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八单元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融电子教案_第1页
中国历史第八单元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融电子教案_第2页
中国历史第八单元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融电子教案_第3页
中国历史第八单元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融电子教案_第4页
中国历史第八单元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融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职历史在线课程导论第八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本单元所讲的晚清时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经历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天朝大国的崩溃与屈辱笼罩着紫禁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充塞中国大地。18世纪晚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列强为寻求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而进行了新一轮的侵略扩张。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辛丑条约,

2、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为维护国家主权,从爱国将领到普通百姓,中国军民奋起抗击。三元里人民抗英、北洋舰队的黄海大战、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的廊坊之战,都是中国军民反侵略的著名战例。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宏大,在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制列强侵略的国家实力。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戊戌变法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救亡意识。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更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正是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坚决抗争,阻止了列强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企图。这种为维护国

3、家主权而顽强斗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千古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或革命,或改革,为挽救危局而不懈努力。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和抗击外来侵略为目标。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力图“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变法运动寻求制度变革,顺应世界潮流,促进思想启蒙。中国社会各阶层一波又一波的挽救危局的努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但是这些努力由于种种局限,均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局限;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走上富

4、强道路的定则,戊戌变法的失败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本单元讲述晚清60余年的历史变迁,包含三条线索,即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的抗击和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而进行的多种努力;包含两个进程,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英勇斗争。本部分共有六讲组成,即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六讲力图展现晚清60余年里中国社会的沉沦和沉沦中的民族觉醒与奋发精神。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同学们要梳理三条基本线索,看到两个历史进程。要充分认识到:是中国人民的持续努力,阻止了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可能。要充分感受中国人民

5、维护国家主权,追求国家富强的精神。学习本单元要历史地理解、客观地分析农民阶级在那个时代的作为,要重点关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挽救社会危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学习本单元要有清晰的时序意识,创建“时空隧道”,将相关史事纳入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看到侵略与抵制侵略的两个历史面相,这是纵向梳理的历史思维。学习本单元也要确立阶级、阶层意识,知道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构成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在学习本单元的六个微视频时,要重视该视频最后部分的理性分析,它们是“学史明理”的价值所在。本单元的课程内容由解莉

6、萍设计,束鹏芳统稿。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鸦片战争一、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2. 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进程和殖民者的罪行。3. 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讲述: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两国家发生了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鸦片扮演了改变两个国家形象的重要角色。为什么会是鸦片呢?三、讲解新知(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讲述: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纺织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7、中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而人口众多且富庶的中国正是其理想的市场,而现实却并不如英国人所愿,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并不占优势,也就是说中国人买英国商品远远少于英国人买中国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当时的中国依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男耕女织。加以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十三行一处进行对外贸。因此,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量很小。英国与中国的官方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为了扭转这种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在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出示材料,讲述: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仅鸦片战争前的1838 年,英国对华输出鸦片高达40000箱

8、。19世纪30年代平均每年流出白银达五六百万两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鸦片流毒中国吸食者越来越多黄爵滋的奏折中说:“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吸食鸦片也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体质,削弱国防力量。道光帝表示:“此物不禁绝,使流行于内地,不但亡家,实可亡国。”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泛滥下去,不仅吸食者家破人亡,国家也岌岌可危。提问:怎么办?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推断解决之道。出示材料,讲述:清政府决定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毁鸦片。英国这一不正当的贸易利润遭受巨大损失,英国找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战争借口。虎门销烟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这样说道:“这(虎

9、门销烟)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同时时任英国驻广州商务总督的义律写给巴麦尊私人信件也写道“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提问:巴麦尊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讲述:为了英国的商务和开放中国更多的港口,英国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我们来归纳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加紧全球殖民扩张,决心打开中国市场;(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导火线禁烟运动;(5)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一个落后的

10、腐朽帝国就这样被卷入了一场改变自己命运的战争之中(二)殖民者侵略行为出示战争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战争态势。讲述:中英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1840年6月英军四十余艘军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厦门受阻之后,沿海北上攻陷定海,进而直达天津大沽口。到了大沽口也就意味着离北京不远了,因此,清廷派出琦善与英军谈判,之后英军撤退。第二阶段从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1841年秋英军攻陷厦门,之后北上进攻定海、吴淞,沿长江而上占领镇江,1842年8月到达南京,扼住了清政府的漕运咽喉,等于控制了清政府的钱袋子,迫使清政府与之再次和谈。讲述:殖民者在战争中不仅攻城略

11、地,还烧杀掠夺。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后,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甚至打开中国人的棺椁,这些野蛮行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奋勇反抗。英军在1842年 7月占领镇江后,一路沿街烧屋并且对镇江城乡幸存的居民实行屠杀掳掠。在英军占领的76天里,城内的运河、关河尸体漂浮,惨不忍睹。出围城记中记载说:“西门桥至银山门无日不火,峻宇重垣,悉成瓦砾”。另外,传教士在鸦片战争前后也充当着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帮手,利用宗教一方面控制中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掠夺中国财富,欺辱中国百姓。请学生分析材料:鸦片战争后,1861年恭亲王奕訢在奏折中说:“传教士每以民间琐事前来干预,致奉教与不奉教之人

12、诉讼不休。奉教者必因此倚恃教众,欺侮良民。”天主教传教士们在江苏、江西等十几个省区进行勒索,以归还教堂名义非法强占房地产。仅在直隶一省,传教士就任意提出所谓的旧址七十二处,强行要求给还。在山东济南,传教士煽动教徒用暴力驱逐旧址的大批居民,所强占的房屋地产,全部不给钱。此类案例俯首皆是。提问、讲述:综上所述,殖民者的侵略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1)发动殖民侵略战争;(2)对平民进行烧杀抢掠;(3)利用宗教欺辱中国百姓。(三)南京条约的危害讲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13、京条约。提问:大家了解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然后想一想,这些内容条款的危害在哪里? 讲述:首先,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与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既削弱清政府的财政实力,又加重了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而加紧对百姓的盘剥。五口通商对双方是不是都有利呢?五口通商看似实行自由贸易,实际结果是打开中国大门,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随着两个附件的签订,通商口岸实际上变成了洋人享受各种特权的法外之地。最后,协定关税对中国来说公平吗?根据这一条款,中国不取得英国的同意,就不能修改任何税则,这是对关税自主权的严重破坏。西方列强不断压低税率,大大便利外

14、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之后签订的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又使中国的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总之,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虽然清政府依旧进行着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鸦片战争最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总结提升讲述:本课主要讲授了三部分的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2)殖民者的侵略行为;(3)南京条约的危害。英国进行非法的、不道德的鸦片贩运,中国开展

15、正当的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幕,开启了近代中国不断被侵略和持续反侵略的百年历程。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一、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知道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 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深远影响。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讲述: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距基隆港只有190公里,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却声称是它的“领土”。这一争端与1894年的一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相关。三、

16、讲解新知(一)日本侵华蓄谋已久讲述:这场战争日本蓄谋已久。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制定了大陆政策,据田中义一奏折:“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的。战前,日本加强海军建设,并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

17、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由此可知,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提问:同学们,日本如何寻机侵略中国的?运用材料,讲述:日本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获得了西方列强的默许甚至是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由于西方列强都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日本的外交努力下,列强对其采取了默许甚至是支持的态度。19世纪末,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为镇压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支援。时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光表示:“发动战争的决心,在帝国政府派遣军队于朝鲜时,业已决定。日本假借这个好题目,是为了索性借此时机促成中

18、日关系的破裂。”因此,就在中国向朝鲜派兵时,日本军队也大举进入朝鲜,袭击清军。朝鲜的东学党起义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与影响出示地图,并播放甲午战争视频,讲述: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进一步地走近这场战争。从视频可以看出,中方官兵在平壤战役、黄海海战等战役中英勇反击,威海卫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日军在攻下旅顺后,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了全城。设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呢?讲述:甲午战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上。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的伊藤

19、博文等人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是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钓鱼岛便是作为台湾附属岛屿割给了日本。小小的日本割占了中国那么多的领土,大大刺激了其它列强,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内容之二是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白银,甲午战争的赔款相当于全国近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向英法德俄贷款,这贷款不但利息高,还要以海关、税收等管理权作抵押,导致了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内容之三是开放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沙市、苏州

20、、杭州为通商口岸。内容之四是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些都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也阻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括而言,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提问:日本通过这场战争得到了哪些好处呢?结合材料讲述:经过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战争暴发户,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挤进了列强的行列。日本得到的战利品和赔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也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因此,甲午战争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实力,刺激了日本进一步扩张的野心。提问: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

21、一种精神上的强击。”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归纳、讲述: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但是在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受到极大的震撼,痛心疾首,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日益高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掀起了民主革命的风暴。甲午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三方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日本进一步扩张的野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四、总结提升讲述:本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三部分。甲午战争的背景日本蓄谋已久;甲午战争的经过;甲午战争的深远影响

22、。这场战争影响着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日本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中国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而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遭遇挫折。中华民族遭受侵略之辱在1945年得以雪耻,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也归还中国。当然甲午战争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历史朝着制度变革的方向发展。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一、目标1. 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理解辛丑条约的危害。2. 概述1840年以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的反抗是中国未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这幅漫画所画的八个国家聚集在一起,你们知道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讲述:这是20

23、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讲解新知(一)八国联军侵华提问: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呢?请同学们结合甲午战争的影响思考一下甲午战后的中国社会的状况。讲述: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侵华野心进一步膨胀,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后,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义和团运动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号,奋起抗争。为扑灭义和团,列强组建了八国联军。出示八国联军侵华图片,结合材料讲述: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进攻大沽炮台,进而炮击天津,并在8月攻陷北京,慈禧出逃西安。联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攻城掠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

24、占秦皇岛、山海关的同时,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八国联军在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清宫和颐和园的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惨遭杀戮,据当时的翰林院编修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载:“(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仿佛人间地狱。提问: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讲述: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条

25、约内容主要有: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运动;设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些条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从经济和军事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馆界”也在事实上成了洋人的“国中之国”。至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抗击八国联军的英勇斗争提问: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军民是怎样应对的呢?讲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大沽口保卫战、天津保卫战、廊坊阻击战中,清军将士和义和团

26、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大沽口保卫战中,67岁的罗荣光提督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最终弹尽援绝,壮烈殉国。64岁的聂士成提督在侵略军进攻天津时,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然沉着指挥,激战2个多小时,后率军突围至八里台附近。在双腿均已负伤后,仍然坚守八里台,与德军苦战多时,最终以身殉国。讲述:义和团团民的抵抗更是英勇,战争伊始,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准备乘坐火车由天津前往北京。京津各地义和团立即奔赴铁路沿线阻止侵略军的北进,他们扒掉铁轨,搬走枕木,迫使西摩尔乘坐的第一列火车只得边修路边前进,在24小内才前进了3英里。双方在廊坊车站发生激战。西摩尔率领的这支2000多人的侵略军,使用的是近代洋

27、枪洋炮,而义和团只是用大刀、长矛以及肉体与联军搏斗,虽然死伤惨重,却还是前赴后继。联军将领西摩尔哀叹:“进京之路,水陆俱穷。”从6月10日到26日的半个月时间里,联军被中国军民打死62人,打伤228人,直到26日,才在援军配合下,狼狈逃回天津,这就是廊坊大捷。(三)1840年以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提问:1840年以来,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中国军民还进行了哪些维护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呢?结合材料讲述:在鸦片战争期间有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都派不上用场,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英军死伤数

28、十人。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在鸦片战争中,十余位一品二品的高级将领以身殉国。1842年7月的“扬子江战役”中,英军在镇江遭到前所未有的抵抗。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这样写道:“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气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恩格斯高度评价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出示甲午海战图片,讲述: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一次海战是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不幸被鱼

29、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经远号中弹后,管带林永升继续指挥向日舰开炮,直到战舰沉没。海战中,双方激战五小时,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约三百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约一千两百人。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慨。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展开了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4月21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向清政府发电报,坚决反对割台。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和台湾士绅丘逢甲组织的义军,奋勇抗击进占台湾的日军。在“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反割台斗争中,日军也感叹:“有全台皆兵之感。”反割台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

30、祖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写下了光辉一页。四、总结提升出示材料,讲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及其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义和团战士与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连同1840年以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篇章。正如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所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因为爱国军民的奋勇抵抗,才使中国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厄运。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太平天

31、国运动一、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主要史事,理解两份重要文献。2.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挽救危局中所起的作用与局限性。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讲述:这是一幅描写金田起义的油画。鸦片战争之后,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中,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半个中国。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举众起义,起义军号称太平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运动席卷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三、讲解新知(一)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讲述:太平天国起兵金田后,势如破竹,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然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出示材料,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该文献的节选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分配土

32、地的原则和办法是什么?在提问中讲述:依据材料,太平天国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再想一想,太平天国又是如何进行产品分配的?依据文献规定,太平天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实施“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提问:依据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讲述: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想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而平均分配土地也是农民特别期待的。作为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革命性。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严重脱离实

33、际,再加上战争的环境,事实上,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出示材料,提问: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请同学们阅读该文献的节选材料,想一想,资政新篇提出了怎样新的主张?讲述:综合材料观点,其主张是:政治上,以法治国,广开言路,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并与西方自由通商。教育卫生上,设立新式学堂,开设医院和福利机构。提问:同学们,作为一个太平天国的农民,你觉得他们欢迎这一改革方案吗?讲述:事实上,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愿望。但它显然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与要求,事实上,也得不

34、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再加上太平天国已面临危局,该方案也没有能贯彻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能改变太平天国失败的命运。(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讲述并提问: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炸药轰开天京太平门涌入城内,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我们如何正确评价这一运动呢?讲述: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二幅浮雕,描绘的是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连蒋介石也说“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

35、反动势力,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也在抗击外来侵略势力,例如抗击洋枪队等。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动摇了封建统治,打击了外来侵略,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国还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在当时是先进的。讲述:但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层开始贪图享乐,大兴土木,等级森严,表现出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四、总结提升讲述:我们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进程中,学习了太平天国的两个重要文献,一个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另一个

36、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面对近代中国社会危局所做的努力,但农民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正如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所说:“对太平天国旗帜下的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注定了“喜剧”要走向“悲剧”。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洋务运动一、目标1.了解洋务派“师夷长技”,创办近代工业和培养新式人才。2. 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认识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二、情境导入出示图

37、片,提问:同学们,这一组照片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事件相关呢?这些照片反映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讲述:洋务运动是晚清的自救、自强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开始的。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列强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武装冲击。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例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曾国藩上奏折说,要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从而达到“剿发捻,勤远略”的目的,也就是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他们“师夷长技”,成为“师夷”的洋务派。我们来学习洋务派的“师夷”进程。三、讲解新知(一

38、)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讲述: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机技术,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6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远东第一大船厂,所制造的轮船,分拨给海军和各省巡防缉私使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20多个军事工厂。出示图片,讲述:7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求富”的旗号下,除继续兴办军事工业,还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主要是采取“官督商办”形式,即招商投资入股,官方派人经营管理。此外还有“官办”和“官商合办”

39、的工业。洋务派先后创办民用工业20多个,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李鸿章筹办的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以及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80年代开平矿务局还修建铁路运煤,开创了中国铁路运输事业。请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汉阳铁厂到1893年11月建成。它主要包括:炼生铁、炼熟铁、炼贝色麻钢、炼西门子钢、造钢轨、造铁货六大厂,机器、铸铁、打铁、造钩钉四小厂以及铁路运道、轮船码头、运矿铁桥、起矿机器房等1894年2月正式升火开炉炼铁,6月先开一座大炉,日出铁50余吨,间有6070吨者。钢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张之洞称它为“东亚第一”,并非言过其实。想一想,洋务派创办的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讲述:我

40、们看了一系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结合这段文字,可以发现,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是用机器来生产的,是引进西方机器设备与技术来生产的。大机器生产构成了近代工业的典型特征,而机器生产又正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二)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讲述:要开办近代工业,就需要大量的新式人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1862年,恭亲王奕訢首先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用来教学生外国语的,之后又增设了算学馆,化学馆等,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新学堂。洋务派又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等。与传统意义上的官学相比较,这些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西学,采取的也是新式教育的学龄制,培养出来的也是具有新思想的

41、新兴人才,其中包括翻译类、军事类、技术类等等,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刘步蟾等著名将领,都是这些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播放留美幼童视频,据材料讲述: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来培养新式人才。最早是派遣留美幼童,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1868年初,容闳向清朝提出他的教育计划:选派少年出洋留学,先以120名作实验,每年派30人,4年完成;限12-15岁的男少年,学习期限15年。这个“计划”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支持,1870年获清政府批准。1872年8月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这是清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出洋。此后,清政府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其中5

42、0多人进入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在这四批“幼童”当中,后来出现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如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中国首位著名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晚清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中法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薛友福,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唐绍仪等。 (三)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据材料提问:我们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可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工业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陈旭麓为什么这样说呢?讲述:我们回顾一下,洋务派引进

43、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开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合并。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另外,洋务派办民用工业时,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不仅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还在客观上刺激和诱导了民族资本

44、主义的产生,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讲述:在洋务运动进行过程中,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还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开了官方的实践层面的学习西方的风气之先。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拓荒作用。这就为思想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问:同学们,我们如何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讲述: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不管怎么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迈出了中国近

45、代化的第一步。四、总结提升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洋务派创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包括军事和民用工业;我们还了解洋务派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我们认识到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这裂缝正是近代化进程中的新陈代谢。第七单元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戊戌变法一、目标1.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变法思想及其百日维新。2. 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深远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二、情境导入讲述:1898年,农历戊戌年,这一年的6月11日,光绪皇帝向全国发布明定国是

46、诏,宣布变法维新,变法的决心之强、规模之大,震动了东方世界。这一迅疾而热烈的变法运动是如何来临的?【讲解新知】(一)维新变法思想讲述:戊戌变法运动的发生和甲午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更多的有识之士寻求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途径,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甲午战后,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商业看成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在“实业救国”的潮流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出示康有为著作书影,讲述: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维

47、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的维新思想集中体现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他主张变法,否定封建专制,主张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康有为的这一变法主张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他为什么要搬出孔子和古代的儒家思想呢?据材料讲述:当时中国社会儒家思想是正统,而孔子又是儒家的圣贤。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是想借孔子的权威来倡导变法,反击顽固势力,以减小改革的阻力。因此有人说孔子是“跪着搞变法”,民国时的史学家蒋廷黻是这样说康有为这一做法的:“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当康有为的这些观点出现时,引起

48、了思想界的极大振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我们说,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托古改制”,是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出示材料,提问:梁启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变法通议中,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说出梁启超变法的目的与主张。讲述: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梁启超变法的目的是:救清廷政治之弊,进而挽救民族危亡。为此,他主张:一是废科举、兴学校,二是伸民权、设议院。相比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特点是:直接陈述变法的重要性,明确宣示议会民主制。讲述:天演论是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讲演稿,赫胥黎认为,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中,这种演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通过译述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进而强调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我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