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细胞、组织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萎缩 肥大 增生 化生细胞、组织不能耐受有害因子的刺激时则致细胞损伤 reversible degenerationinjury irreversible necrosis 第一节 适应 adaptation一、 萎缩 atrophy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常细胞减少原因与分类1、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废用性;神经性;内分泌性。肾盂积水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褐色、质韧,多保持外形。镜下观:实质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细胞胞浆内有脂褐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结局
2、:萎缩是可恢复的,发展下去细胞消失。萎缩的器官功能下降。脑供血不足 二、肥大 hypertrophy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主为细胞体积增大,常伴细胞增生。1.代偿性肥大:工作负荷增加所致。如:举重运动员 2.内分泌性肥大:激素所致。如:妊娠妇女 两种肥大均可见于生理性及病理性 肥大可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合成功能旺盛三、增生 hyperplasia增生指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也常伴发细胞肥大。可分为:1、生理性增生 包括代偿性和内分泌性增生 如:妊娠妇女2、病理性增生 主要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或生长因子过多所致:如:炎症性或肿瘤
3、性增生四、化生 metaplasia 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所致,与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而且只能在同源性细胞之间进行。 类型: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1.epithelial metaplasia主要为鳞状上皮和肠上皮化生。常见支气管、胃、胆囊、膀胱等。2.mesenchymal metp包括结缔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骨组织或脂肪组织。图示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骨化性肌炎(骨化生)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及发生机理1.缺氧 最重要和最常见。2.物理因素 机械、高温、低温、辐射等,导致细胞结构破
4、坏。3.化学因素 毒物及药物: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运氧能力,引起变态反应,破坏遗传物质,阻碍神经体液的传递。4、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释放毒素,引起变态反应,破坏DNA结构等。5、免疫因素 通过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引起疾病。6、遗传变异 由射线、化学、病毒等致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二、形态学变化morphologic change(一)变性degenerationg(可逆性损伤 reverible injury) 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新陈代谢障碍所致的可逆性形态变化。 表现为细胞内或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蓄积。 常伴功能下
5、降。1.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病因及发生机理: 感染、中毒、缺氧。ATP减少,细胞膜钠泵失活,钠、水内流。肉眼观: 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淡、混浊;切面实质隆起,间质凹陷。肝水样变性光镜:细胞肿胀,胞浆淡染,含均一淡红染颗粒,进一步发展为气球样变。电镜:线粒体、内质网呈囊泡状。常见部位:心、肝、 肾等实质器官意义:病变器官功能 下降。肝细胞水样变性肝细胞水肿(电镜)2 脂肪变 fatty change 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原因及机理:(1)脂肪酸氧化障碍 缺氧、中毒等致。(2)甘油三脂合成过多酗酒使a-磷酸甘油增多。糖尿病、饥饿等致脂库脂肪大量动用。(3)
6、载脂蛋白合成障碍 磷脂和胆碱减少、缺氧、中毒等,甘油三脂蓄积于肝内。肉眼:体积增大,色淡黄,切面油腻感。镜下:胞浆内出现脂滴,HE染色呈空泡状,核可挤向一侧。苏丹染色呈桔红色。锇酸染色呈黑色。脂肪肝(镜下)脂肪肝(Sudan染色)3.Hyline change指细胞内、血管壁、组织间质出现均质状的嗜伊红物质。(1)Connective tissue肉眼:灰白、坚韧、半透明、缺乏弹性。镜下:胶原纤维增粗、融合成索状、或片状,半透明红染均质状(2) Arteriole wall hyaline change肉眼:管壁增厚变硬,弹性下降,管腔狭窄。镜下:细小动脉内膜下凝集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的物质。部
7、位: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意义:病变器官缺血,循环阻力升高高血压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3)intracelluar hyaline change 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凝聚而成 镜下: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小滴。常见部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心肌、骨骼肌细胞。Malllory bodyRussel bodyViral inclusions4.pathol pigmentation(1)hemosiderin 组织内出血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局灶性:心衰、组织内局灶性出血(2)脂褐素:细胞自噬后细胞器碎片残体。消耗性色素,见于萎缩心、肝、神经细胞内。(3
8、)melanin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形状不一的,无折光性深褐色颗粒。部位:皮肤、虹膜、脉胳膜。意义:肾上腺功能低下,维生素A缺乏,黑色素肿瘤。皮内痣 7.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积,称病理性钙化。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无钙磷代谢障碍,见于坏死组织、异物等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钙磷代谢障碍,见于骨肿瘤、甲旁腺亢进等。发生于肺泡、肾小管、胃粘膜等处。肉眼观:为白色石灰样质块,刀切有沙砾感。镜下:HE染色为蓝色颗粒或片状,色不匀。END(二)irrever
9、ible injury necrosis 细胞遭到重度损伤后,而致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及结构破坏 细胞死亡。此为不可逆性损伤。 necrosisCell death apoptosis (第三节) 坏死necrosis 机体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和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称为坏死。为不可恢复损伤。坏死的基本病变(1) 细胞核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2) 胞浆红染(3)间质崩解 液化 图示细胞坏死的形态学变化 坏死的类型 1.coagulative necrosis 肉眼:较干燥,色灰白、灰黄,坏死灶周围常形成暗红色出血带。镜下:早期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残影尚存。常见器官(心、肝、脾、肾)贫血性梗死肾凝固
10、性坏死(肾贫血性梗死)肾凝固性坏死(肾贫血性梗死)Caseous necrosis特殊凝固性坏死 肉眼观:坏死物状如干酪样,淡黄、质软、细腻。镜下观:组织结构完全崩解,为红染颗粒状。为结核病特征病变2.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呈液态者称液化性坏死。常见蛋白含量少、脂质多或蛋白酶、水解酶多的情况。类型:脓肿,脑软化,脂肪坏死,溶解坏死脑液化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类型:外伤性脂肪坏死(乳房)可形成肿块酶解性脂肪坏死(急性胰腺坏死)可形成灰白色钙皂3 fibrinoid necrsis常见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和恶性高血压的较特征性病
11、变 镜下:病变处呈细丝状、颗粒状、小条小块状强嗜酸性的纤维素样物质。4.坏疽 gangrene概念:指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发生的特殊形态改变。病变特点:坏死组织局部呈黑色或墨绿色,伴不同程度的恶臭气味。分类:(1)Dry gangrene 常见四肢末端,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肉眼观:坏死组织干燥皱缩,黑褐色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线。 镜下坏死组织结构大部消失,少部分尚存在轮廓。(2)Moist gangrene 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如阑尾、肠、胆囊、肺等,也可见于动静脉同时阻塞体表组织坏死 肉眼观:坏死组织明显肿胀,暗绿或污黑色,腐烂,无明显分界,恶臭。 (
12、3)gas gangrene气性坏疽 常见于深部软组织的开放性伤口,尤其战伤,伴厌氧菌感染。 病变部位按之有捻发音,灰黑色,组织切面呈蜂窝状,。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局部炎症;(2)分离排出;(3)机化;(4)包裹钙化第三节 细胞凋亡 cell apoptosis 为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无自溶改变及炎症反应。 电镜:细胞皱缩,质膜完整,核浓缩碎裂,形成凋亡小体为有胞膜包绕的细胞器及核碎片,光镜下为致密嗜酸性小体。细胞凋亡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
13、med cell death)。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 1细胞凋亡的意义 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既发生于生理状态下,也发生于病理状态下。由于细胞凋亡对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组织内正常细胞群的稳定、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疾病或中毒时引起的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至今仍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 细胞凋亡过多可引起疾病发生,如:爱滋病的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数目的减少;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死亡;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多;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Alzheimer
14、病(阿尔茨海默病)、Parkinsons病)的重要原因是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加。神经细胞的凋亡参与老化及Alzheimer病的发生。Alzheimer氏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的智力减退。 细胞凋亡过少也可引起疾病发生: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诱导凋亡的基因如p53等失活、突变,而抑制凋亡的基因如BCL-2等过度表达,都会引起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在肿瘤发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的凋亡障碍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细胞凋亡的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系列依赖能量的分子水平变化的终点,细胞凋亡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即:诱导启动、细胞内调控、实施和凋亡细胞的吞噬搬运阶段。
15、(1)诱导启动 引起凋亡的信号可以来自细胞外,通过跨膜传导对细胞内的调控分子起作用;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靶分子。一些跨膜作用的抑制因子(如生长因子、某些激素、细胞因子、某些病毒蛋白等)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有利于细胞的生存。当这些因子缺乏时,会激发细胞凋亡。另外一些跨膜作用的刺激因子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而激活细胞凋亡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2)细胞内调控 细胞内的某些特异蛋白与细胞死亡信号相连接,这些特异蛋白对细胞的死亡与否起决定作用。BCL-2蛋白家族(BCL-2 family of proteins)是调节线粒体通透性的主要成分,通过形成同源(BCL-2/BCL-2,
16、 Bax/Bax)和异源(BCL-2/Bax)二聚体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BCL-2同源二聚体抑制细胞凋亡,Bax同源二聚体促进细胞凋亡。细胞表面受体Fas(CD95),属TNFR家族,当免疫细胞产生的Fas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的Fas结合时,也启动了死亡程序。这种Fas-FasL介导的凋亡在清除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病)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非常重要。 启动凋亡程序依赖:内切核酸酶和凋亡蛋白酶活化 参与的相关基因: 促进凋亡:Fas Bas P53 抑制凋亡:Bcl-2 Bcl-XL Surviving 双向: C- myc (3)凋亡的实施 细胞凋亡的实施是通过蛋白水解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实现的。各种组
17、织的细胞凋亡都要激活caspase家族。Caspase成员作为酶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经裂解激活后,迅速启动序列性酶解死亡程序,裂解细胞骨架和细胞核蛋白基质并激活了核酸内切酶。在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下,DNA进行有控降解,产生长度为180200 bp整倍数的DNA片段,这正好是缠绕组蛋白多聚体的长度,提示染色质DNA恰好是在核小体与核小体连接部被切断。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ladder也成为检测凋亡发生的重要标志。足叶乙甙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后的梯状DNA (4)凋亡细胞的吞噬搬运 凋亡细胞碎片的表面有标志分子(血小板反应素、粘附糖蛋白)有利于临近的巨噬细胞以及其他细胞的识别、吞噬和处理。凋亡
18、细胞的吞噬搬运过程非常有效而迅速,凋亡细胞很快消失,不留痕迹,也无炎症反应。 3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 电镜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是多阶段的,可分为细胞浆浓缩,核糖体、线粒体等聚集,细胞体积缩小,结构更加紧密;染色质逐渐凝聚成新月状附于核膜周边,嗜碱性增强。细胞核固缩呈均一的致密物,进而断裂为大小不一的片段: 胞膜不断出芽、脱落,细胞变成数个大小不等的由胞膜包裹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小体内可含细胞浆、细胞器和核碎片,有的不含核碎片;凋亡小体被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吞噬、降解: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所以不引起炎症反应。 凋亡 电镜光镜下凋亡一般累及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浆红染,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成团块状。由于凋亡细胞迅速被吞噬,又无炎症反应,因此,在常规切片检查时,一般不易发现,但在某些组织如反应性增生的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则易见到。病毒性肝炎时,嗜酸性小体形成即是细胞凋亡。 4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2细胞和细胞器肿胀、核染色质边集3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破裂、崩解、自溶细胞凋亡4细胞和细胞器皱缩,胞质致密,核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