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 1.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可分为四类: 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山中避雨; 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济南

2、的冬天; 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 3.记叙文顺序常见有四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先后顺序来写。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如鲁迅藤野先生),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提到前面,再按故事发生、发展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 (4)补叙:叙

3、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4.记叙文人称有三种: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5.记叙文的线索和结构 记叙文的线索: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

4、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情感; 记叙文的结构:指记叙文在安排材料、布局谋篇上的特点。 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理清结构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5)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结构;(6)按人物活动的地点转移安排结构。 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5、,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6.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7.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个大概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其中包括: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 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对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所作的描写。B.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

6、所作的描写。 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场景所作的描写。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8.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的故乡)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余光中的乡愁) (

7、3)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4)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作的描写,借以营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鲁迅的孔乙己) (5)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及欲抑先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6)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7)借景(物)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

8、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8)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0)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心理,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1)卒章显志: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如杨朔的荔枝蜜) (12)前后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浑然一体,情

9、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朱自清的背影)散 文 1.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它有六个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事件牵涉多;表达方式灵活;勾连全文巧。 2.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时空连“线”: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文章的线索。 (2)因物取“线”: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反复出“线”: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

10、事物把握线索。 (4)以情导“线”: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3.划分散文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5)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4.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侧重于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

11、景物描写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中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这方面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 (3)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5.散文分类的辨识和阅读方法 中考常见的散文类型有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三类,其中以叙事类散文的考查频次最高。 (1)叙事性散文。以写

12、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流露饱满的感情。 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叙述的。巧借联想。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2)抒情性散文。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以情织文是这类散文的特点,写人、写景、叙事、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于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

13、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抒情性散文大致又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3)说理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说得委婉、含蓄,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阅读说理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

14、或象征意义。 总之,阅读散文时要注意:重视散文的结束语,很多散文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具有“点睛”之效;重视散文的“议论”语,它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是作者观点和意图的表达;重视散文的“抒情”语;重视散文的“反常”语。6.文章标题的作用(1)散文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交代行文线索;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2)小说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对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置悬念;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等。小 说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15、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有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

16、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 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俗话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些肖像描写,刻画出孔乙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B.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

17、跃然法。描摹人物的语态,能够使形象栩栩如生、纸上。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 C.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如范进中举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推辞。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

18、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在酒客的讥笑声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刻画出孔乙己对酒客们的不屑和自己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D.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如心声中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凡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

19、救他,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这是京京听到赵小桢读课文时的心理活动,京京有着与凡卡相似的生活经历,很想读凡卡这篇课文中的段落,但是老师不允许,京京听赵小桢读不出人物的感情,心里很着急,这些心理描写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些。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 E.细节描写: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技巧。如百合花一文,

20、“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小通讯员活泼、热爱生活的一面,使得小通讯员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如口技中,在表演第一个场景时听众的反映是:“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表面写的是全场听众,而真正用意是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还有第三个场景中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心理都属于侧面描

21、写,再次烘托出表演者技艺高超,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如毕淑敏的一厘米)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具体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

22、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3.小说主题的归纳 主题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所在,从下列两方面入手: 第一,剖析人物形象

23、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主题。第二,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深入地挖掘主题。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课时讲解1(14柳州2023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父亲的雨谢宗玉 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

24、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

25、,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一年夏天,

26、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选自青春美文)【文章解构】1.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父亲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

27、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2分)(2)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2分)【思路归纳】理解词句含义是广西苏教三地市常见的考点。题干要求主要有两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第(1)题根据第段“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可知父亲在雨来时往外走的原因是拦水;“挨骂”的原因是父亲不戴蓑衣斗笠,浑身“湿淋淋地”。综合分析,父亲笑着听母亲唠叨,一是因为已经拦到水,解决了禾苗对水的需求;二是因为母亲的唠叨是对父亲健康的担忧,透着关心与爱护。第(2)句在第段,该句运用比喻修辞,将“山塘”比作“气球”,“吹胀

28、”是因为“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据此可知“吹胀的”的意思是山塘涨满了水。【答案及评分】(1)(2分)因为父亲还沉浸在为村民拦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或因为叨唠是母亲对父亲的心疼表现)(2)(2分)意思是山塘涨满了水。(或山塘一下子水灵丰活起来)【考点变式】1.(12柳州21题)文章第段“头疼”的意思是_,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_,_。(3分)2.(11钦州20题)品读文中两处画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4分)(1)第段中把“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2)第段中“他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梦幻”

29、的意思。(2分)【实战链接】不妨试做练习册P29向日葵第2题;P32菊事第2题。考点1 理解词句含义【方法指导】1.理解句子含义 (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词语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全义。 (2)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位置,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起始句答题的区位在其领起的部分,有领起下文,引出主旨的作用;收结句,宜从上文考虑,具有点题的作用;过渡句要审视上下文;而关键句重点是审视相邻的上下句。此外,还可联系文章主旨,两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主旨分析。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理解句意,还可以结合大背景来理

30、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2.理解词语含义 (1)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词语的本义即指其原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意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出来的,词语置于特定语境,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相一致,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其在文中的语境义。(方法:看语境)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指代义。指代词所指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方法:看位置) (3)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对于此类词语,要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方法:看本

31、体)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或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会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时会反用其表达效果。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一词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方法:看效果)2.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等)赏析文章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思路归纳】首先,审清题干,找准相关内容。也就是说所找的内容中一定要有你所分析的那方面的知识点。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第段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从修辞手法角度就要抓住“雨水像珠

32、子一样”这样描写的语句;从词语运用角度就要抓住“跑”“拾”“甩”“飘”等有表现力的词;从描写方法角度就要抓住“四射”“溅”等关键词;从描写角度就要抓住“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其次,联系上下文,赏析其作用。要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具体分析,联系文章内容写出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极其作用。如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此题是多选一,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答案及评分】(3分)示例一: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示例二: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示例三:动词使用生动,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

33、空中旋转的样子;示例四: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示例五: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明确角度1分,具体联系词句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变式提问】1.(14钦州21题)品析句子 请品味文中画线句子,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女孩的父亲听了,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跟着往河边跑,隔壁的王叔叔,也往河边跑,然后三个人一起“咚”地跳进水里。2.(13钦州21题)语句赏析。参考文中第(5)段【A】句的批注,给第(7)段画横线的【B】句写批注。(

34、4分)我的批注:【针对训练】不妨试做练习册P29向日葵第2题;P29喜旺的年第4题;P32菊事第2题;P36听雁第2题。考点2 赏析句子【方法指导】针对具体的句子赏析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2)从句子的修辞入手。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的印象;反语则能体现语言的幽默风趣。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

35、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陕西2010年15题就涉及到伏笔。(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梳理)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梳理) (5)从句子蕴含的哲理入手。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所谓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6)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类型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

36、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7)另外,不同类型的句子,其作用不同:文章中心句:总结全文,体现文章主旨;段落中心句:概括总结段落主要内容,体现段落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答题格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有力地表现了或强调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强调、突出)了,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3.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时,要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分析题目的含义。文章开始就点出父亲在雨中外出,接着

37、详写父亲在雨中拦水的情形,最后是年老的父亲因雨生病,但他心中满足。整篇文章都是以“雨”为线索,讲述父亲和“雨”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作答时要把握题目在内容上的意义、在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三个关键点。【答案及评分】(3分)(1)“雨”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结构作用1分)(2)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内容作用1分)(3)透露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情感主旨1分)【变式提问】(12钦州22题)从全文看,文章以“石头里的春暖花开”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实战链接】不

38、妨试做练习册P31一声叹息第2题。考点3 标题的作用【方法指导】1.文章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交代行文线索;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小说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设置悬念;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4.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思路归纳】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父亲的形象,先要找出描写父亲的内容,再从每一句中分析父亲的特点。第段中“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

39、塘补水”可见父亲的责任感;第段“父亲跟着风跑溅了我们一身”可见父亲不畏风雨的乐观态度;第段“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可见父亲的大局观念;第段“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可见父亲的豁达。【答案及评分】(6分)(1)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2)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3)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意思对即可)【变式提

40、问】1.(14钦州20题)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4分)2.(12钦州19题)读完全文,请简要说说洛宁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2分)【实战链接】不妨试做练习册P31一声叹息第5题;P33第5题。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指导】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

41、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答题步骤: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

42、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答题格式:(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3)单句下定义。(4)分点概括(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课时讲解2 (13贺州2125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母亲的宝物余显斌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

43、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说:“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第二天做饭时,母

44、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

45、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地抱着 。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地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 ,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

46、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的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的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期,有删改)211.请简析文章标题 “母亲的宝物”的双层含义。(2分)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思路归纳】此处用到了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文章题目含义一般从表层、深层两个角度来理解,表层

47、含义可从题目的表面含义上理解,如本题的表层含义“装着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的铁盒”;深层含义与中心有关,文章先写母亲“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再写母亲被送到养老院时非要带着那个盒子,最后在作者的猜测中打开那个盒子却发现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一张发黄的纸条上写着他换牙的时间及第一次剃发的时间,这是防止孩子夭折的习俗。母亲死守着的这个铁盒承载的正是母亲浓浓的关爱。可见“母亲的宝物”的深层含义是对孩子的爱。【答案及评分】(2分)表层含义:指装着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的铁盒。深层含义:指装着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思符合即可)【变式提问】1.(13钦州19题)标题分析。文章题目“雨中听花语”有哪两层含义?(4分

48、)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12贺州25题)请简析文章题目的双层含义。(2分)【实战链接】不妨试做练习册P33背上的太阳第1题。考点1 理解标题含义【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标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先看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有些文章的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4)把握标题的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

49、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如枣核这一标题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是标题的含义;(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对人民英雄的热情赞美;(7)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2.结合选文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地抱着。【思路归纳】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体会其含义,“紧紧”一词在此处起到情感渲染

50、的作用,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儿子打算将母亲送往养老院时,母亲只带着一个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紧紧抱着,可以看出母亲对铁盒的重视,而读完全文知道铁盒里装的是儿子的乳牙和胎发,可以看出母亲珍视的是对儿子深深的爱。【答案及评分】(3分)“紧紧”一词准确刻画出母亲抱着铁盒的情态,(1分)突出母亲对铁盒的珍视程度,(1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1分)【变式提问】(12贺州22题)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4分) 众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他和他肩上的孩子。【实战链接】不妨试做练习册P29喜旺的年第2题。考点2 词语赏析【方法指导】 (1)一般的答题步骤:理解词语

51、的本意 揣摩词语语境义 分析词语在此处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2)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一般有四种: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贺州2013年22题的“屏住呼吸”写出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也从侧面表现出小伙子和孩子的处境险恶。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紧紧”一词就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

52、爱。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3.文中画波浪线句“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的眼泪直流”,说说“他的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3分)【思路归纳】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答案范围。画线句子是在文章的第段,题干问事件的原因,在回答的时候就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是“母亲的宝盒”,前半部分讲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和妻子决定把母亲送去养老院,而母亲总珍藏着一个铁盒子。结尾讲母亲铁盒里的东西。第二步,细读考查内容,概括大意。文章结尾写到他看到母亲小铁盒中装着的是自己的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时,知道母亲

53、对自己的爱时的感动。对比前部分可知他的眼泪直流的原因是:自己不知道母亲如此深爱自己,为母亲老年痴呆给自己带来麻烦而想将母亲送进养老院的羞愧与悔恨。第三步,根据要求对文章内容再加以概括,就能得出答案。【答案及评分】 (3分)一方面为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而感动,(分)另一方面为自己想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的做法而羞愧。(分)【变式提问】1.(13柳州21题)文中第段写到“我也忍不住笑了”,第段又写到“我们都笑了”。谈谈你对“我”先后两次笑的理解。(4分)2.(12柳州21题)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4分)3.(12贺州24题)走

54、钢丝技术很高超的小伙子,为什么最后“大叫着跌下了山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4.(2011钦州19题)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实战链接】不妨试做练习册P29喜旺的年第1题;P32菊事第1题;P34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题。考点3 概括文章内容【方法指导】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提炼,有三种处理方式: (1)摘录法: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

55、又适于要求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 (2)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拟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下面归纳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

56、,力争要点全面。要想将“点”答全,必须抓住题目中的暗示信息。第四步:根据要求整答案,列序号,求规范。4.选文第段属于记叙文中的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思路归纳】记叙文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序,判断记叙顺序要从全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文章层次划分:第一层(第段):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他”犹豫是不是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第二层(第段):母亲的病愈来愈重,“他”下定决心,送母亲去养老院。第三层(第段):母亲的宝贝让“他”打消了送母亲去养老院的念头。第四层(第段):原来母亲一直珍藏的宝贝是“他”的胎发和乳牙。根据段回忆小时候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可以判断出是插叙,然后从两个方面考

57、虑作用,一是对上文他不愿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的原因作补充,二是对下文引出铁盒做铺垫。【答案及评分】 (3分)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他”不愿意把母亲送往养老院的原因,(1分)为下文引出铁盒做铺垫。(1分)【实战链接】不妨试做本书练习册P33温暖的四句话第4题。考点4 辨析记叙顺序【方法指导】(1)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事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是在叙述

58、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本文后,你对母爱有何理解和感受?(3分)【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第一,读透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本文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所以首先要清楚表达的对象是“母爱”。第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观点。题干要求“

59、有何理解和感受”,回答时要根据生活体验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说。第三,结合原文写感悟点。本文着重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所以回答时要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立足点。第四,注意语言流畅、语意连贯。【答案及评分】(3分)示例: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一种爱,只知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种无私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这伟大的母爱。【变式提问】1.(14钦州22题)穿越时空 2014年的一天,文中的女孩和父亲摇着小船,来到了河边的城镇。父女俩在街道上看到了这一场景,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就此展开想象写一段话。(80100字,要求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4分)2.(14贺州

60、23题)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4分)3.(13柳州23题)文中第段写到:“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4.(13钦州22题)曾经有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文字的味道。”读完本文,结合文章第(10)(11)(12)(13)段,谈谈你从雨中的凌霄花中领悟到哪些“精神味道”。(至少谈两点,4分)我的领悟:5.(11钦州22题)材料链接:(4分) 有人憧憬雪花纷飞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