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经济(1)2018全国卷,25:西汉征收人头税的情况(2)2017全国卷,25: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2016全国卷,25:汉代庄园经济(4)2015海南卷,3:汉初经济发展(5)2012课标卷,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1.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和汉代的经济。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纳相关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

2、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异很 大,学习中注意归纳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思想(1)2018全国卷,24:史记载商汤成功原因(2)2018全国卷,42: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对史学价值观念取向的影响(3)2016全国卷,2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2015全国卷,4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5)2014全国卷,24:秦汉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6)2014海南卷,2:东汉儒法思想的融合科技文化(1)2016海南卷,2: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2)2013海南卷,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发展(隶书)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秦汉

3、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 。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抓主干耧车代田法(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 治理黄河。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现象比较普遍。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 。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 。王景租佃田庄官办(2)成就冶

4、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 ,中外贸易发达。水排丝绸之路(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 .有严格限制。(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 的势力

5、。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 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 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时空富商大贾中央集权匈奴(2)内容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 ”学说。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3)特点:把道家、 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政治: 。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

6、务。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法家重用儒生教育:a.教科书:规定 为教科书。b.中央:兴办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 改进造纸术。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数学: 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儒家经典太学正统思想蔡伦九章算术(3)农

7、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4)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 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2.文学: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 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3.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大一统时代(2)代表:夫妇宴饮图。4.书法(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 ,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 ,整齐安定。圆匀平衡对称重理解1.秦朝焚书禁学与汉

8、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及手段秦朝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朝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汉代独尊儒术政策下其他学术思想的发展状况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士人专注于学习、钻研儒家经义,促进了汉代经学的兴盛,推动了当时学术的发展。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提高儒学的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统治思想而已,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以公开教授、治学,

9、而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这样,既确保了思想的统一,又为不同思想留下了适度的发展空间。3.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

10、究重点主题一灵活务实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材料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作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问题】 据材料,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解析】 材料体现了在西汉中前期,商人重利以商谋利,以农守之。【参考答案】 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深化拓展 长期

11、以来,史学界多数人认为西汉前期统治者为了恢复农业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一些措施抑制私营商业的发展。但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个方面,即西汉前期也有许多措施是有利于商业发展的。西汉前期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商业的发展激起了人们的求富心理,形成了一股求富思潮。主题二 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材料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12、史【问题】 依据材料,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影响。【解析】 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分析特点。“影响”则要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等角度概括。【参考答案】 特点: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深化拓展 儒学官方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1)使中国古代士人地位较高,推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的普遍价值观念。(2)使中国社会能有效地建立文官政治,避免了军

13、人政权长期统治。(3)儒学成功地哺育了无数豪气干云的民族脊梁,每每面临民族危难,总有士人挺身而出。(4)儒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5)儒学注疏章句之学培养了求证求实的学风。(6)儒学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传播系统,培植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结构。2.消极影响(1)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各个学派相互竞争、互补共荣的文化环境被破坏,导致战国时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局面在后世无法出现。(2)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3)儒学的经学化形成了传统文化崇古守旧的特质。汉代经学化的儒家形成从尧、舜、禹、汤、文武

14、到周公、孔孟的一个天网恢恢、笼罩千古的道统。因此,两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难出孔孟的框框,也难逾越他们的思想高峰。(4)进一步强化了士人对政治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士人成为权力系统的一部分,在体系之外道统制约政统的功能日渐削弱,其思维与行为特征日渐官僚化。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典例1】 (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

15、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结果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即自耕农成为佃农,甚至流民,自耕农减少,故B项正确。自商鞅变法后,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程度有所不同,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国家收取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对自耕农产生的影响,与农民的生产热情无关,C项错误。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国家税收由政府掌控,D项错误。角度二汉代的庄园经济【典例2】 (2016全国卷,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

16、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 【试题分析】 汉代个体农户“五口之家”包括男女老少,男耕女织,显然与画面所显示的情形不合,故可排除A;精耕细作在汉代以牛耕、铁制农具为主要特征,画面显然也不能反映,故可排除B;土地公有制在汉代早已不存在,故可排除C。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能是D。【教材补缺】 中国古代庄园经济1.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2.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

17、要,布置庄园,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3.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4.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角度三汉代以后法律的伦理化【典例3】 (2014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

18、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 【试题分析】 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两大基本手段,但各朝代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秦朝更加重视法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法制建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援儒入法”,相对于法律制度,“三纲五常”居于核心地位。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大体继承了西汉重视道德建设的做法,D项正确,B项错误。给定材料只说明父亲(养父、亲父)的权益,并没有说明养子、亲子权益有何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宗族利益的信息,C项也是错误的。【教材补缺】 以礼入法古代法律实行“以礼

19、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释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1.古代立法纳礼入律。“以礼入法”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法典制定方面“纳礼入律”,即统治者制定和修改法律以使其符合“礼”的要求。2.古代司法引经决狱。在中国古代,道德的精神已经渗透进法律,对法官来说,只须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行事,贯彻道德的精神要求,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会有充分的理由背离成文的律令,因为道德原则要求处断案件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3.古代执法执法原情。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完全依照犯罪的客观事实,依照法律来定罪量刑虽也是一种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却是不彻底的。追求法律的合道德性,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4.古代

20、守法以德去刑。对于中国古代的民众而言,守法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遵守法律,以使行为合于法律,还要求人们内心有德,守法即是守德。儒家用其德治的理念向人们灌输道德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意图通过道德伦理的教化,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以达到减少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即所谓以德去刑。5.古代法律解释以礼释法。儒者以法律章句注解现行法律,把儒家精神贯彻于其中。可见,“以礼入法”的过程应该说是从以礼解释法律开始的。在法律活动中,法律解释是法律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角度四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统治理念的特点【典例4】 (2014海南卷,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

21、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 【试题分析】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教材补缺】 中国古代的统治理念外儒内法“外儒内法”是中国古代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外

22、儒内法的统治术,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即是人治而非法治因为从外表上看,一切法都被规范到仁德的范围之内了。法外有情,是封建统治者为自己标榜的资本,而不是破坏法制的依据,就很能说明问题。时至今日,在受西方影响、法制观念不断强化的时代,法制难以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任人唯亲等,还时有出现,在某些落后的地区,宗法思想的残余还相当严重,甚至发展到与国家法律作对的地步,都不能不说是封建“外儒内法”文化的残余影响。【练考题】 1.(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A题干中史记的记载意在说明商汤获得诸侯拥护的原因,即其对鸟兽都存有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对人也会有仁爱之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记成书于此,应有时代之烙印。把商汤成功归于他的仁德之心,这是典型的“儒家解释”,A项正确。夏商时期农业已经有所发展,捕猎不再是主要经济活动,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商朝建立之前的事。商朝建立以后,是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题干材料没有信息,不能判断,C项不正确。题干材料强调了人心的争夺,说明得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