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某某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某某山市某某大道16号某某学院校园内。(四)、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学院(五)、学校领导:罗某某:校长(六)、建设内容及规模某某学院是某某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12000人。为满足学校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之间的信 息资源、教学经验交流,学校启动国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为了 改善青年教师的住

2、房条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拟建设青年 教师公寓共15栋,该两项目建设建筑面积约 44127平方米。(七)、投资与经济社会效益本项目投资估算为13608.32万元。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 院的形象,促进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而青年教师公寓的建设将极大地解决 教师的住房需求,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第二节业主单位简介某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于1958年。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地”一一某某山,是825年前朱熹亲手创建的某某精舍(书院)的传承者。某某山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 西连江

3、西,北邻浙江,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正在建设中的三条高速公路将使某某山成为推动海峡两 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的交通枢纽。学校现有规模9000余人。教职工610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 156人;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 260余人;25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有多名外籍专家任 教。学校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 数学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 12个教学系(部)。近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4、导,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融入某某“两个先行区”和某某“前锋平台”建设大局, 拓展先行先试的作为,持续推进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服务 地方发展,拓展两岸合作,推进国际交流”的办学总体宣传。办好“三欢迎” (学生欢迎、用人单位欢迎、社会欢迎)大学,培养“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应有、会创新)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凸显某某特色,服务海西发展,注 重国际交流的地方性应用性绿色强校。学校制定2008 2016年发展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学科 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规划,通过重点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科专业建设、 教风学风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力争顺利完成学位评

5、估和本科 办学水平评估;实现2016年学校规模12000人,本科专业25个,学校在主要 的基本指标方面进入省内地方普通高校的前列,提高办学和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基础设施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850亩,某某山校区还有规划预留发展用地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12.71万 平方米,生均16平方米;学生宿舍6.94万平方米,生均8.75平方米。仪器 设备总值4400万元。建成了拥有千兆出口、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覆 盖全校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 80万册,期刊13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 存储系统,容量达14TBo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

6、、 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实验室总面积3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89万册,期刊17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存储系统,容量达 30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 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办学规模与系部设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系、 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学科专业充分发挥某某山世界双遗产及资源优势,构建“服务地方茶 学、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茶学、

7、旅游、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 “服务地方生物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的“生物、化工、环境”学科专业群;“服 务地方商贸经济发展方向”的“商贸、物流、金融”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机械、电子”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文化与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人文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等五大学科专业 群。形成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相对突出,文、理、工、农、管协调发展的学科 体系。教学与科研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强化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现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 课程,并遴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学实习基地 100余个。学校重 视和加强科学研

8、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某某社会科学院在我校设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某某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省级科研基地。 近年来,全校教师已正式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60余部,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6项;目前各类在科研 项目100余项。师资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导 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引 进人才的投入力度,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从学校准备升本以来至 2010年9月止,学校引进了 24名教授、64名副教授、120多名博硕士来校工 作;试行了柔性引进“校内特聘客座教授

9、”制度,积极探索吸引国内、海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短期工作的机制,柔性引进教授 9名,130多位院士、“闽江 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 教。加大了从省内外公开招聘人才的力度和补充青年教师的力度,引进、调入和接收教师186人,截至2010年9月,学校教职员工接近700人,其中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5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多人,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工件的 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 可行的培养计划和措施,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和“双师型”

10、 教师培养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 知名企业进修学 习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副教授进军教授,鼓励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攻读博士、硕 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 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 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 让教师能够取得相应的专业技 术职称,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务 结构得到了优化,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不断完善师资队 伍进修、培训和选拔、聘任、使用、考核制度,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 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以培养优良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培

11、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重 视落实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专门安排有贫困生资助体系配套 资金,并有序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学校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现 有篮球、足球、舞蹈、摄影等各类协会和多个学生业余文化社团。学校重视学 生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3%以上。教育管理 学校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确 立了 “涵养穷索、致知力行”的校训。1985年始,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 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继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 六届文明学校”之后,学校又连续获得了第七届、第八

12、届、第九届省级“文明 学校”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届被省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 工作先进高等学校”。2008年,院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光荣称号,某某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学报。学校还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某某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对外交流某某学院立足某某,面向大众,坚持“五开”办学模式,全面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 作。某某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交流模式。 一方面选 派各类教师出国留学、访学;另一方面,邀请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教授来 校举办讲座,积极主办、承办

13、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学校先后与德国特里尔大学、泰国兰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南荣学院、 台湾吴凤学院、北京七彩集团、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政和集团、世纪桃源教育 投资有限公司、亚细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 继续深造、实习、就业等提供了良好平台。学校前景 目前,全院师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质量 工程建设”,启动和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 闽北科教兴市的重要支撑、海西人才培育的新兴基地、全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特 色平台“三大目标”;培育“四会”

14、(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会做人)的人 才;推行“五开”(开门、开源、开明、开放、开拓)办学模式,推进学科专 业、人才队伍、科研基地、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党建等“六项建设”,学校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局面。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建设规模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某某学院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某某学院申报材料(2004年6月);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8月;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 1992 年;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法20042号);5、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厅20

15、0223 号);6、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发201614号;7、某某市“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南政综201686号;&某某学院总体规划图,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2016年11 月);9、 某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某某山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某某 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年1月);10、某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某某山校区详细规划,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 计有限公司(2005年10月);11、某某市某某学院(筹)校园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省闽咨 投资咨询中心,2006年11月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共 15122平方米;青年教师公寓共

16、计15栋,每栋建筑面积1933.68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29005平方米,该两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44127平方米。具体工程构成与建设规模见表1-1表1-1序号建设内容座数(幢、个)单位建设规模备注1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m215122建筑面积2青年教师公寓15m229005建筑面积三、项目主要建设条件项目建筑物分别座落于某某学院校园的教学区、 生活区。校园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和主要干道以及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通过校区一至三期工程建设己基本形成,本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均较完备。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和必要性第一节某某山市概况一、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某某山市位于某某省北部,全境东西宽 70公里,南北长7

17、2.5公里。位于 东经117722118944、北纬277312844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 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98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 9.66万人。通行闽北方言某某山方 言。某某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 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 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 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 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 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某某山风景

18、名胜区及 某某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某某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某某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 碧水丹山”之誉。全市土地 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总人口 22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5个国有 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 处世界文化与自然 双遗产”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2002年被列入

19、中华十大名山。某某山境内的 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朱子理学在此发祥、传播,使某某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二、综合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5564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709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 17830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268411万元,增长10.1%;按常 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25820元,增长13.3%。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 保持增势,第三产业发展稳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

20、年的 21.06%、29.06%、49.88%调整为 19.72%、32.04%、48.24%, 产下降 1.34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98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6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 对经济拉动的影响,尤其以第二、三产业带动为主,全年第一产业拉动国民经 济总量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5.3个 百分点。全市2009年年末从业人员1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城 镇单位从业人员2.1022万人,比上年增长2.27%,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 动者1.6万人。收集发布工业园区37家重点工业企业30多个工种、12370个 用工岗位信息,利用春节期间

21、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及乡镇年关墟日”举办20场供需见面会,发放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 36000多份,现场咨询4500 多人次,现场办理免费求职登记 2200多人。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富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9人,“405(人员再就业311人,劳务派遣从业4109人,再就业培训762人,帮助 35户城镇零就业家庭” 5获实现就业;帮助农村低保户、独生子户、双女结扎户实现 一户一就业” 7户,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调整有待加快; 工业科技水平较低,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显不足; 征地

22、拆迁难度较大,重 大项目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等 等。三、城区范围及社会事业情况调查:(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22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78.76万吨,比上年增长6.88%,其中铁路1.41万吨,下降3.42%;公路277万吨,增长6.95%; 民航货邮吞吐量 0.3548万吨,下降4.27%;客运量完成739.74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0.6%,其中铁路客运量 99.17万人次,增长 0.31%;公路5

23、87 万人次,增长1.21%;航空全年共安全起降航班5235架次,下降15.17%,旅客吞吐量 53.573万人次,下降 5.2%。(二)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2166万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总 量4474万元,增长14.92%,移动业务总量10290万元,增长9.03%,联通 业务总量1330万元,增长1.4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92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42523户,移动、联通电话用户17.75万户,增长15.86%。数据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2.08万户,增长48.5

24、7%(三)物产资源某某山物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地30万亩,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50余种,总蓄积木 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材量 10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 58.63万亩, 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全市茶叶总面积 9.6万亩,年产茶叶9万担,某 某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水利资源方面:全市实际可开发水资源8.3万千瓦,现开发4.3万千瓦,可开发水资源4万千瓦。矿产方面:全市已发现矿种28种,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 94处,水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 全市探明铀、煤、钼及花岗岩9处,

25、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岩储量居全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射性低。(四)旅游服务体系某某山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是某某省重要的旅游接待基地和闽北旅游服务中心。全市拥有旅行社5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3家,国内旅行社 52家,各类宾馆饭店 274家,共有床位2万张,其中星级 38家,年可接待 游客300万人(次),并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俱全的配套接 待、综合服务网络。(五)交通等基础设施某某山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是闽北的重要交通中心。拥有4C级某某山民用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及香港、澳门旅游包机等25条航线;横贯某某山的横南铁路是某某省第二条出省通道,某某山区段站是目前闽北最大的车站;

26、公路干线四通八达,101省道横贯南北;拥有某某省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设有海关、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机构;同 时,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六)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中小学在校生 24622人,比上年减少393 人;全市高中、初中招生 232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 10847比上年减少592 人;小学招生2289人,小学在校生 13775人,比上年增加 199人;幼儿 园在园人数5916人,比上年减少 686人,入园率87.22%。全市学龄儿童 入学率 99.1%,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学生辍学率1.1%,初中年保留率99.97%,初中升普高的比率 48

27、.8%。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 实,受惠学生2.28万人,城乡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资金943.75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40.91万元,为中小学生免收寄宿费 55.585万元。 义务教育巩固率 99.97%。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1%,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比例52.3%,教育投入资金到位率100%。“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高考录取率创历史新高。本一上线人 数130人,上线率8.69%,比增3.52%;本二上线人数 442人,上线率29.5%, 比增5.2%;本三上线人数 720人,上线率48.1%,比增7.2%。万人本二上 线率达到某某市第

28、五名。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本项目提出的背景(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灿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中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 化。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增加,在校生达4031万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总规模2300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1562万人,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9、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得到 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 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在逐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8.5年左右。教育 发展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为“十三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

30、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 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 切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 优秀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人口的 数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就业压力较大,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 增长。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 机遇。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

31、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 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 战略举措。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 的前途命运。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教育事业 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三)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 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

32、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支持高校承担国家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战略性研究的课题,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 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与共享。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 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 提高大学 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为社会特别是农村广泛 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四)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我

33、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完善中外教 育工作磋商机制,构建双边、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教 育援助。推进与外国政府互认学历学位。健全教育涉外法规体系和质量保障机 制。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竞争。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某某学院自筹建直至三期扩建项目的建设, 学校主要完成了教室、图书馆、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操场、体育场馆、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 堂、生活福利设施及其他附属用房等项目建设,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体育、 生活设施等基本功能均具备了,前几期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某某学院增强办 学能力,巩固学院的建设成果,增进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带动和促进闽 北高等职业教育的

34、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的某某山,为朱子理学在此 发祥、传播地,具备深厚的教育文化历史渊源,是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 一;某某学院作为某某山仅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朱子 理学的传播和交流上承载着重要的任务, 但学校在前期的建设规划中未将国际 学术交流中心列入,而是先期建设学校教学发展最基本的教学楼、实验室、行政用房、生活设施等。根据学校近年的发展及与外院校的接触交流, 对国际学 术交流中心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启动建设该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由于学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渠道引进了众多优秀的中

35、青年骨干教师, 为学校的发展和评估 达标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这些优秀教师均从外地引进, 对于很多专业特别优 秀,学科带头人的优秀人才,学校也是下很大精力引进,但是随着学生规模和 教职工人数的增加,自三期扩建工程以来均没有建设相应配套教师住房,学校老师及职工的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已经成家的教师生活极不方便。 为了 尽快改善学校教师住房紧张的状况, 解决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住宿问题,稳定师 资队伍,吸引咼层次人才,提咼办学质量,学院决定启动建设产权归学校所有, 需要居住的老师根据学校指定的青年教师公寓居住相关政策,提交相当于该公寓建设费用的居住押金,待其搬出所居住的公寓,将其归还学校后,将该押金

36、退还给教师,该方式也可解决青年教师公寓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章建址位置与条件一、建设地点与位置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位于校园西北部,其西侧为城市道路 -过境路,东侧临 湖有校园主路网通过,青年教师公寓将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分布在某某学院 校园内的教师生活区内。二、建址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场址均为缓坡地或平地、地形较为平坦,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各建筑 物依地势建于219 220米的不同标高上,场地需一定量的开挖和填方。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前期项目的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如下:地层淤泥质粘土:灰色,可塑一流塑,具高压缩性,含有少量植物腐朽物。摇震反应性、干强度一般。表层

37、为耕地,为淤积成因。层厚1.5-3.2米,平均2.53 米。粘土:灰黄、黄色,可塑一硬塑,具中压缩性,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 等。坡积成因,局部缺失。层厚 0.8-4.2米,平均2.15米。残积砾质粘性土:紫红类灰白花斑色,稍粘,呈可塑,具中高压缩性, 含有25%-30%砾石,粒径0.5-2厘米。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低,为残积成因, 层厚1.2-11.1米,平均5.38米。强风化砂砾岩:紫红类灰白花斑色,散体-碎块构造,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石状少量土状。为吸软岩,破碎,岩体质量为V级,层厚0.5-5.9 米,平均2.24米。中风化砂砾岩:紫红类灰白花斑色,砂砾结构,粒状构造,粒径0.5-3厘

38、米,含量30%左右。岩石风化裂隙沿层面发育,岩芯呈块、村状,易断。 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从上到下逐渐变硬,底部呈微风化状。 层厚2.6-6.1米,平均4.43米。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残积砾质粘性土、 强风化砂砾岩孔裂隙水,具微承 压。淤泥质粘土和粘土为弱水性含水层。初具水位 1.3-3.5米,稳定水位 0.2-5.4米。地下水富水性弱,漏水量在 1-3m2/h,渗透系数0.5-3m/d,为弱透 水层。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 蚀性。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某某山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VI度,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对建筑物影响。不良工程

39、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及四周,未发现有滑坡、坍塌、空洞、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区域工程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及其附近无重大断裂通过和 新构造活动迹象,稳定性较好,适宜做为本工程的建设场地。场地岩土层工程评价工程勘察揭示的岩土层,按工程地质分5层即:a淤泥质粘土分布极不均匀,具高压缩性,不能满足本工程持力层的要求:b、粘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具有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本工程的天然浅基持 力层:c、强风化砂砾岩和中风化砂砾岩,工程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对于本 工程是理想的桩基持力层。综上述,工程场地地基十分布稳定,均匀性一般。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40、W度,为非抗 震设防区。4、公共设施条件道路项目场地均紧邻校园规划干道,且大部分校园主、次干道己建成。给水某某学院供水由城市供水网接入,目前已建成校内加压、消防水泵房和校 园部分供水管网系统。本次工程各项目用水可从校园上主、 次干道铺设的给水 干管接入。排水根据规划,学院排水体采用雨污分流制。校园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系统沿 道路布置,雨水就近排入黄泥垅水库以及下游水体, 污水管道沿校内道路铺设 接入百花路城市污水管道。本项目雨水以道路边沟或暗管的形式排入校园雨水 管渠系统,各建筑物污水皆可就近接入校园主次干道和支路的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电力按校园规划,全校设7个变电所负责各分区电

41、力供应。目前已建成教学行 政区变电所和学生区变电所,每个变电所按两个独立的10KV高压供电进行设 计。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成采用 TN-C-S系统。项目建设可直接由变电所干 线或由电缆分支箱分出干线向各单体建筑供电要供电配套设施由校区总体工 程实施。弱电校园内规划和已建弱电系统包括:电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 保安监控、楼宇自控系统等,各系统中心设备机房设在行政楼。 本次项目按各 单体建筑和不同设施场所的性质和要求,设置电信、电视、广播、火灾报警及 消防控制、安全保卫监控、楼宇自控等子系统,并按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某某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位于

42、校园西北部,其西侧为城市道路-过境路,东侧临湖有校园主路网通过。该地原为一养鸭场,虽地势低洼一现状地坪 约比过境路低10米左右,但东侧面湖北侧面山,南侧为低密度建于小山上的 艺术系和科技大楼,可谓依山傍水,周围景色十分宜人。地块总占地面积35000多平方米,业主拟在此建一 15000平方米左右的国 际学术交流中心,功能包括100间客房、会议中心、餐饮及康体娱乐。二、总平面布置(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按功能不同,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2、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3、充分考虑周边与校园道路的关系,合理布置交通通道。三、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设计指导思想1、以生态环境

43、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相结合。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 积极探求生态自然的设 计理念,尽量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改造,辅以点睛式的景观设计, 以创造一个安静、亲切、宜人的休闲度假环境。2、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设计追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住宿、餐饮、会议、休闲空间,完善各功能区的布局3、尊重地域文化及和谐人文环境的原则挖掘利用并有机组织自然、人工和人文要素,充分体现某某山地域文化, 尊重校园现有环境,加强景观风貌设计,塑造一个能反应时代气息,具有丰富 文化内涵和鲜明个性的校园新景观。(二)功能分区及布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要功能分为客房、餐

44、饮、康体娱乐、会议四大部分,实际规划时通过庭院式组合把餐饮和会议合于一处,这样形成三组建筑,为了解决门厅及各功能区的交通联系,将酒店的大堂在三大功能区的交汇处独立设 置,丰富了建筑形体也形成空间和景观上的自由过渡。地块东西有路,但综合分析酒店的特点应该是以对外经营为主, 故将主入 口设于过境路上,兼顾学校的接待功能于校园内侧设次入口。由主入口进入后, 左右两侧为酒店停车场,迎面经一方形广场至两层高入口大堂, 大堂单层面积 700多平方米,一层为总服务台、大堂吧、休息处,二层环廊为自助餐区。进 大堂直行为酒店的主体建筑一弧形的客房楼,客房采取中走廊布置,主要临湖 面全为客房,内侧布置楼电梯间、配

45、套设备间及少量客房;大堂左侧为中心的 康体娱乐中心,右侧为餐饮会议中心。三组建筑或弧、或圆或方正,通过一半 圆形连廊相连,于圆心处设酒店大堂,这些造型各异的连廊在酒店的不同区域 形成了形态趣味的各类庭院。内聚的弧形客房楼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将湖水山体景观展示给住客,同时成展臂形拥着大堂亦取“欢迎”之意;餐厅食堂沿过境路一是方便货物进出,一 是为了减少油烟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中会议室的转角呼应了东侧科技中心,大 会议室的圆形与周围各朝向建筑过度自然, 和谐一体;康体娱乐中心的方正便 于安排各类功能,提高建筑物利用率。这些不同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建筑群 体高低错落,造型丰富,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清新、自

46、然、和谐的建筑形象。(三)建筑造型设计某某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亲切怡人的校园氛围。国际学术 交流中心作为一个高层次多功能场所, 在规划设计中追求个性形象的同时,力 求大气、自然整体融入校园环境。在造型设计中,考虑到周边建筑的形态、材料、色彩及细节,采用平、坡 结合的手法。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既要有独特的形象, 又要与现有建筑和谐;既 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与传统与环境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力图创造一种和 谐、自然的校园新地标。四、青年教师公寓规划设计(一)设计理念1、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生 态居住空间环境为目标,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合理组织区域内平面布 置

47、,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营造舒适空间和宜居环境。2、 在住宅设计方面,体现“生态、节能、健康、科技”的二一世 纪住宅设计新概念,努力在形式和风格上体现新时代居住文化。3、功能布局:各功能出入口分布合理,流线清晰,平面布局相互错 落布置,户户观景,实现均好性,充分享受美景美色,户型布置人性化, 提高空间利用率,充分满足教师的需求。4、各单体项目总体布局应做到南北朝向,布局要求与校园现有设施形成良好关系,与校区总体规划各功能分区相适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 求,以方便校区教师、职工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二)立面设计及用材1、立面设计简单明快,古朴庄重,力图创造出一种简洁、大方的建筑形 象。色彩主要以灰色墙面

48、为主,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庄重的格调。 结合绿化中 庭,形成高低错落的空中景致,体现出建筑的艺术魅力。2、填充墙采用190宽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采用通体外墙砖;住宅外 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型材,透明中空玻璃;住宅室内仅水泥砂浆找平,留待用 户二次装修。公共部分内墙面选用高档内墙涂料,楼地面选用防滑玻化砖。五、结构设计1、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11-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建筑

49、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结构设计荷载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川)办公用房:2.0KN/ m2走廊、门厅:2.0KN/m2楼梯间:3.5KN/ m2服务用房:3.5KN/ m2公寓项目:客厅2.0卧室2.0厨房2.0餐厅2.0卫生间(住宅)2.0阳台2.5楼梯间3.53、基础选型本工程中项目为主要为多层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基础形式可暂定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方案,

50、可选择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或桩基础等。 最终米用的 基础形式须经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并结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4、结构抗震设计: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拟建场地抗震设 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的多层建筑部分的抗震设防 分类属标准设防类(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或四级;5、结构抗风设计:风荷载的基本风压取0.35kN/ m2( 50年一遇)6、结构设计中的造价控制:1、结构设计中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2、充分

51、利用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 力争节省基础造价。3、在设计中与各专业紧密配合,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 用钢率,节约主体结构造价。六、消防设计1、建筑消防、根据项目功能分区和建设地点,合理划分消防单元,结合变频调速泵 房,根据消防需要合理设置消防水池,水池容量应满足用水量最大的建设项目 建筑消防用水。、所有项目尽可能采用外开窗方式, 争取自然通风和排烟,局部设机械 排烟。2、电气专业:(1)、设计依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灭火控制系统(2)、消防电气:、消防用电设备均设两路电源末端互投进行供电。本期国际学术交流 中心项目消防设备用电按二级负荷供电。 青

52、年教师公寓项目消防设备用电按三 级负荷供电。、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在消控室、水泵房、配电室、楼梯间、疏散走道等设置应急照明,在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连续供电 时间不少于30min。3、给排水消防设计(1)、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参数: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设置消火栓 系统。室外水源为DN150市政消防进水管二根: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 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 L/s每根立管最小流量10 L/s每只水枪最小流量 5 L/s、给水管网水压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 (以地面算起)。、消火栓箱内均设置DN65消火栓、25米水龙带、

53、19水枪、消防启 泵按钮,箱底放置3Kg装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二具。(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期工程项目依据规范按项目特点和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国标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七、配套设施(一)给排水工程1、生活给水系统水源:从市政给水环状管网引入两条 DN150给水管,并在建筑周围成 环状布置。两条引入管上均设有 LXL-150N型水平螺翼式水表进行计量,并设 置管道倒流防止器,以防回流污染。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应设置一户一表,方便 后期管理。米用市政直接供水形式。2、生活排水系统校园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排放沿校园主要道路下的污水管道最终接入某 某山市市

54、政道路百花路下的城市污水管道系统。校园主要道路已铺设的污 水干管管径为D300-D500,均就近接入已建污水干管的预留接口。3、雨水排放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的排水系统,可采取明沟排水结合管道排水方式, 并按 规范设置雨水检查井。各段雨水支管均就近接入校园内雨水管渠系统, 最终排 入黄泥陇水库以及下游水体。电气工程1、强电设计设计范围低压配电系统;一般照明、事故照明、疏散指示;建筑设备供电、防雷、接地等。供电设计本期工程项目属多层建筑,电气专业各项均按多层建筑配套设计;负荷等级:疏散照明、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采用二级负荷供电; 其余 负荷为三级;供电电源及电压:本期扩建工程项目中局部小负荷为二级负荷供

55、电, 可采用用电设备自带蓄电池作为二级供电电源, 因此该楼只需提供三级负荷电 源,供电电压为380V。电源引自校内配电房。(3)照明灯具一般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与显色性较好的白炽 灯等相结合,潮湿场所选用防潮密闭灯具;各楼梯、公共走道等设一定数量的事故照明灯与疏散指示灯;各大开间公共活动场所设置一定数量带蓄电池供疏散照明应急灯。配电方式该期工程按二类防雷设计,采用屋面明装避雷带,所用露出屋面部分 金属物体均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低压配电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所有配电钢管、金属支架、配电箱外壳,引进大楼所有金属管道应与PE线可靠连接;采用联合接地方式,于一层设一 M

56、EB端子板,各层强、弱电间内设接 地干线;该工程接地电阻要求w 1欧。2、弱电设计电话系统。进线直接由市通讯网引入,于一层楼梯间处设TP总分配箱,放射配线至各处配线箱,在六层办公室内均设置电话出线插座;广播系统。从大楼广播系统引广播线路进入本期工程中需设置广播功能的各项目中,在每个教室设置两个音箱,每个功率不小于3W通风换气各建设项目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 CQ的浓度低于1.5 %o。采用开窗换 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 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 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当采用附墙竖向排气道时,

57、排气口应设在每 层排气道的顶部位置,排气口大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景观、绿化某某学院校园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同进行建设。本次项目建设在充分利用 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拟通过以下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将项目建设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少,并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水边,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 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 道路两旁设置庭园灯、座 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地块范围空地,采用园林手法设计和建设亭、园、雕塑、小品、喷泉等。少量开挖坡地采用草皮护坡。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一、项目环境条件调查拟建项目所在地处在某某山市某某学院校内,景观

58、优越、空气清新、湿度适宜,夏季凉爽。周围环境良好,外来污染源较少。二、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53号;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1990)。三、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污染源(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 员的活动噪声,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 5-1。声级最大的是电钻, 可达115d

59、B(A)。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 噪声,各阶段的车辆类型及声级见表 5-2。该项目运输车辆安排时应尽量避开 学生教学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表表5-1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A)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A)挖土机78-96底板与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泵90-100多功能木工刨90-100装修、安装阶段电钻100-115振捣器100-105混凝土搅拌机100-110冲击机95电锤100-105电据100-110云石机100-110空压机75-85手工钻100-105电焊机90-95多角磨光机100-115打桩机95-105无齿锯105空压机75-85施工阶段运输车辆类型声

60、级表表5-2施工阶段车辆类型声级dB(A)土方阶段各种装修材料及主要设备大型载重机90底板与结构阶段大型载重汽车90装修阶段土方外运轻型载重卡车80-85钢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载重车75(2)施工期扬尘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 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 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施工期废水污染源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 施工 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的排水, 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 辆冲洗水。因建筑工地排水量小,没有高集台的排水设施,废水主要利用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