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_第1页
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_第2页
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_第3页
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_第4页
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2008-08-1711:49:23)标签:教育全国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王守奇瑶山杂谈分类:教育随想一生钟情栽桃李记优秀教师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霍懋征正是凭着这份真挚的爱,在语文教学中,总是首先进入角色,把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自己富有情感的讲述加以渲染,伴以扣人心弦的启智提问,适时辅以直观教具等教学方法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共鸣,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学生们在她的语文课上,不

2、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学会了珍爱与憎恨。霍懋征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天天有所进步。小学阶段的学生富于想像,喜欢新奇,喜欢多变,喜欢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霍懋征就不顾劳碌,尽己之所能,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她从教的几十年中,不管多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懋征的班,都会很快转变过来。她所教的班级经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有的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先队中队。霍懋征

3、认为: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因而,她非常注意规范自己的每一言行,任一举止。每次上课之前,她总要先将头发理齐,衣服理好,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教学几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遇到一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了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对“学生要严格,但不是严厉。”一朵默默守望太阳的云记优秀教师邹有云教学点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是个不通车、不通电,谁也不愿去的“三不”地带。可是,这里有

4、太阳山、雷头山和杨家山三个自然村,住着几十户人家。这里的孩子们想读书。邹有云赶到领导家,急切地恳求:“让我到太阳山任教吧”。就这样,离开了距太阳山8里的小家,邹有云毅然走进了太阳山。村民们惊讶地问:“你真是到太阳山来教书的?”邹有云点点头。在太阳山,邹有云一人一校,既是老师,又是管理员,既像保姆,又是炊事员,还是维修工。小学的教师,大都只需教一个课程,而他却要教4个年级的全部课程。尽管邹有云精心组织复式教学,可每天拖着本来就瘦弱的身子,疲惫地奔波,万一累倒了,那40多个孩子可怎么办啊?思来想去,他说服当过代课老师的妻子周泽香来帮助自己打点学校事务,照顾学生饮食,并兼任部分课程。从此,邹有云和他

5、的妻子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清晨不到5点起床,夫妻俩人挑水、喂猪、洗衣、做饭、料理好两位老人。7点多钟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一同上路,翻过三个山头,走将近一个小时的路赶到学校。上午教学,中午首先给20多名学生热饭,接着自己做饭,然后抓住点滴时间批改作业、备课,有时也拿把镰刀钻入山林中打些柴背回学校备用。下午教学,傍晚4点半放学。到家后,他要抓紧时间忙田里或地里的活儿,直到天黑。农忙季节,他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利用月夜忙着做耕田、耙田、拔秧、插秧或割稻等农活的。去年上半年,邹有云母亲病重,瘫痪在床。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只得利用中午的时间从学校往返跑两趟家。由于劳累过度,去年4月1日晚上9点多钟,在上厕所的路

6、上,他突然感到头晕,一下子栽倒在地,昏迷过去。过了半晌,他才苏醒过来,用手一摸,看见满手是血,这才知道自己摔倒时把左眼梢磕破了一个大口子。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邹有云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30年。娃娃没书念我来教记私立舟河小学唯一的教师位于四川省开江县沙坝乡的舟河小学,成为聂绍英的私立学校,纯属偶然。1997年因为附近水库扩容,村民逐渐外迁,学生锐减,从1997年以前的200人左右下降到不足20人。后来,公办教师也调走了。作为公办村小的舟河小学,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但留下来的学生仍然要上学。若到附近村小就读,翻山越岭,至少要走七八里路。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

7、爷奶奶,根本无力接送他们上学。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聂绍英家里。望着学生及其家长企盼的眼神,聂绍英心软了:“学校垮了,我来办!娃娃没书念,我来教!”把舟河小学维持下去,从此成为聂绍英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舟河小学背靠大山,三方环水,学生上学放学只能靠船。为了保证学生按时上学,聂绍英征得丈夫同意,花了2000多元钱,请工匠造了一条木船,专门用来接送学生。每天早上7点,“哗哗”,聂绍英在桨声中出发接学生,下午5点开始送学生,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由于路途遥远,学生们中午基本上不回家,附近又无饭馆,很多学生就不吃午饭。聂绍英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主动让学生在她家搭伙。为了全班学生的那顿午饭,聂绍英

8、放学后,要到2公里外的地方担水。挑一担水要用近20分钟,遇到下雨路滑苦不堪言。等学生吃完饭,就快到下午上课的时间。此时,吃苦耐劳的聂绍英浑身觉得酸累。考虑到库区村民的经济困难,私立舟河小学的学杂费比规定标准还低20元,聂绍英贴钱贴米拼命撑起了学校。为了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聂绍英的丈夫承包耕地,发展种养业,帮舟河小学渡过经济难关。他们家每年养殖业收入在5000元以上,但大部分都用在了学校的开支上。很多人说聂绍英傻,但更多的人却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了她。聂绍英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曾经想过放弃舟河小学,但一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盼知识的眼睛,我又改变了主意。”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选择留下来记优秀教师

9、盘振玉两旁是教室和办公室,中间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兼食堂,厨具一尘不染,橱柜上的蔬菜水灵灵的,刚刚灌满开水的两个热水瓶,还在冒着热气。柜子上放着一个药箱,旁边码放着晒干的金银花、鱼腥草、车前草等十几味草药,地上一个大茶壶里,是浸了中草药的凉茶。楼上,是两间寝室,铺盖整整齐齐,靠墙一边挂着一溜洗净晾着的衣裤,墙边摆放着一溜小桶小盆。这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温馨的家。9月1日,笔者来到郴州市苏仙区五马垅村小学,被眼前这一幅宁静的画面所感染,更让我们感动的则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今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的盘振玉。五马垅村位于海拔1300米的大山深处,离乡政府30多公里,2000年才修

10、了条简易公路,2002年才通了电,至今未通班车。16岁就走上讲台的盘振玉,主动放弃下山工作的机会,在这座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大山里一干就是22年,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瑶山的孩子。当地瑶胞亲切地称她为瑶山“圣女”!“盘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学校就是我们的家!”五马垅小学仅有9名学生,最大的10岁,最小的还不到5岁,分别在小学一、四两个年级和幼儿班。恰逢开学第一天,盘老师正在采用复式教学给学生上课,她时而用汉语普通话、时而用瑶家语,有条不紊地在几个年级间穿插讲课,与学生展开讨论。这学期,9名学生中有6名在学校寄宿,其他3名学生每天也在这里吃中餐。对这一切,盘老师早已习以为常了,22年来她都是

11、这么过来的,与她同吃同住的,最多时有十几个。她白天除了上课,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裳,晚上除了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为学生盖被子,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10岁的黄秋红已经在这里上了四年学,她感动地说,在学校寄宿,盘老师从来不收一分钱,学生只带米来,最多还带一点咸菜、干菜,平时盘老师还自己种菜、养鸡,为学生改善生活。记者问她想不想家,她挠挠脑袋认真地回答:“盘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呢!”“盘老师还是校医呢!”记者惊奇不已。学生黄义松说,盘老师经常给他们看病,有次他拉肚子,盘老师用土方子给他贴肚脐,熬土药给他喝,吃饭也给他单煮稀的,一天还给他换洗几条裤子,几天下来就好了。22年了,盘振玉就像

12、母亲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瑶山里的孩子。瑶胞重情义,“圣女”之称,逐渐在瑶山传开了。“不管多难,盘老师都教育我们学好知识,改变瑶山。”今年23岁的盘振芬,曾是盘老师的学生,几年前从湖北宜昌卫校毕业后取得了执业证,现在跟当医生的丈夫一起开了家诊所。记者在盘振玉抽屉里看到了她写给老师的信:“许多回忆都慢慢淡忘了,唯独您的教诲终生难忘,刀砍不去,火烧不掉。您总是教育我们学好本领,走出大山,报效祖国,而您自己却20年如一日固守大山,我知道,您是为让我们新一代瑶胞过上一种崭新生活,才牺牲了这一切”看到学生们走出大山后的一封封来信,盘振玉总是十分欣慰。她说,不管多难,我也要让孩子们学好知识,改变瑶山,走出瑶山

13、。前些年,瑶山里很穷,学校更穷,买粉笔的钱都很紧张,更无钱买教具。盘振玉就自己动手做。为上好自然课,她上山采集了数百种生物标本;学校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她利用课余、假日带领村民把教室旁的土堆和乱石挑走,开辟了一个60多平米的简易操坪;如今操场里的升旗杆、跳高架,教学仪器柜里的计数器等不少教具,都是由她和丈夫一起制成的。五马垅的孩子上学比外面孩子要难得多,他们从小说瑶话,基本上听不懂普通话,入校首先要过语言关。盘振玉坚持用双语教学,在学前班和一年级,她先用瑶家话讲课,再“翻译”成普通话。从二年级起就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回家以后也推广普通话。可想而知,她比一般教师要多下多少功夫。全村四个组

14、64户居民散住在十几个山头,组与组之间隔着大山,近的十几里,远的二三十里。因此过去很多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为了不让瑶山孩子辍学,盘振玉就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有一回,不到20岁的盘老师凌晨两点才到家,开门的父亲简直不相信眼前衣襟和裤腿都被露水打湿的女儿,竟摸黑在野兽和毒蛇出没的山路上跋涉了五六个小时。近10年来,五马垅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学生巩固率都达到了100,盘老师为此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心血,瑶胞们个个心里一清二楚。盘振玉对瑶家孩子充满了感情,对“三残”孩子更是如此。20多年里,她先后收留了3名残疾学生。今年19岁的黄成方是个聋哑人,现在到外地打工去了。他的父母说,黄成方能有今天,全靠盘振玉

15、。黄成方5岁入学时,盘振玉专门到他家里观察了两天,看他和父母家人是怎样交流的,看他思维和生活中有些什么特点。然后又找人学了简单的哑语。这样,黄成方到学校只两天,师生俩便可以进行简单的手语交流。几年间,黄成方进步很快,离开五马垅时已经能写信了。当地干部作了一个调查,五马垅村64户236人,有167人是盘振玉的学生,有13人先后考上了大中专学校,22年来五马垅小学教学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选择留下来。”1982年7月,16岁的盘振玉初中毕业,她想要读高中考大学,可是五马垅小学原来的老师离开条件艰苦的山村走了,外面的老师不愿来,眼看村里的孩子就要失学,这时,担任村支书的父

16、亲对她说:“你现在是村里文化最高的人了,你来当老师吧!”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父亲的一句话,会让她在条件如此艰苦的瑶山里干上22年。其实,盘振玉完全有机会离开大山。那是1986年,新婚燕尔的盘振玉得到消息,丈夫黄由富调到了乡变电所工作,乡里决定将她安排到乡变电所旁的和平小学。可安排上山人选时,却怎么也落实不了,学区只好决定轮流上山,让年轻人每人上去干一年。盘振玉知道这个情况后,难受极了,思量再三,她决定放弃下山。她找到乡领导说:“我个人下山事小,办好学校,让山里孩子学好知识事大。山下的老师爬不惯山,没有适合的人,就还是让我留在山上吧!”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1987年冬,丈夫黄由富也辞掉了乡里的工

17、作,从乡干部成了一名村里的护林员。对此,盘振玉讲出了大实话:“我当然也想过下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1989年暑假从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的时候,这种念头更是强烈。”她说,在县里读书期间看了城里的小学,条件那么好,真是把人羡慕死了。丈夫把她的心思看透了,说“你那么喜欢城里小学,就想办法调到城里来算了!”回到家里,她真给父亲谈起了这事。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女崽,当初我动员你去小学教书,想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前途。我们祖居瑶山,受了多少苦我最清楚。我想的是五马垅全瑶山都不受苦,想的是我们瑶胞子女个个都有文化、有前途。改变瑶山面貌得靠我们自己呀!”父亲的话让盘振玉再也没动过下山的念头。后面经历的一些事,让她越

18、来越坚定了扎根瑶山的决心1998年,区里调整学校布局。当时他们村有五马垅、梨树坪两所村小,本来都属撤并之列。区里考虑合并到乡中心小学后,学生上学要走五六十里,确实不便,便决定留下一所,将梨树坪小学并入五马垅小学,办复式初小。开始乡里担心群众思想工作不好做,没想到各个组村民的意见就是一条:只要留下盘振玉当教师,学校怎么办都行。听到这话,盘振玉流泪了。她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选择留下来。”南部大山的脊梁记全国优秀教师王守奇四川农村日报消息:岛屿上的“鸭棚子”学校。1982年,国家在南部县建了升钟水库后,王守奇所在的双峰乡就从大山变成了岛屿。20多年来,就是这片山水见证了王守奇传奇的办学故事

19、。1971年,14岁的王守奇初中毕业后回乡当了村干部,历任村上的团支书、副大队长和临近4个队的政治辅导员。1983年,村小学的老民办教师王居正患脑溢血在一个夜晚撒手而去,留下一群乱了套的孩子。王守奇临危受命,当起了代课教师。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一代人的明天扛在了他脊梁上。王守奇代课不到一年,库区开始屯水,学校淹没了,学生们分住在各个岛上,怎么办?王守奇很快想出了办法:同时租用几户人家的祠堂,(谁都不愿长出租)开设起了被村民们笑称为“鸭棚子”的流动学校。天气好时,一周换个岛屿;风向多变,上课地点就天天变换。哪种风向到哪个岛子更安全,明天怎么走才更近,每天下午课后务必通知学生,王守奇为此费尽

20、心思。每天一早,他扛上自制的小黑板,摇着自制的木船绕周围岛屿一圈,载上等待在各码头的学生到“鸭棚子”上课。中午在村民家把学生自带的米煮成大锅饭,租金由王守奇出。晚上再将学生一一送回家。20多年里,王守奇划断了10多根船桨。为学生花钱出力,王守奇从无怨言,流动5年了,没有一个固定的学校却让他心头难过。家庭全寄宿制学校1989年,王守奇捐出自己的积蓄和砖瓦,并发动村民捐款捐物、投工投料,建起几间简陋的土坯房。新建学校离王守奇的家不到50米,王守奇和妻子商量好,“2个4家住本岛的学生除外,其他的10多个学生全部住在我家里。”自已一家4口,挤在一间屋里。然而不久,教室成了危房,课堂也搬进了他的家。学生

21、每周末从家中带些粮食、菜、柴草来,饭菜统一由他妻子帮着做。村民们说:王老师在“家庭全寄宿制学校”中既当老师,又做父亲。每天夜里,他要起来为学生盖被子;下雨了,还得为孩子们送便桶。王居正去世后,妻子改嫁,留下3个孩子,王守奇常年资助他们。老大王娟觉得太拖累老师,不愿上学了。王守奇说:“你爸爸是民办老师,我也是民办老师,你爸爸走了,我就是你们的爸爸”王居荣连续几学期的学费都是王守奇为他代垫。这学期,开学一个多星期了,不见居荣到校,王守奇划船到了他家。居荣一见老师就哭了,他病床上的父亲说:“这些年老拖累你,实在是过意不去。今年,我的孩子就别再读了。”王守奇说:“把孩子耽误了可是一辈子的事啊!”走时,

22、他把小居荣给带走了。冯孝英,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现在已经上到六年级,6年的学杂费全是王守奇代交的。当时王守奇每月工资140元,却常年承担着几个孤儿的学费、生活费。每学期开学前,王守奇都要一个岛一个岛转,动员更多的孩子上学。曾经有人要帮王守奇算算,这些年到底为学生花费了多少钱,算了半天,没算出来终于有了“象样”的学校让学生在正规教室好好上课,为这个梦想,王守奇穷尽心思。1989年,他在报上看见美籍华人陈金浩的“燃灯计划”资助中国的贫困山区修校办学。他马上给陈金浩写了信,一个月没有回音,他就再写,两个月后,他又写一年后,1990年4月,陈金浩居然找到双峰乡龙马镇来,两双手久久地握在一起。“燃灯计划

23、”拨款两万元,想建三个学校,落实到王守奇手中的只有8000元。钱不够也要建,王守奇带领村民到剑阁境内备石料,和学生家长一起运条石。在载运最后几百块条石时,突然船中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铁皮船急剧下沉,坐在船头的王守奇急忙跳入水中,船转眼间沉没在身后。腊月的库水冰冷刺骨,王守奇拼命游到岸边脱掉棉衣裤后,又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把船上的人救了上来。后来,在闻讯赶来的百多个乡民的帮助下,才把剩下的宝贝条石连同沉船一起拉了上来。两个多月后,学校竣工,取名“燃灯三小”。暑假时,王守奇和妻子又背了十几天土,把山梁的斜坡填平,建了个近200平方米的操场,操场边种上树,现在已是一片绿荫。王守奇笑道:“这样更像个

24、学校了”。下半辈子还当老师有了新校,王守奇忙得欣慰了,清晨4点起来,打豆浆,煮稀饭,炒蔬菜。6点叫醒孩子们吃饭,然后开始早读今年,王守奇上的是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复式班。他虽然长期一人教二至三个年级复式班,教学质量却逐年提高,10年来成绩一直居全乡村小前列。王守奇除了数学语文外,他还教音乐、图画、自然和写字。没有课本,就自编乡土教材。周末孩子们还有任务,种一些植物,观察它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然后和老师一起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瘦弱的王守奇说:“我的下辈子肯定还是当老师,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我还得回报这儿。学生是我生命的根记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平时在家歇个双休日都憋

25、得心里难受。两个月的暑假,可把我闲坏了。”8月25日,我们来到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小学时,正忙着为开学做准备的韩培兰老师向我们念了一番“苦经”。“都50多岁的人了,心气儿咋还跟年轻人一样?”我们笑问。“学生是我生命的根,我已经没法离开这些孩子了。”韩培兰说,真不敢想,如果将来不给孩子们上课了,那日子可咋过?这,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一个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多年的普通小学教师。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两年前,韩培兰的班里来了一个患脑瘫的孩子,智力低下,右半身瘫痪。当时,孩子的妈妈眼含着泪花对韩培兰说:“医生说,这个孩子的生命随时可能终止。我把孩子托付给您,不期望她能学到多少东西,只是想让她和别的孩子一

26、样过过校园生活。”孩子父母的要求不高,但韩培兰感到的却是沉甸甸的压力。“孩子只要在自己这里一天,就要为她负责一天啊。”从此,在本已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韩培兰又添了份额外的工作:每当课间铃一响,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教室里,帮孩子削铅笔、整理书包、拧水杯盖,扶着孩子上厕所音乐课在五楼,每次都是韩培兰把40多公斤重的孩子背上扶下。刚开始,见到班里来了一个连路都走不稳,说起话来傻乎乎的同学,许多孩子偷偷地笑,有的还叫她“傻瓜”。这些,都逃不过韩培兰的眼睛。趁这个孩子不在时,她对学生们说:“她本来应该和你们一样可爱,可因为生病变成了这样。如果换了你,受到同学的讥笑,难受不难受?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吧!一番话

27、,说得大家低下了头。从此,学生们一下课都争着同这个孩子说话、做游戏,帮着干这干那。由于智力低,对这个孩子教育起来非常困难。孩子胆小,跟她说话声音一大就吓着了她,韩培兰每次和她说话都要细声细语慢慢地说。同样的知识,别的孩子教几遍可能就记住了,可对这个孩子,韩培兰却需反复教十几次。当孩子终于会用稚嫩的童音朗读课文时,孩子的妈妈激动得泪都流了下来:大姐,您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做母亲!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30多年的教师生涯,让韩培兰悟出了许多道理,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韩培兰的办公桌抽屉里,我们看到这样一沓小纸片:明天给小涛调换一下座位

28、,放学后到大杭家里家访,林浩进步了,要加一朵小红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班里有一位学生,受父母离异影响,染上了说脏话、爱打架的坏习气。一开始,韩培兰找这个孩子谈心,孩子总是脑袋一拧,一副不服管的样子。她知道孩子缺少亲情,在跟他谈话时,就有意识地抚摸一下他的头,拉拉他的手,有时还给他从家里带来点好吃的。孩子衣服上的扣子掉了,细心的她就给缝一缝;衣服脏了,就给洗一洗慢慢地,孩子开始亲近她了,有什么话都主动跟她说,坏毛病也改掉了。与孩子们相处久了,一放了学,韩培兰的心里就空落落的,于是家里的电话就成了她和孩子

29、们沟通的热线,每个月下来,都花掉上百元的话费。一位家长告诉我,她曾经问孩子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孩子张口就说第一是韩老师,第二是妈妈。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一二三四五六七,你的朋友在这里。乍一听,人们还以为是孩子们在课下玩游戏,其实这是韩培兰为让孩子们记住汉字而发明的课堂教学法。每堂课前,她都事先把要教的生字偏旁做成卡片,上课时将这些卡片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组合,边玩边学。别小看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你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韩培兰说,自己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不在于知识,而是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为启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她针对孩子们爱动、好奇的特点,采用了创设情景引趣法、课堂表演

30、引趣法、实验引趣法、竞赛引趣法等多种愉快教学法。比如在教小山羊一课时,她会在黑板上贴上小山羊的图片,下边再放上虫、鱼、骨头、青草、萝卜、桃子等彩色图片,然后开始启发学生:今天小山羊过生日,它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请同学们猜一猜,小山羊会请谁来作客呢?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答案猜出以后,她紧接着宣布:小山羊请客开始。在轻音乐的旋律中,孩子们扮演的小客人一一登场,端起自己喜欢的菜盘,一边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边跳起集体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表演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就得照顾学生的自尊心。韩培兰告诉我们,学生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却是一门学问。有一次,在讲荷花一

31、文时,孩子们积极发言,一个叫小丽的女孩儿却不知怎的,目光看着窗外的小鸟发呆。韩培兰没有直接提醒,而是等一个学生讲完后,微笑着说:你把荷花描绘得真美。瞧,小丽同学都听得入迷了。听到她的话,小丽不好意思地笑了。为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韩培兰还发明了用纸条传送真情的方式。班里一个姓宋的学生,课下贪玩,不写作业,到了学校还爱对老师说谎。一天下课时,她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虎子,老师知道你没有做今天的作业,但我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没写作业吗?放学后,这个学生趁别人不注意塞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韩老师,昨天我和弟弟滑旱冰去了,没写完作业。我也想做个好学生,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一张小小的纸

32、条,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韩培兰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2001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韩培兰心情沉重地坐在一辆从阜城乡村开往衡水市区的长途汽车。一路上,她红着双眼,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自从去年10月母亲卧病在床后,作为老人最疼爱的女儿,她本应该时时陪在身边尽孝心,可是她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课啊,于是就把照顾老人的重担托付给了兄嫂。每个星期六的早晨,她都会带上母亲最爱吃的食品,搭乘长途汽车赶90多公里的路回去探望。但是,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每次,喂老人吃口饭、给老人擦把脸、剪一剪指甲、翻一翻身子,她就得往回赶了。这一天,她将要离开时,母

33、亲突然拉住她的手不放,嘴唇微微抖动了几下,眼神中充满了留恋。她感到不安,真想留下来多陪老人一会儿,可惟一一趟返城的汽车马上就要开过来了,她只好含着泪对母亲说:下个星期我再来看您,您可要等着我啊!可就在那天晚上,慈爱的老母亲永远闭上了双眼,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还是这一年,她的丈夫被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在医生建议下,她准备陪丈夫到北京治疗,可没等她张口,学校临时安排她为送课下乡准备一节公开课。她明白这节课的重要性,便回家和丈夫商量,把去北京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每当看到丈夫疼痛时脑门上渗出的一滴滴汗珠,她的心就针扎般地难受。后来,在北京,丈夫被诊断为骨癌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向坚强的她哭了整

34、整一夜在韩培兰的同事和学生家长口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叫宁宁的孩子,父母长期工作在外,8岁上一年级,学习还跟不上。有人劝她: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哪能都好?你甭费心了。韩培兰却说:对一个班来说是一个,可对一个学生来说却是影响一生啊。当老师的哪能丢下一个学生呢!从此,每个节假日,她都登门为孩子补课,而且一补就是两年是什么支撑着韩培兰?在她的工作日志中,我们找到了答案:童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我要对每一名孩子的未来负责,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育他们健康成长。白云深处有书声记全国模范教师王生英比杜牧的“白云深处有人家”更多出一番意境:坐落在太行深处的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

35、,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位老师在晨曦中把校门打开,她站在山顶上,迎接着被朝阳放大了的孩子们的身影。然后,便是朗朗的书声从白云深处飞出。这位女教师,叫王生英。今年9月初的几天,她应教育部的邀请,进京参加第20个教师节的庆典活动。这个荣誉,在我省,她是唯一;这个喜讯,在太行深处,她是开天辟地。她走的时候,孩子们簇拥着她,送她送到山口。她回来的时候,孩子们举着一束束山花,迎她迎到山口。她见了孩子们,没有细数北京的风光,也没有描写庆典的盛况,只是放大了嗓门欢呼着:“孩子们,咱村的小学要扩建了!”山里风大,有人说她的声音能传到5公里以外。原来,她在北京开会期间,她的丈夫托人给她打电话,告诉她镇里拨款5万元,

36、用于扩建教室、添置教学设备。平日里疲惫,原想着开会期间睡几个囫囵觉,哪料到一个电话“电”得她几夜没能合眼。至今还没有一部电话的卸甲平村,30年前的贫穷和落后可以想像。王生英小时候看到的山里孩子是一种怎样的童年呢?放羊,砍柴,嬉戏打闹,有几个能上得起学哟!倔强的她不安于这种苦难的童话,硬是拖着一条小儿麻痹的腿,读完了在山里被称为“秀才”的高中。这是1974年。那年她这个17岁的“秀才”,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民办教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从此,她在家乡执起了教鞭。从王生英家到学校,中间隔着一条大河,两公里路,需要走半个小时。每到雨季,山陡路滑,河水暴涨,架在河上的木桥常常被洪水淹没、冲断,往返学校

37、只能从河坝上趟着没膝深的洪水过河。王老师腿脚不便,如此跋涉,自然是步履维艰,她摔过跤,也被洪水冲走过。学生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她满身泥泞赶到学校,站在讲台上,头发上的水滴答滴答往下滴,而她的课却依然讲得栩栩如生。有一年6月,风不停,雨不住。破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遮风挡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王老师只好让他们回家,她自己拖着残疾的腿脚,冒着瓢泼大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挨家挨户叩开每个学生的门扉,把“课”送到他们的灶火前或者饭桌上。一个12岁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艰难,哭着拉老师坐下:“王老师,你不要跑了,我去把同学们都叫到我家来!”太行山给王老师记着一笔账:30年间,她把文明的种子撒进了几百名山村孩子的心

38、里,有7个学生考上了大学,还有几个当上了村里的干部,用他们学到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改变着太行的旧颜。学生们给王老师算了一笔账:她每天往返学校和接送学生,至少要走12公里的路程。12公里X300(每年上课的天数)X30(年)=108000公里。这个数字,正好是绕地球两圈半的长度。有人说,她在进行教育的长征,也有人说,她是一位教书的愚公。此刻,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着北京的故事。从卸甲平村到北京的路不远,不足700公里;从卸甲平村到北京的路很长,王老师整整走了30年白云深处的讲台王老师在白云深处的讲台,先后经历了四次搬迁。她的第一个讲台,就是上面说到的那个“流动讲台”,她在这里创造了“小灶教学法

39、”。她说过,既然把课送到了一家一户,何不因人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谁缺什么,就给他补什么。她的第二个讲台,设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多处脱落,地面坑坑洼洼,窗户没有玻璃,屋顶一些瓦片已经破碎。王老师没向村里提任何要求,只是埋着头,利用工作之余,和丈夫一起挖泥沙,泥墙壁,买玻璃,修门窗,并拿自家的瓦把屋顶的破瓦片换掉。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也跟着老师一起干,边干边听老师讲南泥湾的故事。她说这叫“实践教学法”。然而,这座风雨飘摇的“仓库教室”,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厄运,在1993年的一场罕见暴雨中坍塌。看着坍塌的校舍,搂着废墟边哭成一团的孩子们,一向教育孩子们“要坚强,不要哭”的王老师,

40、终于忍不住泪水簌簌而流。这便逼出了她的第三个讲台领着孩子们到野外上课。一块黑板,一群孩子,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日子是满诗意的,但一遇风吹雨打,那“诗意”便荡然无存,或靠山崖,或钻山洞,她乐观地称之为“游击教学法”。一次,他们正在山上上课,骤然间狂风大作,雷鸣电闪,说时迟,那时快,还未来得及转移,黑板便被大风卷走,学生们的课本也被刮得七零八落。大雨倾盆而泻,洪水冲得山石叮当乱响,孩子们吓得乱成一团,终于,风雨把她赶上了第四个讲台。万般无奈,她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孩子们领到自己家里上课。从此,她家的里间、外间,还有门口台阶就成了三个班学生的教室。可是太拥挤了,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经过她和丈夫

41、一个通宵的“二人全会”,决议产生了:盖房,把自家的房子加盖成二层小楼,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头顶上上课。第二天一早,丈夫便用三轮车把家里的大豆、玉米、谷子和小麦全部拉到集上卖了,晚上又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们去借债。在建房的日子里,王老师和丈夫一起刨石子、挖大沙,搬砖,和泥,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曙光初照的清晨,太行深处劈里啪啦响起了一串喜乐,王老师家房顶上的五间新教室落成了。时值隆冬,新教室来不及安门,王老师就把自家床上的褥子拿来当了门帘。细心的丈夫还在楼梯上焊制了栏杆。这是一所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那段日子里,50名学生,三个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五门课程,王老师就是在这里创造出

42、“三级复式教学法”的。她还创造了一条成语。把褒扬中国教师传统美德的“以校为家”,发展为展示中国教师广阔襟怀的“以家为校”。白云深处的歌声王老师的办公室是一间标准的“陋室”。靠墙一张床,床上铺着主人的洁净;几张破旧的桌子上堆满了学生的作业本,像堆在主人肩膀上的小山;一个显得有些沧桑的煤炉,它不时跳起的火焰发表着主人的生气。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架手风琴了。王老师就靠这架手风琴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一听到老师的琴声,学生们马上围在老师的身边,唱起老师教给他们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唱着,许多孩子竟然唱出了眼泪。能不唱出眼泪来吗?王冰冰哭了。她说:“王老师为了偿还盖教室欠下的外债,一家人整天拾柴火做饭,挖野

43、菜充饥。可对我们,她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亲,谁的衣裳脏了,王老师给洗;谁的头发长了,王老师给剪。有一回我肚子饿了,只见王老师转身出去,一会儿就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能不唱出眼泪来吗?张小华哭了。今年春天,张小华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年幼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一天,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张小华冻得直打哆嗦。下课以后,她拿来自己的毛衣给张小华穿上。孩子当时“哇”地一声哭了,对着王老师,大声叫着妈妈”能不唱出眼泪来吗?李增江哭了。这是一个下肢瘫痪、靠双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王老师每天背他上楼、下楼、去厕所,帮他解腰带、系鞋带,这一背一帮就是两年。李增江长高了,王老师

44、背不动了,她的丈夫又默默地接过了“背”和“帮”的任务,这一背一帮又是4年。为此,王老师在家里对丈夫提出了“表彰”,并“任命”他为学校的“后勤部长”。毕业的时候,李增江的父母双双给王老师夫妇跪下,王老师拉不起来,只听这对父母泣不成声地说:“我们该给您跪,是您让我们瘫痪的儿子,能像个人样站在这世界上”这就是王老师,一个胸怀博大的王老师。她对学生们的爱之至深、关之至切,远远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儿女。一个傍晚,王老师补课回来,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当她艰难地爬起来,强忍疼痛赶回家时,却看到了更令她心疼的一幕:五岁的小姐姐把两岁的小弟弟搂在怀里,倚着墙根睡着了。小弟弟满脸是血,小姐姐的脸上挂着泪珠。目睹此情此景,王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抱着两个孩子哭成一团。时隔多少年后,女儿上了大学,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她在给妈妈的信中说:“小时候,我们饿着肚子等你盼你,可你总是很晚才回来。说实话,我们都有点儿怨你了。现在我懂了,一个不热爱别人的人,怎么能爱自己的儿女呢?”这就是王老师,一个安贫乐道的王老师。她对事业的痴迷、对学生的厚望,远远超过了对待自己的“前途”。一个深山里的民办教师,工资少得可怜。王老师的工资,每月拿过5元、10元、30元、40元,后来涨到70元。1996年曾经有过机遇,镇里通知她到安阳参加一个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考试。她一划算,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