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荷塘月色朱自清南山中学 龚永阳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2清华园中的荷塘3导入新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铁骨铮铮,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绿。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过铁道时,他
2、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背影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朱自清作品的特点? 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者
3、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主要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美、对光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学习目标:(一) 如何细致地描绘景物的特征(二)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写法(三)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背景介绍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
4、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基础知识:字音曲q 曲曲折折q 歌曲m 脉脉含情m i 脉搏ch 处理ch 处所 脉处峭楞楞 (qio lng lng ) 敛裾 (lin j )整体把握1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整理出作者的行踪,并说说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文章脉络) 家里小煤屑路荷塘家里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不宁静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月夜漫步荷塘。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文章结构:从记叙角度思
5、考)(文章结构:从写景角度思考)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游荷塘的缘由。710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又可以这样划分: 第一部分(13)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46)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710)写月下遐思(情) 品味课文(点评式阅读示例)(规范答题示例)16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
6、门出去。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1、谈谈你对“这几天心里颇不 宁静”的理解。这句是本文的文眼,直接抒怀,“颇”字含有“非常”“很”之意,表明心境“不宁静”的程度。 以此句开篇,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 因,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 (接着三句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没
7、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正因为多解,荷塘月色才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因素,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来。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2、第2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幽僻”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洁地勾勒出塘周景物的特点幽寂,又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淡淡的哀愁
8、。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3、第3段的“踱”字换成“走” 字,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踱”指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的样子;在悠闲、超然中,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 4、第三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写内心活动
9、,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本段抒发的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也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它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5、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领下文重笔描写的荷塘月色。第3段与第2段的关系容易被忽略,此句实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至此,2、3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
10、第3段并非游离出来的段落) 此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6、“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不矛盾。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接下来后面有一句“这是独处的妙处”。作者是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11、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花2829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7、品读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 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 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作者按照观察的顺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层次井然。同时抓住景物特点,动静结合,描绘出月下荷塘恬淡清丽优美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在淡淡的喜悦中又略带淡淡的哀愁的情感。 ?月下荷塘荷叶凝碧,脉脉荷花荷香荷波舒然展放晶莹剔透忽
12、隐忽现纤尘不染若有若无清淡飘逸比喻比喻,拟人比喻,通感拟人意境:淡 雅 、清 丽 、静 谧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3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33又如碧天里的星星34又如刚出浴的美人35(女领) 曲曲折折的荷塘 上面 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 叶子 出水很高 像 亭亭的 舞女的裙(女合) 层层的叶子 中间 零星地 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 开着的 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 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36(男领)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 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男合) 这时候 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 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 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
13、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 凝碧的波痕(齐读) 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 却更见风致了37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思考:本段怎样写景?塘上月色月光青雾叶花灌木轻云杨柳写出了月光的充足感和动
14、态感隔树相照,表现的是一种穿透力浮洗笼照泻以动景写静景,写出了雾的轻淡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纯洁素淡写出了云的轻薄素雅恬静淡淡黑影斑驳倩影稀疏观察仔细 , 描述准确生动传神画美妙绝伦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玲珑剔透意境:朦胧、梦幻、和谐泻泻泻着一“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表现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幽美的特点,创造出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8、“泻”字换成“照”字好不好,为什么?照照照如果换成“照”字,只是如实描写,不是描绘,显得太直白,淡而无味;同时还与“如流水一般”不相搭配,失去了和谐感。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9、第
15、5段中“酣眠”“小睡”如何理解?“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作者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而喜欢一种平和的方式,他做不到主动积极地投身革命,而要寻找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既写出景物的特点,又折射出自己当时的心态。 ?(女领) 月光 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 泻在 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 青雾 浮起 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 仿佛 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 又像 笼着轻纱的梦(男领) 虽然是满月 天上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 我以为 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 固不可少 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43(男合) 月光 是隔了树 照过来
16、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 参差的 斑驳的 黑影 峭楞楞 如鬼一般(女合) 弯弯的 杨柳的 稀疏的 倩影 却又像是 画在荷叶上(齐读) 塘中的月色 并不均匀 但 光与影 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 梵婀玲上 奏着的 名曲44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思考:景物特点?荷塘
17、四周树山灯光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围住、一例阴阴远暗密多隐隐约约,只有大意一两点,没精打采热闹热闹是他们的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10、第6段写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的心态宁静平和,但寻找的结果不能令他十分满意,所以会有些淡淡的伤感。?翻译第七段采莲赋英俊少年美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小小船儿慢飘荡,酒杯交递暗传情;桨儿轻摇水草绊,船头微动浮萍分。少女身材多窈窕,纤纤细腰缠白绫,情意绵绵难离分,恋恋不舍回望频;春末夏初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初生,撩水逗乐轻浅笑,恐那水珠湿衣裳,忽而感觉小船斜,匆匆提起绫罗襟。 采莲嬉戏的美景,热闹风流,洋溢着青
18、春的气息。 11、西洲曲里的“莲子清如水”有无别解? 西洲曲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水”就是“怜(喜欢)子(你)情如水”的谐音。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此处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对情感的表现极富艺术性,使用谐音,含蓄而优美。如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研读课文 探究问题 由“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由“实”而“虚”,开辟了一种与前文的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
19、前”,而且“什么声息也没有”,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表明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理想的“宁静”,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12、如何理解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写法 总结规律 作者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静态与动态结合,把荷塘写“活”。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虚与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通过联想和想象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众说纷纭)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李国平苦闷
20、彷徨与寂寞 吴周文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程 翔有浓浓的哀愁 姚效先不消沉,无哀愁 吴海发观点1: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李国平 讲解观点2:苦闷彷徨与寂寞 朱自清在
21、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因此月下“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光影,使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痛苦中无力挣扎、在幻灭中茫然追求的形象。 吴周文 谈观点3:内心矛盾与冲突 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他们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
22、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 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观点4: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荷塘月色的主题是:表现了二十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 他对当时的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想去认识却不能认清形成的矛盾。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都曾在漫漫的长夜中摸索过,探求过,苦闷过,即使鲁迅
23、这样伟大的作家也一度彷徨而不知路在何方。因此,朱自清先生的苦闷是有代表性的,我们不能因为他对国民党抱有幻想而责备他,也不能因他没有参加无产阶级队伍而认为他缺乏勇气,那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了。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硬说朱自清对蒋介石不满才写荷塘月色的,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则更是牵强附会了。 程翔主题探观点5:有浓浓的哀愁 我们只要想一想文章的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作者有许多无法排遣的烦闷,他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候,离开自己的妻儿,来到这“日日走过的”,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显得“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完全不是有闲阶级的寻欢作乐,也完全不是骚人墨客的吟风弄月,这里面没有“幻想超脱现实”者的雅兴,也没有一般学者、教授“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闲情。 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愁绪无处诉说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实际,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姚效先 有浓浓的哀愁观点6:不消沉 无哀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通物理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出售杀鸡厂屠宰场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记账合同范本可修改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 爱国敬业团课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挺柔西服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爆蓄电池式电机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营养液用输液器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四氟乙烯折叠式滤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糯米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SMT电子物料损耗率标准 贴片物料损耗标准
- 王阳明心学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湖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环境影响评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日语真题试卷及答案
- 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 GB/T 28655-2012业氟化氢铵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第一章膳食调查与评价
- GB 5606.3-2005卷烟第3部分:包装、卷制技术要求及贮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