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学问小前作为中国文学专业的重量级学者,陈平原在主业“文学研究”之外,还不时涉足“大学话题”,优1996年与夏晓虹合 编北大旧事算起,在二十余年间,探寻百年中国大学的历史与精神,关注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叩问理想中 的“大学之道”,不断为学界贡献新作,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推进。这些作品,包括经过修订和重排,由北京大学出 版社集中推出的“大学五书”系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老北大的故事大 学新语),以及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
2、秋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花开叶落中文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 港中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怀想中大(花城出版社2014年)、阅读大学中文系(花 城出版社2017年)等多种著述。其中既有专业论作,也有随笔小品,以及兼而有之的“第三种笔墨”。借由这些文字,与 历史进行对话,也展现出人文学者的社会观察与自我期许。陈平原自我定位为“低调的理想主义者”a,他的大学研究,也兼有理想主义色彩与现实社会情怀。他的系列文字, 归结起来,是“从历史记忆、文化阐释、精神构建以及社会实践等层面,思考大学作为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是什么、有什么、还
3、能做些什么”b, 一面追摹过去,体悟老大学的魅力和精神,接续教育和学术传统;一面指向未来,努 力介入当下的教育改革,思考中国大学的开展走向。在故事与学问、理想与现实之间,书写中国大学的学术风景与文化 情怀。一、从学术史进入教育史的研究思路根据陈平原的自叙,其关注大学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博士论文中对新教育与新文学关系的讨论,虽然在中国 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未及展开,但这一思路,成为其日后涉足教育领域的潜在线索。19931994年,陈平原赴 日访学期间,阅读东京大学百年纪念画册,内心有所触动,希望对即将到来的北大百年庆典有所贡献,“从学术的角度, 来阅读、表达、品鉴、辨析这所大学的历史,并借此
4、凸显某种精神价值c,先是编写北大旧事,借助几代北大人的 书写,通过“校史拾零”“红楼掌故”等文字,重读老北大的光荣与梦想、温情与记忆;继而从问题意识出发,推出老北大 的故事,考订“旧事”背后的历史细节与思想传统,讲述官方话语之外的“大学叙事”。两书一编一撰,引起强烈的社会反 响,陈平原的大学研究,也由此正式起步。陈平原对大学话题的持续关注,并不是游离于其专业本行之外的。对于一位中文系教授来说,涉足这一领域并将 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学术课题,虽带有某种偶然性d,但也正因为以文学史、学术史为起点,跨入教育史场域,使他获得 了不同于教育学、历史学的别样视野。20世纪90年代初,除去“结缘武侠小说”之外,
5、陈平原和友人创办学人集刊, 从事现代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所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一书,对学术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关系问题即有所切入;在此基础上进入教育史研究,借鲁迅的话说,可谓“我都有我独立 的准备”e。在探讨大学问题的同时,陈平原也时常返回文学研究,思考文学史的书写与学科史的建构。北大百年校庆之 后,陈平原曾对自己的相关研究作一小结:我之关注北大,从最早的研究五四新文学,到近年撰写现代中国学术史,再到逐渐逼近作为现代知识生产基地的 大学制度。文学史学术史教育史,这互相制约的三角关系,是我目前最为关注的课题。老北大因其一身三任, 不只纠葛复杂,而且影
6、响深远,特别适合作为我的研究个案。f近代以来教育制度的变革,包括科举取土的停废、西式学堂的建立、书院传统的失落等,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 读书秩序,也影响到土人的身份地位与话语姿态。梁启超曾引用犬养毅的说法,将学堂、报章和演说合称“传播文明三利 器”g,而在此三者之中,陈平原尤其看重学校的关键作用。h以学堂为中心,理解现代知识的生产、传播方式的变迁, 以及学术制度和学人性格的型塑历程,不只是教育史的课题,也延伸到学术史、思想史与文化史等领域。陈平原以北大 为个案,“讨论中国大学百年的得失成败,进而理解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之建立与开展”i,这一研究策略,既表达出北大 学者的个人色彩,同时也极具延展性
7、。从北大出发,在政治史的维度之外,重新解读大学这一“知识共同体”的角色和定 位,进而论及西南联大的文化生态、中央大学的地位沉浮,这些“别有幽怀”的观察,也与通常充满了“硬邦邦的论说与数 字”j的教育史论著拉开了距离。因此,陈平原虽在北大校史方面下过许多考订功夫,但从不以“校史专家”自居k。而正是 这种在教育史、思想史、学术史脉络中展开的“大学想象”,集中了史家眼光与文学旨趣的“人文学”情怀,凸显出其独到的 价值判断与学术追求。二、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多重关注在“大学五书”系列的小引中,陈平原自叙“我之谈论大学问题,纵横文学与教育,兼及历史与现实,包容论著 与时评”1,点出自家独特的研究取向与著述风
8、格。他的大学研究,从“返回现场”和“触摸历史”出发,寻找教育史上的“关键 时刻,谈论真真假假的“校园传说”,“以考据出故事,以故事出思想,以思想出文章”m,但这并非简单的怀旧与纪念, 其一系列研究,最终还是指向当下乃至未来。陈平原的述学文字一向以问题入手,不囿于具体学科的边界,这兼及“文” 与“学”、打通“诗”与“史”的写作,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是有情的历史,也是有精神的故事。和金耀基谈剑桥(剑桥语丝)、黄进兴谈哈佛(哈佛琐记)、孙康宜谈耶鲁(耶鲁潜学集)相比, 陈平原谈老北大和西南联大,在欣赏“诗性”的“风景”之外,更加注重蕴藏在“故事”背后的思想史线索,在充满温情与想象 的“传说”中,触碰
9、大学的脉搏与灵魂。从老北大的故事到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陈平原始终格外重视“逸事” 的魅力n,以“生气淋漓”的大学叙事,与校方所修“正史”保持距离。在政治史的宏大叙事框架之外,借助回忆录、信札、 日记等私人书写,兼及报刊、档案与文学作品,从微观史学和日常生活的层面重新阅读老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精神气质, 以笔底的温情,铺写出立体的、有生命的大学形象。这一策略,不但表露出人文精神与学术趣味,也使他在既有研究的 基础上取得显著突破。例如,“五四”成就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和历史神话,而这一表达如何进入历史,一直缺乏具体的学 术阐释。陈平原所作五月四日那一天,从“花开春日”的天气入手,根据种种细节,考辨游行当
10、日学生们的心情变化 和行动路线,关注“瞬间”“私人”与“感性”o,向读者呈现出“五四”现场的鲜活图景,在挖掘史实的同时,兼顾趣味与心情, 因而在林立的相关研究中,别有一番风情。在陈平原看来,“校史的写作,既指向过去,更指向未来p,他的大学研究,并不是为了沉湎、流连于过去,缔造 理想中的“民国神话”,而是力倡对老大学保持“了解之同情”q,借助历史的梳理,从中汲取经验,“为目前的大学改制寻找 方向与动力有鉴于此,他积极介入当下的教育改革,不断奔波和发声,以一系列评论文字,反思和叩问21世纪的“大 学之道”。陈平原把身处的北大作为理解世纪中国命运的一个窗口,由此个案,考察中国的思想和教育。s他一边在
11、时空 中散步,借助老北大的故事,倾听前尘往事中的历史弦音,抒写“校园里的真精神”,追怀失落了的教育传统;一边直面现 实社会,通过对港中大等高校的观察和比较,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思考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未来将往何处去。对于 教育改革究竟“路在何方”的问题,陈平原谦逊地回答说“不知道”t,但这种力求学术“致用”的努力,彰显出人文学者的社会 责任感,以及清醒冷静的发言姿态。在如火如荼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浪潮中,陈平原一再以“杀君马者道旁儿”的古训I, 提醒“大学膨胀”背后的陷阱与隐患u,并对大学排名、国际化指标等问题提出质疑。他强调“第一流的大学,不只出成果, 出人才,更应该成为整个国家的思想库与
12、实验室”v,在努力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也要坚守大学理念,“在过去与未来、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中,尽可能兼顾知识生产、社会效应以及精神价值”w。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中国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孟子即倡言“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x,至汉设太学,隋立国子监,唐宋以后书院 盛行,以迄于清。然而,明清以来,虽“国有大学,省有学院”,但“问其所以为教,那么曰制义也,诗赋也,楷法也”y,读 书进学唯以八股取士为鹄的,与欧西“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乡一邑有小学”z的教育制度全然不同。晚清以降,现 代西方大学制度作为舶来品被引入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教育谱系形成了鲜明对照。来华传教士对西洋教育思想的介绍和 教会学
13、校的办学实践,也为清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文化资源。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虽设想过“上法三代,旁采泰西”7,但既然无法查考三代之法的准确面目,在欧风美雨的影 响下,具体落实起来,只能是“仿各国大学堂章程,变通办理,以切实用”8。19世纪后半集,登州文会馆、北京汇文 书院、通州潞河书院等一系列教会大学陆续创立,其章程设计、功课安排,均与中国传统书院迥异。京师大学堂分设中 西学教习,西学教习最初多由传教士充任,百年中国大学的历史,自开端即带有“西化的印记。因此,陈平原在校史考 辨中,坚持以戊戌年岁末大学堂的正式开办作为北京大学的历史起点,而不是上溯千年的太学传统。在他看来,这一叙 事框架确实立,既
14、是尊重客观事实,成认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系自西洋移植而来,“往昔太学国学,其性质范围,均与北京 大学不可同年而语”9,同时也凸显北大“引进西学的开路先锋”角色,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0北京大学于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诞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长期以西方大学作为参照。1917年,蔡元培提出“本校 二十年之历史,仅及柏林大学五分之一,来比锡大学二十五分之一,苟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平行之开展”#1,以德 国大学作为标尺;1921年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演说时,再次强调“大学教育应采用欧美之长”,以中国的孔墨精神、德法之 研究学问、英国之陶养道德、美国之社会教育,共同组成理想大学的基石。#2“五四”以来
15、,蔡元培引进的德国大学风格 及其兼容并包精神、蒋梦麟倡导的美国教育模式及其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北大的开展都有深远意义。从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的讲学,到葛立普(A.W.Grabau, 1870-1946),钢和 (A. vonStael-Holstein, 1877-1937)的就聘,北大不断与世界对话,同时保持“清醒的自我估价与自强不息的精神”#3, 其独特意义不在于如何追赶西方高校的步伐,而是凸显了北大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特殊位置。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北大引领了百年中国的思想文化走向,直接介入中国
16、的现代化进程,“红楼一角,实有关中国之政治与文化”#4.在这一 意义上,陈平原提出,“百年北大,其迷人之处,正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5现代大学虽是西化的 产物,但并非西方教育制度的简单移植和嫁接。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的成长,与整个民族命运联结在一起,“在一个 东方古国崛起的关键时刻,一所大学竟然曾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6,这是很多西方大学所无法比较的。因此,陈平原 强调,现代中国大学虽从“旁采泰西”起步,不断学习西方知识和经验,但绝不是“欧洲大学的凯旋,陈平原的大学研究以出访日本为契机,其二十余年的教育观察,也与其遍布全球的文化足迹密切相关。他曾先后 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
17、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等校从事研究或讲学,在写下大英博物馆日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日本印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文化随笔的同时,也得以近距离阅读东西方大学的历史与特色。有此经历,既能体 贴彼时蔡元培考察欧美教育的心情,亦可在不断的比较和阐释中重新定位北大。在他看来,“今天谈论大学改革者,缺的 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7中国大学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强调和国际接轨, 但“相对忽略了传统中国的教育精神”#8。陈平原在关注中国现代大学开风气之先、引领学术潮流的同时,也不
18、忘留意书 院传统的存续转化、民间讲学的兴衰变迁,重视大学与社会、时代之间的血肉联系,充分表达出学者的家国意识。“北大 不仅是西式的现代大学,它还有弥漫在传统书院中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9这种“当仁不让”的气概,也使他在现 今社会“唯哈佛剑桥马首是瞻”的大学排名焦虑中,提醒国人不要丧失自家立场与根基,亦步亦趋地复制美国大学的模样, 而应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0,从而在全球化大潮中站稳脚跟。四、从治学到讲学陈平原曾坦言,和中文系主任等行政头衔相比,自己更看重北大教授这一身份,并始终对讲台保持热情和敬畏。“所 谓当老师,第一位工作就是教好书。”$1在追怀晚清以来“课堂内外”的大学
19、故事、钩沉教育史上的人物与精神的同时,他 也将学术研究和课程开设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经营出别具特色的文学课堂。借由这一路径,学问上的开拓疆域和教 学中的引领风气得以同步进行,其对教育史问题的持续关注,也影响并启发了学生们的思路,从而为学生翻开更大的发 展空间。在初涉老北大研究之时,陈平原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够调动研究者的激情与想象力、具备许多学术生长点的好 题目,即便山路崎岖、前景也不太明朗,也都值得尝试”,并由此激发起“学术野心”。$2而这“阅读大学”时产生的强烈兴 致$3,也很快突破了与自身经历有关的北大、中大等校的范围,进而拓展到东南大学、南开大学、无锡国专,乃至延伸 到钱镇书小说里
20、的三闾大学、鹿桥笔下的西南联大。如此丰富的研究对象和观察角度,很容易带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年 轻一代涉足这一领域。在北大,陈平原长期为研究生开设各类课程,包括常设的中文系专题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以及数种时常翻新 的现代文学专业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始于2006年,至今已经讲过16回。该课每次设计八个专题,内容逐年更新, “上及精神境界,下至操作技巧,虚虚实实,逐渐展开关于学问与人生的讨论”$4。在具体的学术道德、引文规范、注释 体例等“操作技巧”之外,有关“学问与人生”的对话,往往最为精彩。既然是面向所有中文系研究生,自然不能限定在某一 学科,而从大学话题切入,那么可引起文学、语言、文
21、献各专业学生的共同兴趣,因而成为该课的常设栏目。虽说“常设”, 每回的具体题目却并不固定。2012年春季学期,讲的是“何为大学阅读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和“永远的笳吹弦 诵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追忆及其阐释”,而2021年秋季,那么是“现代中国大学的历史、传说与精神”和“人文视野以 及中文系的命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述大学的故事与精神,但始终在带着年轻一辈,“既思考学问,也思考人生”$5。如果说面向全系的通选课相对关注“精神境界”的引导,而现代文学的专业课那么更强调学术路径与方法的启迪。将“新 教育”引入现代文学,不仅是研究视角和文本材料的拓展,同时也显示出“现代中国研究”的多重视野。多年来,陈
22、平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阈现代文学与文化”中,都有“现代性视野中的学堂”这一专题,所涉文本包括 叶圣陶倪焕之、柔石二月、钱锋书围城、鹿桥未央歌、杨沫青春之歌、阿城孩子王,以及汪 曾祺关于西南联大的散文,宗璞“野葫芦弓I”系列小说,还有自家编选的北大旧事。时段上从现代一直延伸到当代, 关注范围兼及小说、散文乃至电影,呈现出“大学叙事”的丰富向度。陈平原早就著有专文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6,但讲课并不是文章内容的重述,而每每有新的发挥。在这些学堂故事之外,声音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张弛拿捏,本 身也是一道课堂风景。如此精彩的演讲,配合令人目不暇接的PPT,足以让台下的听者沉浸其中,跟随讲者穿越
23、时空, 体味故事内外的文学与人生。另一门专业选修课“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更能表达陈平原在治学与讲学之间的腾挪功夫。早在1998年,他就 提出“理解百年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北京大学,绝对是个很好的叙事角度”$7,而将“北大故事”系统带入北大课堂,在个 人趣味之外,也表达出学者的“人间情怀:根据2015年秋季课程提纲,该课共设十个主题:“中国大学的过去、现在与 未来”“北京大学的历史、传说与精神”“关键时刻与思想操练”“新青年与老革命党”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早期北大的文 学教育”“三位校长眼中的学潮”“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演说,如何传播,文明“大学故事的魅力与局限性”。从教育史问题 出发
24、,最终落脚到现代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文学史等具体话题。这一系列讲题以老北大为中心,辑合起讲者多年来相 关研究的思考,同时融入对报刊、声音等问题的关注,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金针度人,起到个案研究的示范作用。这 门课期末要求选课学生“任选一所大学或中学,讨论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表现,以及由此发生的变化”$8,从日后 推荐发表的九篇作业$9中,足可见课程的导引用心。学生们对“五四”时代国立大学、教会大学、专科学校、师范学校乃 至中学的关注,表达出彼时教育场域多重话语的变奏;这种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自选题目的训练方式,也蕴含着师者对后 辈的关怀与期许。陈平原屡次在著作中援引梅贻琦大学一解中的一段话:
25、“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日:游于圣人之 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 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0这种“从游”的教育方式,带有某种传统书院的色彩,“大 鱼游,小鱼也游,游着游着小鱼就变大鱼了1。陈平原对“从游”模式的推崇,源自其追随王瑶先生治学的经历,即所 谓“烟斗里熏陶出来的学问” 2,而这种师生之道,也影响到他和弟子的相处方式。二十多年来,在授课之外,每星期选 定一个中午,和指导的研究生在办公室见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谈学问中的人生,也谈人生中的学问。在快节奏的当 下社会,陈平
26、原仍坚持这颇具八十年代风格的培养方式。在他看来,“理想的博士生训练,不只是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 更包括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3,而正是在这“从夫子游”的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确定自己的论文 题目和未来方向。陈平原延续了王瑶先生“不给学生出任何题目,只负责首肯或否认选题”4的做法,从不指定学生选题, 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做好“大鱼前导”的角色,至于日后有人走东,有人奔西,那么由学生凭兴趣发挥。在其指导的研究生 中,不乏围绕教育史话题作学位论文者,例如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19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2007年博士论文)、傅宏远1930年代前期青岛的文学生态以国立青岛/山东大
27、学为中心(1930-1937)(2011 年硕士论文)、康宇辰大学的诗与史宗璞及其野葫芦引研究(2020年博士论文)等,笔者也受此影响, 以燕京大学与国文教育作为博士后报告选题。这些题目反映出师生之间学术趣味的联结和传承,但学生的开展并不 限定于老师的研究疆域。这一“学术引路人”的定位带有假设干书院传统,在制度化日趋严格的现代大学体制下,凸显出人 文学者的魅力与精神。可以说,陈平原的大学研究,是“但开风气亦为师”。【注释】ad陈平原:初版后记,大学有精神(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35页、336页。b陈平原:自序,大学何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1页。
28、c陈平原:我的“大学研究”之路代自叙,大学有精神(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 页。e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9页。f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后记,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75页。g任公:饮冰室自由书,清议报(第26册),1899年9月5日,“中国近代期刊汇刊”本清议报(第 2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680页。h陈平原:现代史视野中的教育与文化,依旧相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第176页。ik陈平原:辞“校史专家”说,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08页
29、、308页。j陈平原: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大学何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2 页。I陈平原:“大学五书”小引,大学何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m陈平原:小引,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n陈平原:校园里的真精神,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7页。陈平原:五月四日那一天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表达,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1314页。p陈平原:北大校史:怎样溯源?,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92页。q陈平原:我眼中的内地与香港的
30、高等教育,大学新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7页。r陈平原: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百年校庆,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80 页。s陈平原:有容乃大,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89页。t陈平原:中国大学百年?,大学有精神(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3页。u陈平原:现代中国大学的六个关键时刻,大学新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28页。v陈平原:大学有什么用,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92-293页。w陈平原: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大学何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
31、3页。x朱熹注:孟子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y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饮冰室合集文集1(第1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5页。z 意艾儒略:职方外纪校释,谢方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2页。7康有为: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年版,第221页。8孙家邹: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426页。9蔡元培:序,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国立北京大学1918年版,第1页。0陈平原:校园里的真精神,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8-19页。1蔡元培:蔡校长元培之演说词,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国立北京大学1918年版,第5页。2蔡元培:在卜技利中国学生会演说词,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360页。3陈平原:老北大的自画像,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2页。4谢兴尧:红楼一角,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44页。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违规行为自律保证书
-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0.1不等式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2024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实数4.2 立方根说课稿(新版)苏科版
-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课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鲁教版必修2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知应会重点内容
- 9.3《声声慢》-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备课拓展(统编版必修上册)
- 苏教版 燕子课件
- 我的家乡宁夏
-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查房
- 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系列表格优质资料
- 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
- 钢结构外挂电梯施工方案
- 飞花令题库(通用)
- 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 GB/T 210.1-2004工业碳酸钠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业碳酸钠
- GA/T 145-2019手印鉴定文书规范
- 小学一年级家长会PPT1
- 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实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