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与肥胖的关系2500字_第1页
浅谈运动与肥胖的关系2500字_第2页
浅谈运动与肥胖的关系25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运动与肥胖的关系2500字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7-040-01 毕业摘 要 近20年来,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安康的全球性疾病。尤其在西方兴旺国家,大约有1/3的人肥胖,更多的人超重。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开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膳食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很多国人产生肥胖。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造成心理负担,而且会引起其他疾病,威胁人们的安康。肥胖被认为是由遗传、营养 、活动缺乏等因素引起的。许多学者也非常重视肥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意图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展综述。关键词 肥胖

2、 体育锻炼 减肥 运动处方一、肥胖的定义与评判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评价肥胖的标准有许多,例如中国的标准体重法、围度法、体脂百分比法以及体重指数法,临床上评价体重一般是用体重指数法body-mass-index;BMI,即BMI=体重kg/身高?m?kg/m?。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人群的测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而且计算方法简便。但是这种方法在衡量不同个体或种族时,数据比拟粗糙不准确。二、肥胖形成的原因为了保持体重的相对稳定,在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摄入与能量的消耗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即动态平衡。假如机体的能量摄入小于消耗,那

3、么会形成消瘦,严重者会严重营养不良威胁安康。当机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时,多余得能量就会形成积蓄,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长期以往的积累就会导致肥胖。研究发现,引起体内能量动态失衡,并导致肥胖的因素比拟复杂,如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可获得性的因素,如膳食构造不合理、运动缺乏、营养过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减肥就是通过对这些后天性因素加以干预到达减肥的目的。一遗传因素近年来,通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双亲都是肥胖者、双亲中有一方为肥胖者以及双亲都不是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分别为75%、40%和15%3,大量研究证实,遗传是影响肥胖发生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4年,洛克菲勒大学的张等人利用

4、分子生物学成功的克隆了小鼠和人的肥胖基因,并且鉴定了蛋白苗条素leptin。大量研究说明相比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反而显得渺小4。二饮食、运动与其他肥胖与饮食有着亲密的关系,人们的进食和停顿进食由中枢调控机制决定,该调控机制决定着饥饿感和饱腹感,即人们产生进食和停顿进食行为的原因。此外,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进步、缺乏运动与体力活动导致了体内“收大于支,从而引发了肥胖的发生。其他社会环境因素例如药物的滥用、社会信息技术化同样造成了肥胖的产生。三肥胖的危害由于体内脂肪的大量堆积,因此肥胖人群通常会伴随有其他方面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研究说明,肥胖与II型糖尿病的发生亲密相关5,

5、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升高,II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三、肥胖的运动控制一运动减肥的机理1.运动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代谢功能通过长时间的有氧代谢运动,消耗过多的能量从而到达减肥的目的。对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工程而言,运动时的主要功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主要的能量供给是体内脂肪的分解提供能量。脂肪在氧气的参与下,进展有氧氧化分解,产生ATP提供运动时能量的需要。因此,长期的有氧运动能起到减轻体重的效果。2.运动增加静息时的能量消耗静息时的能量消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性别、年龄以及体脂的影响6,实验说明,运动后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机体较高的静息消耗程度。静息能量消耗维持在

6、较高程度能有效的分解体内多余的热量,维持机体能量的动态平衡。二运动减肥处方的制定处方,就是针对个体的状况,根据医学检查资料,以及自身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锻炼者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量,以到达健身或治病的目的。主要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四大要素。71.运动种类减肥最有效的运动种类是以动力性、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例如跑步、游泳、有氧健身操、骑自行车等,针对老年肥胖者,运动应注意身体状况,适宜的运动工程为快走。各类人群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2.运动频率每周锻炼3-5次,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min,每次锻炼的时间间隔以不超过3天为宜。有条件者可坚

7、持每天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3.运动与饮食相结合减肥最正确方式为运动与饮食控制相结合,运动能有效的促进能量消耗与代谢功能,假如饮食不加以控制,那么很难到达减肥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但是要注意保持机体的营养平衡,防止营养不良已经代谢紊乱等副作用,适当的补充糖有利于脂肪的充分燃烧。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on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WHO , Geneva.1997.2 孙志娟,黄之瑜.肥胖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39-44.3 季叶成.儿童肥胖的遗传基因研究进展J.202227.4 贺道远.肥胖与运动减肥J.自然科学版.19-22.5 赵路静,宋春青.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221:51-53.6 杨明,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