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评讲:择一事-课件(35张PPT)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评讲:择一事-课件(35张PPT)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评讲:择一事-课件(35张PPT)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评讲:择一事-课件(35张PPT)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评讲:择一事-课件(3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于近期播出。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

2、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内容,第二部分是任务内容。 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每人选择自己最钟情的洞窟进行研究,说明干事业需要与兴趣相结合,这一洞窟,是研究的成果,也是人生坚持、热爱、忠诚于事业的结果;“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说明敦煌研究取得成果与其传统密切相关,引导考生思考成功与兴趣、热情的关系。 第二个事例是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一生钻研,一生研究,最终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第三

3、个事例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与前两个事例的共通之处就是坚持、热爱,一辈子做一件事,靠着兴趣,靠着热爱之心,靠着坚持的毅力,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材料的核心极为明显,倡导人们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长期坚持下去。写作角度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做法,新时代的青年也应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持续的学习、实践和积累是关键。时代进步发展,技术更迭迅速,每个人都应该在选定的道路上不断“充电”,持续释放能量,为社会创造价值。可以举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做法

4、,新时代的青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现实。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职业应运而生,也有旧的职业消失。当代青年要做的是广泛涉猎来应对迅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出现的新兴职业。可以举“斜杠青年”和一些老字号开发“跨界”产品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任务1.背景任务: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不要放慢自己的脚步,择一事,终一生。2.身份定位:新时代的青年。3.具体写作任务: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要求考生必须表明立场,说出赞成或者反对的理由。4.格式任务:发言稿,考生需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并有代入感。立意1.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2.术业专攻,一事一生。3.社会发展日

5、新月异,时代青年应不断调整职业方向。4.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青年应用“斜杠”来增值。5.沧海桑田,自守明月。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以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中敦煌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一人一窟,终其一生的事迹作为真实写作情境。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又列举两例:63岁的阿木爷爷,仅凭一双巧手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这是考生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落点在新时代青年对“择一事,终一生”这种人生选择的认识和评价上。考生写作时要围绕“择一事,终一生”来论述,不

6、能另起炉灶。2.典型任务的限制。“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考生应结合材料明确地回答这一任务;材料第二段“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又叠加了一重情境的限制,考生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来写作;考生身份为“新时代的青年”,“班会上的发言稿”更提示考生身份为青年学生,写作对象为同班同学。考生若脱离任务大谈执着专注、毅力恒心、坚守所爱、工匠精神等话题,最多算基本符合题意。3.价值判断的限制。敦煌研究者、阿木爷爷、故宫的文物修复师等人选择自己的事业并坚守一生,收获丰硕的果实。他们身上体现的专注精神、敬业态度都是新时代青年需要学习的内容,考生必须认同,不可持怀疑态度,即使不赞成“择一事,

7、终一生”的人生抉择,也只可优中选优、比较权衡,不能抨击批判。终于一生的事业(7班)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终于一生的事业。敦煌研究者终其一生都以研究莫窟为事业。一人一窟,将一生热情都投射在洞窟中。择一事,终一生也是他们的传统,为他们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我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奋献一生事业,将所有热情投于当中而更值得做的事了。 分论点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事实论据:袁隆平杂交水稻 分论点为一生的事业做奋斗,而献出所有的热情 。事实论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金科 分论点做到择一事终一生,也需要我们找到热爱

8、的事业,并不断地坚持。终于一生的事业(7班)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终于一生的事业。敦煌研究者终其一生都以研究莫窟为事业。一人一窟,将一生热情都投射在洞窟中。择一事,终一生也是他们的传统,为他们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我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奋献一生事业,将所有热情投于当中而更值得做的事了。终于一生的事业(7班)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终于一生的事业。敦煌研究者终其一生都以研究莫窟为事业。一人一窟,将一生热情都投射在洞窟中。择一事,终一生也是他们的传统,这种为事业奋斗一生的热情,是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我赞成择一事,终一

9、生的信念。因为热情地投入挚爱的事业之中,是一生最值得奋斗的事了。修改版:好的开头沧海桑田,自守明月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沧海桑田,自守明月”。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无论何时都有无数个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向我们讲述了在万千诱惑中,一世一生一人一窟的浪漫情怀。纵沧海桑田,我自守心中明月(中心论点) 。择一事,忠一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择一事,忠一生。 你可知道流水,它一旦选择方向,便只顾迎难而进,无悔改之意;你可知道跑道上的运动员,选定的赛道,只顾奋力前进,决不停下。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要走的大路,那你一生可做的事情

10、,便成了千千万万条小径、分支路。而你可以走的,达到你目的地的,仅是一条:择一事,忠一生(中心论点)。好的开头 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分论点)。事实论据:袁隆平杂交水稻 为一生的事业做奋斗,而献出所有的热情(分论点) 。事实论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金科 做到择一事终一生,也需要我们找到热爱的事业,并不断地坚持(分论点) 。修改版: 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分论点)。事实论据:袁隆平杂交水稻 择一事,将毕生心血与爱注入事业,静待花开,守护心中的明月。 (分论点) 。事实论据:经历过贫病交加,饱尝人情冷暖,即便在对知识分子最严苛的岁月里,

11、90岁高龄的王智量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挚爱翻译。 当多元化新潮涌来,我们要抵住诱惑,聆听内心的选择,做一个“终一生”坚守者。 (分论点) 。事实论据:北大女孩钟芳蓉已给出了她的选择,滤去外界的劝告与评议,放弃高薪热门职业而选择考古,她诠释了热爱与坚守。 (7班)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分论点)。几十年的专注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能出现人生奇迹。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就学习木匠手艺,现在他能把一块寻常木头打造成精巧的工艺品,这些成果都是离不开他十几的坚持,所以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时,并为之奉献一生,你也能创造属于你的奇迹。水稻杂交的研究者袁隆平也是如此,因为他选择一生奉献于

12、水稻的研究,最终研究出超级水稻,解决了中国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事实论据),如果没有他的投于一生的研究,就不可能会发明出超级水稻解决中国十亿人亿人口的吃饭难题,他创造出了奇迹。这些奇迹都是他花费半生的研究所获取的(分析论证)。所以,择一事,终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293字) 。优点:观点明确,例证法缺点:“观点论据结论”格局,分析论证不够深刻存在问题分析空洞,先是讲述论据,然后直接得出结论,缺乏分析说理的具体过程,论据的讲述是叙事性的,如果不跟分析说理结合起来,不仅论述无力,而且文体特征也不鲜明。 (8班)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人一生中的宝藏(分论点)。其实关于自己想要

13、的,我们就要去争取,而不是留在原地,遥望远边的那一束光,却不肯努力争取。我们知道有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王智量,90岁高龄的翻译家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为了买书忍受过许多羞辱和痛苦,因为热爱,他坚持了下来,并完成了一生中最热爱的事情(论据)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选择一件热爱的事情,并且坚持不懈走下去,我们的人生该会有多么美好的时光啊(185字) 。优点:观点明确,例证法缺点:“观点论据结论”格局,缺少分析论证【学习目标】1、在说理性文章中掌握分析论证方法分析论据,学会讲“理”。2、先叙后议法 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

14、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观点论据”格局的弊端 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第一种方法:先叙后议法 我们把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先叙后议法,即上文简括一个或一类人物的相关事迹,下文对这一个或这类事例进行分析,相互对应。从表达方式上看,上文叙述,下文议论。 叙述事例时,要用简洁的语句,扣住论点的关键性词语,整体地概括某人某事,切忌详细的介绍人物及其经历。一个事例不超过50字。 议论语句要贴近材料的中心事件

15、,扣合论点,具体操作为: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心事件与论点的关键性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就可达到圆融无缝,观点态度又合乎逻辑事理。分析论据最好有100-150字。 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分论点)。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反复研究、试验,把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五倍多,解决了中国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54字,事实论据)。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杂交水稻研究,这位真正的耕耘者屡战屡败,迷茫、伤痛、讥讽、恶意不断萦绕,对于重重挑战,他没有轻言放弃,终让中国人远离饥饿。高山仰止,小小一粒米的成功与进步凝聚了袁老一生的选择与坚守。这正是“择一事,终一生,水滴穿石”的真实写照(1

16、22字,先叙后议法)。择一事,终一生,从青丝到白发,袁隆平用一生的光阴,攻破了中国“吃饭难”的问题(243字) 。 (7班)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只做这一件事,水滴也能穿石(分论点)。几十年的专注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能出现人生奇迹。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就学习木匠手艺,现在他能把一块寻常木头打造成精巧的工艺品,这些成果都是离不开他十几的坚持,所以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时,并为之奉献一生,你也能创造属于你的奇迹。水稻杂交的研究者袁隆平也是如此,因为他选择一生奉献于水稻的研究,最终研究出超级水稻,解决了中国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事实论据),如果没有他的投于一生的研究,就不可能会发明出超级水稻解决中国

17、十亿人亿人口的吃饭难题,他创造出了奇迹。这些奇迹都是他花费半生的研究所获取的(分析论证)。所以,择一事,终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293字) 。 (8班)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是青年人们人生中的宝藏(分论点)。其实关于自己想要的,我们就要去争取,而不是留在原地,遥望远边的那一束光,却不肯努力争取。我们知道有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王智星,90岁高龄的翻译家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为了买书忍受过许多羞辱和痛苦,因为热爱,他坚持了下来,并完成了一生中最热爱的事情(论据)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选择一件热爱的事情,并且坚持不懈走下去,我们的人生该会有多么美好的时光啊(185字) 。 选择自己热爱

18、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是青年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分论点)。经历过贫病交加,饱尝人情冷暖,即便在对知识分子最严苛的岁月里,90岁高龄的王智量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挚爱翻译(54字,论据) 。翻译是他苦难的源头,翻译也是他快乐的源头。在六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30多部译著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让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感受到了文字的光芒。(例后分析法) 。因为热爱翻译,因为专注于翻译,王智量始终追随着那束光,心无旁骛地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坚持,终获得内心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228字) 。学以致用:请同学们再拟一个分论点人物情牵汉字的王宁故事1936年出生的王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

19、字学家。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年过八十,她依然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对汉字的热爱与敬畏,是王宁教授毕生的追求(分论点)。自从大学就读中文系,与汉字研究结缘,在六十载岁月里,她与汉语言文字学始终没有分开(40字)。的确,有了一份敬畏心,才能把挚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每当王宁教授遇到他人对汉字的误解或错用时,她都耐心讲解汉字的历史流变和审美特点,希望人们“重新拾回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这份热爱与敬畏还在于,王宁始终秉持跟上时代的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借助

20、计算机等手段,让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接轨,让现代人都能领悟中国语言文字中真正的意蕴,这样才能真心热爱并敬畏文字,传统文化也才更容易走向现代、葆有生机。对于汉字,王宁教授始终敬畏并热忱地从事了一辈子研究,本身就令人崇敬(先叙后议法,232字)。对于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保持一颗敬畏心,也一定能翻越一座座高山,看到最美的风景。 (事实论证,336字)学以致用:请同学们再拟一个分论点人物樊锦诗、许渊冲、王津故事五十多年来,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坚持改革创新,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

21、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曾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如今99岁高龄的他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王津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修复师,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2017年因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走红,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故宫男神”。16岁初中毕业后,王津接替爷爷的工作,来到故宫,在钟表修复室里转了一圈后就开始了他的“钟表人生”,如今已从事钟表修复工作43年。 有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取得非凡成就(分论点)。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

22、诗、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故宫男神”的王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76字)。在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上,“敦煌女儿”樊锦诗半个世纪守望千年莫高,重现丝路文明华彩;“翻译泰斗”许渊冲毕生翻译古今诗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宫男神”王津四十三年修复古钟表,让钟表重绽光彩。他们标绘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为后浪们树立了“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榜样(先叙后议法,137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忠实于热爱的事业,书写了不平凡的成功!(事实论证,277字)议论文行文结构开头:引材+评材+态度观点(150字)正文:结尾:总结全文论点,切忌重复文字,大概100

23、字论点:为什么(200字)论点:为什么(200字)论点:怎么做(200字)或:论点:为什么(300字)论点:怎么做(300字)择一事,忠一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择一事,忠一生。 你可知道流水,它一旦选择方向,便只顾迎难而进,无悔改之意;你可知道跑道上的运动员,选定的赛道,只顾奋力前进,决不停下。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要走的大路,那你一生可做的事情,便成了千千万万条小径、分支路。而你可以走的,达到你目的地的,仅是一条:择一事,忠一生(中心论点)。 走好一条路不容易,正如做好一件事。可有人却会说:“一件事情做一生,再喜爱也会厌倦。”可是,对历史中的司马迁来说,他定是不支

24、持这种说法的。专注于记载历史之事,身心俱疲,历经无数形与神上的煎熬,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巨著史记。如此坚毅,怎会是与“喜爱”还是“厌恶”相提并论?他钻出了一条人生路,实现了人生的厚度。范文 择一事,终其一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不怕吃苦、肯钻研的精神。“洗尽浮华独匠心”,工匠精神正是对中国人静心、耐心、专心的一种诠释。选择了工匠,便要怀着负责任的心怀去研究它。不仅如此,郎平和她的女排团队对女排精神的延续,不仅让人看到了团结精神,更让人们发现了她们身上弥足可贵的精神:专一与坚持,这也是她们在排球运动比赛中连连夺冠的核心精神。 若没有这些人对他们所处领域的潜心挖掘,没有抱着对他们所处领域的创根问底,没

25、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如何终其一生? 择一事,忠其一生。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忠心。忠心是一种长久、坚持的信念与热爱。近日,央视推荐的一名自媒体人,让人明白了,何为忠心,何为热爱。李子柒通过记录下自己在家乡与奶奶生活的场景,为人们拍摄了农家人春种秋收,柴米油盐的朴素生活。古代农家妇女的穿着,一碗、一菜,一食,把人们带回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 李子柒的每一个视频,都要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选取题材。一做,就是几年,甚至十年。她认为这便是她的热爱人生的方式。忠于此,便终于此。传统文化在她的传播下,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甚至产生国际影响力。 有句话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无论

26、是谁,无论在哪个领域,他们追求的远方,何尝不是做好那么一件事呢? 择其一事,忠其一生,终于一生,属于自己的成就,也必将到来。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沧海桑田,自守明月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沧海桑田,自守明月”。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无论何时都有无数个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向我们讲述了在万千诱惑中,一世一生一人一窟的浪漫情怀。纵沧海桑田,我自守心中明月(中心论点) 。范文 择一事,将毕生心血与爱注入事业,静待花开,守护心中的明月(分论点) 。 敦煌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每人选择最钟情的一个洞窟,终其一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便是这样,早年的条件艰苦没有挡住她奔赴的脚步,单调的生活没有打消她工作的热情。一切源于热爱,便可抵岁月漫长。同学们,当你们拥有了一个崇高抑或平凡的理想,便有了前进的源动力。正如老舍所言:“自己喜欢的,再苦也做的有滋味,不觉得忙碌。”那么在砥砺正当时的新时代,我们青年人更应该“择其所爱,投心所向”,用热爱与奋斗为祖国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 “择一事”是择己所爱,“终一生”更是责任与坚守(分论点) 。 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