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罪魁祸首!单质硫的图片一.硫1.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化合态:2.物理性质: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芒硝(Na2SO4.10H2O)黄色晶体,俗称硫黄,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 酒精,易溶于CS2 ,易升华.硫化物:硫酸盐:一. 硫3.化学性质: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Fe=FeS 2Cu+S=Cu2SS+O2=SO2 点燃4.用途:黑火药、制硫酸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SO2的产生: (一)、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2、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即1:40). 点燃S + O2 = SO2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二)、 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3、化学性质(1) SO2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化合生成H2SO3: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特点a、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同时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c、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SO2 + H2O逆反应H2SO3正反应 c、反应
3、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b、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问题讨论 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H2 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CO2 + H2OH2CO3Cl2 + H2OHCl + HClO酸性:H2SO3醋酸 H2CO3(弱酸)亚硫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 SO2 + Ca(OH)2 CaSO3 + H2O (2)SO2与碱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 H2O1.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 + Na2O= Na2SO3 (亚硫酸钠) SO2 + CaO= CaSO3 (亚硫酸钙) C
4、aSO3 + SO2 +H2O Ca(HSO3 ) 2Na2 SO3 + SO2 + H2O = 2NaHSO3(1)SO2与水反应实验室制取SO2,可选择用碱液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Ca(OH ) 2+ 2SO2 Ca(HSO3 ) 2NaOH + SO2 = NaHSO3SO2不足SO2足量SO2不足SO2足量SO2 + NaHCO3 = NaHSO3 +CO2饱和的NaHCO3溶液怎样除去CO2中的SO2?Na2CO3溶液可不可以?不行,因为它们都能与Na2CO3反应。(4)与盐溶液反应SO2 + Na2CO3 = Na2SO3 + CO2强酸制弱酸S S S(SO2) S-2 0 +
5、4 +62.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1.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SO2 + 2 H2S = 3 S + 2 H2O可被Cl2(Br2、I2)、O2、KMnO4(H+)、HNO3、Fe3+、Na2O2等许多氧化剂氧化。所以:SO2能使氯水(黄绿色)、溴水(橙色)和酸性KMnO4溶液(紫红)褪色。5SO2 + 2KMnO4 + 2 H2O = 2H2SO4 + K2SO4 + 2MnSO4思考:如何除去CO2中的SO2?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2SO2 + O2 2SO3催化剂通过K
6、MnO4溶液或FeCl3溶液。 科学探究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往装有SO2溶液的试管内滴入2-3滴品红溶液,然后振动试管。把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加热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变回红色SO2有漂白作用被SO2漂白不稳定,容易变回原来的颜色 这是检验SO2的方法之一.视频3.SO2的漂白性2.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1.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原理: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直接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质:化合作用程度:暂时性,加热可复原范围: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物质活性炭潮湿氯气臭氧过氧化钠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变化吸附色素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化合漂白)物理永久的暂时的化学变化资料
7、:几种物质漂白性比较将大多数有色的物质氧化为稳定的无色物质(氧化漂白)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品红试纸干燥:用浓H2SO4或P2O5固体4、实验室制法Na2SO3(固)+H2SO4(70%)=Na2SO4+SO2 +H2O 实验室制备SO2的硫酸是用浓的还是稀的?提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浓硫酸SO3 + H2O = H2SO4 (放出大量热)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 草编制品等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制造硫酸:二氧化硫的用途SO3 :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 都比较低。
8、因此SO3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不能用22.4L/mol进行计算。SO3+CaO=CaSO4 SO3+Ca(OH)2=CaSO4+H2O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32NaHSO3Na2SO42SO2H2O(除去SO2中混有的SO3气体)2SO2 + O2 2SO3催化剂氯水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则1molSO2通入含1molCl2的氯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作用加强吗?不会,SO2+ Cl2+ 2H2O = H2SO4+ 2HCl为什么银耳经过二氧化硫的熏蒸会变白呢? 2.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SO2作还原剂的是ASO2+NaOH=NaHSO3B2H2O+SO2+Fe2(SO4)3=2H2SO4+2Fe
9、SO4CSO2+2H2S=3S+2H2ODCl2+SO2+2H2O=2HCl+H2SO4 3.如何除去下列气体的杂质气体?(括号内为杂质) Cl2(HCl): SO2(HCl):CO2(HCl):CO2 (SO2):B D通人饱和食盐水通人饱和NaHSO3溶液通人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HCO3液 溶液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SO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SO3;B. 在标准状况下, SO3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升;C. SO2 与SO3都能与水剧烈反应;D. SO2可用于漂白纸浆, SO3不能。D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 (1:1) 一起漂白潮湿的有色布条,可观察到的
10、现象( )A. 颜色不褪B. 颜色立即褪去,加热后又恢复 C. 颜色立即褪去 D. 颜色褪去,加热颜色不复现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A4.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CO2 的方法是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闻气味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CaCl2溶液中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石蕊变红SO2有刺激性气味,而CO2没有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都不能使CaCl2变浑浊还有别的鉴定二者方法吗?品红溶液、Br2水、H2S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2 B.HCl C.SO2 D.CO2下列气体能用NaOH干
11、燥的是( )A.NH3 B.SO2 C.Cl2 D.CO2 C A二、NO、NO2N的氧化物的种类 N2O、NO、N2O3、NO2、N2O4、N2O5六种, 它们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 (1)NO、NO2物理性质:NO: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液化的气体+1 +2 +3 +4 +4 +5放电或高温N2+O2 = 2NO 2NO+O2 =2NO2 NO2: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化学性质NO:不溶于水,易被O2氧化为NO23NO2+H2O =2HNO3+NO科学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对工业制硝酸有何启示
12、? 4NO2+2H2O +O2=4HNO3二者比值:1:24NO+2H2O +3O2=2HNO3通入适量的氧气,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护环境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有何现象?红棕色逐渐消失,试管水位上升到2/3处NO2: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实验室制备NO: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2NO2(红棕色) = N2O4 (无色)NONO2色态毒性与水反应与O2反应与水、O2其它反应 制法收集尾气处理无色气体红棕色气体有毒有毒3NO2 + H2O = 2
13、HNO3 + NO 不反应不反应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3Cu+8HNO3(稀)=Cu(NO3)2+NO+H2O Cu+4HNO3(浓)= Cu(NO3)2+2NO2+H2O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NO+NO2+2NaOH=2NaNO2+H2O2NO + O2 = 2NO22NO2 N2O4 (无色气体)煤的燃烧石油的燃烧使用硝酸的工厂汽车排放的废气危害人体毁坏树叶腐蚀金属损坏橡胶NO 与血红蛋白 作用NO2 引起气管炎、肺气肿黄色(褐色)烟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大步前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某些工
14、厂排出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严重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某些地区雨水酸性严重超标,形成酸雨。 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酸雨一词,引起全世界关注。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多亩松树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SOx、NOx的来源:石油和煤等燃料燃烧的 产物、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2)危害:a、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 疾病,严重时致死 b、形成酸雨(PH5.6),破坏生态环境(3)防治措施:a、工业废气必须回收处理 b、机动车尾气必须符合排放标准 c、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管理。思考? 煤中含有S,
15、燃烧时会产生SO2排放到空气中去污染空气,请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合理方案来减少煤燃烧时SO2的排放量,并写出有关方程式? SO2 + Ca(OH)2 = CaSO3 + H2O 2CaSO3 + O2 =2 CaSO4 往煤中加石灰Ca(OH)2,煤燃烧产生的SO2和石灰产生反应生成CaSO3, CaSO3再被氧化成CaSO4,从而减少了SO2排放量,主要反应为:方案!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1.NO2(或和NO、N2混合)气体溶于水练习:某盛满NO2气体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待液面不再上升后,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35毫升,试计算原NO2气体的体积。3NO2 + H2O = 2HNO3 + NO
16、105毫升1.NO2(或和NO、N2混合)气体溶于水例题2:某烧瓶中盛满NO2和N2混合气(两者体积比3:1),现将烧瓶倒立于水槽中,待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成分是什么?体积比为多少?NO和N2 1:11.NO2(或和NO、N2混合)气体溶于水练习:某烧瓶中盛满NO2和NO混合气(两者体积比3:2),现将烧瓶倒立于水槽中,待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剩余气体与原混合气的体积比为多少?NO 3:52.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分析反应原理:3NO2 + H2O = 2HNO3 + NO2NO + O2 = 2NO2总反应式:4NO2 + O2 + 2H2O = 4HNO3结论:V(NO2
17、):V(O2)=4:1 恰好反应,无气体剩余V(NO2):V(O2)4:1 NO2过量,NO剩余2.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例题1:将4体积NO2和2体积O2充分混合于某烧瓶中,然后倒立于水槽中,待液面不再变化,剩余气体是什么?体积是多少?O2 1体积练习:将7体积NO2和1体积O2充分混合于某烧瓶中,然后倒立于水槽中,待液面不再变化,剩余气体是什么?体积是多少?NO 1体积3.NO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分析反应原理: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总反应式:4NO + 3O2 + 2H2O = 4HNO3结论:V(NO):V(O2)=4:3 恰好反应,无气体剩余V(NO):V(O2)4:3 NO过量,NO剩余3.NO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练习: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NO和N02,N02和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报箱委托加工合同
- 文化艺术品交易及拍卖合同
- 危险品车辆运输合同
- 挤塑板购销合同十
- 养老协议和养老合同
- 外架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店铺买卖合同与店铺买卖合同
-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 定向就业协议合同
- 幼儿园保育员聘用合同
-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JJF 1253-2010带表卡规校准规范
- GB/T 7306.2-2000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
- 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 GB/T 27867-2011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 PMP项目管理培训-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云南省高中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
- 28珍爱生命 课件(共34张ppt) 心理健康
-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小学生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