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本:第9单元第1讲《神经调节》(含详解)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本:第9单元第1讲《神经调节》(含详解)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本:第9单元第1讲《神经调节》(含详解)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本:第9单元第1讲《神经调节》(含详解)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本:第9单元第1讲《神经调节》(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讲 神经调节一、 单项选择题 1. (南京、盐城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 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处D. 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2. (连云港模拟)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B.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C.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D. 某同学正在

2、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3. (苏锡常镇二模) 甘氨酸(Gly)在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并使下一神经元受抑制,它的受体是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阳离子内流B. 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C. 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可被细胞吸收后再度利用4. (扬州模拟)下图甲是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R表示记录仪器,S是一个电刺激器;图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若将R放在处,在处用S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

3、刺激,下列各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R指针是否偏转效应器是否发生反应是否发生反射A是否否B否是否C否是是D是是否 5. (淮阴模拟)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 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 若刺激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 若刺激处,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6. (盐城模拟)下图甲是传出神经上一段与骨骼肌相连的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突触。乙图为甲图某

4、区域放大后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以下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乙图为甲图d部位放大示意图,其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乙图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处膜内电流方向是cbC. 为突触间隙,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D. 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变化但骨骼不收缩,即可判定d结构受损7. (如东模拟)黑寡妇毒蜘蛛毒液中的蛛毒素(蛋白质)可与人的脑神经突触前膜的跨膜蛋白相互作用,并可以非常强烈地诱导神经递质持续释放。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A. 蛛毒素能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B. 蛛毒素作用后,突触小体内线粒体的分解代谢活动增强C. 蛛毒素入侵到

5、组织液会导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无法被灭活D. 蛛毒素发挥作用后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发生Na+内流现象8. (苏州模拟)如下图表示用微电表测定神经纤维ab及对其上的某处刺激后记录的某一时刻膜电位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冲动正从b端向a端传导B. 处均没有发生Na+的跨膜转运C. 处均有K+外流,且速度相同D. 处电表指针即将向右偏,处电表相反9. (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1、2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神经突触 图2

6、某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A.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 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10. (海安模拟)现有四个刚制备的蛙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如下图),给予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肌肉均能收缩。现将标本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现给蛙坐骨神经各一个适宜的刺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标本编号标本1标本2标本3标本4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无肉毒杆菌毒素马拉

7、松箭毒作用机制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关闭Na+通道 A. 任氏液能够保持肌肉的正常活性B. 突触中乙酰胆碱含量最少和最多的分别为标本2、3C. 标本1、标本2和标本4中的肌肉均保持松弛D. 标本3中的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二、 多项选择题11. (泰州模拟)如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引起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B.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无离子进出C.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

8、器收缩D. 刺激处,处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12. (苏北四市一模)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可以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 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导致b处的电位变化C. a、c处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外流D. 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的数量13. (南通、扬州、泰州三模改编)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B. 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他3点均

9、能测得膜电位变化C.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三、 非选择题14. (泰州一模)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当气味分子扩散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分子可以黏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进而让人形成特殊的嗅觉。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及其末端的放大图像。请据图回答: (1) 图中A结构为反射弧结构中的 ,兴奋在B结构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 (2) 若在a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将发生 次偏转,兴奋以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最后在 产生嗅觉。 (3) 少量的气味分子与气味受

10、体蛋白结合,激活Ca2+/Na+离子通道, Ca2+ /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内流的Ca2+进而激活Cl-通道,Cl-大量外流,使 ,从而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 (4) 不同种嗅觉受体细胞拥有不同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其根本原因是 。 15. (通泰扬淮二模)如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分析回答: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 (填结构

11、)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2) 轴突末端释放Ach的方式是 ,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 。 (3)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 (4)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 症状。 (5) 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 症状。 1. B 【解析】 反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兴奋在离体

12、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在结构处;a、b分别表示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2. A 【解析】 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做题时大脑皮层各区均参加。3. A 【解析】 根据甘氨酸能使下一神经元抑制,说明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阴离子内流。4. B 【解析】 图乙中,由(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特征可以判断是感受器,是效应器,在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处不会有电位变化,R的

13、指针不会发生偏转。5. B 【解析】 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刺激处,在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6. C 【解析】 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bc;按D项描述刺激后,电位计发生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只能说明传出神经结构完整,但不能确定骨骼肌的情况。7. C 【解析】 蛛毒素作用后,突触前膜持续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的移动及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均增强,故线粒体内的分解代谢活动会增强;蛛毒素发挥

14、作用后,递质的持续释放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发生Na+内流现象,并不会导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无法被灭活。8. D 【解析】 据图示无法判断神经冲动从b端向a端还是从a端向b端传导,A错误;和处没有Na+内流,因为Na+通道蛋白关闭,但有Na-K泵参与Na+的主动运输向外转运,B错误;为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Na+的内流造成的,C错误。9. D 【解析】 由图1可以看出,-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由图2可以看出,局部麻醉药可以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作用机理不同。10. C 【解析】 标本2中由于肉毒

15、杆菌毒素能够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所以乙酰胆碱的含量最少,标本3中马拉松会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被正常水解,因此乙酰胆碱的含量最高;标本1处于等渗液体环境中,坐骨神经受刺激后肌肉会正常收缩,而标本2由于不能产生乙酰胆碱,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标本4中乙酰胆碱受体可与箭毒结合,关闭Na+通道,从而不能产生神经冲动,肌肉也处于松弛状态;标本3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被分解,肌肉会持续收缩直到疲劳。11. BCD 【解析】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d表示传入神经,则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引起处的兴奋;b表示传出神经,刺激b,a会反应;刺激处,处的膜电

16、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12. BD 【解析】 由于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故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测不到电位变化;兴奋的产生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a、c处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突触的数量。13. BCD 【解析】 图中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等,不能构成反射弧;递质的释放首先是突触小泡移动,然后与突触前膜融合,最后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闰绍细胞是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够抑制开始产生兴奋的神经元,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14. (1) 感受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2 电信

17、号(局部电流)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3) 膜内外电位差放大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 (1) 由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细胞膜上气味受体结合可以看出,图中A结构为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B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2) 若在a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兴奋先到达嗅觉受体细胞膜,膜外出现负电荷,而另一侧仍然为正电荷,所以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兴奋传导到另一侧时膜外为负电荷,嗅觉受体细胞膜外的电荷恢复为正电荷,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因此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最终在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3) Ca2+/Na+大量内流,使膜内正电荷增多,内流的Ca2+激活Cl-通道,Cl-大量外流,膜外负电荷增多,放大了膜内外电位差,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4)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嗅觉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基因的表达不同,产生的气味受体种类不同。15. (1) 效应器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胞吐(或外排) 协助扩散 (3) Ach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 (4) 肌肉持续收缩 (5) 肌无力【解析】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