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 愤 陆 游 因为他的爱国诗篇,我们认识了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教学目标: ?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对国家的责任感。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

2、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抒发心中郁愤之情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 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世事艰

3、”,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州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具体化,

4、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所愤之三:鬓先

5、斑 ?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

6、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年华空老 无人领军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主 旨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