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_第1页
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_第2页
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_第3页
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止二次污染的保护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指导,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周边环境和施工人员造成危害,从现场修复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中的管理并防止二次污染。1、场地清理管理场地清理管理是保证修复工程过程中的场地清洁、有序和无二次污染而提出的相关管理措施,也是一套从进场到离场实施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的规范体系。修复场地入口处,明确张贴清洁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污染物一直控制在场地范围内。现场所有使用的物料和临时转运的土壤,需要明确分区,做好覆盖和清理工作。施工区域内,树立醒目标语牌,加强环保文明施工的宣传力度。有污染迹象的土壤和建筑垃圾应先进行集中堆放,表面覆盖防

2、尘网,防止风力传播污染。同时将无污染迹象的回填土集中堆放,以便后期使用。全部工程完成后,在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时,拆除一切的临时性建筑,拆除后的场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打扫和清洁。2、施工废水处理措施修复场地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除了开挖时涌入的地下水,还包括场区内雨水以及场地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如果积水不及时排走,不仅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还会使土被水泡软后,造成开挖边坡不稳定和坑底承载能力下降。因此为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做好施工废水的处理工作,保持土体干燥,用移动式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保障修复工程顺利实施。(1)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进度,避开雨天施工,确需雨天作业,应尽量减少施工时间。(2)尽可能减少

3、开挖表层土壤裸露面积和时间,土壤修复产生的土石方妥善堆置。(3)基坑(槽)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中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抽出的水应予以引开,严防倒流。3、固体废物管理措施在场地清淤清理过程产生的垃圾要分类堆放、分类处置。建筑垃圾应集中到场内未污染区域堆放。每个工区工作面必须设立指定的堆放点,堆放点要经环保监察机构认可,并设专人管理。防止渣土随意堆弃,防止扰民。在项目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可以减少和防止项目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噪声控制管理措施施工期间噪声、振动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

4、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系列工程机械设备,对施工机械设备要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振措施,如加弹性垫,包覆和隔声罩等办法。(2)合理布局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居民区的分布状况,噪声设备的布置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一侧。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噪声对局部区域声环境的影响。首先,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其次,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减少夜间施工量。本项目施工范围内有多个居民楼,项目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在开工前15日内向所在地辖区环保

5、局提出申报,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开工。再次,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噪声对局部地段声环境的影响。(4)机动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禁止鸣笛,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严禁使用各种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5)在施工的各阶段均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各项规定,将施工噪声控制在限值以内。(6)对施工场地噪声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外,还应与沿线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汇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音采取的措施,求得各受扰单位及居民的共同理解。对受施工影响较大的居民或单位,应给予适当补偿。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音扰民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5、扬尘控制管理措施进场后,在大门入口设清扫槽,进出载重车辆均用高压水冲洗轮胎,做到不带泥砂及其它污物出场;运出的土壤等物料进行覆盖,作到沿途不遗洒。现场道路要求通畅整洁、无杂物乱堆乱放,并由专人定期打扫,达到活完场清。设立清扫小组对厂内运输道路进行不断清理。现场设一台洒水车,对厂内道路不断进行洒水,防止扬尘污染。 洒水车现场降尘作业为了防止带有污染物的土壤颗粒随风力传播,修复过程中需要搭建现场围挡。同时,对修复完成的碎石、部分土壤需要堆存的,全部用防尘网苦盖,或者塑料布苦盖。 现场围挡6、气味控制管理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