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乐陵市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找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推广,让广大的观众认识了石家庄藁城。B为了防止学校食堂不再出现违规现象,学校领导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C望着远处重叠朦胧的山峰,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感受着因为下雨而变得凉爽的天气。D在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

2、下,消费者应谨慎食用转基因食品。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ch) 容光焕发 冗杂(rng) 连锁反应B笨拙(zhu) 比比皆是 祭祀(s) 艰难窘迫C倔强(ju) 首屈一指 毛坯(p) 死乞白赖D真挚(zh) 金榜提名 驽钝(dn) 瞑思苦想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3、。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ABCD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揖 颓唐 走头无路 绝处逢生B取谛 伫立 锲而不舍 断章取义C洋溢 练达 人迹罕至 心旷神怡D狡黠 震悚 油光可鉴 眼花瞭乱5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松驰 诀别 五体头地 再接再厉B端祥 荒僻 一泻千里 脑羞成怒C辐射 渊博 焕然一新 兴高采烈D胁助 纯粹 瓜熟蒂落 按步就班6班级开展“与人交往注意对象”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家里来人告辞时,说送行的话,下面说的不得体的一项

4、是(_)A王奶奶,您慢走,我送送您!(到你家串门的王奶奶)B李老师,给你添麻烦了,谢谢您!(到你家进行家访的班主任)C小敏,你走好,回去请代我向你家大人问好!(你姨妈的女儿)D师傅,让您受累了,谢谢!(给你家送煤气的工人)(2)小明见自己的作业被同桌的饮料沾染了一大片印渍,小明气不打一处来,要找同桌算账,如果你在场的话,请你引用下面的俗语写几话,劝说他消消气。凡事让三分,无理也是理。_(3)活动中小红同学在日记里写了下面一段话,请你帮她修改。A与人谈话,提出批评也好,开展建议也好,表明观点也罢,最终目的,是要让对方理解你的话语,认同你的观点。B因此,要不选择恰当的说话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5、C应该直截了当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时,使用直言;有些话不能直说,使用婉言能够体现对对方的重视。A句画线部分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可改为_。B句表意不明,可将“_”删去。C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可将“_”改为“_”。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_,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其五)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韩愈马说)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8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回答问题。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一一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

6、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1)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2)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两例具体说明。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的“直”、“圆”字的妙处?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

7、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挻之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比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淄(z):河流名称。土偶:用泥巴捏的泥人。桃梗:用桃木雕刻的木人。挻(shn):揉和。东国:东方。四塞:四面都有险要的关口。1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止者千数而弗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苏秦欲止之/孟尝君乃止C吾已尽知之矣/林尽水源(桃花源记)D过于淄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三处加点的“君”,可以译为“您”,是苏秦对孟尝君的尊称。文中还有两个解释为“你”的词是_和_。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2)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4文章开头写“孟尝君将人秦,止者千数而弗听”,除了交代事件的起因、引出下文以外,还有什么作用?5苏秦拜见孟尝君的目的是什么?他用什么方法达成了目的?11(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学习是最好的养老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

9、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3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当下,学习正成为老年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

10、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老年人通过学习,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少而好

11、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学习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跟上时代脚步,体会到更多获得感。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如何才能实现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作者:张凡。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的?2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2、。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虽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面对这种情况,学习能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时代。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孔子赞赏的中庸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

13、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而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因为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对孔子的这段

14、话历来有很多争议,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但其实孔子的意见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当然,中国古来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维护亲情的必要。所以孔子谈论“父子相隐”的道理,取的是“攘羊”这样的例子。你不能说孔子

15、不反对偷羊,但这和“大义”毕竟还有很远的距离。“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在床上关了灯都不敢放胆胡说,这时想到“父子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意思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用现代法律的概念来说,就是在不能表达本人真实意志的情况下签订的文书不具法律效果。上面说的三件事,性质都有些不同,但都表现了孔子的一种性格特

16、点、思想特点,就是不用极端的、偏执的态度来看待道德问题。我对孔子,不像有些人崇敬得那么厉害,但很喜欢他的温厚与看重常情常理,觉得这是一位好老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曾经发过一些非常重要的议论,其中一点,是健康的道德必须建立在正常的人情、人性的基础之上。回头看孔子,他并不很背离这个道理,儒家理论,有许多是到了后来才演化得苛酷乃至奇怪的。1下列对于子贡赎人一事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鲁国有对赎人者给予补偿的政策,这项政策是为了鼓励鲁国人赎回那些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B孔子赞同、维护鲁国关于赎人的政策,他认为子贡的子贡赎人行为既破坏了鲁国好的政策,又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C子贡

17、赎人却不接受政府补偿,孔子认为这并不高尚,因而批评子贡的做法。D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鲁国人逐渐变得冷漠,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于赎人。2对于“孔子赞赏的中庸”特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道德标准,不将道德本身作为追求目标。B认为亲情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不顾亲情会给社会伦理带来很大损害。C认为不是本人真实意志的承诺,可以不用履行。D随着封建社会制度发展成熟,它逐渐演化得苛酷甚至奇怪。3最能体现本文的写作意图的一项是A表现孔子不用极端的、偏执的态度来看待道德问题的思想。B说明孔子的意见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C说明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18、D表现孔子是温厚的好老头。13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爱输给爱握着录取通知书时,她迷茫了。一贫如洗的家要供一个大学生是何等艰难,何况,她还有一个刚上高中的弟弟。到家的时候,饭菜刚刚摆上饭桌,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弟弟跟着父亲刚从地里做活回来,正在洗脸。A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进了厨房,她让母亲歇着,她来做。灶上的鸡汤正“咕噜、咕噜”地翻腾着。她的眼泪险些流下来,上次父亲生病的时候都没舍得把这只鸡杀了,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刚端起碗,便响起了敲门声。开了门,她有些惊讶:“小舅,您咋来了?”她的惊讶。是因为小舅手里提着一盒生日蛋糕。小舅还未回答,弟弟抢过了话头:“小舅,您太偏心了,姐姐

19、的生日您记得,我的就忘记了。”母亲忙说:“你这孩子,你小舅一身的灰尘,赶了那么远的路,快让你小舅歇歇。”弟弟吐了下舌头,不再说话。她说:“小弟,好好读书,等你考上大学那天,姐姐也买蛋糕给你。”她说的是真心话,弟弟人乖,空闲的时候从没出去玩过,总是尽力地帮助家里做事。因为要干地里的农活,耽误了不少学习,弟弟的学习成绩一般,如果弟弟再努力些,将来还是有希望上大学的。她不由自主地摸了下口袋里的通如书,进门之前她就想好了,等秋收后,就出门打工。至于通知书,就让它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吧。一家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弟弟听说小舅在省城里做小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就若有所思地问:“小舅,那里生意好做吗?”小舅嘿嘿

20、一笑说:“你小舅我啊,还算小有成就,这些年省吃俭用,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呢。”B“真的吗?”弟弟眼睛睁得大大的,顿了顿又说,“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母亲用筷子敲了一下弟弟的碗,说:“你这孩子,就没想留你小舅多住几天吗?”父亲赶紧夹菜给小舅,说别跟小孩般见识,还不懂事呢。小舅嘿嘿地笑着说:“我这个小外甥,我还不了解吗?跟我小时候一个样呢。”她又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实在太疲倦了,耕地的时候,说是想休息一下,坐在地里竟睡着了。老黄牛挣脱了犁头的缰绳,将邻地的小麦吃了一大片。憨厚的父亲醒来一看,不知所措,得知此事的弟弟听了,二话不说,转身跑到麦子主人家里认了错,给父亲保住了面子。第

21、二天,小舅真的要走,弟弟也真的要一同去,还带了些衣服,说乘着暑假,要好好在省城玩几天。母亲嘱咐她说,你小舅地形不熟,你送他们到车站吧。列车缓缓开动的时候,弟弟向她扔下一个纸团。她心里一怔,急忙捡起来打开,弟弟的笔迹赫然入目: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从今以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选自2010年第3期天池小小说)1本文记叙了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请结合文章内容

22、,具体分析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分析其中两点即可)3文章的语言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品味。4文章的结尾写到:“月台上,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三、语言表述14班委会准备邀请被区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张强师傅来作专题报告,上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多处错误,请最少指出三处并改正。四、写作15个性化表达。材料一:不懂我的人只知道我的容易,懂我的人知道我的不容易。材料二: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要求:(1)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3、(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A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B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即可。C搭配不当。第二个分句改为“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同时整句话要添加主语。【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2、B【解析】A. 伫立(zh)。C. 倔强(ju)。D.金榜提名金榜题名,瞑思苦

24、想冥思苦想。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做句子排序题,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文段所表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文段。第二步,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第三步,根据文段的类型确定文段的首句。第四步,把握关键词,逐句理清先后。关键词:句子排序 文段类型 过渡衔接词,此题先确定是句还是句开头,结合内容可知此句是主题是“才德,9因此总起句是,是分析,是结论,故排在之后,故选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C【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错误,走头无路-走投无路;B项错误,取谛-取缔;C项正确;D项错误,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故

25、选C。5、C【解析】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松弛 五体投地;B.端详 恼羞成怒;D.协助 按部就班。6、(1)C (2)小明同学,常言道:“凡事让三分,无理也是理。”同学之间应多点包容之心,遇事好商量,心宽一点,淡定一点,没有啥解决不了的问题。若为了这点小事而生气,既影响情绪,更有损感情,真是得不偿失呀! (3)开展批评也好,提出建议也好,表明观点也罢。 不 重视 尊重 【解析】试题分析:(1)C项说话不得体,称姨妈为“你家大人”不妥。故答案为C。(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注意要用上题目中的俗语“凡事让三分,无理也是理”);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

26、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是多元的。(3)A句“提出批评也好,开展建议也好”搭配得不合理,可改为“开展批评也好,提出建议也好”。B句“要不选择恰当的说话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表意不明确,可将“不”字去掉。C句“使用婉言能够体现对对方的重视”中的“重视”使用不当,可改为“尊重”。7、(1)山气日夕佳 欲辨已忘言 (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3)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日夕

27、、辨、尽其材、佁然、俶、逝”等字词容易写错。8、(1)长征(2)在白雪皑皑、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冻死不少。在荒凉的炮铜岗上,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之路,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就没再站起来。在难见人烟、曲折如迷宫的大草原上,失足陷入沼泽便无从援手,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在经过藏族人部落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时,面对团结起来的敌视他们的人民,所吃苦头远超之前的一切。【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红星照耀中国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1)选段

28、中的数字是对红军长征的统计。(2)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篇名称为长征,本章讲述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突破四道封锁线、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翻越藏民聚集区等情节!本章是红星照耀中国一文的核心,也是中国革命史最精彩的篇章。选取其中的两个情节加以叙述即可。二、阅读9、1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孤寂情绪。【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针对诗歌情感态度的分析,整体阅读诗歌,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歌内

29、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本题中注意“征蓬”和“归雁”所表达出的意味,要结合作者出使边关的背景来理解,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愤懑之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名句,要重点加以理解和把握,能够具体描绘出诗句所表达的大漠苍凉雄阔的美景。对于“直”和“圆”的分析,结合整句表达出的意境来分析理解,特别注意的就是适当加入诗人境遇所产生的内心情绪。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1A2 子 汝 3(1)我(这次)来,本来就不敢说人间的事。(2)那你将漂流到什么地方去呢?4

30、与文末的“孟尝君乃止”形成对比,突出(衬托)苏秦善于劝谏。5目的是劝孟尝君不要入秦。苏秦用“土偶与桃梗”的故事设喻,让孟尝君明白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将不会再回来。【解析】1A都是表转折。B劝阻/取消。C才/尽头。D路过/过失。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有:尔、君、卿、汝、若。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固:本来。子:耳:句末语气词,呢。4考查句子的作用。孟尝君一开始

31、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对他说了一番话后,最后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孟尝君的做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秦劝说的效果之大,侧面衬托出苏秦善于劝谏。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第一问根据“苏秦欲止之”可知苏秦入秦的目的是苏秦也想劝阻孟尝君不要入秦。第二问,苏秦没有直说来此的目的,而是先说自己遇到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交谈的事情,以“土偶与桃梗”的故事来设喻,告诫孟尝君秦国就如虎口一般,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将不会再回来。【点睛】翻译:孟尝君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

32、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阻他,孟尝就接见了他。苏秦对孟尝君说:“今天我来的时候,路过淄水,有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在那里交谈。桃木人对泥人说:你是用西岸的土,捏成的人,每年八月,天降大雨,淄河洪水冲来,你就被冲毁了。泥人说:不对。我是西岸的泥捏成的,即使我毁了,还能回到西岸呢!。现在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人形,天降大雨,淄河洪水横流,把你漂走,你在水中漂来漂去,还不知要漂往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你却要到秦国去,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出来了。”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1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文章标题直接点明;结尾归纳总结得出或分论点概括归纳得出。2

33、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然后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的中心论点。3这段材料应放在第段。从此论据可以看出,其举的事例与第段“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緊跟时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证明第段的观点: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

34、的提取与分析。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而这里的标题“学习是最好的养老”就是中心论点。也可由结尾“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归纳总结得出或分论点概括归纳得出。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文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然后段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

35、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的中心论点。3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从材料内容分析,其事例与第段“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紧跟时代进行学习会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与人

36、发生纠纷,学习可以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证明第段的观点。所以这段材料应放在第段。12、1C2D3A【解析】1C有误,文中没有内容可以判定孔子认为子贡并不高尚,孔子批评子贡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的后果不利,并不是不高尚。故选C。2D有误,“随着封建社会制度发展成熟,它逐渐演化得苛酷甚至奇怪”,这只是儒家理论后期的演变情况,不是“孔子赞赏的中庸”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特征。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辨析能力。结合内容,从“上面说的三件事,性质都有些不同,但都表现了孔子的一种性格特点、思想特点,就是不用极端的、偏执的态度来看待道德问题”中可知,作者主要通过三件事情表现孔子不用极端的、偏执的态度

37、来看待道德问题的思想。故选A。13、1示例: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就在此时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2聪明勤学懂事知道体谅父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家人,处理问题。勤劳善良,常常帮家里干活,甚至耽误学习也无怨言,爱护父母、姐姐主动放弃自己的学业打工挣钱供姐姐读书更显示其责任感。3A:“她”的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女孩的善良懂事知道体谅父母,为家人着想宁愿舍弃自己的前途来无私支持弟弟。B:弟弟知道直接告诉姐姐自己的打算姐姐必定会坚决反对,就有意回避这个问题,假装对省城好奇,以便顺利和舅舅出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

38、和父母的关心爱护。4我是多么傻啊!弟弟明明早就打算放弃学业和舅舅打工来让我读书。我是多么幸福啊!有这么好的弟弟、父母,他们都在关爱着我,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汇报他们。【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文章人物是: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事件是: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读书。结果: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

39、打工支持姐姐读书。2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弟弟替家里干活任劳任怨,对父母照顾有加,连舅舅都夸可以看出他勤劳孝顺;爸爸爱面子,弟弟替他挡下祸端道歉表现了他善良,懂事;为姐姐的学费和舅舅去省城打工而牺牲了自己的梦想表现了弟弟的无私。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主要根据“姐姐与弟弟”的具体描写来选择句子进行赏析,扣住人物的形象来分析语句的好处。本题的考点是

40、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运用动作描写,“摸了摸”“没有拿出来”表现了她犹豫,但是决定让弟弟读书,表现了她善良懂事。“真的吗?” 弟弟眼睛睁得大大的,顿了顿又说, “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运用语言描写,弟弟假装对省城好奇,和舅舅出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和父母关心爱护。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本题可围绕“弟弟外出打工帮自己早有打算以及家人对她的爱”来揣测她的心理活动。结合上文弟弟的信“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从今以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可以明确她的心里有对弟弟的感激、为自己没有发现弟弟要去打工的后悔,还有以后报答家人的心理。三、语言表述14、称呼顶格写:写明活动具体时间;“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书名号改为引号。【解析】要求学生牢记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居中即可。称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