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 史 哲 通 论张 木 荣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一门介绍人文基础知识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共七讲: 第一讲:尧舜禅让与夏商文明 第二讲:西周封建与周易智慧 第三讲:春秋战国与儒道哲学 第四讲:秦汉帝国与治国方术 第五讲:魏晋风度与玄学名士 第六讲:大唐气象与佛道禅宗 第七讲:宋明新变与诗文理学2前言:关于华夏人文的几个问题中国为何有“华夏”“中华”等别称?女娲能“抟土造人”吗?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吗?中华文明或文化有何特征?3一、中国为何有“华夏”“中华”等别称?所谓“中国”,包含三种含义: 指京师,即天子直接管辖之地,与“四方 诸侯封地”相对举;指商周封地,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东周时期以首
2、都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即夏区。 4“华”本义指植物花朵。许慎论文解字:“华,荣也,从草,从萼。”“华”是古象形文字,上像蓓蕾,下像茎叶。因花朵色彩鲜明,而引申出青春、光彩、明媚、华美喜人等含义;继而又引申为日月的光华。后来,由这些含义又进一步用来形容华夏民族整套礼仪的显贵、光彩和隆盛,并以此指代中土和中土之民,最终成为吾国吾民的称谓。5“华夏”二字连用,初指中原地区,后包举中国全境。此外,“华夏”一词,除指中原之民、中央之国外,还有文采、典章、礼俗、风化、教育等相当于今天“文化”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总之,“华夏”一词,不但指中华民族中某个特定的人群与地域,而且表明了这一民族自古以来强烈的文化自豪
3、感。唐孔颖达:“中国有礼义之大,古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6“夏”,最初指聚居中原的古老部族,用两手、两足以象其形,相沿用以称呼中国人及泛指中国之地。许慎论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文,从页,从臼。臼,两手,文,两足也。”“夏”字又有“大”意,杨雄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夏”字还有“华彩”、“五色”之意,以及与“雅”字相通,表示超凡、脱俗、雅正、高贵,如“大雅”、“小雅”。7“中华”的“中”,指中原,也即周代所说的“中国”,起源于扎根黄河中游平原的远古轩辕黄帝部落联盟。“华”当指华夏民族及其昌明发达之文明。“中华”二字连用,至少在魏晋之前已出现,三国志、晋书
4、均称中原为中华,含义类同于先秦以来的“中土”一词。至唐代,正规的法律文书中已出现了“中华”概念。8元代王元亮解释道:“中华者,中国也。秦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20世纪初,有人进一步解释道:“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总名,乃一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之也。”9“中国”一词自古代以来还有诸多别称:中国在古代可通称“中华”、“中土”、“华夏”。 除此,在一些非正式的文书和诗文中,也可见 “诸夏”、“中州”、“九州”、“齐州”、“禹甸”、“支那”、“震旦”、“赤县”、“神州”等别称。至明清两朝则称“中华帝国”;辛亥以后称 “中
5、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10二、女娲能“抟土造人”吗?中国古代女娲“抟土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11就中国而言:已知的“直立人”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等;已知的“早期智人”有:大荔人、金牛山人、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等;已知的“晚期智人”(现代人类)有: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等; 所有这些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古人类进化链。12“夏娃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20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类似圣经上的夏娃,她的后代离开非洲,扩散到世界各地。 13三、龙是
6、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吗?图腾(totem)一词,本是北美印第安阿尔冈昆部落奥吉布瓦方言ototeman 的译音,意为兄弟姐妹血亲关系。在英文中它被固定为“Totem”,最初也有人把它写成“Totam”或“Dodaim”。而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为“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14图腾在原始人那里通常有三种主要含义:图腾是血缘亲族;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15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 龙是由蛇的身体加上兽的四肢、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鲇的须等组合而成的,意味着多个部落融合成为一体,因
7、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6 瑞禽神兽:龙、凤凰、鸾鸟、麒麟、天禄、辟邪獬豸法官的象征17四、中华文明或文化有何特征?当代学者高晶在其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以个体家庭农牧业为内容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在这种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家族中心、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崇尚权威、追求中和。18 所谓东亚价值观,是指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地区,在儒教文明影响下形成的对价值评判的总的或基本的看法,诸如: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义利
8、兼顾的行为准则克勤克俭的生活信条19哈佛大学政治学者亨廷顿(S.Huntingto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中预言: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主要将是来自文化或文明。他特别强调儒教和伊斯兰文明对西方的威胁,尤其是儒教与伊斯兰文明联手的可能性。20这一讲主要介绍有确切纪年前后的历史与人文概况,诸如“三皇”“五帝”之传说、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及其学术史意义。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能否在夏商之前再往前推进从而实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确切构想?尧舜时代到底有没有禅让制?早期儒家为何推崇禅让制而贬低世袭制?第一讲 尧舜禅让与夏商文明2
9、1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22上世纪90年代两大研究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23 夏商周年表: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计470年;商: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计554年;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计275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计514年。24古代文明的标准:城市(能容纳5000人以上)文字礼仪建筑(因宗教、政治或经济而建)25中国早期都邑的代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早期,发现大型宫殿,约前1900-前1400年)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文化晚期,发现甲骨文,约前15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龙山文化早期,发现城墙、宫殿、礼器等,约前2600-前2
10、200年)26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彩绘龙盘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文化牌饰27中国最早的文明陶寺遗址28陶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29 一、尧舜禅让“三皇”、“五帝”的历史系统 “三皇”的多种指称: 1. 天皇、地皇、泰皇 2. 天皇、地皇、人皇 3. 伏羲、女娲、神农 4. 伏羲、神农、祝融 5. 伏羲、神农、共工 6. 燧人、伏羲、神农30“五帝”的多种说法: 1.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 太皡、炎帝、黄帝、少皡、颛顼 3. 少皡、颛顼、帝辛、唐尧、虞舜 注:太皡=伏羲、炎帝=神农 少皡=少昊 帝辛=帝皡31易经系辞传: “庖羲氏(即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11、以教天下。” 又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32史记将黄帝时代列为中国历史的正式开篇,黄帝也因此成为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帝王。黄帝部落联盟有姬、祁、任等12姓,其中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后来发展为相当大的一支,创建了周朝;祁姓有传说中的陶唐氏,即唐尧所属的部落;黄帝的后裔夏后氏,是夏朝的创立者。 33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最早,以叙述神的活动为中心,出于对神的信仰敬畏,故事总是充满神奇幻想。其主人公多是神、魔、仙、妖、鬼、怪之类,内容着重于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和种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4传说是在神话流传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故事包含着实在的、
12、历史的因素,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传说的主人公是有奇才异能的英雄人物,故事赞美的是这些人物的智慧和力量,是他们创建的社会功绩;传说人物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他们的事迹有确定的年代、地点,有的还反映出一定的历史面貌,并非完全子虚乌有。35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山海经故事大禹治水、神医华佗、巧匠鲁班“三皇”:神话色彩较浓“五帝”:神话和传说色彩兼具“尧舜禹”:传说色彩较浓36“禅让制”及其质疑“禅让制”的出处:史记五帝本纪儒家对“禅让制”的推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 (礼记礼远) 对“禅让制”
13、的质疑: 韩非子说疑篇 陶寺遗址的发掘 从五帝世系表看 37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尧是一位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 的贤明君主。 38尧帝在位七十年,八十六岁时,自知老之将至,老将求代,这时,大臣首先推荐丹朱。但丹朱顽劣而舜贤能,“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 尧帝深信儿子不成器,不足以授天下,“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最后终于“权授舜。” 舜年老时,如法炮制,经过治水考验,又将王位禅让给禹;禹继位后,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尧、舜、禹被后世誉为圣人,其间的禅让传说,也成为历史美谈
14、。 39韩非子说疑篇:“舜偪(逼)尧、禹偪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然四王自广措也,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而天下称明焉。则威足以临天下,利足以盖世,天下从之。” 40尧都平阳(山西晋南)尧冢济阴城阳(山东菏泽)舜: 生前为冀州之人(山西)或“东夷之人”(山东),死后却葬于江南九疑(湖南零陵)41黄帝世系表: 鲧禹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 桥牛瞽叟舜商均 玄嚣蟜极帝喾尧丹朱 挚4243从表中所列可知,尧和禹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尧和舜同宗黄帝不远,尧比舜大五十八岁,而辈分却相差四代;同样,舜和禹同宗帝
15、颛顼更近,舜只比禹大十三岁,而禹位承舜,舜却比禹低四辈;尧和禹同辈,年龄却相差七十一岁。有人认为,尽管各支传代速度不同,但不会差异这么大,难道是司马迁搞错了吗? 44有人说司马迁是个严谨的学者按理不会搞错,如此就只能有一种解释:颛顼的两个儿子穷蝉和鲧,在穷蝉这一支繁衍传代特快,当他这一代传到舜时,鲧那一支才传到禹,这样禹的辈分很大但年龄却与辈分很小很小的舜同属一个年代的人(相差13岁)。除此尚无更佳的解释。 45从大同小康,从禅让世袭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16、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原始公社制)46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小康阶级社会)47 范文澜中国通史: 禅让制其实反映的就是原始公社制,从黄帝到禹的社会制度,都是原始公社制度。禹之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之后便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小康社会)。48论语中说:
17、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言孙。 这句话什么意思?49 二、夏商文明史学家一般认为禹的儿子启夺取了伯益的王位后,不仅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王位禅让制,而且也标志着夏王朝国家的正式建立。根据古代史书竹书纪年的记载,夏王朝如果从禹算起,其子孙后代先后有17位当政,在君主继承上以父死子继为主(14位),间有兄终弟及(3位),共延续了471年。50商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部族,子姓,其始祖为契(xi),相传曾做过夏禹的水官有功而封于商,因此可推测商当时是臣服于夏的一个部落。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盛。相传商族首领汤经过11次征战称霸一方后再举兵伐夏,与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大败桀并乘
18、势灭掉了夏。商王朝共传17世、31王,在王位继承上以兄终弟及为主,晚期则出现了父子相传的继承方式,共延续了554年。 51“盘庚迁殷”商汤建国后多次迁都,顺序是:亳嚣相邢庇奄殷。最后一次迁都殷,史称“盘庚迁殷”,殷即今河南安阳。盘庚迁殷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自此直至商王朝灭亡的200多年里,商都都未再迁移。因此,盘庚迁殷后的商朝,又称为“殷”。 52周族是兴起于渭水中游黄土高原的一个部落,姬姓。相传其始祖为后稷,名弃,善于种植。后周族不断吞并周边小部落而逐渐强大,曾一度引起商王的不安,以致周王朝的奠基者古公的儿子王季被商王囚禁而死。王季死后,其子昌继位,即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仍对商王称
19、臣,但商王也把他囚禁起来,经多方营救才得以脱险。商王又把文王的长子抓来作人质,并烹成肉汤给文王喝,文王忍辱负重,从此发誓要灭纣绝商,建立属于自己的周王朝。 53牧野之战大约公元前11世纪时,文王之子武王继位,继续父亲灭商大业,不久即率领数万族众和其他前来投奔的部落,发动了伐纣灭商的战争。他们度过黄河,并在商都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与商军决战,结果商兵或倒戈反击,或溃不成军,纣只好逃回王宫自焚而死。商灭周立,史称“西周”。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以南),共传11世12王,历时200多年。 54“汤武革命”敏感的学术问题“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周易称之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而法家
20、的韩非则认为他们是“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西汉初儒生们为此争论不休,一方说汤武是替天行道的正义行为;另一方则说是以臣弑君的乱臣贼子。这时,汉景帝就出来打圆场,暗示讨论“汤武革命”是个敏感的学术问题,建议不要争论下去了。 55食马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汉景帝时,博士辕固与道家黄生辩汤武革命。辕固据经义,说汤武诛桀纣,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义行为。黄生引道家说,破帽子还得戴在头上,新鞋子终究穿在脚下,认为须有上下之分,桀纣虽失道,但他们是君上,汤武虽圣明,可却是臣下。君主有过失,臣下不能正言匡正以尊天子,反而因起过失而起兵诛之,此种行为,不是弑君又是什么?争来争去,辕固争不过黄生,竟说如按你
21、的说法,咱们高皇帝代秦做天子也是错的啦?汉景帝一听此言,感觉情形不对,马上接过去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意思是讨论学问不去争论汤武革命,也不算是愚蠢。 56伯夷、叔齐义节首阳山 伯夷、叔齐本是商末孤竹国君的儿子,因劝谏武王不要伐纣失败而隐居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又拒吃武王派人送来的食物,靠采薇为生,最后饿死。他们的行为被许多人称为有骨气,直到战国时代的孟子都称赞道:“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但显然这个所谓的“义节”故事,其道德和文学意义要远大于历史和政治意义。57已发掘的夏商时代文化遗址: 二里头遗址 郑州商城 殷墟 泗水尹家城岳石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新干商
22、代大墓 三星堆遗址58二里头遗址发掘成绩斐然59郑州商城遗址60夏家店下层文化61新干商代大墓62三星堆遗址63青铜文化“禹铸九鼎”(传说,“九”未必实指) “妇好墓”(商王武丁)“司母戊鼎”64“禹铸九鼎”的传说 据说大禹为建立各诸侯国的联盟并确立自己作为联盟首领的地位,曾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的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会后把各方诸侯进献的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作为天下九州万国统一于夏王管辖之下的标志。此后“九鼎神器”成为夏商周三朝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象征,成为君王争夺的对象。每个朝代建立,必迁九鼎。后人把这种争夺称为“问鼎”,把建立政权称为“定鼎”。但“九鼎”的下落究竟如何,历史记载不一,至今仍是不解之
23、谜。 65禹铸九鼎,象征九州66河南安阳 “妇好墓”67司母戊鼎通称“司母戊大方鼎”,也称“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68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司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司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
24、,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是商王武丁之子为祭祀母亲妇妌而铸造的鼎。 697071司母戊鼎72甲骨文的发现及其研究甲骨文最早发现地河南安阳市小屯村 甲骨文正式发现年 1899甲骨文第一个选本 刘鹗铁云藏龟甲骨文研究的先声 孙诒让契文举例甲骨文研究“四堂”(四大家): 罗振玉(号雪堂) 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73甲骨文的发现王懿荣74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市西北五里许有一个村庄叫
25、小屯村,村民种地时经常挖到一些古代动物的骨骼,以为是“龙骨”,便将之卖给中药铺。药材商不收刻划过的龙骨,农民就把它刮平甚至磨成粉末出售。后来有古董商以低价收下带回北京、天津。1899年有个大官僚叫王懿荣,他认出龙骨上的刻划是古代的文字,便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重金买了12片甲骨,从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一年也被作为甲骨文的正式发现年。 75铁云藏龟:甲骨文第一个选本王懿荣于次年去世,接着有个名叫刘鹗、字铁云的人,也即老残游记的作者,他又从王懿荣的后人手中买到了一千多片甲骨,并印成铁云藏龟一书。书中他称这些甲骨是商代遗物,是“殷人刀笔文字”,而此书也成为我国有关甲骨文的第一个选本。 76契文举例:甲骨
26、文研究的先声不久,又一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所收集的资料,写了一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著作,书名叫契文举例,书中对一些文字作了考释,对其内容作了分类,堪称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先声。 77罗振玉、王国维:甲骨文研究的先驱到了1908年,著名学者罗振玉经多方探听得知甲骨出土河南安阳后,便三次派人前去搜集,并从所搜集到的一万多片甲骨中精选出二千多片,印成殷墟书契一书于1913年出版。随后,王国维也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等论文,用甲骨文证明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基本可信,并纠正了史记中的某些错误,一时在学界传为美谈。 78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他认为一片完整的甲骨卜辞,应该包括四个部分:先记下占卜的日期和
27、卜人的名字,这叫“前辞”;接着记录所要卜问的事情,这叫“命辞”;占卜之后,视兆文以断吉凶,这叫“占辞”;得到吉凶的结果后,还要记下如何行动和是否应验的情况,这叫“验辞”。79同时,他还把全部甲骨文根据其10个特征(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 类、文法、字形、书体)划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两代四位商王); 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代两位商王); 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代两位商王); 第四期:武乙、文丁(两代两位商王); 第五期:帝乙、帝辛(两代两位商王)。 80郭沫若:甲骨文研究大家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甲骨文字研究、古代铭刻汇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续篇、
28、殷契粹编等书。从1929年到1937年,郭沫若在短短八年间,编写了六七种甲骨文论著,考证出不少甲骨文新字,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新见解,为甲骨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1甲骨文研究几大家“四堂” (四大家): 罗振玉(号雪堂) 王国维(号观堂) 董作宾(号彦堂) 郭沫若(号鼎堂) 胡厚宣(19111995) 日本学者称其为中国大陆甲骨研究的第一人,所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堪称甲骨学“这一学科空前的金字塔式的论文集”。 82甲骨文全集:商代社会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甲骨文极为重视,在安阳及周边地区又作了几次大规模的发掘。迄今中国大陆和台湾共拥有甲骨约10万片。上世纪70
29、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出版了一部大型甲骨文资料书甲骨文全集,共13册,精选甲骨4万多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集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从国家大事到生活小事及各行各业的生产状况,在甲骨文中都有反映,堪称商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83 课堂讨论儒家为何推崇禅让制而贬低世袭制?84 金庸: “把决定千千万万人民生死祸福的大权交在一个人手里,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一切灾难的基本根源。” 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85这一讲主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历史与人文概况,诸如周民族的起源、周王朝的建立、世系表及突出君王之传说、周易的由来、八卦的构思和六十四卦的密码系统、占筮方法以及文化价值等。教学重点
30、:何谓西周时期的“封建”?它与欧洲中世纪实行的“feudalism”有何不同?六十四卦的密码系统如何解读?易经除了用于占筮还有何文化价值?第二讲 西周封建与周易智慧 86 一、西周封建封建与“feudalism”的不同含义“分封制”:周朝重要的统治模式 西周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礼乐教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西周帝国的建立及其文化遗址周民族的世系及君王故事87封建与“feudalism”的不同含义在中国古代,所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具体而言就是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他们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这种分封制最早是从西周开始的,其特征是贵族分权。而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建立起集权专制政
31、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其特征是君主集权。此后,这种独裁专制政体便一直持续到清王朝灭亡。88而在欧洲,蛮族入侵灭亡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后实行的“feudalism” (封土封臣、采邑领主)也是一种贵族分权的政治制度,于是严复在1903年翻译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便把“feudalism”译为“封建”。严复的理解应该说并不错,然而在时间上中国与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相对应的却是魏晋至明清,因此大家习惯上也把从秦到清这两千多年叫做“封建社会”。但这样则把“封建”和“专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混为一谈了,把“封建”的概念搞混淆了。 89(英国)安德森:“封建主
32、义主要是指,由一个贵族组成的社会阶级对农民依法实行的农奴制和军事保护;这个贵族阶级享有个人权威和财产,垄断着法律和私人司法权;其政治架构是主权分裂和纳贡制度;有一种赞美田园生活的贵族意识形态。”也即具备诸如封君封臣、农奴制、庄园采邑制、领主垄断土地、土地不能自由买卖,与人身依附并存的领主与附庸间的契约关系等特征。英国直到1660年才彻底拔除封建制度。 90冯天瑜:中国秦汉至明清显然不属于西方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因为秦汉至明清,农业生产者的主体是人身自由的农民而并非有法定人身依附的农奴,不存在占优势地位的农奴制;自战国以降,土地可以买卖、转让,贵族世袭土地制不占主导;中国又有着比印度更加完备、更加
33、强势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度,阻止向西欧国家权力分散的领主封建制那样的社会形态发展。因而,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显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91“分封制”:周朝重要的统治模式“分封制”作为周朝重要的统治模式,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之上的,依照周朝宗法制的原则,天子为周族的宗主,其子弟为小宗,分封派往各地,为周“家”守边。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又自为其族人的宗王,他们同样也将所属土地再封赐给其子弟,其子弟成为卿大夫。作为贵族的卿大夫也依此将其封邑中的土地再分给其子弟,称为士。如此,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一整套依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便构成了周王朝统治的主要基础
34、。92周朝的宗法制: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朝的社会结构: 周王诸侯官吏、武士 庶人(农民)奴隶(贵族家里豢养)93西周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许倬云:“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或可谓华夏体系的初次具体成形。商王诚为中国古代中原大国,但四周颇有其他势力,夏与周都先后与商并峙。周室建立封建网,封国遍布各处。在这一封建网内的人民,即是诸夏的成员。这一文化体系,有其政治、经济、社会及信仰等种种关系,千丝万缕,编织为一个当时的主流。后来西周覆灭,政治主权分散了,然而文化上的主流,仍在诸夏世界;是以齐桓晋文所捍卫者在此,孔子所阐释者在此。日后中国文化,继长增高,其原来基础,仍在周代出现的天命那一普世无私的道德观
35、念!”94许倬云还说: “西周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存在于周易一书中的阴阳说,另一个是存在于尚书洪范里的五行说。前者代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者代表古代的原始唯物论思想。” 因此,他认为,“周祚八百年”(从西周至东周),无疑是中国文化的茁生时期。95 相传洪范是箕子从朝鲜回来向武王提交的九种治国安邦大法,包括 “五行”、 “五事”、“八政”、“五纪”、“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等。 96礼乐教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王国维谈到西周时说: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97礼
36、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从西周开始,社会文化的浓郁的宗教迷信氛围渐次被注重世事的精神所冲淡,对天神的无条件的绝对依赖,修正为有条件的相对崇拜。天神是膜拜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人们思考的对象。周之文化以礼为渊海,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政教。这种礼乐教化的传统后来被儒家所大为推崇,以致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政治文化和道德哲学。 98孔子率先公开赞颂西周礼教: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尤其推崇西周开国国君文王和周公,前者礼贤下士、谦谦君子;后者制礼作乐、开明大义,堪称孔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典范。后来孟子进一步把从尧、舜、禹、汤、文王和孔子推尊为“
37、圣人”。荀子则把代表西周政治文化的诗书礼乐作为儒家的经典。因此,西周文化历经儒家的推展,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99中华帝国的初成:首先,由部落联盟向国家政体过渡,夏、商、周三代相继兴替,至周已基本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其次,夏、商、周三代各部族不断融合,到西周时已合为一体,具备了民族的基本特征。再次,西周的政权是封建领主阶级的政权,其基础是封建领主阶级的土地世袭所有制。100由于土地层层分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导致这个政权既具有地方分散性,又具有等级从属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这种封建等级制国家最终演变为统一的中华帝国。101西周帝国的建立及其文化遗
38、址现代人考察西周的历史,主要依赖于文献和考古资料。文献中又以诗经、周易、左传、尚书等最为重要。考古资料则可分为遗址、实物及铜器铭文三大类。102西周文化遗址 丰镐遗址(前1100年) 周原遗址(前1100年前800年 ) 天马-曲村晋国遗址(同上) 三门峡虢国墓地 (同上 ) 103陕西丰镐遗址104丰镐遗址:地址在陕西长安现沣河,属于西周文化早期,时间在公元前1100年。该遗址确立了西周文化的序列和分期,是西周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标尺,为西周时期的墓葬制度和墓俗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的重要文物有青铜器交工鼎、玉器玉龙等。105陕西周原遗址106周原遗址:地址在陕西关中西部岐山、扶风两县之间,属
39、于西周文化早期,年代为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该遗址首次发现大量周初甲骨文,为研究周初历史、周人与商人关系、周人与周围部族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重要出土文物有青铜器卫盉(温酒的器具)、卫簋(盛食物的器具)、玉器玉人、玉鸟等。 107山西天马-曲村晋国遗址108天马-曲村晋国遗址:地址在山西翼城和曲沃两县交界地带,属于西周晋文化,年代为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该遗址为西周初年晋国始封地之所在,建立了晋文化的编年体系;大面积的墓葬为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社会结构及与之相联系的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出土的重要文物有四足铜方盉、铜簋、玉鹰等。 109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110三门峡虢国墓地:地址在河南
40、三门峡市区,属于西周宣王时期,时间为公元前1100前800年。该墓地出土了人工冶铁制品及整件麻织衣物,为科技史等相关学科提供了迄今最早的实物例证。重要出土文物有虢季列鼎(7件)、虢季俑编钟(8件)等。111周民族的世系及君王故事 周王朝建立前: 弃(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榆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公亶父(太王)季历(公季、王季)文王昌武王发 周王朝建立后(共11世12王): 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孝王辟方夷王燮 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 (其中恭王与孝王属于同世)112周民族比较突出的始祖和君王 弃周民族的始祖公亶父周民族的太王周文王(昌)周王朝早期的缔造者 周武王(发)周
41、朝的建立者周公(旦)周朝最伟大的摄政王周穆王(满)周朝最浪漫的君王113弃周民族的始祖 史记周本纪载: 帝喾的妃子姜原在郊外踏上巨人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一子,以为不祥便弃之隘巷、山林和冰上,却得到鸟兽的呵护。于是觉得太神奇了,就把他捡回来再抚养成人,并取名“弃”,意即曾经被抛弃过。弃后来就成为以农业起家的周民族的始祖。 114“周夏同源”:由于弃是帝喾之妃姜原所生之子,按理也就是与帝喾之子尧舜等具有亲族关系,因而夏王朝的建立者夏族与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族当属同源的部族,也就是所谓的“周夏同源”,周人和夏人本是同一部族的两个分支。尚书周书中周人自称“我有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115公亶父周民族的太王
42、 公亶父也称“古公”、“太王”,是周民族在繁衍壮大过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据说周族为了不忍与西边的戎狄开战而造成战争伤亡,公亶父便带领族人翻山越岭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新的居地“周原”,即现在的陕西岐山。他们在此定居后,从此变得人丁兴旺,经济繁荣,不断强大起来。因此后来当周文王“受命称王”时,便念及公亶父的开创之功,追尊他为“太王”。 116“太王好色” :孟子也曾大赞公亶父“太王好色”,意 即太王专爱其妃,不娶三妻六妾,因而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为全族树立了榜样,深受族人爱戴。117周文王周王朝早期的缔造者 据说文王生于猪圈,生得龙颜虎腰,身高近两米,身上有四个乳房。文王不仅礼贤下士、仁善
43、治国,还多才多艺,据说他在商纣监狱里一关就是七年,为不虚度光阴便潜心研究伏羲八卦,将原来三行成一图案的八卦变成六行成一图案,并经过排列组合,共得六十四个图案(六十四卦)。那时占卜之风盛行,文王将这些抽象的图案与占卜吉凶联系起来,文王之后又经许多人的加工,于是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书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118周武王周朝的建立者 文王去世,太子发即位,他就是周武王。武王继承父志,于次年便在黄河渡口举行军事演习,与各路诸侯会盟于孟津。一年多后,武王又在伐纣大军中发表泰誓,也即作战宣言。然后又备战几年,终于率领伐纣大军与纣王决战于商都南郊的牧野。结果大败商军,纣王见大势
44、已去,只好逃回宫廷自焚于鹿台宣室。牧野之战,堪称改变历史、更换乾坤的一战,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开始。 119周公周朝最伟大的摄政王 武王在克商后的次年便英年早逝,死时只有45岁。而太子诵即成王也只有13岁。为巩固新朝,武王的弟弟周公毅然摄政,直到成王19岁正式登基为止。周公摄政,引起了两个兄弟蔡叔、管叔的猜忌,他们勾结纣的儿子武庚和一些东夷国家发动叛乱。 120周公摄政的四大动作:“东征平叛”:稳定大局。“封建亲戚”:将东征占领的几十个国家的大片土地分封给亲戚,出现了一个封建亲戚为诸侯国君的高潮。“营建东都”:地点在洛邑,也叫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工程前后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东都与西都镐京共
45、同构成周朝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制礼作乐”:制定礼仪规范,创作音乐歌舞。 121“制礼作乐”: 周公制定的礼仪也称“周礼”,包括加冠、婚姻、丧葬、祭祀、相见、宴请、朝聘、衣服、车马、宫室等等,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要求之严,史无前例。周公主持创作的音乐歌舞主要有两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周朝开国的盛况)和三象(歌颂周公东征驱逐商朝在东夷肆虐的象队)。音乐歌舞既是当时太平盛世的写照,也是统治者用艺术形式感化人心的手段。周公制礼作乐,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讲究文明的礼仪之邦。122周代礼乐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天下一家”整体国家观的确立。 通过封邦建国,将万邦纳入一个多民族的
46、大家庭的政治格局,从此, “天下一家”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融合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为中华民族锻造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凝聚力。重神转向重人的人文政治意识的确立。 政权巩固主要靠“敬德”、“保民”,以礼治国,这种重人事、疑天命的人文意识,通过整个周代礼文化的高扬,日益深入人心,为此后中国政治文化始终包含着人文意识奠定了基础。人伦至上的社会道德观念的确立。 周公改制,制礼作乐,形成了一种士大夫应用人伦完善自我,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效劳的文化氛围,这种淳厚的世风成了华夏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123周穆王周朝最浪漫的君王周朝第五王周穆王,名满,堪称周朝最浪漫的君王,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
47、喜欢远游的君王之一。列子周穆王中说,周穆王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拿臣妾来娱乐,只爱好远游。他经常驾八骏之乘,驰骋千里,远游四方。他到过巨蒐氏之国,巨蒐氏用白鸽之血给他饮,用牛马之湩(乳汁)给他洗脚。后来又到过昆仑之丘,在那里看黄帝之宫,并成了西王母的宾客。 124“瑶池相会”的故事: 据说穆王西游来到昆仑之丘,西王母与穆王在瑶池上饮酒作谣,西王母在谣词中说希望穆王能再来,穆王回答说,回去后使国民和乐安居之后才能重来见你。周穆王西游,由于乐而忘归,结果国内爆发了徐偃王之乱。穆王的驾御师造父,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赶回来,镇压了徐偃王之乱。 125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
48、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126西周的衰落:西周前期国力很强,成、康、昭、穆至共王时为周之盛世,自懿王始,由于内忧外患不断,周朝便走向衰败。周厉王因垄断山泽之利,导致国人暴动,厉王被逐,政权由贵族接管,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14年后,诸侯归政于宣王,周朝元气有所恢复。但宣王子幽王即位后,天灾人祸不断,民怨沸腾。公元前771年,幽王因宠幸美女褒姒,引发出一场王位继承之争,申侯等引犬戎之兵入攻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遂亡。127“烽火戏诸侯”: 史记周本记:“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
49、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128美女褒姒据说是千年前两条神龙的唾液变成的甲鱼爬到童妾身上所生,是个妖孽之神。这自然是史官据女人是“祸水”的理论而编造出来的。事实是褒姒14岁就当了宠妃,幽王为博其一笑,命燃烽火,让军队来营救,拿军队来开心,结果引起普遍厌恶。幽王一次次失信,也预示着西周末日的到来。结果当边关真的告急而点燃烽火时,却再也没人信他,最终幽王和太子都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129 二、周易智慧周易的由来: 周易有广狭两义,狭义只指易经,广义则除了易经外还包括解释它的易传。 易经原来也叫易,“易”在古代是占筮之书的通称。易经是周代的一本占筮之
50、书,故又叫周易。而后世专门研究周易的学问,叫“易学”。周易被后世学者称为“群经之首” 、“六艺之原”。 130日月为易 “易”的本义为“日出大海”之意。汉书魏相传:“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131周易正义序: “夫易者,变易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易纬: “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简易:指世间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复杂,当人们了解其本质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简单。 变易:指世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处在变化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不易:指很多事物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但引发这些表现方式的规律、法则是不变的。 132易传,用于解释易经,司马迁认为是
51、春秋末年孔子所作。 易传共七种十篇: 1.彖传(上下篇) 2.象传(上下篇) 3.文言传 4.系辞传(上下篇) 5.说卦传 6.序卦传 7.杂卦传133 “传”,相对于“经”而言,是对经义的说明和引申。自汉代起,这七种十篇又被称为“十翼”。“翼”是辅助的意思,表示它们是帮助人们理解易经的。 134彖传的“彖”(tun),即“断”,有判断、推断之意;也有总括、小结、归纳之义。1352、易经的成书过程 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伏羲画八卦 周文王组六十四卦 孔子作“十翼” 时间和作者上古时期中古时期下古时期136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画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
52、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作“八卦”。中古时代:周文王被囚于牢,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易传十篇。137一、周易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以及对其研究应用的最新动态圣人伏羲创八卦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38八卦、数字卦、六十四卦 八卦: 乾、坤、震、艮、坎、离、兑、巽。(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坤巽离兑为四阴卦) 朱熹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139140
53、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易纬乾坤凿度中有八卦为古文字之说:“乾”古天字,“坤”古地字,“巽”古巽字,“艮”古山字,“坎”古坎字;“离”古火字,“震”古雷字,“兑”古泽字,唯“坎”不为水字而为坎字,是正是误,不得而知。150八卦属于三画卦(三画按上中下划分,分别象征天、人、地): 天(上爻) 人(中爻) 地(下爻)天人地151 八卦的构思: 易传系辞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 象,四象生八卦。”152太极八卦图坤艮坎巽震离兑乾153太极阳爻阴爻154 (太极) 阳爻 阴爻 太阳 少阳 少阴 太阴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155 八卦符号的基本单位叫“
54、爻”,四象、八卦都是由爻上加爻得出来的: 两仪:由单阴爻和单阳爻表达; 四象:由阴阳二爻两两重合得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八卦:在四象上各加阴阳爻就形成了八卦图形。 坤 艮 坎 巽 震 离 兑 乾 八卦 太阴 少阴 少阳 太阳 四象 阴爻 阳爻 两仪156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图后天八卦方位图157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即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先天八卦讲对待关系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类自然物象分为四对,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对待关系。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待,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待,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
55、射”。158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太极外圆:天地定位(天和地确定高下的位置);太极S界线:山泽通气(山和泽的气息相互融通);阴阳鱼黑白颜色:雷风相薄(雷与风互相搏击震荡);阴阳鱼头小圆圈:水火不相射(水和火互相依存)。159先天八卦图160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据传为文王所创。后天八卦的核心是中和平衡之道,其与五行系统有其内在对应关系,它实际上是观察者处在其中位的一种时空状态。后天八卦强调以坎离为用,即以中和为根本大用(坎卦为阴中用阳,离卦为阳中用阴),故坎离居上下(南北)之正位。后天八卦与古代历法中的天干、地支、
56、五行等配合,被广泛应用于风水学、命相学及取名、婚丧、乔迁等其他实用领域。161后天八卦图162说卦传第三章:“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163后天八卦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57、,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164 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所谓体就是不变的根本,所谓用就是因之以为用的原则; 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论人道,所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所谓人道就是人伦规范法则; 先天八卦讲对待,后天八卦讲流行,所谓对待就是阴阳对立、对应、互补关系,所谓流行就是依照法则规范运行的方式。165数字卦八卦属于三画卦,但考古学家也在商周文物中发现了用数字来表示的“数字卦”( 如龙山时代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壶上有一个三爻数字卦,
58、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刻画中有两个并列在一起的六爻数字卦)。那么,“数字卦”与“八卦”有何关系?现在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数字卦”是“八卦”的前身,“八卦”起源于“数字卦”,亦即起源于占卜。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流行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它没有事实和学理依据。如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卦”只能是“八卦”成熟后用“八卦”占筮而得到的结果(即卦象),而不可能是“八卦”的来源。166167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两相重合的结果,即每一卦都与包括自身在内的8个卦重合,则8864卦。168169170“六十四卦”的密码系统: “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占卜的,所以每一卦都有一套严密的密码系统,内容
59、包括: 卦名、卦序、卦象(卦画)、卦位、卦辞、 爻辞、爻题、爻位、经文、占断之辞等。171 乾第一经文 (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172“乾”,是卦名。 卦名大都是从卦辞、爻辞中抽取或概括出来的,故它的出现比卦象、卦辞和爻辞都晚。如乾卦之得名,便是由于该卦九三爻辞中有“乾乾”一词。大畜卦之得名,是由于爻辞中描写了马、牛、豕等大的畜生。173“第一”,是卦序。 六十四卦按排列先后就有64个卦序。“经文”。 卦序后面的所有内容都叫“经文
60、”。174“卦象”。 是该卦的卦象(卦画),它由两个三画的乾卦组成。与三卦画的“天 人 地”相同,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也可从上到下每两爻一组分别象征“天、人、地”。175“乾上乾下”,是卦位。 上下两个三画卦也可分别称为上卦或下卦,上卦也叫外卦或悔,下卦也叫内卦或贞。176 “乾:元亨利贞”(万事亨通,有利于占问),是该卦的卦辞。 卦辞本称彖辞,唐以后改称卦辞。其作用是从整体上说明该卦的基本特点。64卦,便有64条这样的卦辞。177“爻辞” 爻辞是用来说明每一爻的性质和意义的,故一卦六爻,就有6条爻辞,而且各不相同。178 “潜龙勿用”(龙潜藏于深渊,不宜采取行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水处理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柔性可穿戴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导游基础知识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农林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电子商务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原工学院《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招聘4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阳能采暖系统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职业素养提升第2版(大学生职业素养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500道【综合卷】
- (高清版)TDT 1048-2016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
- 市场调研与咨询行业的市场调研方法创新培训
- 2024年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 29.4常见肿瘤标志物讲解
- 华为企业大学培训体系
- 2024年四川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生奖励兑换券模板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教案
- 成品仓主管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