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简述(jin sh)酵母(jiom)双杂交系统(xtng)原理及应用答: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是在酵母体内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因系统,也是一个基于转录因子模块结构的遗传学方法。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因子都是由两个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组成的。例如,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GAL4,在N端有一个由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BD),C端有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
2、ion domain,AD)。GAL4分子的DNA结合域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结合,而转录激活域则能激活UAS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但是,单独的DNA结合域不能激活基因转录,单独的转录激活域也不能激活UAS的下游基因,它们之间只有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的功能。酵母双杂交系统正是利用了GAL4的功能特点,通过两个杂交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结合及对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来捕获新的蛋白质。2.miRNA、siRNA、dsRNA、shRNA的区别和联系答:miRNA,siRNA,dsRNA和shRNA都是RNA干扰技术中
3、用到的小分子RNA,其不同之处在miRNA 是单链RNA,其余均为双链RNA;siRNA和dsRNA相似;shRNA需通过载体导入细胞后,然后利用细胞内的酶切机制得到siRNA而最终发挥 RNA干扰作用。3.试述磷酸酰肌醇双信号通路的基本内容及功能答:在这一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的Gp蛋白(一种G蛋白),然后由Gq蛋白激活磷酸脂酶C (phospholipase C, PLC), 将膜上的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biphosphate, PIP2)分解为两个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
4、, DA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IP3动员细胞内钙库释放Ca2+到细胞质中与钙调蛋白结合,随后参与一系列的反应;而DAG在Ca2+的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然后通过蛋白激酶C引起级联反应,进行细胞的应答, 故此将该系统称为PKC系统,或称为IP3、DAG、Ca2+信号通路。 静息状态时,G蛋白的亚基上结合的是GDP,所以没有活性,磷脂酶C也是处于非活性状态。第二信使IP3/DAG还是以前体PIP2存在。内质网上的Ca2+离子配体闸门通道是关闭的,蛋白激酶C也是以可溶的非活性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4.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答:细胞质基质是除去
5、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组成。现又称细胞溶胶。其主要功能包括:1.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如酶;2.提供细胞器的稳定微环境;3.影响细胞的形状。5.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的组成特点和功能答: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激活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随即引起一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终至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的改变。RTK-Ras信号通路是这类受体所介导的重要信号通路。其基本模式为:配体RTK接头蛋白GEFRasRaf (MAPKKK)
6、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对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效应。RTKS信号通路主要参与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过程。RTK-Ras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的调节与校正。6.什么是非组蛋白?其结构(jigu)特点和结构模式非组蛋白是指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的酸性(sun xn)蛋白质。非组蛋白不仅包括以DNA作为底物的酶,也包括(boku)作用于组蛋白的一些酶, 如组蛋白甲基化酶。此外还包括DNA结合蛋白、组蛋白结合蛋白和调节蛋白。非组蛋白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信息来源于DNA核苷酸序列本身。根据它们与DNA结合
7、的结构域不同,其结构模式包括:螺旋-转角-螺旋模式(HTH)、锌指模式、亮氨酸拉链模式(ZIP)、螺旋-环-螺旋模式(HLH)、HMG框模式。7.细胞骨架特异性药物有哪些及应用细胞松弛素B:切断微丝,结合在微丝正极阻抑肌动蛋白聚合,破坏微丝网络结构,并阻止细胞运动。鬼笔环肽:与微丝有强亲和作用,使肌动蛋白纤维稳定,防止微丝解聚。秋水仙素:结合到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上,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是细胞停留在分裂期,以加倍染色体。紫杉醇:促进微管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8.论述叶绿体结构及功能高等动物的叶绿体多呈凸透镜状或香蕉形,含量较多。藻类植物通常只有一个巨大的叶绿体,其
8、形态有带状、螺旋状、星状等。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组成。 9.举3例说明细胞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说明实验原理及应用免疫共沉淀是探测活体细胞内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技术。它的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有相互作用的蛋白Y也能沉淀下来。 首先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获得蛋白提取液,并将其与抗体孵育,使抗体与蛋白X结合。将预处理过的protein G琼脂糖珠(Sepharose)加入到抗体与蛋白提取液的孵育液中反应,使抗体与protein G结合。通过离心将琼脂糖珠沉降到管底,去除
9、上清液,然后再用缓冲液将琼脂糖珠冲洗数次,最后用western blot(或SDS)进行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原理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供体,可以将其本身的荧光传递到与之十分邻近(通常在10 nm 之内)的受体上。因此,如果用遗传突变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或是合成的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则可以通过荧光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来确定两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较之上述的方法有两个优点:(1)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完整细胞里,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蛋白质在生理状态的活动。(2)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Pulldown技术利用(lyng)的是亲和层析技术以及特异的配体(如GSH或者(
10、huzh)镍)。以下图为例,将GST的基因(jyn)与蛋白X的基因融合,表达出融合蛋白。将该融合蛋白的溶液过带有GSH配体的层析柱,那么这一融合蛋白就能结合在配体上,然后将待测蛋白的溶液过柱,并让其与融合蛋白反应一段时间。 接着开始进行洗脱。如果待测蛋白与蛋白X无相互作用,那么在开始清洗的时候就会被洗下来;如果在用洗脱液洗脱后才能在收集到的样品中发现待测蛋白(以及蛋白X),说明待测蛋白与蛋白X可能有相互作用。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细胞识别与信息传递为多种酶类提供结合位点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
11、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某些膜蛋白的异常与疾病直接相关。11.蛋白质分选的类型及途径蛋白质分选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或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一条是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包括四种类型1、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如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运输。2、跨膜运输:蛋白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地。如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线粒体上的转位因子(translocator)进入线粒体。3、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被运输的物质在内质网或高
12、尔基体中加工成有被小泡,选择性地运输到靶细胞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12.溶酶体的功能清除功能:消化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细胞及细胞器,保持正常细胞的代谢与调控;防御功能:识别并吞噬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形成异噬溶酶体正常的消化作用,为细胞提供营养在分泌细胞中,溶酶体往往参与调解分泌过程受精过程中,精子的顶体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类自噬死亡中的功能。13.核小体结构要点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组蛋白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13、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 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 bp。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核小体在DNA分子中的形成部位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小体位置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14.核糖体中rRNA的作用(zuyng)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其功能(gngnng)是作为mRNA的支架(zhji),使mRNA分子在其上展开,形成肽链 (肽链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作用下盘区折叠加工修饰成蛋白质,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内完成)的合成。rRNA单独存在时不执行其功能,
14、它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15.凋亡的生物学特征及检测方式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细胞体积缩小,连接消失,与周围的细胞脱离,细胞质密度增加,核质浓缩,核膜核仁破碎,胞膜有小泡状形成,胞膜结构仍然完整,最终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线粒体膜势能(mt)的检测;DNA片断化检测;TUNEL法检测(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Caspase-3活性的检测等。16.什么是RT-PCR,影响 RT-PCR效率的因素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或者称反转录PCR(reverse
15、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PCR进行DNA扩增。影响 RT-PCR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循环参数、引物引物设计、DNA聚合酶、Mg2+17.DNA结合蛋白的结构模式蛋白质结合DNA的结构域主要有5类:螺旋-转角-螺旋模式(HTH)、锌指模式、亮氨酸拉链模式(ZIP)、螺旋-环-螺旋模式(HLH)、HMG框模式.18.分泌蛋白的在细胞内产生,修饰,分泌过程首先细胞核中DNA转录成为mRNA,mRNA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被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发现,进入核糖体
16、进行翻译,经过原料氨基酸的合成为多肽,经过信号肽引导,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被内质网上附着的大量的酶加工、剪切, 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19.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为例。简述减数分裂。精子的发生是指从精原细胞到产生精细胞的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极度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
17、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fzh),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列在一起,由同一个(y )着丝点连接着。分裂期开始后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就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
18、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经过四分体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pili)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在纺锤丝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成为新的两组染色体。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去,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紧接着进入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分裂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
19、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这样,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精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形成精子。20.简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调控 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核摸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简称: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简称:形定数清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简称:点裂数加均分向两极)末期:染色体转
20、变成染色质,核摸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21.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方式之间有何不同?细胞以三种方式进行通讯: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最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细胞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 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22.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细胞连接的类型:封闭连接:紧密连接;锚定连接:1、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2、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fngb)连接的
21、主要形式,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紧密连接具有: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fngb)作用;2、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b tn)的膜功能;3、支持功能。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半桥粒相当于半个桥粒,但其功能和化学组成与桥粒不同。它通过细
22、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锚定在基底膜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存在于上皮组织基底层细胞靠近基底膜处,防止机械力造成细胞与基膜脱离。粘合带:又称带状桥粒,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通过微丝束间接将组织连接在一起,提高组织的机械张力。粘合斑: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微丝束通过附着蛋白锚定在连接部位的跨膜蛋白上。存在于某些细胞的基底,呈局限性斑状。其形成对细胞迁移是不可缺少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常通过粘着斑粘附于培养皿上。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
23、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使代谢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及第二信使(cAMP、Ca2+等)直接在细胞之间流通。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在由具有电兴奋性的细胞构成的组织中,通过间隙连接建立的电偶联对其功能的协调一致具有重要作用。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间隙连接对细胞增殖的控制也有一定作用。23.简述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膜约占细胞总膜面积的一半,是真核细胞中最多的膜。内质网是内膜构成的封闭的网状管道系统。具有高度的多型性。可分为粗面型内质网(rou
24、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和光面型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两类。内质网的主要功能包括: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粗面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如糖基化);脂类代谢与糖类代谢(滑面内质网);解毒作用(滑面内质网上有分解毒物的酶。24.核糖体上的功能位点及在蛋白质翻译中的功能?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在蛋白质合成中各有专一的识别作用。 1.A部位:氨基酸部位或受位:主要在大亚基上,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2.P部位:肽基部位或供位:主要在小亚基上,是释放tRNA的部位。 3.肽基转移酶部位(肽合成酶),简称T因子:
25、位于大亚基上,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使肽链延长。 4.GTP酶部位:即转位酶,简称G因子,对GTP具有活性,催化肽键从供体部位受体部位。25.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细胞(xbo)凋亡的过程中,线粒体起着主要(zhyo)的作用。线粒体外膜(OMM)上的VDAC2ANT复合物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zhunhun)孔(PTP)的主要成分,调节着膜两侧的电位,是线粒体凋亡蛋白释放的主要通道。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可通过一种新的通道 MAC直接进入胞质,而且OMM的结构不发 生破裂。另外,其他因子诸如Bcl22族因子、CytC、AIF等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调节PTP或线粒体凋亡通道(MAC
26、),令线粒体的通透性改变,将各种促凋亡因子释放,从而激活caspase的水解反应,诱导细胞的凋亡。26.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和证据?化学渗透假说主要论点: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A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TP高能磷酸键。实验证据:质子动力势乃ATP合成的动力;膜应具有完整性;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27.细胞周期主要有几个检查点(checkpoint)?与细胞癌变有何关系?常用什么方法检测
27、细胞周期异常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检查点 (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cell cycle)中的一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chromosome)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是一类负反馈调节机制当细胞周期进程中出现异常事件,如DNA损伤或DNA复制受阻时,这类调节机制就被激活,及时地中断细胞周期的运行待细胞修复或排除故障后,细胞周期才能恢复运转G1/S检验点:在酵母中称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R点(restrictionpoint),控制细胞由静止状态的G1进入DNA合成期,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S期检验点:DNA复制是否完成?G2/M检验点:是
28、决定细胞一分为二的控制点,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任何一个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都会抑制APC的活性,引起细胞周期中断。28.细胞骨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微丝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动和收缩,微管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帮助染色体分离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中间纤维使细胞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29.结合核仁功能说下核糖体的生发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核仁通常(tngchng)是匀质的球形小体,一般有1-2个,但也有多个。主要(zhyo)含蛋白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在电镜下显示出的核
29、仁超微结构与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不同,在核仁周围没有界膜包围,可识别出3个特征性区域: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功能是进行核蛋白体的生物(shngw)发生的重要场所,即核仁是进行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蛋白体亚单位的装配的重要场所。30.翻译后转运与共翻译转运的区别31.MPF的合成、组成、G2-M期作用,如何证明?32.细胞骨架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亚基组装而成的纤维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等结构。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周期中,微管结构呈动态变化,
30、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体微管分为3种类型:动粒微管、极微管和星体微管,动粒微管牵引染色体的运动,极微管的滑动和星体微管的解聚使细胞的两极离得更远。33.试述与信号传导有关的膜受体的类型与途径与信号传导有关的膜受体有: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G蛋白偶联的受体、与酶连接的受体。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有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道无需中间步骤。蛋白偶连的受体是指外界信号与受体结合后,受体必须通过G蛋白的介导才能激活有关的酶,引起细胞效应。他可分为以下传导途径:cAMP信号体系、cGMP信号体系、Ca2信号体系,磷脂酰基醇信号体系。与酶连接的受体是指一
31、些生长因子的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素,当被信号激活时,受体本身的酪氨酸活化来完成信号的跨膜传递。34.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特点?G蛋白偶连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它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连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
32、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35.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受体酪氨酸激酶又称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包括6个亚族。它的胞外配体是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包括胰岛素和多种生长因子。该信号通路的特点是: 激活机制为受体之间的二聚体化自磷酸化活化自身; 没有特定的二级信使,要求信号有特定的结构域; 有Ras分子开关的参与; 介导下游MAPK的激活。RTKRas信
33、号通路是这类受体所介导的重要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细胞的存活,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与校正。36.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jigu)和功能?核孔复合体是指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fz)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结构组分:胞质环:位于(wiy)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的纤维;栓:又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核孔复合体对于垂直于核膜孔中心的轴呈辐射状八重对称结构,而相对于平行核膜面则是不对称的。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
34、白质复合体。他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及相关蛋白的出核运输。37.细胞连接包括几种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动物细胞的细胞连接按其功能分三大类: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紧密连接的主要作用是封闭相邻细胞间的接缝,防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特点是通过跨膜蛋白相连。锚定连接通过细胞的骨架系统将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使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具有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参与锚定连接的骨架系统可分两种不同形式,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桥粒和半桥
35、粒;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粘合带与粘合斑。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由连接蛋白形成的亲水性跨膜通道,允许无机离子、第二信使及水溶性小分子量的代谢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38.核纤层的形态结构,及其同中间纤维的共同点核纤层纤维的直径为10nm左右,纵横排列整齐,呈正交状编织成网络,分布于内层核膜与染色质之间。一般认为核纤层结构整体观呈一球状或笼状网络,切面观 呈片层结构。在分裂期细胞,核纤层解体,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至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
36、核纤层与中间纤维有许多共同点:(1)两者均形成10nm纤维;(2)两者均能抵抗高盐和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3)某些抗中间纤维蛋白的抗体能与核纤层发生交叉反应,说明中间纤维蛋白与核纤层蛋白分子存 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Osborn Weber, 1987);(4)两者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核纤层成为核骨架与中间纤维之间的桥梁。39.泛素降解蛋白的途径1.泛素的活化:泛素甘氨酸端的羧基连接到泛素活化酶E1的巯基,这个步骤需要以ATP作为能量,最终形成一个泛素和泛素活化酶E1之间的硫酯键。 2.E1将活化后的泛素通过交酯化过程交给泛素结合酶E2。 3.泛素连接酶E3将结合E2的泛素连接到目标蛋白质上并释
37、放E2,形成特定的泛素化的蛋白质。4.泛素化的蛋白质被特定的蛋白酶体识别并结合,最终在蛋白酶的催化下蛋白质分解为短肽或氨基酸。40.核糖体中蛋白(dnbi)组分同RNA的功能(gngnng)rRNA具有(jyu)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位点);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读(proofreading)、无意义链或框架漂移的校正、以及抗菌素的作用等都与rRNA有关。 HYPERLINK mailto:以下考题由363912577 以下考题由3639
38、12577整理提供,一并感谢!41.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机制(信号假说)?答:1.核糖体上信号肽合成;2.胞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合成暂停;3.核糖体与ER膜结合,形成SRP-SRP受体-核糖体复合体;4.SRP脱离并参加再循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5.信号肽被切除;6.合成继续进行;7.核糖体在分离因子作用下被分离;8.成熟的蛋白质合成暂停。42.简述钠钾泵的本质和工作原理。答:钠钾泵是膜上的一种能够同时运输Na+和K+的ATP酶,本身就是Na+、K+-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活性。它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为贯穿膜全层的脂蛋白,为
39、催化部分;小亚基为细胞膜外侧半嵌的糖蛋白。在Na+和K+存在时,Na+、K+-ATP酶分解1个分子ATP,产生的能量通过Na+-K+泵的构象变化,运送3个Na+从细胞内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外高浓度侧,同时把两个K+从细胞外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内高浓度侧。基本过程:1.膜内侧Na+、Mg+与酶结合;2.酶被激活,ATP分解,产生的高能磷酸根使酶发生磷酸化;3.酶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外侧,酶与Na+亲合力变低;4. Na+被释放到细胞外,酶和K+亲合力变高,K+结合到酶上;5.酶发生去磷酸化;6.酶构象复原,K+被释放到细胞内侧;7.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进行。4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PIP
40、2信号途径?答:膜受体与其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膜上的G蛋白活化磷脂酶C(PLC),催化细胞膜上的4,5-二磷酸脂酰肌醇(PIP2)分解为两个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A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IP3动员细胞内Ca2+库中的Ca2+到细胞质中。于是细胞外信号就是通过这样一条路线产生了IP3、DAG和Ca2+等第二信使,进而使细胞产生对外界信号(第一信使)的相应反应。44.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答:G蛋白是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并具有GTP酶的活性。G蛋白有两种构象,
41、一种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二聚体脱落,为活化型。作用机制:静息状态下,G蛋白以异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并与GDP结合,而与受体呈分离状态。当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时,触发了受体蛋白分子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亚单位转而与GTP结合,与二聚体分离,具有了GTP酶活性,使GTP分解释放磷酸根,生成GDP,诱导亚单位构象改变,使之与GDP亲合力增强,最后与二聚体结合,回到静息状态。亚单位的浓度越高,越趋向于形成静息状态的G蛋白异三聚体,G蛋白的作用就越小。45.G蛋白(dnbi)耦联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xnho)途径?答:激素(j s)、神经递质
42、等第一信使与相应的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G蛋白,并活化位于细胞膜上的G蛋白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生成第二信使cAMP,cAMP可进一步分别引起相应底物的磷酸化级联反应、离子通道活化等效应,参与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等不同生理过程。绝大多数细胞中cAMP进一步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46.如何理解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分选中的枢纽作用?答:在ER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转运小泡运输到GC,这种转运小泡被COP所包绕;蛋白质在GC内进行加工和修饰,再被分拣送往细胞的相关部位。反面GC网络(TGN)执行分拣功能,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并运送到目的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
43、、细胞外和核膜等。因此GC在蛋白质分选中具有枢纽作用。47.何谓细胞周期?并说明间期各时相的生物合成活动。答:细胞周期即从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时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1期:是细胞生长的主要阶段,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生化活动是合成大量RNA和蛋白质,一级蛋白质磷酸化和细胞膜转运功能增强等变化,为细胞进入S期准备必要的物质基础。G1期是决定细胞增殖状态的关键阶段。S期:细胞内主要进行DNA的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染色体蛋白的合成。另外,在S期还啊不断合成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如DNA
44、聚合酶、DNA连接酶等。新中心粒也在S期开始合成。G2期:染色质进行性地凝聚或螺旋化。其主要任务是为M期的细胞结构变化做准备,故G2期也成为丝裂前期。细胞内主要合成一些和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和RNA,如微管蛋白等,这是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所必需的。M期:即分裂期。RNA合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以及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前期:主要特征是染色质凝集、核膜崩溃、核仁消失和纺锤体形成。中期:指从核膜消失到有丝分裂器形成的全过程。染色体最大限度地被压缩,由动粒微管牵引排列在纺锤体中部的一个平面上,呈现出典型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后期:由于某种特殊信号的触发,每条染色体上成对的动粒开始分离,使两条染色单体分别被缓
45、慢地拉向各自所面对的纺锤体极。末期:是从染色体到达纺锤体的两极开始,直至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时期。动粒微管消失(xiosh),极微管则继续延长。在每一组染色单体周围开始重新生成核膜,浓集的染色单体又逐渐伸展松弛,在前期消失的核仁开始重新出现。48.微管和微丝在细胞分裂中如何控制(kngzh)核分裂与胞质分裂? 答:核分裂(fnli)中:分裂前期中心粒起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许多微管的(-)端固定在中心粒的外周物质中,(+)端呈辐射状指向四周。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微管加速聚合,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由动粒微管牵引排列在纺锤体中部的一个平面(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在微管的作用下被缓慢地拉向各自所在的
46、纺锤体极,动力来自于纺锤体微管两个独立的运动过程:动力微管(+)不断解聚,动粒微管缩短;极微管(+)加速聚合,极微管不断延长,使纺锤体的两极之间距离加大。末期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则继续延长。胞质分裂中:细胞质以断裂的方式进行分裂,在细胞中央两个子代细胞核之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细胞膜下聚集,形成收缩环。收缩环依靠肌动蛋白与细胞膜发生连接,通过微丝滑动,收缩环直径变小,使细胞膜凹陷,产生与纺锤体轴相垂直的分裂沟,最后断裂成两个分开的子细胞。49.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有机体原有性状,而有性繁殖则能促进变异。说明为什么有丝分裂使前者成为可能、而减数分裂则使后者成为可能?答: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所拥有的
47、核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几乎是完全一样的,S期DNA复制,在分裂期中被均等分配至子细胞中。这使得子代能够保持有机体原有形状,并且细胞周期中存在“检查点”的调控机制,DNA损伤后,激活了相应的检查点机制,使细胞周期进程延缓或停滞,目的是修复损伤的DNA。细胞周期中公有四个检查点,分别为G1S期检查点、S期检查点、G2M期检查点、中/后期检查点。“检查点”机制更大地保证了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的准确无误,为无性生殖保持有机体原有形状提供了可能性。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它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 HYPERLINK /clR0dT t
48、_blank 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因此,减数分裂为有性繁殖促进变异提供了可能。50.如何理解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潜能的变化?答: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潜能逐渐由全能局限为多能,最后成为稳定型单能的趋向,是细胞分化的普遍规律。细胞潜能性是随着分化的进程逐渐降低的,因此,细胞分化可以视为分化潜能逐渐限制的过程。如最初的受精卵和早期的胚胎
49、细胞具有最强大的全能性,能够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而后来形成的干细胞(如:骨髓干细胞)只有几种分化能力(多能性),最终形成的血细胞,骨细胞等仅有一种功能,具有单能性。51.简述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和ES细胞的形态特征答: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产生一种以上的“专业”细胞。干细胞的特点包括:1.属非终末分化细胞,终身保持未分化和低分化特征,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干细胞具有无线的增殖分裂能力,能够进行自我更新;3.干细胞可连续分裂几代,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增殖的缓慢性和自稳定性。增殖速度缓慢,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和保持干细胞数目的稳定。ES细胞即胚胎干
50、细胞,是从早期(zoq)囊胚内细胞团经体外培养、分离、克隆得到的具有发育多能性的细胞。ES细胞具有(jyu)以下特点:1.体外培养(piyng)可以无线增殖;2.可以长期保持原始未分化的状态;3.可以分化成为衍生于3个胚层的各类组织细胞,包括生殖细胞。ES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形态特点,与早起胚胎细胞相似,细胞较小,核质比高,细胞明显,有一个或多个核仁,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内除游离核糖体外,其他细胞器很少;体外培养细胞呈多层聚落状生长,紧密堆积在一起,无明显细胞界限。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52.简述引起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答:一、遗传决定学说:衰老本身就是一个遗传过程,即在正常情况下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在各个发育时期有序地开启和关闭。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在生物体的一生中,随机的和自发的突变能损伤某些分裂后细胞的基因和染色体,并逐渐增加它的突变负荷。这种突变的增加和功能基因的丧失减少了功能性蛋白质的产生。当细胞内的突变负荷超过临界值时,细胞发生衰老死亡。差误学说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细胞内不但DNA复制效率瞎讲,而且常会发生核酸、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的合成差错,而且这种差错与日俱增,导致细胞功能降低,并因此逐渐衰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保密协议书编写技巧
- 物业租赁代理费用基金合同
- 股权代持入股合作协议书
- 2024购销合同协议精要
- 二手电动自行车转让合同
- 2024版企业技术成果保护协议
- 影视作品制片权许可合同
-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示例
- 2024年设立股份公司资金注入协议
-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商务星球版(1)(2021学年)
- 幼儿园:我中奖了(实验版)
- 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教案
- 《世界主要海峡》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
- “三新”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螺旋果蔬榨汁机的设计
- 《脊柱整脊方法》
-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 广东省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