰山的了解更全面。先看三多三少:石与土,石头较之于土坚硬,显得刚劲有力,多石少土,突出了泰山的阳刚之气;平方意为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而圜则显得柔和流畅,少了伟丈夫的气概,多平方少圜,泰
21、山雄伟之势自出;杂树给人零乱之感,松却傲霜斗雪,令人钦佩,风雪中那生长在石头罅隙里的松树,屹立在泰山之巅更显得庄严肃穆,泰山也因此平添十分魅力。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给了泰山一种晶莹凝固静穆的美;“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则写出了大雪中泰山的人迹罕至和安静神秘。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此段并非只为体现桐城派的考据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不可缺少。总结过渡:冬天泰山作者登上去了,雪后天晴的泰山、积雪后的泰山日出和积雪中的泰山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也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是多余的?分析第一自然段(展示泰山地理)明确: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
22、”“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的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总结:本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用笔巧妙,貌似闲笔却无一处闲笔;详写处浓墨重彩生动形象,略写处一笔带过却又紧扣事物特征,这是本文的写作艺术之一章法严明剪裁得当。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领会本文语言特色,掌握基础知识导语:这篇山水游记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色,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23、(放映与文中有关的泰山景观)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巧妙而严谨的行文已有所见识,而有人说登泰山记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优秀散文,达到了晶莹澄澈明润无暇的境界 。那么你的观点呢?一、请说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作赏析句子:“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一长段复杂的旅途生活。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四个动词用得更是形象传神:风雪言“乘”,好像作者驾驭风雪,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而且准确生动,富于变化,写出了作者千里迢迢赶来登山的迫切心
24、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用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有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用语新颖、传神,形象、生动。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设喻形象。“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气息;“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
25、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烘托出日观峰的雄伟气势凌驾于群峰之上。段落:山顶所观极有层次由上而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从远到近“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日出过程描绘按时间顺序极有层次(略讲)二、总结写法特点: 1.写景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传神 小结: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登泰山记教学重点第3篇教学目的:1、理
26、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3、辨别通假字:采、圜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二、介绍作者、作品。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
27、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一、补充注音:汶(wen)水 南麓(lu)石磴(deng)山颠(dian)徂(cu)徕(lai)岱(dai)祠行(xing)宫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二、补充释字泰山之阳阳
28、: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半山居雾居:停留。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绛皓驳色驳:杂,错杂。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僻不当道者僻:偏僻。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三、理清课文结构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周围山川形势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山顶所见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日出时形、色、光日出后色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古迹介绍泰山自然景观四、说明游踪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
29、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二、精彩片段分析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明确:(板书)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再写:山麓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日出前:大
30、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色彩点染绚丽壮美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明确:(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
3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三、写作特点讨论、交流、举例分析。明确: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归纳总结;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
32、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四、布置作业1、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2、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登泰山记教学重点第4篇【目标要求】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重难点】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教学环节】一、导入。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
33、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二、学生朗读全文。三、教师总体分析本文构思。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摹了四幅气韵俱佳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泰山地势图雪后登山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物图。四、重点欣赏文中第三段“泰山日出”片断。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相应的景物,填出黑板上的表格。【教师板书】时间景物特征描写角度艺术手法及效果五鼓寒风呼啸积雪击面云雾弥漫近/动景侧面烘托为日出蓄势稍见山白若樗蒱云一线异色远/静景烘托蓄势须臾云雾幻成五采远/动景烘托蓄势日上日正赤刀丹红光下承之远/动景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回视绛皓驳色山皆若偻远/静景色彩/情态侧面烘托拓展意境2、问题讨论:1)本段重点是写日出,可作者没有直接入题,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出售旧养牛棚合同范本
- 2024年代耕代种协议书模板范本
- 《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5.4中餐宴会服务单元练习卷(解析版)
- 华西护理管理
- 2024年超高压电缆连接件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迷你榨汁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放射性核素遥控后装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3年掺铊碘化铯闪烁晶体(CSL(TL))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郑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
- 安全工器具试验标准及周期表
- 简单交通事故图解快速处理PPT课件
- 外包开发人员月度绩效考核表
-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
- 家长会邀请函模板
- 小儿腹股沟疝详解PPT课件
- 造林技术规程
- 急性阑尾炎.PPT.ppt完整版
- 杭州嘉隆组合式干燥机说明书
- 孙子兵法与兵家智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